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42.01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研讨】
理工科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刘文博,杨光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陕西西安710071)
摘要:论述了当前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了引发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学校、个体、社会三个 层次提出改善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O13)12—0147—03
总体说来,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是积极、
健康向上的。研究生作为学历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他们
思想活跃,感受敏感,自尊心强,具有较高的抱负和追求, 在面临着更多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比一般人更大
的心理压力。但是理工科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 们在具有普通研究生基本属性的基础上,还有具有一些独
特的心理表现特征。他们的学习阅历、知识结构、成长环
境、社会要求等均造成了他们与其他学科研究生不同的心 理问题表现形式。分析和研究理工科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成
因和对策,对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表现
国内研究学者针对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
2.加强校园网络工作队伍建设。面对当下如此紧迫的 大学生计算机网络使用的现状,为了发挥网络的正力量,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高校继续建立
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工作者队伍,要求他们既要掌握思想政 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非更要数值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方式
和要领,并将其相结合探索出一套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
作新方法。为此,部分德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工作。此外,还要不断 完善自身的政治素质素养,要有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
力。 3.加大高校网络安全技术开发力度。要做到彻底防范
青年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现象,就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 力量,采取技术性防范措施。面对更加多元化的网络失范
行为的侵袭,许多学校都纷纷采取了高科技手来预防。在
教学、宿舍楼进行了综合布线,安装了硬件设备如千兆天 融信防火墙、天阗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应用管理系统如 垃圾邮件网关、网管软件、上网用户管理软件等,构造了立 体环绕式的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管理系统。除了提供良好 技术服务,更应组织专业技术队员构建网上监督部门,及 时过滤不良信息。此外,大生生也可组建网络行为道德规
范维护小组,投身于网上“环保”、“扫毒”、“扫黄”等工作,
保障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时期养成维护网络安全的 自觉性,提高其网络道德修养。此外,还要及时更新网络管
理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获取最先进的网络新技术,保证
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完全的过滤和筛选,最大限度地防止有
害信息的侵入。 4.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校园网络是大学生学习和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蛀牙的接
触平台,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开阔 屡见报刊,值得我们借鉴。典型的有:赵殿军等在对全国
4O所院校的在读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测试中发现:30%的研
究生有心理问题,苏玉琼等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一90)
对某理工科高校505名研究生进行抽样研究,从测试的结 果上看,理工科研究生在躯体化、焦虑、敌对等因子上显著
高于文科生(P<0.01),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 因子上的均分较显著高于文科生(P<O.05)。此外赵蕾在研 究中总结得出,理工科研究生心理障碍者所具有的特点表
现为性格内向、对事情偏向外部归因、人际关系的技巧欠 缺三个方面。 从我们的工作实际出发,当前理工科研究生主要压力
来源于学业、就业、经济、家庭、情感和人际关系等六个方
视野、愉悦身心、丰富知识。但是网络本身品台式对外开放 的,内容复杂、鱼龙混杂,因此,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在上 网的时候就容易引发不良网络行为,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一
些负面影响,甚至使一些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要坚
持不懈引导、管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同时加强对校园网
络环境的管理。各高校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 制定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并有效角度
办法的实施情况。分工明确,在各专业、各系、各学院设定
专门的校园网络安全部门,挑选具有过硬的网络管理知识
和较强的责任心的专责负责人承担网络管理工作,对大学 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实时的监督和引导。对于不良网路行
为,及时利用网络手段阻止和规范,并按照相关法规严肃 严厉处理,保证类似现象不会再次出现。
由于网络有着开放、互动、虚拟、自由等特点,给学生 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
化氛围、加强校园网络工作队伍建设、加大高校网络安全
技术开发力度、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等手段管理大学生
网络行为,以期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张继珍.刍议新时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中国成人教 育,2008,(12):72-73. 【2】高晓钟.网络丈化的正负功能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教 育与职业,2008,(18):97-98. [3】惠保德.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教育与职 业,2008,(15):103—104. 【4]王成礼.网络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Ⅱ】.中国成人 教育,2008,(16):69—70. [5】李玉玲.论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合力机制卟中国成人教 育,2008,(10、):78—79. 作者简介:林秀娟(1983-),女,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
学院,讲师,本科,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147- 【专题研讨】
面,研究生新生,毕业班研究生以及女性博士研究生已经
成为理工科研究生心理疾病高发人群,抑郁、焦虑 强迫、
恐怖和精神病是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主要 症状。 二、引发理工科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理工科研究生科研任务繁重,他们需要花费更多
的经历在学术研究上,学习、工作、生活便显单调枯燥,心 理问题的成因也与其他类研究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导
致理工科研究生心理问题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生个体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引发心理问题的 内部原因。
1.性格和认知偏差。在人们心中,研究生群体是大学 生中的佼佼者,能考上研究生,都是本科阶段成绩优异的
学生。从年龄层次上看,他们已经是成年人,较高的文化水
平也使研究生对自身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由于社会阅历 和社会经验缺乏,他们对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认知水平
与高学历并不相适应,当理想和现实冲突时,心理上的落
差往往沉重地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加上缺乏有效的情绪 控制能力,导致他们在对事物看法上形成错误认知,最终
引发心理问题。同时,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也与自身人格存
在密切关系。由于理工科研究生长期在实验室,“实验室一 食堂一宿舍”三点一线带来枯燥的生活,人际交流缺乏,容
易形成内向、自卑、敏感情绪等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当他们
在学习、生活和科研中遭遇负性事件时,自我评价低,容易 产生“我是个失败者”等负性思维。
2.不合理的应对方式。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应对方 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水
平。通过研究发现,无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在面对困难时多 采用努力解决问题,接受现实,寻求外力支持或发泄情绪
等合理化方式来平衡内心,降低不良事件对自身情绪的影
响。理工科研究生由于长期的专业训练,养成了单线思维、
聚合思维、遇到问题容易钻牛角尖等特点,当他们在面对 困难时,自我封闭,严谨刻板、缺乏灵活性的特性,使得他
们多采用自己解决的方式,当自身能力无法解决时容易采
取白责、回避、幻想等不成熟应对方式,导致个体自卑、无 助、失落等负面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心理问题。
(二)多重压力源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足是 引发心理问题的外部原因。
1.多重压力源是导致研究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研 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他们承担者国家、社会、家庭很高的 期望,自身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也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提
升。理工科研究生专业理论课程多,科研任务重,论文发表
要求高,学业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学校资助无法承受物 价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时和科研工作中强调团队精神带
来的人际关系压力,以及由于已婚,在职,年龄层次较大等
因素所会带来巨大的情感、家庭和经济压力,如果得不到
有效的疏导,都会造成研究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2.理工科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已经成人;
是社会上的精英人群,他们比本科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忽视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当前很多理工科类高校从事心理咨询老师以前是教授
理工科知识的老师,虽然学过心理学,但实践经验少,不够 专业,他们容易混淆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概念,片面将心理
问题等同于心理疾病,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错 误的认为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治疗,而忽视心理
健康教育能促进研究生发挥潜能、完善人格,实现自我发
展这一主要功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医学化”倾向。 同时,研究生教育工作者也忽视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的特
点,在开展工作的形式、内容上与本科上一模一样,没有形
成符合研究生实际的教育模式,从而片面将研究生心理健
康教育与本科生雷同化等问题。此外理工科导师相对于文 科类导师由于科研项目多,任务重,在对研究生的指导片
面地集中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缺乏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
的指导,这些情况造成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缺失。 3.社会竞争加剧,提升对研究生要求。当前,在社会高 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竞争加剧也是导致研究生心理问题 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作为高学历群体的研究生,整个社
会对研究生的期望过高,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而很多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与
社会脱节,重理论水平轻实践环节,使得研究生在校期间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来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已从买方市场
转为卖方市场,加上用人单位对理工科研究生本科学历、 年龄、性别都有更严格的规定,出现了女硕士、女博士求职
难于本科生的现象。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使得研究
生对自己的前途担忧。此外,社会中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 感和行为,也会使研究生心理受到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结合当前理工科研究生的成才规律和心理特点,针对
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可以从学校、个体、社会
三个方面来改善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
心理健康水平。 (一)学校方面
1_力口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高校要将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本科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加 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导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水平。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与测量。建立
研究生动态心理测评档案,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心理健康教 育链条和高危人群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干预机制,完善
心理咨询机构,为存在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的学生架设起 咨询和求助的有效通道;要积极开设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大
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研究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
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婚恋问题、就业 择业等问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 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帮助研究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
强心理调适能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朋辈互助作用。研究生的
身心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的
心理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大力开展丰 富多彩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研究生在参与
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压力得以缓解,
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丰富自
身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变研究生单调枯燥的生活方式,营 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有利于研究生的成长
-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