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8.20 KB
- 文档页数:2
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分析作者:赵宇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6期摘要:王建中对我国钢琴发展有着十分突出的贡献,正是因为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被学界广泛认同。
王建中钢琴作品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大概样貌,还在调式、音色、旋律、曲式、韵味等方面突出并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还处处流露着与民族音乐极恰当的融合。
关键词:王建中;中国钢琴作品;民族特色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81-01王建中为我国钢琴艺术事业奉献了一生,这位人民艺术家作品的艺术价值影响极其深远,得到了社会与学术界对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的认可。
本文对王建中的创作手法以及特点进行了深层全面的分析,尤其是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民族气息。
并且通过分析,探讨了钢琴创作中的民族性特质在钢琴创作中的作用及影响,并且对于提升钢琴创作水平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王建中生平及创作王建中,钢琴家、作曲家。
10岁起触碰钢琴。
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上海音乐学院1950级学生,在学校里就读钢琴系、作曲系并且在毕业留校任教。
他在70年代为中央创作,后来又回到母校教学。
他所有的作品里,类型最多的就是钢琴。
代表作有独奏曲《梅花三弄》、《小奏鸣曲》等等被大家广为流传。
此外,他还谱写了《小提琴奏鸣曲》及弦乐重奏等一系列作品。
《百鸟朝凤》作为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他依据同名民族乐曲在1973年改编的。
为了更好地将我国的传统音乐通过运用钢琴语言来表现出来,该曲曾在海内外被广泛采用。
二、对王建中作品的分析(一)创作思想学界早已细致地将王建中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法、演奏特以及包含的艺术性这些方面做了深度研究,并将这些方面具体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但关于这种民族特色所形成的原因以及王建中的创作思想缺并未涉及到;学界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研究有一致的认识,具体包含五声性音调、散板节奏以及多声性方面,并且将这些关于他作品中的内容也作了具体论述。
一。
195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王建中钢琴作品集》,收集了王建中先生多年来创作的部分作品,《浏阳河》就在其中。
他的作品题材丰富,个性鲜明,风格各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钢琴改编曲。
他非常善于在保留原曲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琴的表现力,赋予作品更新鲜的音乐语言,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二)作品创作背景作品《浏阳河》本是一首湖南民歌,是词作者徐叔华的歌舞剧《双送粮》中的一段,结合唐壁元创作的《送瓜调》旋律,在创作基础上吸收《孟姜女》的曲调改编而成,作品主要表现浏阳河的壮美景观以及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颂。
是徐叔华先生在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下创作的,本来歌词只有两段,后来崔文耀希望能够创作八段来表现毛主席八年抗战的艰辛,但是徐叔华在仔细推敲后还是将歌词改为五段。
之所以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浏阳河》的词曲作者和当时一些优秀的音乐家,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文革时期,钢琴早已经被禁止在国内的公开场合进行演奏,一些文艺社团也相继解散,而这些青年音乐工作者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致使整个中国钢琴界也蒙受了巨大损失,钢琴音乐的发展也几乎停滞不前。
随后,钢琴独奏员殷承宗下定决心要找到一条在国内发展的道路,于是就开始在公开场合弹奏一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并在其中加入了当时流行的京剧曲调,创造出一套独有的演奏方式。
此后由于他创作的《红灯记》和《黄河》在演奏以后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好评,一些作曲家纷纷开始对中国优秀的民歌和具有革命意义的歌曲进行改编,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浏阳河》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孕育出来的。
之后,唐璧光先生从民间小调《孟姜女》中汲取营养,利用其中的音调因素和旋律特点加以提炼、改造、发展和再创造,写成了后人所熟知的、蜚声中外的《浏阳河》原曲。
该曲具有鲜明的湖南韵味,旋律流畅优美,抒情动听。
整首歌曲通过对浏阳河秀美的景色描写,同时也歌颂了毛泽东主席在领导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后取得的丰功伟绩,在我国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台也录音播放。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浏阳河》是一首富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灵感来源于湖南的浏阳河。
整首曲子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第一部分描绘了浏阳河的清澈和平静。
曲子开头以轻柔的音符描绘了水面上微波流动的景象,仿佛让人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河水。
随后,音乐逐渐发展起来,表达了浏阳河的宽广和宁静。
接着,第二部分刻画了浏阳河的奔腾和激情。
曲子的节奏加快,音符变得更加激昂有力,仿佛人们站在浏阳河的岸边,看到了急流和瀑布的壮观景象。
音乐中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展示了浏阳河的豪迈和壮丽。
然后,第三部分描述了浏阳河的柔情和温暖。
音乐变得温柔起来,节奏减缓,仿佛让人感受到了浏阳河水的柔和和温暖。
曲子中的音符流淌起来,如同浏阳河在平原间轻缓流淌,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
第四部分展示了浏阳河的豪迈和壮丽。
节奏回归快速,音乐变得激情洋溢起来。
曲子中的音符仿佛是浏阳河水冲破一切障碍向前奔腾的身姿。
整个曲子以高亢的音乐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落下帷幕。
在演奏技巧方面,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对中国音乐的理解。
需要对琴键的轻重得体进行掌握,在描绘浏阳河的清澈和平静时用轻柔的触碰,而在展示浏阳河的激情和奔腾时用力弹奏。
演奏者需要诠释好曲子中的情感表达,通过音色和音乐的变化来表达浏阳河的不同场景和情绪。
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描绘浏阳河的奔腾和壮丽时,需要明确而准确地表达出音乐的激昂和活力。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浏阳河》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通过音乐将浏阳河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
演奏《浏阳河》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同时需要通过合适的演奏技巧来传达曲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只有在细致入微的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演奏者才能更好地展示这首曲子的艺术魅力。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摘要:王建中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
他的钢琴改编曲要以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来诠释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其作品运用了传统的写作手法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对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传统音乐民族文化王建中先生大部分的钢琴改编曲完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改编曲的原型基本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族民间曲调。
他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为创作选材注入新鲜血液。
他追求较高立意,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相融合,发挥钢琴特色,展现钢琴长处,使音乐更加丰富。
一、王建中的主要改篇歌曲(一)《梅花三弄》作品写于1973年。
主题取自同名古琴曲。
古琴曲《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在酝酿这首作品时,融入了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弄”则是主要主题在多段体结构中重复了三次。
钢琴曲《梅花三弄》在保持古琴曲清高、瑰美格调的基础上,在旋律、曲体、和声、织体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开掘出更为丰满、感人的艺术境界。
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曲充分展示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蕴涵的审美神韵。
王建中先生充分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调性色彩,扩大音乐发展手法,使古老的乐曲拓展了单声的旋律线,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原为民间唢呐曲。
乐曲描绘的是在北方乡村的山间小路上,一队娶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抬着新娘、吹着唢呐,走向新郎家的欢乐场面。
1973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根据此曲创作改编成钢琴曲。
《百鸟朝凤》是一首极具中国地方戏曲特色的乐曲,无论是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上,还是调式调性,都充满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百鸟朝凤》作为一首典型中国音乐腔体特色的五声调式乐曲,通过钢琴织体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等,借鉴民乐曲《百鸟朝凤》的音调、意境,将其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钢琴音乐表现力紧密结合。
摘要王建中学者就是国内知名钢琴家作曲家,其创作编写的大部分钢琴作品都促进了国内民族传统音乐和国外乐器表现方式的融合,此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是其中具备典型意义的作品。
本曲主要是依照两首西北古代民歌《当年的哥哥回来了》以及《女孩担水》创作而成,重点叙述了陕北人民迎接红军得胜归来的情境,此外也表现出宽阔的黄土高原上生活的民众的朴实、洒脱、憨厚的特色。
本文从创作环境、曲式结构和演奏方式等部分对《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开展深入的探究以及钻研。
利用触键盘、节奏、踏板、装饰音等部分在现实演奏时期的重点特点分析曲目的风格特点,然后全面探究民族特点。
关键词: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艺术特征;演唱处理AbstractJianzhong Wang is a famous pianist composer in China, and many of his piano work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dapted to integrate the Chinese folk music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Among them, "The Red Flowers Bloom"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This song is based on two northwest traditional folk songs "When the Brother Came Back" (Xin Tian You) and "The Girl Carry Water", mainly expressed the scene of people from northern Shaanxi warmly welcom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Red Army, but also sketched out the vast Loess Plateau on the people of northern Shaanxi enthusiasm, heroic, simple style.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ward “The Red Flowers Bloom”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creation background, musical structure and playing skills.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ong through touching keyboard, rhythm, pedal, decorative sound and other aspects of piano playing, so as to analyze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folk songs; red blossoms;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treatment目录一、前言 (1)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乐曲的技术、情感表现与音色要求 (1)(一)第一部分 (1)(二)第二部分 (2)(三)第三部分 (3)三、钢琴曲中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体现 (4)(一)钢琴演奏中的平腔 (4)(二)钢琴演奏中的甩腔 (4)(三)钢琴演奏中的散扳 (5)(四)钢琴演奏中的断腔 (5)四、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艺术特征 (5)(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创作特点 (5)(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情感表达 (6)(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表现 (6)五、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演奏技巧 (6)(一)情感布局 (6)(二)速度布局 (7)(三)总体演奏技巧 (7)结论 (8)参考文献 (8)致谢 (9)一、前言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我国钢琴创作得到全面的发展,编写出众多高质量的钢琴作品。
对王建中钢琴作品的研究关键词:王建中钢琴作品和声手法三度叠置非三度叠置音程和弦五声性[论文摘要]王建中钢琴作品主要运用 5种和声手法和表现形式;三度叠置和弦;五声式音程与和弦;附加音和弦;复合和弦;多音和弦。
其和声的运用基本特点是根据音ft.作品内涵揭示、风格表现、意境渲染、情绪抒发和韵味体现的需要,大胆运用三度和非三度叠置的不同结构不同色彩的和声,充分发挥和声艺术在多声音乐中的结构组织作用及色彩性功能性,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意调遣,尽情挥洒。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
他根据民族民间乐曲、歌曲旋律、外国乐曲改编和自己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钢琴独奏曲无论是根据民歌改编或是创作的,无论是采用何种技法,均具有既丰满又细腻、既浓郁又清新的和声色彩和民族风格。
他以娴熟的钢琴写作技巧,流畅自如的乐思,将每首乐曲编织得充满生机,独具个性,媚媚动听,极富听赏效果。
”… 由于他的钢琴作品在广大听众中具有较高的演奏率和广泛的影响力,所以王建中的名字总是同中国钢琴音乐联系在一起。
“他的作品不仅被音乐院校作为常用教材,而且已成为国内音乐舞台的保留曲目,有的还被作为代表中国风格的经典在国际舞台上演出。
”在演奏和学习这些钢琴作品的同时,探讨和挖掘其钢琴音乐的创作理念与表现技法、个性化和声语言与民族韵味,对于宏扬先进的民族文化艺术,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事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王建中教授的钢琴技巧、和声语言以及对音乐色彩细腻丰富的感觉代表了我国作曲家的最高水平。
王教授的作品目录中可以找到我国音乐界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代表作,为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发展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剪影。
面对辉煌的成就和众多的荣誉,王建中只是说:“如果我有什么作品流传得比较广,可能是因为比较注重民族特色,旋律比较好听的缘故吧。
”和声学是关于多声结合的音乐游戏规则,是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均须遵循的基本结构原则。
人类音乐的发展历史就是和声艺术不断进化不断更新的历史。
艺苑探究Y IY U A NT A NJ IU生于战乱动荡时期的王建中,是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为我国钢琴音乐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才华。
王建中一生创作改编了诸多脍炙人口的钢琴曲目,因其在成长学习过程中积淀了深沉的民族感情以及家国情怀,他的钢琴作品中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
王建中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是我国钢琴作曲史上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士大夫情怀、润腔技法以及节拍变换三方面入手,深刻阐释其作品中的民族特色,为我国现世钢琴作曲发展贡献理论助力。
一、引言王建中出生于1933年的上海,此时的上海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不断激荡融合的前沿阵地。
王建中在少年时期就饱受中西文化碰撞的浸染,现代文化的涌入与兴盛使其投身到钢琴艺术中,而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沉淀,则赋予他钢琴创作中突出的民族特色。
也正因如此,王建中一生创作的23部钢琴音乐作品,不是对传统民族曲目进行钢琴曲改编,就是以传统民族音乐为创作基础,民族风格成为其钢琴作品的最大特色。
王建中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既体现在其作品的文化内涵中,也表现在其作曲的创作技法中,具有极高的分析研究价值。
二、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士大夫”情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融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于一体的“士大夫”文化。
“士大夫”文化发展到民国时期,逐渐演变为一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情怀。
王建中成长于民国时期的书香门第,由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长久熏陶,“士大夫”情怀在其思想中生根发芽。
加之王建中经历了建国、文革、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等诸多重大历史时期,亲历着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国泰民安、繁荣富强。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作为文人,王建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其“士大夫”情怀在钢琴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例如,创作于1958年的《云南民歌五首》根据云南同名民歌改编,时值新中国推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新政策。
王建中保留了原民歌中鲜明的云南民族音乐曲调,融合了云南多民族的地域音乐风格,反映了云南人民的生活新风貌,于曲中蕴藏着他对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关切。
MING RI FENG SHANG295社 会 视 野文|周晓毅浅析王建中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民族特色及演奏要点摘要:王建中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他改编创作了众多的中国钢琴作品,将中国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及地方戏曲与西洋乐器的表现手法成功的融为一体,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
他的众多钢琴作品已成为我国钢琴教学以及钢琴音乐会中最受欢迎的曲目。
代表作有:《绣金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云南民歌五首》、《樱花》、、《翻身道情》、《百鸟朝凤》、《彩云追月》等改编作品。
本文主要分析《百鸟朝凤》的民族特色及演奏特点。
关键词:《百鸟朝凤》;民族特色演奏;钢琴独奏王健中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他的钢琴改编曲均以中国独特的音乐性和极浓厚的民族性来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使之具有鲜明的音乐特点和民族特点。
《百鸟朝凤》本是流传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唢呐曲。
这是一首非常具有中国地方戏曲特色的乐曲。
它在曲式结构、和声织体、以及调式调性上,都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
《百鸟朝凤》改编于1973年,是一首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乐曲,通过装饰音、颤音、变化音、震音、双手托卡搭等等,借鉴原唢呐曲的旋律、音调、技法、意境,与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音域宽广的钢琴紧密结合,采用许多高超复杂的钢琴技巧,加入戏剧元素,加以变奏、加花,形象生动的表现出百鸟捧凤、争相和鸣的欢腾场景。
乐曲诙谐逗趣,急缓相间,形神兼具,气口和句法都严格遵循民族音乐的韵律。
活灵活现的再现出唢呐独奏时的滑音、颤音、花舌音等一系列音腔特色的奏法,在尽可能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曲的传统音乐特色外,又赋予了这首曲子新的音乐色彩。
钢琴改编独奏曲《百鸟朝凤》总分为五段,五段自然衔接,既有欢乐的情绪,又有鸟儿啼叫的声音穿插其中:第一段:第1——28小节。
中速,音乐是歌唱性的。
这一段音乐奠定了百鸟朝凤、欢乐祥和的基本音乐性质。
改编成钢琴曲后,第一句旋律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论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
王建中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钢琴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主题选材方面。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多以中国传统音乐主题作为素材,如古典诗词、民间歌曲、器乐曲等等。
例如,他的《汉宫秋月》、《水调歌头》、《三闾暮雪》等作品,都深受听众喜爱。
二、旋律和节奏上的体现。
王建中的钢琴创作以传统中国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基础,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
这些作品旋律独特,节奏丰富多变,富有动感和节奏感。
三、表现情感深刻。
王建中的钢琴创作既有表现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有表现人类情感的作品。
他善于用音乐语言表达性感情,如《秋风舞曲》、《古道风云》等作品就是他表达强烈感情的代表作品。
综上所述,王建中的钢琴创作具有极为浓厚的民族特色,在旋律选材、节奏表现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