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 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学案2019年月日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讲明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②运用教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③讲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
2、能力目标:①运用教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②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讲明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进展中的观点。
②学会辩证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二、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14—118页,完成下列学案(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体的是否与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群体的的变化。
2、生物进化的差不多单位是,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能够,并通过将各自的传给后代。
3、种群在繁育过程中,个体有,基因却。
4、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占的比率。
5、学会运算基因频率(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基因突变产生新的,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发生变化,达尔文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假如没有,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和。
其中,和统称为突变。
2、种群是由许多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如此,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从而使种群显现大量的。
由于突变和重组差不多上、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不能决定。
4、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的个体留下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会下降。
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会发生,导致生物朝着不断进化。
三、学生交流展现,教师释疑点拔学生按小组形式交流展现,教师归纳整理,利用课件总结。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达到《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要求,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三个基本概念。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活动建议,依据学生已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以及使学生能定量讨论种群基因组成特点、定量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等,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普遍、最根本的影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因此本小节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其中“定向”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学应该安排学生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逻辑严密,安排有学生讨论和探究活动,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因此,本小节教学,应该使学生尝试和模仿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大致思路如下。
1.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本课。
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使学生领悟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并引出种群的概念。
2。
通过讨论种群与物种的区别和种群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种群是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
如何描述种群的遗传组成?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4。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能力目标形成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重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贡献和局限,探讨生物进化论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新知预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 拉马克的基本观点(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____________来的。
(2)生物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 意义: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
(1)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2)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但提供了较多的____________,同时也加剧了____________。
(3)变异是____________的。
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的。
自然选择是通过自然环境来____________地选择____________的变异。
(4)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2. 意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___________ _,生物的多样性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3. 局限性(1)对于____________的本质,未做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____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和奶好地解释__________ _等现象。
第24讲生物的进化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隔离②物种形成a.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b.标志:产生生殖隔离。
(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共同进化的类型和实例共同进化类型相互关系实例生物与生物之间种间互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与细长花距的兰花种间斗争捕食猎豹与斑马寄生粘液瘤病毒与兔子竞争农作物与杂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好氧生物出现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纠误诊断](1)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提示: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
( ×)提示:可遗传的变异中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地理隔离的根本原因。
( ×)提示: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高中生物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必修2 重点:1、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2、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难点:1、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2、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阅读课本P97图解,分析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关系。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如在污染区的桦尺蛾的体色基因;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如在污染区的桦尺蛾的体色基因。
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会发生,导致生物。
自然选择可以理解为的。
思考: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是否进化?是否形成新物种?(三)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指分布在,具有一定的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a、定义:指不同种群间,在自然情况下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b、实质:基因不能交流c、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会阻断,造成种群间差异加大,最终可能导致形成新的物种。
d、生殖隔离: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不能,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的现象。
阅读课本P99,生殖隔离的典型例。
3、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一般是先经过长期的隔离,导致发生隔离,形成新物种。
4、所以,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是形成物种的标志。
(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总结:1、核心:2、基本观点: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物进化的实质:c、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重要作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使,并决定。
隔离:的必要条件。
课堂检测:1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12、下列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东北虎和华南虎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C、鸟类和青蛙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13、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14、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 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5、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16、(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无)【第一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1)概念:。
(2)特点: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所以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
(二)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达尔文曾明确指出,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如果没有,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2、____ ____统称为突变。
3、基因突变产生的,通过有性生殖过程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
4、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 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 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第二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称为一个物种,简称“_____”。
2、区别物种与种群的概念3、地理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殖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隔离,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和___________。
2、物种的形成过程: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新物种【第三课时】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一)共同进化1、共同进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进化教案【教案】2024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进化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的证据和进化的机制,并了解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进化的证据;2. 进化的机制;3. 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进化的机制;2. 掌握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生物进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提出进化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意义;2. 分析并介绍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地理分布、解剖结构等;3. 讲解进化的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变异、遗传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给出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案例中的进化过程和机制;2. 引导学生思考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四、活动设计(3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 展示与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小组都能从其他小组中学到新知识。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进化领域的更深层次知识,如遗传变异、适应性辐射等;2. 提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研究领域。
六、归纳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开简短的讨论;2. 强调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扩展活动:1. 带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化石的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化石记录所带来的信息;2. 安排学生进行一个关于进化机制的研究报告,让他们深入了解自然选择、变异和遗传的原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的证据和进化的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活动,学生也加深了对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认识。
然而,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入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理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物种的概念;3.理解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学习重点】A.隔离的概念;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P119-P122的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物种的概念:能在自然条件下一群生物。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叫做同一种生物由于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隔离是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和。
不同物种间都存在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隔离。
3、隔离和物种形成:①主要方式-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②骤变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二、阅读教材P122-P126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共同进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多样性、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多样性。
在距今约15亿年前,的出现以后,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
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这就增强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
【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两个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2、完成教材P122技能训练部分的思考题。
3、结合教材P124图7-11,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等内容,完成P124思考与讨论的五个问题。
【典例分析】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熟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3.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二、自主学习指导:自学指导一:请仔细阅读P110-113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4分钟后检测:•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
• 2.达尔文的学说进步意义与他的局限性。
•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自学指导二:请仔细阅读P114-118正文部分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5分钟后检测:• 1.理解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概念。
• 2.为什么说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3.理解自然选择是如何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检测:• 1.种群:生活在 .•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含有的 .•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的比率。
• 4.可遗传变异来源:、、。
• 5.突变:包括、• 6. 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们为生物进化提供。
但决定进化方向。
•7.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发生改变。
自学指导三:•请仔细阅读P115基因频率计算与“思考讨论”部分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5分钟后检测:• 1.总结计算基因频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 2.完成思考与讨论中的表格。
• 3.说出理想条件(即五种假设)。
•补充:在理想条件下,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概率为q,则基因型AA的概率为p2,基因型的概率为q2,基因型Aa的概率为2pq.四、当堂训练:1.种群中产生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这些变异的产生是不定向的。
其中的“不定向”不是指( )。
A.变异不一定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一致B.各种变异的方向不同C.变异不一定都适应环境D.各种变异不可能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一致2.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3.下列哪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4.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预习自测〗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个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回忆变异类型________变异突变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只有________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
________可以增加基因型的种类。
4、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例如:每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同学们计算出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这说明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
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 ____。
5、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____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不定向,不定向;2、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一)利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解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种群中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100%例1:如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A,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a,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
有限资源 变异 遗传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高考生物 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预习目标】1.阅读教材,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和局限性2.理解并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核心概念的理解【知识梳理】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1)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 而来的(2)生物是由 到 逐渐进化的(3)生物进化的原因(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和 ,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 给后代的。
2.进步意义:否定了 和 ,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推测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 (基础)+ → (手段)+ → (结果)+ →新类型2.理解:(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 ,间接对象是 ,根本对象是。
(2)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 。
(3)自然选择的动力:自然选择是通过 来实现的。
(4)自然选择的结果: 、 。
①自然选择的实质是 。
②生存斗争有哪些类型? 。
3.意义:科学地解释了 的原因和 形成的原因。
4.局限性:(1)对 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 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自测1.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人工选择B .适者生存C .用进废退D .定向变异自测2.(多选)《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自测3.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发展(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水平深入到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为单位发展到以为基本单位。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种群是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
①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迁移和遗传漂变等。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发生变化。
③对基因库和基因频率概念的理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含有的。
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每个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b.基因频率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的比率。
自测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2)和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和。
②生物变异是的,只产生生物进化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③生物变异的利与害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
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为什么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原因:不断淘汰变异的基因,积累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自测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4)隔离导致的形成。
①隔离的类型:常见的有和②隔离的作用:不能进行自由交流。
③新物种形成标志:物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新物种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自测6.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自测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四、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之间、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2.生物多样性(1)内容:基因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从分子水平和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自测8.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请完善下列知识树学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内探究案【探究目标】深刻认识和理解拉马克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能够解释生物进化现象比较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分析并弄清基因频率改变、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掌握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规律【探究过程】考点一: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典例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思维拓展】(1)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基因型还是表现型?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可以吗?自然选择如何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吗?基因突变为什么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什么是物种?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什么作用?物种形成的途径有:(4)①渐变式:经过长期的而达到,形成新物种②爆发式:不同物种间都存在,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归纳点拨】(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而且是个体的。
(2)突变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生物的。
(3)自然选择是的,决定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4)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变式训练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变式训练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了就一定有新物种形成【归纳点拨】基因频率改变、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变式训练3】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考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典例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 ____、不发生_ _____、不发生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 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思维拓展】(1)随机交配和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有什么区别?(2)上题(2)中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上题(3)中子一代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
【归纳点拨】1.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的方法(1)利用基因频率的概念①A基因的频率=。
②a基因的频率=。
(2)设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 表示,则PA= ,Pa= 。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2. 在理想的条件下,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在理想的条件下,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A的基因型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 。
3.在理想的条件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当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进行交配时,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变式训练4】某学校男女生比例为1∶1,红绿色盲患者占0.7%(患者中男∶女=2∶1),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表现型正常)占5%,那么该校学生中 Xb的频率是( )A.3.96%B.3.2%C.2.97%D.0.7%【变式训练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考点三:物种的形成与生物的进化【典例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典例4】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区别1、进化的实质是,只要频率改变了无论大小都是进化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