基于RS与GIS的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6.78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RS的土地退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增加、城市用地扩张等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以矿区为代表的土地退化最为严重。
遥感具有大范围、连续监测的优势,而GIS分析具有挖掘隐藏空间信息的能力,两者的结合可以解决传统土地退化研究中获取数据困难以及挖掘空间信息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文以神东、准格尔矿区为研究区,采用多源遥感调查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2012年-2017年土地退化因素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退化的演变规律,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土地恢复治理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五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结果表明,两矿区土地利用最大变化幅度出现在2012年-2014年间;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上,准格尔矿区要比神东矿区快,前者年变化速率最大为27.44%,后者为3.67%;在土地利用转移上,神东矿区最大转移量达2171.6公顷,主要为固体废弃物向矿区恢复治理转变,准格尔最大转移量为393.7公顷,主要为采场挖损向固体废弃物转变。
2、五年塌陷监测结果表明,神东矿区共存在塌陷40处,准格尔矿区9处;两矿区塌陷条带长度主要集中在1km-2km之间,宽度主要集中在0.15km-0.2km之间;塌陷深度上,神东矿区主要集中在2m-4m之间,准格尔矿区为6m-8m之间;监测期内塌陷条带数量及条带累积长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3、利用哨兵二号数据对研究区水体污染进行调查分析,反映出煤矿开采和土地退化对水体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煤活动是造成矿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为煤炭粉尘,且神东矿区相对于准格尔矿区水体污染更加严重。
4、两矿区土地退化演变规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神东矿区土地退化过程呈“增加(2014年)—减小—再增加(2017年)”的趋势,准格尔矿区土地退化过程呈“增加(2015年)—减小—再增加(2017年)”的趋势,在过程变化的时间节点上,准格尔矿区比神东矿区晚1年左右;且土地占用破坏率研究表明煤矿区井下开采比露天开采对土地破坏的影响要小的多。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地利用变化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于县域乃至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县域作为地理空间单元,其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政策导向、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土地利用的格局和演变过程。
对于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趋势,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利用RS和GIS技术,对某县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并为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探讨县域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县域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性;二是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趋势;三是探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四是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并全面分析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土地利用变化是地球环境系统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卜晓翠1, 王志新1, 刘春霞2(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要:遥感数字制图的应用领域较广,其中数字分类专题制图是遥感制图的重要领域。
利用2002年烟台SPOT5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了烟台市福山区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并进行了专题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分析;数据库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CURRENT LAND US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BU Xiao-cui, WANG Zhi-xin, LIU Chun-xia(1.College of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matics of Chang’an University, Xi’an710054, China;2.School of Geomatics of Liaoning TechnicalUniversity,Fuxin,123000,China)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the remote sensing map-making is quite wide, of which digital category thematic map-making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pply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 on the thematic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in FuShan district of Yantai city , using remote sensing SPOT5 image materials of Yantai in 2002,meanwhile, it produces the thematic map of the area.Keywords: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database.1 引言为了准确地估算土地面积,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农业生产水平和潜力,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愈加复杂。
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利用方式和格局的变化。
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本文将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宁波市东南部,陆地面积为771.9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人。
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城镇用地、农业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
二、数据和方法本研究使用了2000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两期影像进行了分类。
同时,结合实地调查和地形图等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和修正。
最后,使用转移矩阵法对两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一)总体情况2000年至2015年,宁波市镇海区的土地利用总面积由763.60平方公里增加至772.21平方公里,增加了8.61平方公里。
其中,城镇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增加了3.10平方公里和0.0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了4.5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减少了0.04平方公里。
(二)城镇用地变化2000年至2015年,宁波市镇海区的农业用地从629.39平方公里减少至624.81平方公里,减少了4.58平方公里,减少率达0.73%。
农业用地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包括水稻种植、果树种植和蔬菜种植等。
农业用地减少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用地被城镇用地和工业用地所取代,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导致的。
(四)水域变化四、结论综上所述,宁波市镇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用地面积的增加和农业用地面积的减少。
这是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本研究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卜晓翠1, 王志新1, 刘春霞2(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要:遥感数字制图的应用领域较广,其中数字分类专题制图是遥感制图的重要领域。
利用2002年烟台SPOT5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了烟台市福山区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并进行了专题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分析;数据库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CURRENT LAND USE BASEDON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BU Xiao-cui, WANG Zhi-xin, LIU Chun-xia(1.College of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matics of Chang’an University, Xi’an710054, China;2.School of Geomatics of Liaoning TechnicalUniversity,Fuxin,123000,China)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the remote sensing map-making is quite wide, of which digital category thematic map-making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pply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 on the thematic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in FuShan district of Yantai city , using remote sensing SPOT5 image materials of Yantai in 2002,meanwhile, it produces the thematic map of the area.Keywords: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database.1 引言为了准确地估算土地面积,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农业生产水平和潜力,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直接关系到当地的国土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基于RS和GIS技术,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探究。
一、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本文以某县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此外,还选取了该县的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发展规划图等地图资料,并结合当地实地调查资料,对土地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
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1 土地利用类型提取首先,在遥感影像数据上进行图像分类,提取出水体、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所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各类土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2.2 土地利用变化热点通过对比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发现土地类型的变化不是均衡的,存在着一些区域性的变化热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各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变化热点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
2.3 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在这里,我们主要对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体系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等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可以找到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利于做出更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三、研究成果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近十年来,该县的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耕地面积则减少。
其中,城镇用地和道路交通用地的面积增加最为显著,耕地面积以及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最为明显。
(2)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其周边区域,这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密切相关。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成为了探究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和未来土地规划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某县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对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某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该县域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
传统的农业面积不断减少,而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逐渐扩大,农村居民点和林地等用地也发生了变化。
对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科学合理规划未来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1. 数据获取本研究选取了某县近20年来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及土地利用图。
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获取了相关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 遥感影像处理使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影像纠正,得到清晰的影像数据。
3. 土地利用分类利用GIS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将土地分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对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转换和赋码,方便后续的变化分析。
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对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叠加和比对,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取不同时间段内各类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包括新增、减少和转化等情况。
5. 结果分析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因素,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方向。
三、研究成果经过以上研究方法的实施,我们得到了某县域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在1990-2010年的20年间,该县域的土地利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1.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县域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技术分析摘要: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监测和管理方法,它通过遥感数据和GIS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并进行变化监测和动态分析。
本文将介绍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技术,包括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处理、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算法、空间分析等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它也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的重要参考。
关键字:遥感;GIS;土地利用0.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RS和GIS)是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技术中常用的工具。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的光谱、空间和时间信息,能够有效地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的变化。
而GIS则可以对这些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管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1.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处理1.1遥感影像数据源通过遥感集市收集到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在通过91卫图等途径获得辅助不确定的土地类型,以上数据均是满足研究需求的遥感影像数据,其分辨率是30米切云的数量小于5%。
1.2遥感影像处理1.2.1图像裁剪首先通过RS技术的裁剪功能将影像进行裁剪,裁剪出研究区的行政区范围。
其裁剪的方法是直接使用行政区划图导入ERDAS中进行裁剪,最后得到的遥感影像。
1.2.2影像最佳波段组合采用影像最佳波段组合是为了让地物在影像数据中能够更加清晰得表示出来,以至于解译精度更准确,再利用最有波段组合与真彩色合成的结合,使得研究区的遥感影像的颜色与实地颜色相同。
1.2.3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分类可以利用RS的监督分类的方法,而此分类之前的步骤为:(1)对图像进行人机分类解译(2)制定分类系统,根据地物的纹理和形状判读其地物类型。
基于RS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功能和布局不断调整,导致城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因此,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对于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而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主流的研究方法,其中基于遥感影像分类的方法是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利用遥感数据和RS技术,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分类,并结合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工具,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监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研究。
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研究,遥感影像分类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本文将对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包括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和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
2. 地物变化检测算法的研究。
地物变化检测是指通过遥感影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从中提取两个时相之间地物变化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采用改进的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算法,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3.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与研究。
通过利用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监测和研究,得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深入探讨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遥感影像分类和地物变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 遥感影像获取和预处理。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研究,并通过遥感影像预处理将影像转换为可以处理的数据格式。
2. 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本文选择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和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比较来确定较为合适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3. 地物变化检测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本文采用改进的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算法,通过分析遥感影像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土地利用变化愈发频繁。
县域作为我国乡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关系到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对指导当地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RS和GIS)对某县域在2010年和20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一、数据收集与处理通过遥感图像和行政区划,获取2010年和2020年某县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等地类信息。
同时,利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使数据能够被分析。
二、土地利用分类与差异分析基于遥感图像,使用地物分类算法,将土地利用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
对于2010年和2020年的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对比,得出不同地类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从而初步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趋势和原因。
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别进行了分析。
比如,农村地区由耕地向城镇建设用地转变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原因,需要重视保护和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此外,对于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进行分析,可以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空间分析通过空间分析,展示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例如,可将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制作成地图,显示出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直观展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五、结果分析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研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趋势和规律,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通过以上步骤,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得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结论,对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空间数据的工具。
遥感 (RS) 是使用卫星、航空器和其他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和技术。
基于遥
感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通过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并利用GIS技术来分析和理
解县域土地利用的变化。
我们可以利用RS技术获取多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或航空影像。
这些影像数据可以提供关于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程度和变化的详细信息。
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和分类算法进行分类和解译,从而将影像数据转化为
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数据。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GIS技术来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
GIS可以将多个时间点的
遥感影像数据叠加在一起,以便直观地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变化。
GIS还可以计算不同时间
点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比例,通过比较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
势和变化量。
除了计算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GIS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
通过
叠加县域的其他空间数据,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和环境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
化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分析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或者分析
经济发展对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影响。
基于遥感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还可以帮助制定土地管理和规划政策。
通过
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政府和规划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基于RS及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了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结合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研究。
1. 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变化是指某个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的变化。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需要采用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图像,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得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再通过RS(Remote Sensing, 遥感)对时间序列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得出不同时间点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最终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与分析。
2. 基于RS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我们以广州市为例,选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分别为1990年、2000年、2010年。
基于各个时期所获取到的遥感影像,通过RS和GIS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信息。
2.1 土地利用类型与变化趋势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广州市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建设用地明显增加,耕地和园地明显减少。
建设用地从1990年的1712.6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010年的3968.5平方公里,耕地从1990年的165.2平方公里减少到了2010年的66.2平方公里,园地也从1990年的170.3平方公里减少到了2010年的95.8平方公里。
在这一过程中,绿地和水域的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2.2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植被、水文、土壤和土地覆盖变化。
广州市在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和园地减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的利用和土地的荒漠化等方面。
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导致广州市水体数量、面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风险加大。
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与分析
张伟;李研君;曹广超
【期刊名称】《测绘》
【年(卷),期】2016(39)1
【摘要】本文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青海湖流域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RS和GIS相结合的思路,科学划分研究区域并进行单元制图,最终对目标区域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分析了十年间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最终分析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张伟;李研君;曹广超
【作者单位】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四川成都610100;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四川成都610100;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青海西宁8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RS/GIS的阜康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研究 [J], 卢磊;乔木;周生斌;赵振勇;禹朴家;安红燕
2.基于RS与GIS的公主岭市土地利用类型提取研究 [J], 田新
3.基于RS与GIS烟台区土地利用类型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J], 蒋珣
4.基于RS和GIS方正县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的研究 [J], 刘涛;徐淑琴;张云
5.基于RS & GIS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J], 刘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