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39.72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8篇)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记得林语堂对苏轼的作品有一句评价:“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大异其趣指的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备受喜欢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诚恳,对待自己很诚恳,所以作品写得也很真实,尽管受了“乌台诗案”的影响,避讳一些,不过他还是很能直接面对自己,所以遒健朴茂。
读完这本书,对于苏东坡的人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时间轴,感觉只是一堆耳熟能详的事件串在一起,看起来热闹,所组成的。
虽然陈词泛滥,也有几句话能够牵住我的心,在“瑜伽与炼丹”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说到:“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
”很巧妙的表述了命运对苏轼的嘲弄,好不容易归到红尘世俗作文/,快要修炼成仙,又被卷进命运的漩涡。
还是不得不称赞林老的智慧与才气。
苏轼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
苏轼这个人不复杂,单枪匹马走在自己的独木桥上,有着远大报复也能安于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会更加有意味,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内心,文人写东西说是给自己看,那是日记,可文章就是给外人看,要证明自己,自己的报复也好,还是清白。
所以就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过,江海寄余生”的洒脱超凡,有“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的自持己见,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悲凉,有“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拣尽寒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
”的清高卓绝......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篇2如果说有谁最与百姓为友,谁的诗最朴实,谁最生性爱开玩笑,谁是最仁慈的官员,那便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亦名苏轼,一生可谓坎坷,青年时中进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谪居黄州,元祐年间因太后摄政,步步进升,是朝庭的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派掌政,一贬再贬直至海南儋州谪居,穷苦之至,太后再次摄政,用她独具慧眼发现了苏东坡的才华,在徽宗年间,调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苏东坡传2000字读后感苏东坡传2000字读后感篇1他是林语堂笔下的那位乐天派,他是平民百姓口中一声声的“东坡先生”,他更是弟弟口中“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百姓”的苏东坡,他更是苏轼。
道说苏东坡的一生,一字足矣:苦。
苏轼一生劳累奔波,他去过海南、去过惠州、去过黄州,可以说人不是老死,而是累死的啊!我觉得苏轼与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很相像,像是在何处呢?在同样的为平民百姓一次次的申冤中,在一次次为人民着想时,在一次次警醒自己应当洁身自好,应当尽好大臣的本分里,在为国家付出,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假思索,再到最后心无愧对,无愧对于一切,苏轼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向我描绘了正人君子的故事。
还是聊回苏东坡吧,虽说苏东坡确确实实是受了家庭的影响,促使他成为苏轼,然,更为重要的莫过于是他自己的努力。
他若不勤奋,就不会在险境中做一回以耕田为生的农民,就不会有远近闻名的东坡肉了,好学是他在朝堂上的盾,善心是一把锋利的宝剑,勤奋是帮助他逃脱生天的刀,勇敢是使他不惧艰难排挤的矛,四个兵器他都有,怎能让他不名列前榜呢?“最怕天才也勤奋!”朱载上曾如此问苏轼:“先生开卷一览便能够终身难忘,为何还亲自抄书呢?”苏轼却道:“不是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边抄边背,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字做题目,第二遍则选两个字,到了第三遍便只取一字,只要提起这个字,我便能接下去。
”朱载上觉得有趣,随后念一字,苏轼便应声背,且一字不差!足以证明,即便是像苏轼这样天分高的天才,学习还这般努力,那么天资庸俗的人应当更加发奋努力啊!“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什么意思?就是上到上的玉帝太后,下到下的市井百姓。
毕竟,在苏轼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从前,回想起背诵苏轼写的词《蝶恋花》,只因为好听,却独独未料这词背后的忧愁与无奈,苏轼的诗词别有一般韵味,那不是喜怒,更不是悲欢,而是发自内心的凄凉,就像苏轼的人生贬官,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无处不去!艰辛与痛苦,背井离乡是体会不到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合集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真的是毫无头绪,而且也读下去,便将它暂时冷落。
可如今我又想起苏东坡,我渴望了解他,于是再次翻开了这本《苏东坡传》。
苏东坡的这一辈子可谓是吃了不少的苦头,所以我称他为“苦了一辈子的诗人”。
但是尽管生活困苦,他总是豁达乐观,所以他那无人能敌的阳光心态也是拜吃了太多苦头所赐。
在1036年12月19日,这位伟大的诗人诞生了。
苏轼在他十岁时,已能写出出奇的诗句。
而他的父亲苏洵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
苏洵败在了需要有相当的艺术情绪的做诗上,这一点苏东坡比他强。
果然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在苏轼与苏澈刚二十有余时,和父亲已是朝廷命官。
只是,这时的苏东坡初入官场,还不够成熟老练,他的妻子帮了他不少忙。
苏夫人能够看出别人的短处,苏东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对苏东坡的忠言他也听。
苏夫人或许是参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苏东坡这位伟大的诗人,最令人喜欢的一点便是乐观。
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苏东坡不顺眼的人十分烦恼,他们竟也无奈苏东坡。
当苏东坡只剩间破房子时,却更加逍遥自在了。
苏东坡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有一句话为“月色入户”,可见房子之破,连月光都投进来了。
可下一句为“欣然起行”,苏东坡竟满心欢喜,像老朋友来家坐坐一样,起了床,踏着月色,找好友张怀民去了。
所以你看,这位诗人多么独特!苏轼,让我叫一声你的名字,尽管你如昙花一现,但你留给我们的记忆与回忆,不会淹没在时间大海里,你将永远住在人民心中,这朵美丽的花将永不凋零。
《苏东坡传》读后感2苏东坡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虽然不断被排挤被贬,但是他乐观豁达,浩然正气,没有唉声叹气,感叹命运不公,只有努力改变民生,为老百姓办事!看了苏东坡一生,最让人敬仰的是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在思考,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吧!苏子由可以做到谨言慎行,可以踏踏实实为官,而苏东坡却不能,苏东坡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勇气去提出并加以批评。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通用6篇)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篇1再次购买《苏东坡传》,是网上看到推荐书目后。
然后还是麻烦兄弟,网上购买。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部很好的历史人物传记,同时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通过这本书,我清楚地了解了苏东坡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全貌,而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射出的洒脱、超然以及慈悲的情怀,非常完好地诠释了苏东坡的性格和精神境界——我认为林语堂的文笔非常适合描绘苏东坡这个人,因此本书不但是传记,甚至可以当做文笔优美的小说来读。
好事多磨。
本应快递公司送到家的书,却要求家人去市中心自己龋而他那几天工作又特别忙碌,让市里的一位朋友去龋朋友取书后又去了外地。
等朋友从外地回来把书送到家的时候,已是十多天后。
当时正在读也是让兄弟买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大家的作品,与以往看的书有明显的不同。
高屋建瓴,学贯中西,深入浅出是什么样子,从书中终于大致了解。
遗憾的是书中许多都是摘录论语等的章节,才疏学浅的我,应该能看懂实在却看不太懂。
于是转换战场,捧起了《苏东坡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样,大家的作品,读之味道的确不一样。
这是一本作者用英语写就而通过译者翻译成汉语的书。
而书的主人公却近千年前的很中国的人物。
真的很有感慨。
对于林语堂这样大家的佩服,更是增加了理由。
因为是英文写作,大概作者考虑到读者以西方人居多,于是在写作过程中,他尽可能的少写有关同人不同的名、字。
而在文中,把苏东坡、苏辙等与西方作家的比喻,对于好的诗词与著名品牌的小提琴作比较,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宽阔的文学视野。
对于书中人物苏东坡的喜爱,作者在自序中也有所表示。
首先是在举家搬迁转辗的过程中,都把有关收集到的苏东坡的资料带着,一直计划着要写一部苏东坡传。
而对于资料收集之全,肯定是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其实,作者说,在书房中,有居室中有这样的一位诗人,画家,哲学家陪伴自己,将是多么幸福的事。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范文《苏东坡传》是一本由陈鹏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苏东坡传》读后感1读完此书,又把林语堂先生著的《苏东坡传》翻出来,再读了一遍,既是互相对照,看一些材料的一致性,也是对比两位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两本书中的主人公,让我百读不厌。
中国上的名人先贤多如星辰,我相信提到东坡先生,没有谁会否认,他是璀璨星空中极其耀眼的一颗,虽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品行无瑕,才华横溢,命运坎坷,却始终豁达乐观;他精通儒释道,是中国士大夫阶层所推崇的典范:在儒家层面,他始终以“经世济人”为人生的信仰,无论身居庙堂之上,还是被贬江野一隅;在佛家层面,他极少执着世相,对人生的起伏跌宕抱以圆融通透的态度;在道家层面,他极其珍惜生命,凡事顺其自然。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对待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本色一以贯之,其人格魅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一、赤子之心东坡先生自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因“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的人生观是“人性本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他待人处世的方式。
他的一生交友无数,每至一地,很快就能从最初的陌生状态迅速结交到可心的朋友,有官员、诗人、画家、僧侣、农夫、村妇、商贾,而且很多人成为一生至交,在他被贬谪之时,仍然不远千里去探望他,或寄送礼物,或予以照顾。
因他被牵连而贬谪,或改变一生命运的不计其数;他在海南时,有一个人为了去看望他,途中被盗贼所抢,急火攻心而死,读来令人动容。
如果他不是一个坦诚、正直、热情、友爱的人,绝不可能吸引到这么多富有人情味的、关爱他的、敬重他的人们。
而一个从骨子里对他人设防,甚至为了自己私利不惜损害别人利益的人,无法得到人世间的真情厚爱。
作为封建朝代的人,东坡先生自然有他的时代烙印:从未对君王有不臣之心,即使在晚年,哲宗皇帝当政后,东坡先生被当权的小人折磨得九死一生,仍然没有表现出抱怨和愤恨。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6篇下载)读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篇1看月黑风高,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出生在了眉州的眉山,父亲苏洵和母亲程氏对苏轼和弟弟苏辙关爱有加,苏轼18岁时与15岁的王弗小姐成为了夫妻,一家人进京赶考。
考中进士,后苏轼的母亲病故。
再次进京,苏轼被任命为校书郎,却不得不与弟弟分别。
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却引来了王安石的愤怒。
被逼无奈的苏轼请求出京任职,也因此来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杭州。
后被朝廷小人抓住他的文章不放,以“讽刺政府”,“背叛皇室”的名义将苏轼关进了大牢(文字狱)……但这都不能打垮苏轼。
出狱之后,苏轼奉诏赴汝州就任。
晚年的苏轼被贬到偏远的“南荒之地”,最终死在回程的船上,结束了他满怀豪情壮志的一生。
“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敏锐的洞察”苏轼的才干与智慧并非任何人可以媲美,手下的妙笔生花婉转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曼妙,口中的美酒流淌激荡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又或是在月明当空,微风轻拂脸颊时,转身从容地叹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的乐观是一门学问,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学会他那种出神入化的豁达。
当他面对一次次的诬陷一次次的栽赃一次次的被贬时,你何曾看到过他脸上闪现过一丝地悲痛或愤怒呢?苏轼这位奇人上可进谏忠言,下可农耕为生。
即使在花甲之年被贬到了偏远的海南岛,他也依旧保持着刘禹锡“陋室不陋”的乐观心态以及孩童般的天真。
东坡肉,生蚝……这些美味的食物不也是他为生活增添的一点光彩吗?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善良的苏东坡也好,耿直的苏轼也罢,这位名副其实的“诗神”都做到了“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杆!望江山如画,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篇2苏东坡的‘赋’,有别于历史中其他的‘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富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尤以赤壁赋为最佳。
苏东坡传2000字感悟苏东坡传2000字感悟(优秀10篇)苏东坡传2000字感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苏东坡传2000字感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苏东坡传2000字感悟(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苏东坡传2000字感悟篇1起初我对东坡的了解只停驻于他的诗词,但合上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我不禁对东坡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仍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生态度肃然起敬。
从了解到喜欢,直至与他越走越近,即使望尘莫及,但他就像一盏明灯,引我前行。
东坡写诗作画,练字,亦好美食,喜钻研。
至今令人大快朵颐的东坡肘子,因弟弟而兴起的瑜伽术,全情投入的酿酒炼丹,纵观东坡的一生,相较于文化名人,他更不失为一个兴趣广博的顽童。
经历永远充沛,总有自得其乐的事可做,他以天性的乐观享受着生命的每个瞬间,了解东坡的生活后便心生一份亲近它不遥远也体会着人生最简单的快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许得是天长地久的誓言,即使历尽生死,东坡仍将妻子放于心上,期待梦中相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手足情深即使聚少离多天各一方,东坡也借着月亮念着弟弟。
宦海沉浮,吾弟定要安好。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
这天地间可曾有不好的人,东坡倾心待人,朋友也是随他遍布天下。
贬谪流放是东坡一生的命途,他生性直爽,若遇不快之事,如蝇在食,吐之方快。
得罪奸佞,流落他乡,他也无所畏惧,风雨飘摇中,自能一笑置之。
走黄州,岭南,海南岛。
艰苦中,他并持操守造福百姓,对敌不可低头,对百姓定要鞠躬尽瘁,越是走进东坡的一生,越适应他的浩然正气。
而震撼权术,斗争中他是那股清流,直言不讳,绝不委从。
他真,他正,他刚。
滔滔海浪亦不能将他的本性折损半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潇洒自在的走完了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温存和生命别样的篇章。
苏东坡传2000字感悟篇2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精选12篇)《苏东坡传》的读后感篇1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
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
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庄,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
苏轼的文才更博,词、文、诗、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就连烹饪也很有一套。
苏轼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风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约哀伤的词里,使得词的地位能跟诗相比肩,在诗被唐人写尽后,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而苏轼自己的词刚柔兼济,气象万千,境界高远,单拿词的成就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苏轼的文字,无论是史论,还是奏折,都写的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
他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苏轼的身上,体现出了读书人的天性。
学而优则仕,又因为书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贬谪。
值得庆幸的是,对读书人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
北宋一百多年,没有因为文字的缘故杀过一个读书人。
几千年的中国,还没有哪个政府心胸有这么博大。
虽然苏东坡命运坎坷,几次被贬至荒域,他自己也曾发牢骚:“人生糊涂识字始”。
但总的说来,北宋的读书人还是幸运的,也是敢说话的,人文之盛,春秋战国以来就数这个年代。
苏轼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
《苏东坡传》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是否会被里面的人物情节所吸引呢,在读完后又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心得?《苏东坡传》读书心得范文提起多面才子苏东坡,大家会冒出很多标签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工程师而我最欣赏的就是他处事的态度,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对于一切无所无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快乐的一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诗便是他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少年的苏东坡,文章是如同野马脱缰般的豪迈,像长江三峡那势如奔马的狂波,水花飞溅,年纪轻轻,便闻名天下。
他本来有顺畅的官途,可以名利双收,可是,他因为与当权者不和,受他人迫害,遭遇四次流放。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贬到那玩到哪里。
他洋洋洒洒的写诗,热衷于酿酒、品酒,酒勿嫌浊,人当取醇,湛若秋露,穆如春风。
对朝政的失望渐渐融入酒香之中,他并无遗憾,而是十分乐观的写诗,恍若还是当年那个文思泉涌的少年。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像苏东坡那样,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依然乐观。
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先生,年纪轻轻便很有才华,对于数学和物理更是极具天赋,考上了牛津大学,研究宇宙学。
可惜,意外总是潜伏于生活中。
在研学途中,不幸染上了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名叫卢伽雷氏症,这种使霍金行动十分笨拙,并渐渐恶化,最终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在经过一场手术后,他彻底的失去了说话的功能,只能依靠语言合成器演讲。
但是,他没有因为疾病踌躇不前,而是乐观的面对自己的疾病。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却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他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学说。
霍金并没有止步于人生的不幸,而是克服了困难,创造了人类史上不朽的奇迹。
人在遇到困难时,不能一味的逃避现实,要学会乐观的面对问题的根本,才能克服它,战胜它,将困难作为人生中的垫脚石,才可以一步步的登上人生的巅峰。
一蓑烟雨任平生,微笑面对人生的沉浮。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记林语堂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
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我读《苏东坡传》,是因为我想了解苏东坡。
我想了解他,也是因为我喜欢他。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苏东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随后的人生却是在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
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个中国的穷山恶水,都有他的足迹。
他身处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历经的种种委屈、落寞、孤独、清贫、艰险……但他总是能保持一份天真淳朴的童心,面对忧患一笑置之,不为利益而动摇,也不为俗见而改变自己的信念。
谪居黄州的苏东坡,落魄得让人心疼。
担着可有可无的闲职,领着微薄的俸禄只能举家食粥度日,还有恶疾缠身的痛楚……他并没有因此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风轻云淡地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份洒脱和坦然让“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逐渐消失,代之出现的是光辉温暖和亲切宽容的成熟。
当他发现当地百姓有弃养女婴的恶习时,于是毅然拿出自己少得可怜的薪资,到处写信筹措资金,举办育婴堂,救活了无数婴童。
苏东坡在自己寒冷彻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却要去温暖别人。
在新旧当权派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却从不舍弃自己兼济天下的初心。
他是黎明百姓的挚友,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极有“民主精神”的斗士。
他与社会上各行各业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诗人隐士、药师、酒馆主人、道士僧人、贫穷百姓、甚至不识字的农妇等。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
承的必修课。
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本是是想草草
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
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
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的单纯和挚真。
他自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东坡的致命短处就是老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
是发挥自己的见解。
他常以己度人,往往看不透别人的内心和本质,在贤妻王弗在世时,
常能加以提醒,使苏轼避免了许多错误。
王弗仙逝后,影响了东坡一生的“乌台诗案”与
其性格有着必然联系。
他心直口快,口不择言,又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在言语中,
他随时都能吐露真理,不论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说出口来,不会有太多顾忌,这性情
直接制约了他的政治生命。
然而,若没有这份单纯和挚真,又哪来的名垂千古、可亲可爱
又可敬的苏东坡!一个人想法多了,难免变得复杂而事故,处世便没有那种潇洒与豪放,
思想和文字上也难免患得患失,无法抒发本真,而文学甚至世间万物的最高境界无法四字:返璞归真。
东坡做到了。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不拘小节的醉态。
他酒量甚浅,却极为好饮。
他曾言“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
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
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
上者。
”他几乎逢酒必醉,并以此作为评价朋友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
心之正”。
醉态的东坡更为有趣,往往倒地便睡,或偎依在朋友怀中,待天近黄昏,才踉
跄着回家。
有心事的人从不敢酣醉,没有那份无愧于天地的坦然,哪有醉态可掬的东坡居士。
文人多好饮,酒能助其找到灵感,但诚如李白、苏轼者,却无几人,李、苏二人的酒
量都很差,但正是这份钟爱与坦荡,才有了万古流芳的瑰宝。
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
已入神。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强烈的好奇心。
他擅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宋诗,与弟子
黄庭坚并称“苏黄”;他擅宋词,乃豪放词派开山鼻祖;他擅书法,乃宋朝“苏黄米蔡”四
大书法家之首;他擅绘画,与文同、李公麟、米芾并称当时;他擅中药,对药材的了解更胜
当时郎中;他擅炼丹,与沈括共著了《苏沈良方》;他擅瑜珈,堪称我国最早一批瑜珈习练者;他擅酿酒,精通各种酿酒技术;他擅工程,由他组织修建的“苏堤”至今仍是杭州一大
景观……人,生命毕竟有限,在世一次,能有一项成就已属难能可贵,而仅仅经历65个
春秋的苏东坡却将“全才”这词语,无限放大到极致,堪称前无古人后绝来者,这不仅源
于他的天赋和才华,更源于那颗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苏东坡的可贵在于他的好奇
心并不是“三分钟热血”,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所以他才能坚持下去,并且取得一定成
绩。
也正是因为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才使得他对人生有着如此深刻的喜爱,才使他不至
于如其他心灵脆弱的文人般消极避世、甚至自寻短见,才有了如此多的经典传世。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的凛凛浩然之气。
他一生刚直,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
勇士,作为“元祐党人”的首领,却浑然不知党派为何物,他丝毫无利己之心,权利之欲,否则以他的名气和才能,政治前途无可限量。
遇到不平之事、厌恶之人,他便觉得“如蝇
在食,吐之方快”。
无论当政的是王安石领衔的雷厉风行的新党,抑或司马光为首的因循
守旧的旧党,他都极为恪守自己的准则——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他这种至大
至刚的浩然之气备受后人推崇和膜拜,然而,带给带给家人和朋友的却是忧心和焦虑:令
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抑或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伤害而劝阻他、保护他。
他身上那种气来源于道德,非人力所能扼制,亦不会因外物而有所改变。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对待亲友的至诚。
苏东坡性格呈多面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
有时又激烈而固执,他不会受别人影响,而且你无法和他辩论,他往往急躁,灰心丧气,
喜怒无常。
这种人往往不相容于时代,会在不经意间得罪很多人,嫉妒、敌视、不屑他的
人不可计数,然而这种人却是值得交而且是能交到真正朋友的人。
欧阳修、梅圣俞、张方平、司马光、文同、米芾、李公麟、黄庭坚、秦观、苏辙、曾巩、惠勒、参寥、佛印,包
括晚期的王安石都与他有极为深厚的交情。
东坡最重感情,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所以才有诸多感人作品的传世。
诗人大都多愁善感,在东坡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没有对
爱妻王弗的沉痛怀念,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发人肺腑;没有对兄弟兼挚友苏辙的深
切思念,哪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绝唱;没有对好友的至诚留恋,哪有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的入木三分……如此至情至性又才华横溢的人物,
着实“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苏东坡的魅力说不完,苏东坡的故事道不尽。
他犹如上天贬谪下界的文曲星,光耀着
中华文化史;又似一个理想的完美主义者,激励着后世之人。
有诗为赞:
临江仙
文苑百花齐放,词坛毕力独擎。
承先启后竟无争。
博学出刻苦,妙笔本天成。
淡看
乌台淫雨,醉拂赤壁清风。
迁谪苦乐一从容。
飞鸿谙荏苒,晓梦是人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