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中考演练(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基本考点集训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命题点1 北宋的政治1.(2021东营)“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
”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A.纸上谈兵B.草木皆兵C.黄袍加身D.破釜沉舟2.(2021自贡)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
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是( )A.文官政治B.君主专制C.分化事权D.中央集权3.(2021丽水)【宋室南渡人文璀璨】据《丽水地区志》记载,在科举制存在的约1300年时间里,丽水共有进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
其主要原因是( ) A.娱乐场所瓦子出现 B.政治、文化中心南移 C.重武轻文政策影响 D.文人注重哲学思考命题点2 宋辽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1.(2021菏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
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B.政府引导C.社会繁荣开放D.经济重心南移2.(2020苏州节选)回顾中国货币史,历代的货币变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宋太宗初年,由成都十六家富商集资联合发行的“交子”,系纸币性质,在远近地区当现钱广泛使用。
仁宗天圣元年底,朝廷决定收归官办。
仁宗庆历年间,因对西夏战争,由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印行交子,购买军储。
——摘编自郭彦岗《中国历代货币》完成下列要求:(3)北宋时期在货币材质方面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材料三,指出北宋政府是如何运用这种新货币应对西夏战争的。
命题点3 宋代经济的发展1.(2021邵阳)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一棉纺织业。
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2.(2021福建)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共39小题)1.(2019•菏泽)《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知道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解答】题干中“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等都是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具体表现。
故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19•绥化)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政府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解答】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划。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19•北京)如图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A.商品经济发展 B.耕地面积增加 C.海外贸易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分析】本题以两幅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本题两幅图分别为汉代主要经济区和宋代主要经济区分布图。
同学们通过分析两幅图可以明显的看出汉代主要经济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主要经济区主要位于长江下游流城,明显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4.(2019•滨州)《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二、三单元历史复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二、三单元历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2(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3(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A.郑和的船队庞大B.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C.指南针用于航海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4.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荷兰B.日本C. 荷兰D.葡萄牙5(明朝时,我国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 )?日本?英国?荷兰?葡萄牙?沙俄A.???B.???C. ???D.???6(下列人物组合中,相似点最多的一组应是( )A.铁木真-努尔哈赤B.铁木真-皇太极C.阿保机-努尔哈赤D.阿骨打-皇太极7.从清雍正帝以后,执掌国家大事但完全听凭皇帝裁决的最高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8(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以下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来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1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D.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10(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和统一( 1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 2 )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加强中央集权( 2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知识点2重文轻武的政策3.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4.措施( 1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 2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历史事件是( B)A.杯酒释兵权B.陈桥兵变C.安史之乱D.五代更替2.北宋初期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D)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和南方地区3.为了防止出现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加强皇权,宋太祖采取了( A)①设宰相多人、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③设置通判④设置转运使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如果某同学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词语不能入选的是( C)A.削弱相权B.三年一换C.守外虚内D.设置转运使知识点2重文轻武的政策5.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A)A.定期换防,兵不识将B.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C.文臣统兵,主持军务D.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6.宋真宗《劝学诗》中宣扬“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体现了宋代统治阶级重视( A) A.营造科举入仕风气 B.改进农业生产技术C.提高建筑工艺水平D.改善民生,以德治国7.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万国衣冠拜冕旒”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如果你要查找有关她的资料,应查阅( A )A.《资治通鉴》B.《史记》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作为一位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 D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4、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B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C北宋和西夏D北宋和吐蕃5、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
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 C )A.尚书省B.安西都护府C.市舶司D.遣唐使6、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C )A、市B、坊C、瓦子D、勾栏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A )A.北宋与辽的争战B.北宋与金的争战C.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8、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C)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C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B.汉朝的五铢钱C.北宋的“交子”D.南宋的“会子”10、《资治通鉴》是一部(B)A、纪传体通史B、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断代史1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C )A.游夜市,喝冷饮B.坐牛车,住邸店C.逛“瓦子”,吃甘薯D.挂年画,贴“桃符”1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D )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13、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C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14、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 B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C、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5、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D )A.结束了双方较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6、南京境内的将军山曾是宋代牛首山大捷的古战场,有位将军曾在这里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了建康城(今南京),将军山因此得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历史学指的是客观世界运动开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人类史、鸟类历史等等。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其次单元学问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其次单元学问点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心,减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支配文臣担当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心。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驾驭军政大权,宋太宗接着采纳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渐渐形成。
B、注意开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开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状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兴旺、文化兴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拟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二、重要事务:1、宋与辽──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此后宋夏贸易兴隆。
3、金和南宋的对峙女真出色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
在经济上,唐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上,唐朝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唐太宗和武则天: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两位重要的皇帝。
唐太宗实行了贞观之治,注重治理腐败和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武则天则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开设殿试、建立武举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
3.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使得唐朝的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经济陷入了萧条。
4. 宋代的历史: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创造了一系列著名的文化成果,如宋词和宋代绘画等。
在政治上,宋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官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在经济上,宋朝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拓展。
在社会方面,宋代出现了市民阶层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通过阅读课本或查阅相关资料
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重点汇总及解析:第6课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让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并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驾驭军政大权,宋太宗接着实行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渐渐形成;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相对较弱等消极影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辽与北宋的和战: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双方在澶州城订立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惨重。
后来,双方议和,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的崛起: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1115年,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金灭辽及北宋:金与北宋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1125年,辽被金灭亡。
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0分)1.宋太祖曾经坦言,十个文官贪腐造成的危害也不及一个武官造反,这反映了他的治国理念是()A.勤政爱民B.重文轻武C.巩固边疆D.结束分裂割据2.宋太祖的重要谋士赵普曾向太祖进言:“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下列哪一做法是宋太祖受赵普的建议而实行的()A.扩大进士录取名额B.澶渊之盟C.“杯酒释兵权”D.黄袍加身3.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他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
若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你会选择()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割燕云十六州D.宋金议和4.小刚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A.契丹族原居住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过着游牧生活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5.金海陵王完颜亮读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即兴赋诗曰“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遂生投鞭渡江灭宋之意。
北宋亡于()A.1127年B.1114年C.1125年D.1126年6.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7.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③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宋朝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品种。
下列农作物,由越南引进我国的是()A.占城稻B.棉花C.玉米D.甘薯9.精美的瓷器让人爱不释手。
某收藏家收藏了四件不同时期的瓷器,请你判断哪一个是宋朝的精品()A.景德镇瓷器B.邢窑白瓷C.越窑青瓷D.唐三彩10.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苏湖熟,天下足”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1.《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与中考演练
【知识网络】
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控制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削弱相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权力。
(3)控制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4)控制财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重文轻武的政策
(1)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2)影响: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膨胀,增加了财政支出。
1.辽建立: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2.西夏建立: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
3.宋辽关系
(1)辽与北宋的战争
(2)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4.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女真族的崛起: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
2.金灭辽及北宋: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
3.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2)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
军主力。
(3)残害岳飞: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农业的发展: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2.表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3.手工业的兴盛:纺织、制瓷、造船等行业南方发展快。
4.商业:国内贸易繁荣,出现早市、夜市和新商业区草市;出现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范围广;有市舶司管理;在财政收人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完成。
1.蒙古兴起: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建立: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3.元朝的统治
(1)行省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
(2)对边疆管理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北庭都元帅府:加强管理西域
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1.繁华的都市生活
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热闹的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2.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