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与氯化镧的共同作用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5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近年来,酸雨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酸雨主要由大气中的硫酸和硝酸降下,在与土壤或水接触时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给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探讨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酸雨会对土壤酸碱度产生影响。
长期受到酸雨浸泡的土壤会逐渐酸化,导致土壤酸碱度下降。
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如铝离子、锰离子等会对植物根系造成直接损伤,阻碍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同时,酸性土壤中钙、镁等元素的含量也会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
因此,酸雨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是对植物生长的首要影响。
其次,酸雨对植物的叶片造成伤害。
酸雨降下后,其中的酸性物质会与植物叶片表面的蜡质发生反应,破坏叶片的防护层。
这样一来,植物叶片容易受到病菌和害虫的侵袭,引发疾病。
此外,酸雨中的有毒离子还会进入植物叶片,干扰叶绿素的合成,造成光合作用的受阻。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其受到抑制将直接影响植物的养分供应和能量生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再次,酸雨会破坏植物根系的微生态环境。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对于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和供给植物养分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受到酸雨的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急剧减少。
缺少这些微生物的协助,植物根际生态环境会受到破坏,影响植物根系的正常发育和养分吸收。
由此可见,酸雨对植物根系所依赖的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严重的。
为了减轻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工作,减少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的排放,降低酸雨的形成。
其次,加强土壤的酸碱中和工作,采用石灰等调节剂来中和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的酸碱度,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另外,还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
此外,重视和保护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并合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促进微生物生长,改善植物根际环境,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研究自工业化时期以来,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导致了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其中,酸雨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因为它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研究。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化学反应和离子交换。
酸雨中的酸性成分能够破坏植物体内的细胞膜和成分,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和代谢,从而影响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酸雨对植物的影响:1.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酸雨会破坏植物的根部和叶片之间的离子平衡,从而影响植物的吸收和运输离子的能力。
食链中的营养元素,如钙、镁和钾等,也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和发育不良。
2.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酸雨不仅会影响植物吸收养分,还会影响其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酸性雨滴中的硫酸和硝酸会影响叶绿素的生产和积累,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导致植物光合反应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
3.加速植物的老化酸雨会破坏植物细胞膜,导致植物体水分流失过快,加速植物的老化。
此外,酸雨还会增加植物叶片中的氧化物含量,导致叶片生长周期缩短,老化速度加快。
适应机制研究虽然酸雨给植物生长和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是植物很聪明,它们有很多适应机制来减轻酸雨的损害。
以下是适应机制:1.形成抵御酸性土壤的系统植物的根系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将酸性成分转化为化学物质,在根系中形成保护层,保护根系和叶片免受伤害。
这需要一种特殊的机制,以帮助植物当地种的变体对酸性土壤产生适应。
2.强化植物体的抗氧化系统酸雨中的氧化物会加速植物的氧化作用,导致植物受到过氧化伤害。
因此,植物会增强自己的抗氧化系统来帮助自己排除过氧化伤害产物,从而减轻酸雨的损伤。
3.调节根系范围和深度植物能够适应根系生长范围和深度,以避免根系透过水土分离层和钙化层,从而降低根部和叶面的酸度。
结论总之,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都有重要的影响,不过植物对此有很多适应机制来减轻其影响。
中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化影响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酸雨的形成原因、对农作物的危害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中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从而降雨过程中形成酸性降水。
此外,大气中存在的颗粒物也可以充当催化剂,加速酸雨的形成。
二、对农作物的危害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土壤酸化和叶面灼伤。
首先,酸雨的降落会导致土壤的酸化,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减少,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
其次,酸雨中的酸性物质直接接触作物的叶片,引起叶面灼伤,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三、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南方地区的酸雨问题还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酸雨污染降低了水体的pH值,对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危害水生生物。
同时,酸雨还对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造成伤害,破坏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引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四、解决措施为了应对酸雨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深入了解酸雨问题的分布和成因,为制定精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应加强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工作,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要加强农业管理,推广合理的施肥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开展湿地保护和植树造林等活动,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中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化对农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加强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工作,改善农业管理水平,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酸雨的影响及其
防治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的酸性物质,与雨水结合形成的降水。
酸雨主要由工
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引起。
下面是关于酸雨的影响及其防治的知识点:
影响:
1.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酸雨会破坏大气的平衡,导致大气污染加重,空气中的有害物
质含量增加。
2. 对水环境的影响:酸雨使水体酸化,对水中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对土壤的影响:酸雨使土壤酸化,导致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增加,破坏并贫化
土壤。
4. 对植物的影响:酸雨通过叶子表面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叶面萎蔫、凋落,降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能力。
防治:
1.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污染源的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工业废气中的二氧
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
2. 促进清洁能源的应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有害气体
排放。
3.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浪费,减少污染
物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酸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酸雨的发生和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进行生态修复:针对酸雨造成的环境破坏,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受
损的生态系统。
以上是关于酸雨的影响及其防治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酸雨胁迫下镧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高利利;张晨;邱琳;周青【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年(卷),期】2008(28)1【摘要】为了探索酸雨胁迫下稀土元素镧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pH值分别为2.0、2.5、3.0、3.5、4.0、4.5、5.0的模拟酸雨条件和稀土元素镧(10mg/L)处理培养皿中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lvum L.)种子,置于常温状态下萌发,测定不同酸雨胁迫强度下镧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强度酸雨(PH2.0)胁迫下,经镧处理及未经处理的冬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为0,POD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MDA含量达到最高。
随着酸雨胁迫强度逐渐减弱(pH≥2.5),POD活性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经镧处理后,酸雨胁迫强度过高时(pH2.0),冬小麦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镧对种子的防护作用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在pH为2.5~5.0的酸雨强度下,镧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减轻了酸雨对萌发期间种子的伤害程度,增强了种子抗酸雨的能力。
【总页数】5页(P129-133)【关键词】冬小麦;酸雨胁迫;镧;萌发;POD【作者】高利利;张晨;邱琳;周青【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312【相关文献】1.镧对酸雨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及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J], 邱琳;王娜;周青2.镧、硒浸种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铜胁迫下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J], 徐传婕; 许文峰; 施志鹏; 孟贤坤; 曲明芹; 庄立杰; 韩晓翠; 周晓燕3.镧对酸雨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能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J], 王丽君;周青4.镧对酸雨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糖代谢的动态影响 [J], 王丽君;周青5.酸雨胁迫下镧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呼吸作用的影响 [J], 刘双平;李迪;陶丽华;周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质被排放到大气中。
其中与酸雨相关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
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光合速率下降酸雨中的硫酸根离子、氮酸根离子等物质可以直接对叶片造成损伤,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因为这些物质在叶片上形成了致密的沉积物,影响了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此外,酸雨可能导致植物根系的腐烂,根部的营养吸收不足,也会降低光合速率。
1.2 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
酸雨会使得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方面,直接的损伤可以破坏叶绿体膜,导致叶绿体上的叶绿素脱落。
另一方面,酸雨也可能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使得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合成受到限制。
1.3 光合作用产生的产物减少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氧气和有机物质等。
酸雨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产物的减少。
这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可能影响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二、酸雨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叶绿素荧光是指叶绿素吸收光能后,向周围环境发射出的荧光现象。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评估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酸雨对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也会产生影响。
2.1 叶绿素荧光增强酸雨可能导致植物生理代谢的紊乱,促进叶绿素的降解和合成等生理过程。
这些过程可能会增加植物叶绿素的荧光效应,从而导致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增强。
然而,过高的叶绿素荧光也可能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低下。
2.2 叶绿素荧光减弱由于酸雨对光合作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植物的叶片可能存在光合作用不充分的情况。
模拟酸雨对杂交稻常规稻野生稻影响的研究黎华寿;聂呈荣;胡永刚【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卷),期】2004(023)002【摘要】采用与研究区自然降雨的离子组成相近的不同pH值模拟酸雨,在营养生长期对栽植于试验小区的杂交稻、常规稻和野生稻进行了喷淋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酸雨喷淋后,杂交稻、常规稻和野生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产量性状等均发生了改变.pH值大于或等于3.5的酸雨对杂交稻、常规稻和野生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产量性状没有显著影响;pH值小于3.5的酸雨对杂交稻、常规稻和野生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酸雨对各生态型稻种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程度为:常规稻>野生稻>杂交稻;对叶绿素含量影响程度为:杂交稻>常规稻>野生稻;对经济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常规稻>杂交稻.【总页数】4页(P284-287)【作者】黎华寿;聂呈荣;胡永刚【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广东佛山 528231;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7;S131.1【相关文献】1.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3群体及若干杂交稻恢复系低氮耐性鉴定[J], 汤国平;贺浩华;陈小荣;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边建民;胡丽芳;欧阳林娟2.野生稻在杂交稻育种上的应用 [J], 覃惜阴3.红莲型杂交稻与野败型杂交稻及两系杂交稻的比较 [J], 缪炳良4.平湖市常规稻秀水14与杂交稻浙优18的肥料利用率试验 [J], 李建强;费冰雁;赵川;徐柳静;沈芳勤5.全基因组基因嵌入突变体库用于发掘野生稻有用基因及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的策略 [J], 曹孟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镧对酸雨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保护效应张杰;黄永杰;周守标【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8)004【摘要】通过液培实验,研究在酸雨胁迫下,镧对水稻幼苗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幼苗植株在一定酸度范围的酸雨胁迫下,10 mg·L-1镧能提高幼苗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幼苗植株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脯氨酸(Pro)的含量;减小质膜透性;提高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叶绿素a/b的比值;增强根系的活力,进而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10 mg·L-1镧对酸雨胁迫的缓解作用与酸雨的酸度有关,随着酸度增大,镧的缓解作用将逐渐消失.分析表明,在pH值分别为4.0和3.5的酸雨胁迫下,镧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存在更为有效的防御机制,能够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代谢.【总页数】6页(P367-372)【作者】张杰;黄永杰;周守标【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91【相关文献】1.镧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张杰;黄永杰;刘雪云2.盐胁迫下镧对水稻幼苗生长的保护效应 [J], 张杰;黄永杰;周守标3.镧对西葫芦幼苗模拟酸雨胁迫的缓解效应 [J], 边才苗;王锦文4.外源氯化镧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J], 管利凤; 唐才宝; 曾红丽; 于玉凤; 张露倩; 王悦5.镧对西葫芦种子酸雨胁迫的缓解效应 [J], 边才苗;王锦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价氯化镧和酸雨对水稻的光合参数的共同影响摘要:稀土元素的污染和酸雨污染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两者对植物的不良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两种污染在许多地区是共存的,特别是在一些水稻种植地区。
然而,人们在稀土元素和酸雨对植物的共同影响上有很少的了解。
此论文中,研究了一种稀土盐氯化镧和酸雨共同对水稻的光合作用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pH值为4.5的情况下,81.6 毫升的LaCl3和酸雨的共同作用增加了水稻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的二氧化碳浓度、希尔反应活动(HRA)、表观量子产率(尔)和羧化作用效率。
81.6毫升的LaCl3和酸雨的共同作用的毒性效应在pH值为3.5时开始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减少了Pn,Gs,HRA,尔和CE,并增加Ci),最大限度毒性效应是在pH值为2.5时2449.0 lM LaCl3和酸雨的共同作用。
此外,LaCl3和酸雨的共存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在水稻的增长阶段,,最大的影响发生在孕穗期。
此外,高浓度LaCl3和低ph值酸雨的共存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比LaCl3或酸雨的单独影响更严重。
最后,LaCl3和酸雨对水稻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从气孔变化(Gs、Ci)和non-stomatic(HRA,尔和CE)的因素。
1。
介绍随着高科技设备和绿色技术的需求上升,稀土元素(REEs)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精炼、电子产品、清洁能源、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畜牧业等。
据估计稀土元素的全球需求将持续上升。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和需求导致它们的不断在环境中积累。
例如,在中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德国,REEs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7.67,104.30,97.57,15.48mg/L,最大的达到了700mg/L 。
稀土元素适当的积累可以提高产量和生物体质量(包括农作物和动物),而稀土元素的过度积累影响农业的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因此,目前阐明REEs如何作用于农作物以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研究人员大量投资在稀土元素的影响机制形态学形态学研究,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生理生化级别的研究。
这些研究集中在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物质新陈代谢其他流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增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因此,对植物来说光合作用的多变是一种有毒机制。
以前的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氯化镧(LaCl3)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希尔反应速率,Mg2 + atp酶活性、气孔活动、光合速率和烟草幼苗干物质的积累,而高浓度的LaCl3则相反。
此外,低浓度LaCl3有利,高浓度的LaCl3毁灭叶绿体的结构。
酸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
据报道,在1993年- 2007年中国南方酸雨的平均pH值范围是从3.8到4.5 的。
在2012年中国报道降雨的pH值是2.54 。
众所周知,酸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有害的影响,比如希尔反应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的降低。
同时在许多区域发生稀土元素和酸雨的污染,导致了稀土污染和酸雨污染相结合的新的环境问题。
相比之下,在大量的文献中有对稀土元素或酸雨单独影响光合作用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关于稀土元素和酸雨对植物的综合效应。
最近,我们初步观察到合并后的酸雨和污染镧离子,可以抑制增长大豆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反应。
然而,作物生长不仅基于外部污染而且在于它的增长阶段。
对应激反应的研究表明有农作物抵抗压力的差异在不同的增长阶段。
这些差异的提出是对污染物在作物毒性作用研究上的挑战。
因此,重要的是要研究稀土元素和酸雨在作物整个生长阶段的综合效应。
在世界范围内,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用于农作物研究。
此外,水稻种植地区稀土元素和酸雨污染普遍同时发生。
拉是第一个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在土壤中无处不在。
在这里,LaCl3和酸雨的综合效应在水稻的整个成长阶段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希尔反应,表观量子产率(尔)和羧化作用效率(CE)有影响。
本文研究旨在了解LaCl3和酸雨对水稻整个成长阶段的光合作用的综合效应。
2.材料和方法2.1制备大米营养液,LaCl3解决方案和模拟酸雨改性后的水稻营养液的组成方案是根据国际水稻研究研究所发布的。
营养液方案有以下成分:1.43毫米氮K2SO4 NO3、0.51毫米,1.00毫米、1.64毫米MgSO4,9.47 lMMnCl2 0.075 lM(NH4)6 mo7o24 19.00 lM H3BO4 0.15 lM ZnSO4,0.16 lM CuSO4,lM FeCl3 36.00和36.00 lM柠檬酸。
二氧化硅提供的是1.67毫米NaSiO39H2O营养液。
营养液通过使用PHS-29A 酸度计pH值调整到5.5 。
雨水控制pH值为7.0,准备通过增加Ca2 +,Na +,K +、Mg2 + SO42、NO3和Cl去离子水,Ca2 +,Na +,K +、Mg2 +,SO42、NO3lM和Cl分别是0.83,1.32 1.32 1.32 1.32 lM,lM,lM,lM,0.64 lM,0.47 lM,0.69 lM和1.80 lM。
这是来自中国的东南部降水数据离子组成。
基于中国土壤的稀土元素和pH值酸雨含量的现状,三个LaCl3浓度(81.6,1224.5和2449.0 lM)和三个酸雨的pH值(pH值4.5,3.5和pH值pH值2.5)被用于这项研究中。
在没有磷酸改性营养液下,(81.6,1224.5和2449.0 lM的LaCl3)在适当的六水合氯化镧含量下被制备。
模拟酸雨的pH值为4.5,3.5和2.5,是通过控制硫酸和浓硝酸的比例1.1:1(v / v,通过化学当量)。
2.2。
植物文化和治疗准确称重1.0公斤的风干衬底(蛭石、珍珠岩1:1,v / v),添加到每个锅中(直径= 15厘米,高度= 30厘米)。
LaCl3溶液(81.6、1224.5和2449.0 lM)被添加到每个锅。
将水稻营养溶液加大约60%到底物中平衡2周。
底物中分别以有LaCl3和没有LaCl3对比。
水稻种子表面用HgCl2(0.1%)溶液消毒1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几次。
消毒种子放在有三层湿纱布的盘子,发芽孵化 2 d。
发芽种子播种在消毒砂床上。
在两个叶子的阶段,均匀健康的植物被移植到每个罐子装满衬底或LaCl3衬底。
锅被放置在一个温室25±3 C,光强度1000年lmol m2 s1,16/8的日/夜循环,相对湿度为70 - 80%。
用所配的水稻营养液灌溉植物和维持基质的含水量大约在60%。
与此同时,每3 d 喷300毫升的模拟酸雨,控制喷洒的pH值7.0。
这是根据中国东南部降水和蒸发量模拟的。
此外,每三天提供营养液。
效果的呈现是在五次重复实验后,每隔一天喷洒1毫米的KH2PO4在树叶上,提供植物所需的无机磷酸盐。
在幼苗后15 d阶段(酸雨)的喷洒,分蘖期(35 d喷涂后的酸雨),孕穗期(60 d 后喷涂的酸雨)和填充阶段(80 d后喷涂酸雨)的有或没有LaCl3和酸雨的新鲜的叶子采样分析。
2.3。
测量(Pn)、Gs)和(Ci)在完全展开的叶子中测量Pn(lmol m2 s1)、Gs(mmolm2 s1)和Ci(ppm)在早上10点到下午13:00点。
使用便携式光合系统(CIRAS-1,PP系统国际有限公司,英国)在25±5度的条件下培养水稻,320 lL1二氧化碳和80%相对湿度。
光合作用活动的光子通量密度(PFFD)1000 lmol m2 s1通过卤钨灯的叶室CIRAS-1光合作用系统提供。
2.4。
希尔反应测量希尔反应的测量通过分光光度计6-DCPIP 6-dichlorophenolindophenol(2)减少用水或1,5-diphenyl carbazide作为电子供体。
反应混合物含有叶绿体相当于15 lg的叶绿素,0.01磷酸盐缓冲剂(pH值6.8),0.1氯化钾,100 lM MgSO4和15 lM DCPIP 3毫升。
这个条件被曝光30秒的饱和白光通过10厘米的水过滤器来减少红外线辐射和加热。
漂白的DCPIP因光致还原作用测量在600纳米的1、5-diphenyl carbazide添加浓度为0.5毫米。
2.5。
表观量子产率(AQY)测量评估一系列的光强度40到1400 lmol m2 s1,起点高的开始然后低至0,通过附加吗一个光源的叶室窗口可以避免太阳能灯的渗透。
在每个光强度,大约5分钟实现稳态光合作用。
山坡上的线性光反应曲线的一部分光合作用被计算为AQY(Zhang et al .,2012)。
2.6。
羧化作用效率(CE)测量内置的二氧化碳CIRAS-1的计量系统被使用来生成各种二氧化碳浓度从50到1000 ppm不等。
在每个二氧化碳浓度碳同化率记录与他们相应的Ci和第二个多项式函数拟合程度相对。
最初的直线的斜率的二氧化碳响应(光合作用的反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被认为是反映潜在的羧化作用效率(Bindumadhava et al .,2005)。
2.7。
统计分析不同试验之间的显著差异是用单向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使用SPSS 16.0和8.0。
学生的研究被应用于确定不同试验之间的意义(p < 0.05)(柯et al .,2003)。
3。
结果3.1。
在整个水稻的成长阶段,LaCl3和酸雨的综合效应,Gs和Ci,pn表1显示了LaCl3和酸雨共存对水稻整个成长阶段的Pn,Gs和Ci的影响。
在81.6 lM LaCl3的控制下,Pn,Gs和Ci的水稻叶相对增加。
Pn和Gs显著降低,Ci高于LaCl3浓度时的控制增加到1224.5 lM或2449.0 lM。
水稻的Pn,Gs和Ci在pH值为4.5相比没有变化。
当酸雨的pH值降低至3.5和2.5,Pn和Gs减少,Ci相比增加。
此外,水稻的Pn,Gs和Ci的变化程度最大的是2449.0 lM LaCl3或酸雨在pH值2.5时。
与对照组的相比,Pn的变化,Gs和Ci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秩序:孕穗期> >苗期>分蘖期充填阶段(2449.0 lMLaCl3或酸雨的pH值2.5),或孕穗期>幼苗期>分蘖期>填充期[1224.5 lM LaCl3或酸雨在pH值为3.5)。
在水稻整个成长阶段,81.6lM的LaCl3和pH值为4.5的酸雨的综合效应对Pn,Gs和Ci 的影响比单独的酸雨或LaCl3高。
在其他浓度的LaCl3和酸雨中,水稻的Pn和Gs减少,而Ci 在水稻相对增加。
随着LaCl3浓度的增加和酸雨的pH值下降,水稻的Pn的变化程度,Gs和Ci增加,最大程度的改变是2449.0 lM LaCl3和酸雨的pH值为2.5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