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包衣防治燕麦苗期蚜虫和红叶病的药效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295.64 KB
- 文档页数:4
立克秀+ 高巧包衣对小麦病虫防治效果试验作者:杜俊敏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7期西平县植保植检站杜俊敏为探索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病害和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组合,2013—2014年度进行了立克秀+高巧包衣防治小麦病虫技术试验。
一、试验方法(一)供试材料1、供试药剂:立克秀(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2、供试小麦品种:西农979。
(二)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不设重复。
1、清水40mL处理15kg种子(CK);2、立克秀10mL+高巧30mL处理12.5kg种子;3、立克秀10mL+高巧30mL处理15kg种子;4、立克秀10mL+高巧30mL处理20kg种子。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西平县植保植检站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黄棕壤,土壤肥沃,前茬作物为玉米,平均产量450kg/667m2。
地块小麦全蚀病发生重且分布均匀,适合做技术研究试验。
(四)试验种植、管理记载1、试验种植:2013年10月8日整地,平均每667m2底施N15P15K15的复合肥25kg,尿素15kg;10月9日进行种子包衣;10月10日播种,人工耧播,平均播量11kg/667m2;2014年2月28日,进行化学除草。
不防治病虫害。
2、试验调查记载出苗后调查记载发芽率和基本苗;越冬前(2013年12月12日)、拔节期(2014年3月14日)、灌浆期(2014年5月24日)各调查1次防治效果。
二、结果与分析(一)对小麦出苗的影响2013年10月18日调查,发芽率:处理1为93%,处理2为89.2%,处理3为90.1、处理4为91.6%;基本苗:处理1为21.6万,处理2为20.9万,处理3为21.3万,处理4为21.4万。
各处理对小麦发芽出苗影响小,对小麦安全。
(二)防治效果1、冬前防效:一是小麦全蚀病。
处理1~4病株率为0。
二是纹枯病。
处理1病株率为5.6%,处理2~4病株率为0,防效均为100%。
45%烯·苯·噻FS种子包衣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试验作者:韦刚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04期摘要:于2017—2018年开展了45%烯·苯·噻FS包衣处理对小麦蚜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5%烯·苯·噻FS小麦包衣处理后,能促进小麦分蘖,小麦长势较好,且出苗安全;45%烯·苯·噻FS小麦包衣处理对小麦纹枯病、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明显。
生产中,建议45%烯·苯·噻FS小麦包衣用量为5~6mL/kg种子。
关键词:45%烯·苯·噻FS;包衣处理;小麦病虫害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91-03纹枯病、蚜虫等是小麦上常发性的主要病虫害,对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生产上大多采取在病虫害发生时施药的方法来控制危害,但药械、用工、药剂等防治成本较大,耗时耗力,且农药的大量使用也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种子包衣是小麦“减药控害”的重要技术手段,对小麦多种病虫害具有预防效果,不仅成本低、方法简便,也能大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为此,笔者于2017—2018年开展了45%烯·苯·噻FS包衣處理对小麦蚜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
1 试验条件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试验对象是小麦纹枯病、蚜虫等;试验作物是小麦,品种为宁麦13。
1.2 环境条件本试验设在庐江县台创园新渡村,为小麦直播田(撒播),长势较好,于2017年11月13日播种,播种量300kg/hm2,前茬单季晚稻;各小区栽培措施均一致。
2 试验设计2.1 试验药剂和处理试验药剂45%烯·苯·噻FS,由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5个处理(详见表1),共5个大区,每区面积369m2,随机排列,周围设保护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6):1049-1051VOL.51NO.62020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doi:10.3969/j.issn.1000-2324.2020.06.012 5种杀虫剂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赵鑫,杨慧,杨向黎,赵姗姗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利用市场上5种防治蚜虫的杀虫剂测定燕麦生长期防治蚜虫的安全有效用药浓度,为燕麦田蚜虫的药剂防治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结果表明:25%烯啶虫胺SP+25%噻虫嗪WG、30%唑虫酰胺SC、25%抗蚜威WG、32000IU/mg 苏云金杆菌WP、10%吡虫啉WP在试验浓度下对燕麦安全。
建议在蚜虫发生较严重,或者已出现传播红叶病(病毒病)的现象时,选用30%唑虫酰胺SC、10%吡虫啉WP等化学药剂防治。
若收割期前15d内蚜虫发生较轻,建议使用安全性更高的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或者利用田间自然天敌进行生物控制。
关键词:燕麦;蚜虫;防治效果中图法分类号:S435.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24(2020)06-1049-03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Five Insecticides on Oats AphidsZHAO Xin,YANG Hui,YANG Xiang-li,ZHAO Shan-shan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Abstract:In this thesis,five kinds of market-insecticides for controlling aphid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of aphids in the oat growing period,through which reasonable insecticid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phids in oat fields.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test concentration is safe to oats with25% Nitenpyram SP+25%Thiamethoxam WG,30%Tolfenpyrad SC,25%Pirimicarb WG,32000IU/mg Bacillus thuringiensis WP and10%Imidacloprid WP.30%tolfenpyrad SC,10%imidacloprid WP are suggested to be used for control when aphids are serious or when red leaf disease(viral disease)has appeared.If it is relatively light for the occurrence of aphids within15 days before the harvest period,the safer agritol is recommended to be use for control,or natural enemies in the field are to be us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Keywords:Oat;aphids;control effect.燕麦为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是一种喜低温的长日照作物。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24.03.039品种选育1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1.1促进秧苗生长,防治病虫害包衣材料中常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如激素、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同时,包衣材料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湿作用,确保种子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来完成萌发。
这有助于提高出苗率和苗期生长的均匀性。
此外,小麦种子包衣可以在播种前为种子提供有效的保护,防止病原菌和害虫侵害种子。
通过将杀菌剂和昆虫杀灭剂添加到包衣材料中,可以抑制种子传播的真菌病原体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这一过程能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期生长。
1.2提高种子存储寿命包衣材料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阻隔氧气和水分的进入,从而延长种子的存储寿命。
种子在长时间储存时,容易受到霉菌等微生物的侵害,导致质量下降。
通过添加抗菌剂和抗氧化剂到包衣材料中,可以防止种子变质和降低存储期间因病虫害引起的损失。
1.3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种子包衣技术可以使种子在播种过程中更易于操作。
包衣材料使种子表面变得光滑且不粘连,减少了种子在播种机械中卡住的情况。
这提高了播种效率,减少了种子浪费。
另外,小麦种子包衣可以精确投放杀菌剂和杀虫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通过预防病害和害虫的发生,可以减少对后期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需求。
2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2.1小麦种子种衣剂的特点小麦种子种衣剂是一种应用于小麦种子表面的农药或添加剂,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高效防治病虫害。
种衣剂能在小麦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防止病原菌和害虫侵害种子。
种衣剂中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繁殖,降低种子的感染率和损失,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其次,可控释放。
许多种衣剂采用可控释放技术,能在适宜环境条件下释放活性成分,延长药效持续时间。
这种释放方式能够确保种子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受到保护,减少药物在环境中的浪费,并提高防治效果[1]。
河南农业2016年第7期(上)
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40%以上。
施药前调查小区病情基数, 7d、14d 调查防效,调查3次。
药效计算方法: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叶数×9
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 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100% 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 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三、试验结果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结果二次药后10d 的药效评价: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有明显的治疗、铲除作用,能快速抑制病情增长速度。
对照药剂醚菌酯(50%悬浮剂)2次施药后的防效为89.90%,与供试药剂的防效相同,无明显差异。
用DMRT 法对各处理二次药后10d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进行多重比较,由表2可知,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总施用量16~20g/667m 2,这两个处理间对白粉病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
与对照药剂醚菌酯(50%悬浮剂)总施用量16g/667m 2处理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制剂施用量12g/667m 2与对照药剂16g/667m 2处理的防效有极显著差异。
四、结论
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在病害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每隔7d 连续喷施2次,采用有效成分120~150g/hm 2(制剂用量16~20g/667m 2),能快速地控制病情,建议给予该产品登记和推广应用。
喷药时要注意仔细喷雾黄瓜叶面,使黄瓜叶面着药均匀。
1-((。
种衣剂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效果试验种子包衣技术推广应用是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种子加工的深化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致使蛇类、益鸟等鼠类、虫类的天敌越来越少,鼠、虫等害虫大量繁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种子通过包衣化:①可预防治病、虫、鼠害,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健壮生长;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③省工省时省药、减少投资、增加收入,增加效益。
我们在抚松县万良镇进行为期2年的种子包衣技术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证明了这几种类型种子包衣技术确是一项在大庆地区值得大力推广的实用技术。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吉农3号”种衣剂;“禾苗保”玉米种衣剂;玉米品种:庆单四号,庆发种子公司;试验地点:肇源县,黑钙土,前茬作物玉米。
1.2 试验方法本试验设2个种子包衣处理;Tr1:“吉农3号”Tr2:“禾苗保”种衣剂和一个不包衣对照CK。
随机区组,3次重复,小区面积60m2,共9个小区,540m2,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1m2。
对玉米苗期的病虫害情况及一些生理指标进行调查,其它管理同一般大田。
2结果与分析2.1防治病虫鼠害由于玉米种衣剂含有多菌灵、呋喃丹等高效杀虫、杀菌剂,种子播入土壤后,在土壤中即成为防治病、虫的屏障,其药效成分随种子萌发、生长缓慢释放,传导到植株全身发生作用。
2.2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种衣剂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肥等,由于覆膜包衣的吸附作用,减少了流失,延长了肥效,提高了利用率,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苗的生长。
表现为植株根系发达,次生根增加,叶面积系数扩大,光合作用效果好,使植株个体生长健壮。
2.3增加了玉米总产通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包衣有3个明显的优点:①出苗率高,出苗整齐,包衣处理出苗率98%,而对照只有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②叶绿素含量高,生长旺盛,长势强;③提高了产量。
由于保苗率高、植株健壮、使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干粒重均有所增加,所以提高了作物产量。
有些病虫害可通过种子处理进行预防。
目前种子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种衣剂对麦种进行包衣。
种衣剂中含有内吸性杀虫剂和不同杀菌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在种子表面能固化成膜,形成种衣,种衣在土壤中能吸水膨胀而又不被水溶解,种子能正常萌发,有效药剂从种衣中缓慢释放出来,被麦苗吸收,随汁液一起输送到小麦的根、茎、叶片中。
种衣剂的持效期较长,播种后40-60天内药效持续释放,地下害虫和地上的刺吸式害虫取食后会因中毒而死亡;而含有不同杀菌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对许多病菌具有杀死或抑制作用,因此种子包衣具有长期控制病虫害的作用。
1种子包衣对麦田虫害防治麦田主要地下害虫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蝼蛄又叫啦啦蛄、土狗子等。
小麦播种后,在地下偷食种子,将根部及近地面的嫩茎咬掉或咬成乱麻状,使麦苗地上部生长不良或枯死。
蝼蛄为害常使麦田出现严重的缺苗断垄现象。
蛴螬俗称白地蚕、大头虫、老鸭虫等,其成虫就是大家熟悉的金龟子,又称铜克郎,为害麦苗的是金龟子的幼虫。
蛴螬同蝼蛄一样,在地下取食刚播下的种子及危害幼苗的根部,幼苗被害处切口整齐。
金针虫又叫铁丝虫、黄蚰蜒、江米条等,身体僵硬。
叩头虫是它的成年时代。
金针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小麦播种后,咬食种子及根部。
在小麦拔节后钻入根茎处取食,造成地上部枯黄死亡,出现白穗。
蝼蛄、蛴螬、金针虫等是一类专门偷吃刚播下的麦种及幼苗根部的地下害虫。
这些地下害虫取食了包有种衣剂的小麦后因中毒而死亡。
苗期为害小麦的地上害虫主要是麦蚜和灰飞虱。
麦蚜和灰飞虱是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嘴细细的、长长的,能像针一样扎入麦苗中抽吸小麦汁液。
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斑点,麦苗生长受到影响。
秋天麦苗上的这些麦蚜、灰飞虱是从麦田内外的禾本科作物以及杂草上迁移来的。
这时地下种衣剂中的杀虫剂已通过小麦的汁液输送到了茎叶中,麦蚜和灰飞虱吸食后也能中毒死亡。
2种子包衣对麦田病害防治种子包衣除具有防治害虫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起到了除虫防病的效果。
小麦黄矮病、丛矮病是严重为害小麦的两种病毒病,两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