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复习:考点4细胞呼吸
- 格式:pdf
- 大小:216.49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在高考生物中,细胞代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点,它涵盖了细胞内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化学反应,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点和考点。
一、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所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转换与利用等。
它是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细胞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平衡,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二、细胞代谢的主要过程1、物质代谢(1)糖类代谢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也可以通过摄取外界的糖类进行分解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
例如,葡萄糖在细胞内经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乳酸等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2)脂质代谢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细胞需要能量时,脂肪可以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进一步氧化分解供能。
(3)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断地进行合成和分解。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可以通过摄取外界的氨基酸或者自身合成氨基酸来合成蛋白质,同时也会将一些老化或受损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重新利用。
2、能量代谢(1)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则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完全分解,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不同生物中产物不同,在动物和某些植物组织中,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在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中,丙酮酸被还原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高考生物知识点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植物的呼吸来自于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呼吸方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知识点呼吸作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三节呼吸作用1.酵母菌细胞富含蛋白质,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
在培养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要给培养装置通气或进行,以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在利用酵母菌生产葡萄酒时,却需要密封发酵。
通气可以给酵母菌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利于酵母菌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密封则是避免空气进入,便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营养物质释放的能量多,这些能量可以为酵母菌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细胞分裂提供充足的动力。
密封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的同时,能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少量能量。
2.酵母菌是一种细胞真菌,属于核生物,做馒头、面包,酿酒等,都是利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并释放,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3.细胞呼吸的方式: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这是因为B瓶在封口后,培养液液面上方还存有一定量的氧气,静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将这部分消耗尽,再连通盛有澄清水的锥形瓶可认为检验的是酵母菌的呼吸释放的气体。
4.对比试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对照实验。
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好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5.酵母菌在和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大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细胞呼吸可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类型。
6.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考点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1.装置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1)测定装置(2)测定方法及解读①测定呼吸速率(装置甲)a.装置甲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b.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c.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
d.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甲单位时间内向左移动距离代表呼吸速率)。
②测定净光合速率(装置乙)a.装置乙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CO2缓冲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2浓度恒定,满足光合作用需求。
b.必须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
c.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乙单位时间内向右移动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根据“总(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2.“叶片上浮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目的多少(或者叶片全部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3.“黑白瓶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将装有水和水生植物的黑、白瓶置于不同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
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仅能进行呼吸作用;白瓶透光,瓶中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因此,真正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总量)=白瓶中氧气增加量+黑瓶中氧气减少量。
4.“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生量“半叶法”的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分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相关概念:
1.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离子、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3. 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1. 有氧呼吸能够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少量能量。
2. 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而无氧呼吸不完全氧化分解有机物。
3.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而无氧呼吸则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五、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 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的器官,细胞呼吸的强度不同。
2. 外部因素: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细胞呼吸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1.柠檬酸循环是指在多种酶的作用下,丙酮酸被激活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下列有关小鼠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B.产生大量HC.反应过程需要消耗氧气D.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ATP中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会随细胞代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其数量会增多,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则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有双层膜结构,二者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将葡萄糖分解为水和CO2的速率加快D.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较少,使细胞中染色质数目减少3.运动员在400m赛跑时,骨骼肌所需的能量主要靠厌氧呼吸供应,下列属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物的是()A.O2B.乳酸C.CO2D.酒精4.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不必经过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NADPH既是它的产物,又是它的抑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内NADPH均是由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B.与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更多C.NADPH能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的活性体现了分子水平的稳态D.正常生理条件下,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各产物的生成5.最大乳酸稳态(MLSS)是在持续运动中血乳酸产生与利用的最高平衡状态,是运动强度划分的一个重要参照。
下图是随着运动学强度增大,生理学强度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中不产生ATPB.由图可知,心率、摄氧量、血乳酸生理学强度和运动学强度呈正相关C.高强度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可以为细胞有氧呼吸提供更多O2,排出更多CO2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通过厌氧呼吸提高葡萄糖中化学能的利用效率6.乳酸菌难以高密度培养,导致乳酸产量低。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广东高考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面对高考,保持你心灵的善良与纯洁;保持你情感的热情与丰富;保持你精神的进取与激昂!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高考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高考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生物知识点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三阶段反应式及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即: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每个箭头上边都加上酶,下同)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2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在线粒体内膜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生物知识点2、无氧呼吸:(两阶段都在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2丙酮酸(C3H4O3)+4[H]→2C3H6O3(乳酸)2丙酮酸(C3H4O3)+4[H]→2C2H5OH(酒精)+2CO2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高考生物细胞分离复习资料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3-2 细胞呼吸【考情分析】 1.细胞呼吸(Ⅱ)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核心素养分析】1.生命观念:细胞呼吸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2.科学思维: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的不同。
3.科学探究:探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4.社会责任: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细胞呼吸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填酒精、乳酸)的无氧呼吸。
(2)产物的检测2.细胞的有氧呼吸 (1)过程图解(2)总反应式: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3.无氧呼吸 (1)反应式①C 6H 12O 6――→酶2C 3H 6O 3+能量(如乳酸菌)。
②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如酵母菌)。
(2)场所:细胞质基质 【知识拓展】1.据原子守恒判断有氧呼吸中各元素的去向反应物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第一、二、三阶段被利用。
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第二、三阶段形成。
2.细胞呼吸中[H](NADH)和ATP 的来源和去路3.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间量的比例关系 (1)反应式①有氧呼吸: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②无氧呼吸: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C 6H 12O 6――→酶2C 3H 6O 3+能量。
(2)相关物质间量的比例关系①有氧呼吸:C 6H 12O 6∶O 2∶CO 2=1∶6∶6。
②无氧呼吸:C 6H 12O 6∶CO 2∶C 2H 5OH =1∶2∶2或 C 6H 12O 6∶C 3H 6O 3=1∶2。
③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2和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有氧呼吸需要的O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课标要求说明细胞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考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材料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产生的多少的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快慢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 变混浊程度高/快无变化乙组(无氧) 变混浊程度低/慢出现灰绿色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CO2,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1)源于必修1 P91: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2)源于必修1 P92“科学方法”:对比实验中两组都是实验组,两组之间相互对照。
教材中对比实验的实例有:①②③(填序号)。
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②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③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考向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甲、乙两组同学拟用下面装置探究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量,为此展开了如下讨论。
你认为其中最不合理的观点是()A.图中A用以除去充入的CO2,以所充气体中是否含氧作为自变量而不是是否充气B.若图中B是酵母菌培养液,因其在不同条件下繁殖速度不同影响实验,可换成苹果小块C.图中C若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用变色所用的时间比较CO2的产生量D.若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的CO2,说明在两种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相等答案 D解析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 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 mol O2,同时产生6 mol CO2,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每消耗1 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 mol CO2,若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的CO2,说明无氧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多于有氧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D错误。
考点细胞呼吸【易错点分析】一、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方法(1)依据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判断。
①O2的消耗量=CO2的产生量: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O2的消耗量<CO2的产生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③不消耗O2,但产生CO2: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不产生CO2: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依据酒精和CO2的生成量判断。
①酒精量=CO2的量: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酒精量<CO2的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④为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①、②、③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
1.有氧呼吸过程中各元素的来源和去路(1)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是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2)O2参与了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所以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于O2,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水,反应物中的水用于第二阶段和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中的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的。
3.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4.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5.有关细胞呼吸过程的五点提醒(1)产生CO2的不只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中也有CO2的产生。
(2)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水和反应物中的水其来源和去向不同,所以不是同一分子。
(3)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没有全部转化成ATP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5)不是所有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玉米胚、甜菜根等植物组织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
三、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外界因素以及应用1.温度(1)影响(如图):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
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5~35 ℃之间。
(2)应用①低温储存食品②大棚栽培在夜间和阴天适当降温③温水和面发得快2.氧气(1)影响(如图):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4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2017•安徽高考•T3)如图为每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解题指南】正确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理解干物质合成速率和干物质量的关系;
(2)准确分析种子成熟时脱落酸与自由水含量的变化。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呼吸作用及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对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理解,并且考查对曲线图中信息的获取。
A项,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是开花后10~30天,此时呼吸速率较快,故正确。
B项,呼吸速率与自由水含量有关,种子成熟后期,由于干物质增多,结合水含量会上升,自由水减少,细胞代谢减弱,呼吸速率下降,故正确。
C项,种子成熟后期,呼吸速率下降同时脱落酸合成增多,为成熟的种子脱落做准备,故正确。
D项,种子成熟后呼吸速率下降,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更有利于干物质的储备,但干物质的合成量几乎不再增加,可见种子呼吸速率下降不利于干物质合成,故错误。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T3)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关注以下三点:
(1)原核细胞呼吸方式与细胞中的酶有关,如含有有氧呼吸的酶则进行有氧呼吸,如含有无氧呼吸的酶则进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
(3)原核生物控制性状的基因主要分布在拟核中。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
肺炎双球菌是好氧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细胞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细菌拟核的基因控制生物的主要性状,控制细菌主要的生命活动,质粒的基因控制生物的特殊性状,如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B正确;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细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环境中,C错误;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D正确。
3.(2017·江苏高考·T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
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