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乾集算器:尽善尽美,必有所处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润乾集算报表呈现输出之固定表头对于高度和宽度较大的报表,用户往往希望能将表头固定以方便数据查看。
润乾集算报表提供表头固定的功能,通过简单几步就可以实现。
这里通过一个示例来看一下使用过程。
新建报表实现固定表头首先要制作包含表头的报表,在集算报表中,可以为报表同时设置上表头和左表头,以方便报表横向和纵向滚动查看。
这里以订单数据为例,制作报表如下:分别设置第2行和A B C三列为报表头。
编辑发布报表JSPhtml报表在JSP文件中用<prefix:html>标签来发布,prefix是用户在JSP 文件头定义文件时指定的前缀名。
该定义语句如下所示:<%@taglib uri="/WEB-INT/raqsoftReport.tld" prefix="report"%>此定义语句必须写在JSP 的开头,其中prefix 的值可以自己指定,但tag标签中的前缀必须与其保持一致。
在要发布报表的地方用上面的tag标签来发布,在tag标签中用needScroll 属性来指定是否冻结报表的表头,用scrollWidth和scrollHeight指定表头的宽度和高度。
needScroll:是否固定上表头和左表头。
取值为yes 或no,其中yes 表示发布报表时冻结报表的表头,no表示发布报表时不冻结报表的表头,默认属性取值为:no。
scrollWidth:固定表头报表的显示宽度。
取值为整数、象素值、百分数(如80%),默认属性取值为:600。
scrollHeight:固定表头报表的显示高度。
取值为整数、象素值、百分数(如80%),默认属性取值为:400。
这里我们定义一个最简单的冻结表头JSP(needscroll.jsp):<%@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K" %><%@ taglib uri="/WEB-INF/raqsoftReport.tld" prefix="report" %><report:html name="report1" reportFileName="orders.rpx"needScroll="yes"scrollWidth="800"scrollHeight="400"/>发布报表启动应用,访问上述JSP可以看到固定(上/左)表头效果,如下:。
庄子天下中蕴含数学的句子庄子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迪性,不仅涵盖了哲学、宗教和伦理学等领域,还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观念。
以下是一些庄子天下中蕴含数学的句子,并对其进行拓展。
1.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这句话意味着水的柔弱性使其能够攻克坚固的障碍物,因为水具有适应性和变化性。
类似地,数学中的柔性和变化性也给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方法和角度。
数学家们常常利用数学的灵活性和创造力来攻克复杂的数学难题,寻找解决方案。
2.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广博性和深入性,并提出了对知识的审问、思考和实践的要求。
在数学中,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理解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
数学家们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并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3. '适得其反,反成其适,终身一事,无成而无不成。
' 这句话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
在数学中,逆向思维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某些复杂问题。
通过从相反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可以得到新的洞见和解决方案。
这种逆向思维的运用在数学中常常用于构造证明、解决难题或发现新的数学定理。
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这句话表达了对知识无限追求的态度。
数学作为一门无穷无尽的学科,永远也无法到达终点,我们只是在不断地接近真理。
庄子的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知识的谦逊和探索精神,在数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研究和发现,与数学的无涯之性相互辉映。
庄子的思想中蕴含着对数学观念的深刻理解,他的文字中透露出数学思维的灵活性、逆向思维的运用以及对知识的不断探索。
通过学习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北京润乾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蒋步星可视化服务体系搭建为基础,整个项目服务体系依托数据可视化规范、可视化服务平台,结合分行领导层以及业务分析岗在研判分析、决策指挥等场景下的业务需求,形成可视化智能大屏产品,以多元化、专业化、友好化的视觉通道,实时、准实时地将区域经营动态,产品热度等以大屏智能交互的形式对外展开服务。
应用解读:该架构方案的数据源是由润乾公司通过从Control-M到集算器辅助ETL、集算器数据缓冲层再到集算器仓库来提供,用集算器仓库的模型来存储事实表和纬度表,用集算器的集文件(二进制文件)与组表来做数据存储,集算器在计算层负责计算单元,通过集算器应用接口,用可视化化组件来做数据的呈现。
应用价值:在金融科技来临的时代,各大行业已基本具备海量数据规模,成熟高效的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迫切需求。
润乾公司自主研发运营的数据计算中间件,是一个通用性的轻量级大数据计算引擎,具有语法简单、类库丰富、集成性好、支持分步计算等特点,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提升开发效率、优化应用结构、提升运算性能等目标。
降低开发难度从而提高开发效率是集算器的设计初衷。
用户通过内置的敏捷语法体系编写简单的代码即可完成原来在S Q L或Java中需要复杂编码的计算,达到让编码简单化的效果。
优化应用结构是集算器的重要作用。
集算器是解释执行的语言,使用其实现数据算法可以降低应用的耦合度;通过集算器将算法外置减少存储过程数量,将数据外置减少中间表数量,从而优化数据库结构;集算器天然支持多样性数据源,避免统一数据来源带来的繁重工作,进而优化应用结构。
提升运算性能是集算器的显著效果。
集算器的敏捷语法体系和内置的(半)结构化计算类库让大部分计算的实现变得简单的同时获得更高性能。
此外,集算器还提供了分步式计算功能,通过多机(PC)集群达到甚至超过小型机的性能,整体造价和维护成本更低。
阅微草堂笔记——原⽂+译⽂(全集)内容概述《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说的合集,《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迫录见闻”、“时作杂记”,却⾮“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
其指导思想是“⼤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
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晚辈、仆⼈、⼠兵等。
所记内容,以妖怪⿁狐为主,但于地⽅风情、宦海变幻,诗词⽂章、典章名物、医⼘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泛。
《阅微草堂笔记》是⼀部名著,在中国古代⽂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纪昀,字晓岚,直⾪献县⼈(今河北献县)。
乾隆⼗九年进⼠,由编修、翰林院侍读学⼠累迁⾄礼部尚书、协办⼤学⼠,加太⼦少保。
清代学问,⾄乾嘉⽽称为极盛,出现许多鸿儒博学,以儒家经书(兼及史部)为研究对象,考证字⾳、字义、名物、制度、版本等,开辟出⼩学(语⾔⽂字学)、⾦⽯、辑逸、校勘等辅助学科;⼤多考据精核,穷源溯委,词必有徵,由此形成⼀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
⾄今学术界提起“乾喜学派”,仍是如雷贯⽿。
纪昀平⽣活动,事业成就,皆在乾隆、嘉庆年间。
就在那个国学兴盛、⼈才济济的时代,纪昀以“学问优”⽽为乾隆皇帝所赏识,被委任为编修《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试想若⾮胸罗星宿、笔补造化者,岂能凌驾⼀代,膺此重任?⽽纪昀确实不负众望,他囊括典经,牢笼述作,斟酌圣贤,剖破毫发,最终修成光前绝后的鸿⽂巨制。
其倾注⼀⽣⼼⾎所撰的《四库全书总⽬题要》,尤为研究国学者必读之作。
《清史稿》评纪昀说:“昀学问渊通。
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铜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
”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写成的笔记⼩说。
原为五种,即《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乾隆五⼗四年(公元1789年)⾄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陆续写成。
每⼀种书成后,还未最终定稿,即被市廛书坊盗印窃刊,在社会上⼴为流传。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1,0,1,2},B={x|x=4k+3,k∈Z},则集合A∩B=( )A. {−1}B. {1}C. {−1,1}D. ⌀2.已知复数z的共轭复数是1+i,则复数z2−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已知向量a=(3,sinθ),b=(5,1),若a//b,则cos2θ=( )A. 725B. −725C. 2425D. −24254.已知双曲线C:x2a2−y216=1的左右焦点依次为F1,F2,且|F1F2|=10,若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PF1|−|PF2|=( )A. −6B. 6C. 8D. 105.设(2−mx)5=a0+a1x+…+a5x5,若a0+a1+a2+a3+a4+a5=1,则a3=( )A. 80B. 40C. −40D. −806.“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语出《庄子天下》,意思是一尺长的棍棒,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远截不完(一尺约等于33.33厘米).若剩余的棍棒长度小于0.33厘米,则需要截取的最少次数为( )A. 5B. 6C. 7D. 87.已知直线l:y=k(x+1)与⊙C:(x−1)2+y2=4交于A、B两点,则“k=±1”是“△ABC的面积取得最大值”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设max{a,b}表示a与b的最大值.若x,y都是正数,z=max{x+y,1x +4y},则z的最小值为( )A. 22B. 3C. 8D. 99.将f(x)=cos3x的图像向左平移φ(0<φ<π2)个单位后得到g(x)的图像,当|f(s)−g(t)|=2时,|s−t|min=π4,则φ=( )A. π12B. π6C. π4D. π310.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中心为O ,将其沿对角线AC 折成直二面角.设E 为AD 的中点,F 为BC 的中点,将△EOF 绕直线EF 旋转一周得到一个旋转体,则该旋转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A. π2B. 3π4C. πD. 3π2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九章算术》全部内容:卷五○商功(以御功程积实)今有穿地,积一万尺。
问为坚、壤各几何?答曰:为坚七千五百尺;为壤一万二千五百尺。
术曰:穿地四为壤五,〔壤谓息土。
〕为坚三,〔坚谓筑土。
〕为墟四。
〔墟谓穿坑。
此皆其常率。
〕以穿地求壤,五之;求坚,三之;皆四而一。
〔今有术也。
〕以壤求穿,四之;求坚,三之;皆五而一。
以坚求穿,四之;求壤,五之;皆三而一。
〔淳风等按:此术并今有之义也。
重张穿地积一万尺,为所有数,坚率三、壤率五各为所求率,穿率四为所有率,而今有之,即得。
〕城、垣、堤、沟、堑、渠皆同术。
术曰:并上下广而半之,〔损广补狭。
〕以高若深乘之,又以袤乘之,即积尺。
〔按:此术“并上下广而半之”者,以盈补虚,得中平之广。
“以高若深乘之”,得一头之立幂。
“又以袤乘之”者,得立实之积,故为积尺。
〕今有穿地,袤一丈六尺,深一丈,上广六尺,为垣积五百七十六尺。
问穿地下广几何?答曰:三尺五分尺之三。
术曰:置垣积尺,四之为实。
〔穿地四,为坚三。
垣,坚也。
以坚求穿地,当四之,三而一也。
〕以深、袤相乘,〔为深、袤之立实也。
〕又三之,为法。
〔以深、袤乘之立实除垣积,即坑广。
又三之者,与坚率并除之。
〕所得,倍之。
〔为坑有两广,先并而半之,即为广狭之中平。
今先得其中平,故又倍之知,两广全也。
〕减上广,余即下广。
〔按:此术穿地四,为坚三。
垣即坚也。
今以坚求穿地,当四乘之,三而一。
深、袤相乘者,为深袤立幂。
以深袤立幂除积,即坑广。
又三之,为法,与坚率并除。
所得,倍之者,为坑有两广,先并而半之,为中平之广。
今此得中平之广,故倍之还为两广并。
故减上广,余即下广也。
〕今有城下广四丈,上广二丈,高五丈,袤一百二十六丈五尺。
问积几何?答曰:一百八十九万七千五百尺:今有垣下广三尺,上广二尺,高一丈二尺,袤二十二丈五尺八寸。
问积几何?答曰:六千七百七十四尺。
今有堤下广二丈,上广八尺,高四尺,袤一十二丈七尺。
问积几何?答曰:七千一百一十二尺。
冬程人功四百四十四尺,问用徒几何?答曰:一十六人二百一十一分人之二。
第6讲数学文化1.(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取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古代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算筹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地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如图所示).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数用横式表示.以此类推.例如3 266用算筹表示就是,则8 771用算筹可表示为()2.(2018·晋中榆社中学模拟)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规律是:偶数项是序号平方再除以2,奇数项是序号平方减1再除以2,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是为了得到大衍数列的前100项而设计的,那么在两个“”中,可以先后填入()A.n是偶数?n≥100? B.n是奇数?n≥100?C.n是偶数?n>100? D.n是奇数?n>100?3.“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天干、地支互相配合,配成六十组为一周,周而复始,依次循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地支.如:公元1984年为农历甲子年、公元1985年为农历乙丑年,公元1986年为农历丙寅年.则2049年为农历( )A .己亥年B .己巳年C .己卯年D .戊辰年方法二 易知(年份-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对应天干,则2 049-3=2 046,2 046除以10所得的余数是6,即对应的天干为“己”.(年份-3)除以12所得的余数对应地支,则2 049-3=2 046,2 046除以12所得的余数是6,即对应的地支为“巳”,所以2049年为农历己巳年.4.(2018·北京)“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122.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 ,则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 ) A.32f B.322f C.1225f D.1227f5.(2019·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5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箠,长5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1尺,重4斤,在细的一端截下1尺,重2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设该金箠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其重量为M ,现将该金箠截成长度相等的10段,记第i 段的重量为a i (i =1,2,…,10),且a 1<a 2…<a 10,若48a i =5M ,则i 等于( )A .4B .5C .6D .76.(2019·长沙模拟)如图所示是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图案,该图案的设计基础是赵爽弦图,以纪念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用此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是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以斜边为边长拼成的一个正方形.假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3,5,在正方形ABCD 中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四边形EFGH 内的概率是( )A.217B.18C.29D.4257.《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其大意为: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此问题可以用计算机解决.记N ≡r (MOD m ),表示正整数N 除以正整数m 的余数为r ,例如10≡2(MOD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i 等于( )A .7B .10C .8D .238.《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圆堢壔,周四丈八尺,高一丈一尺.问积几何?术曰: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这里所说的圆堢壔就是圆柱体,它的体积为“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意思是圆柱体的体积为V =112×底面圆的周长的平方×高,则由此可推得圆周率π的取值为( )A .3B .3.1C .3.14D .3.29.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与题中描绘的器具形状一样(大小不同)的器具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在某地下雨天时利用该器具接的雨水的深度为6寸,则这一天该地的平均降雨量约为(注:平均降雨量等于器具中积水的体积除以器具口的面积.参考公式:圆台的体积V =13πh (R 2+r 2+R ·r ),其中R ,r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的半径,h 为高)( )A .2寸B .3寸C .4寸D .5寸10.(2018·河北省衡水金卷模拟)我国古代《九章算术》里,记载了一个“商功”的例子:今有刍童,上广二丈,袤三丈,下广三丈,袤四丈,高三丈.问积几何?其意思是:今有上下底面皆为长方形的草垛(如图所示),上底宽2丈,长3丈;下底宽3丈,长4丈,高3丈.问它的体积是多少?该书提供的算法是:上底长的2倍与下底长的和与上底宽相乘,同样下底长的2倍与上底长的和与下底宽相乘,再次相加,再乘以高,最后除以6.则这个问题中的刍童的体积为( )A .13.25立方丈B .26.5立方丈C .53立方丈D .106立方丈11.(2019·达州模拟)里氏震级是由古登堡和里克特制定的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标度,用来表示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地震仪记录的震波的振幅就越大,其计算公式为M =lg A -lg A 0,其中A ,A 0分别是距震中100公里处接收到的所关注的这个地震和0级地震的震波的最大振幅,则7级地震震波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震波的最大振幅的( )A .10倍B .20倍C .50倍D .100倍12.(2019·晋中调研)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同时在数学上也有许多杰出贡献,牛顿用“作切线”的方法求函数f (x )零点时给出一个数列{x n }:满足x n +1=x n -f (x n )f ′(x n ),我们把该数列称为牛顿数列.如果函数f (x )=ax 2+bx +c (a >0)有两个零点1,2,数列{x n }为牛顿数列,设a n =ln x n -2x n -1,已知a 1=1,x n >2,{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8+1等于( )A .2 018B .2 019C .22 018D .22 01913.(2019·合肥模拟)部分与整体以某种相似的方式呈现称为分形.谢尔宾斯基三角形是一种分形,由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1915年提出.具体操作是取一个实心正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三边中点连线,将它分成4个小三角形,去掉中间的那一个小三角形后,对其余3个小三角形重复上述过程逐次得到各个图形,如图.若在上述图(3)中随机选取一个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________.14.(2019·西安期中)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研究过各种多边形数.如三角形数1,3,6,10,…,第n 个三角形数为n (n +1)2=12n 2+12n .记第n 个k 边形数为N (n ,k )(k ≥3),以下列出了部分k 边形数中第n 个数的表达式:三角形数N (n ,3)=12n 2+12n ; 正方形数N (n ,4)=n 2;五边形数N (n ,5)=32n 2-12n ; 六边形数N (n ,6)=2n 2-n ;…,可以推测N (n ,k )的表达式,由此计算N (10,24)=________.15.《数书九章》三斜求积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一,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秦九韶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小斜、中斜和大斜,“术”即方法.以S ,a ,b ,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大斜、中斜、小斜;h a ,h b ,h c 分别为对应的大斜、中斜、小斜上的高;则S = 14⎣⎡⎦⎤a 2×c 2-⎝⎛⎭⎫a 2+c 2-b 222=12ah a =12bh b =12ch c .若在△ABC 中,h a =3,h b =2,h c =3,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推出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________.16.(2019·湖北八校联考)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祖冲之的儿子.他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里的“幂”指面积,“势”指高.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两个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截得两几何体的截面积恒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设由椭圆y 2a 2+x 2b2=1(a >b >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后,得一橄榄球状的几何体(称为椭球体),如图,请类比此法,求出椭球体体积,其体积等于________.。
乾坤六绝指标1. 乾坤六绝的概述乾坤六绝指标是一种用于评估和分析乾坤的六个关键指标,它们是乾坤的核心要素,能够反映乾坤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潜力。
乾坤六绝指标涵盖了乾坤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乾坤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所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2. 乾坤六绝指标的具体内容乾坤六绝指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2.1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评估乾坤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乾坤的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
通过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乾坤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2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评估乾坤社会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乾坤的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
通过对社会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乾坤的社会发展程度、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性。
2.3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评估乾坤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乾坤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保护等。
通过对环境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乾坤的环境质量、生态保护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4 创新指标创新指标是评估乾坤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乾坤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等。
通过对创新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乾坤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为乾坤的科技发展提供支持。
2.5 效率指标效率指标是评估乾坤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包括乾坤的资源利用率、能源消耗、生产效率等。
通过对效率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乾坤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经济效益,为乾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6 治理指标治理指标是评估乾坤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乾坤的政府效能、政府透明度、反腐败情况等。
通过对治理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乾坤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政府服务水平,为乾坤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支持。
3. 乾坤六绝指标的重要性乾坤六绝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对于乾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乾坤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祖冲之名言名句大全祖冲之(429年-500年),又称祖冲之、祖德。
他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被誉为古代华夏数学的奠基人,被西方称为“数学大师”。
祖冲之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科学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祖冲之的名言和名句大全,展示了他对学术研究和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1. 《数书九章》:“论曲线者,犹照形容也。
”这句名言表达了祖冲之对曲线研究的见解。
他认为研究曲线就像照镜子一样,要准确地理解其形态。
2. 《张合历书疏证》:“天疑地辨,其行经也,至尽贯之。
”这句名言描述了祖冲之对天文观测的重要性认识。
他强调了天地运行的规律和重要性。
3. 《周髀算经》:“夫随其形者谓之幅,曲尽其极者谓之弧。
”这句名句说明了祖冲之对数学上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区分。
他区分了幅和弧之间的差异。
4. 《周髀算经》:“曲线无纵横,平行面不得。
”这句名句表达了祖冲之对曲线特性的认识。
他指出曲线没有纵横概念,平行面在曲线上没有意义。
5. 《宋高僧传》:“百巧斯顾,洞察其奥。
”这句名言表达了祖冲之对科学研究的态度。
他提醒人们要具备百巧的能力,才能真正洞察事物的本质。
6. 《数书九章》:“故形具赤道受哉,曲尽其极者也。
”这句名句揭示了祖冲之对球面几何的认识。
他指出球面具有赤道,同时球面上曲线可达到极值。
7. 《周髀算经》:“武德之行,得一千一百七十九里。
”这句名言揭示了祖冲之对数学应用的一种方法。
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推动数学的发展。
8. 《周髀算经》:“天地之行,气贯长虹。
”这句名句展示了祖冲之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他把天地运行和气贯长虹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9. 《周髀算经》:“可变天下者,三探之。
”这句名言阐述了祖冲之对知识探索的态度。
他认为能够改变世界的事物需要经过三次探索。
10. 《周髀算经》:“长员法,《图度经》。
”这句名言指出了祖冲之对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长数量和半径的关系是测量地理距离的关键。
总第232期‘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乾嘉笔记的撰述话语及其意义指向元㊀伟[收稿日期]㊀2022-02-13[作者简介]㊀元㊀伟(1989 ),男,山西黎城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㊂[基金项目]㊀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Q2021140) 乾嘉笔记撰述话语研究㊂[摘㊀要]㊀乾嘉笔记的序跋在叙述撰述缘起与成书经过时,经常会出现 偶有见闻/所得/意会 随笔记之 积久成帙 一类话语,虽偶有变体,但表述结构非常稳定㊂这类话语包含的要素,指向了不同的意义层面㊂具体来说, 见闻 表现了笔记撰述的 纪实性 或曰 实录 原则, 所得 或 意会 蕴含了笔记的 创作性 特征, 随笔 折射出笔记的文体形态,而 偶有 与 积久 两个时间词的组合则指向了笔记的成书机制㊂从笔记创作史的视角看,此类撰述话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规范化的过程,至清代尤其是乾嘉笔记中而实现 凝定 ㊂[关键词]㊀乾嘉笔记;撰述话语;体例特征;撰述规律[中图分类号]㊀I207.41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3054(2022)08-0046-10[文献标识码]㊀A[DOI ]㊀10.13262/j.bjsshkxy.bjshkx.220804㊀㊀一㊁引言㊀㊀在古代文史的概念史研究中,关于某类 术语/概念 的 考古 似乎成了热点研究模式,以 话语考古 术语解读 概念溯源 为名的研究论题频现迭生,更推动了这类研究范式的传播与接受㊂而在古代小说研究中,这种 考古 研究也方兴未艾,主要表现为在评点研究㊁文体研究视野下进行文法术语等 语汇 的考源与谱系建构㊂如谭帆㊁杨志平指出: 在中国古典小说术语中,除了指称小说史上相关文体的专门术语诸如 小说 传奇 演义 话本 等之外,还有大量独具特色的小说文法术语,如 草蛇灰线 羯鼓解秽 狮子滚球 章法 白描 等,这类文法术语既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家所总结的小说叙事技法,同时又是小说评点家评判古代小说的一套独特的批评话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小说批评之特色㊂ [1]他们把古代小说术语解读作为小说史研究的特殊理路,借助小说史上频繁出现㊁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和用语个例,抉发一些具有规律性但未经爬梳清理的认识,进而管窥小说创作史㊁批评史和文体发展史全豹㊂①可以说,其非常有范式意义㊂古代小说与笔记具有亲缘关系㊂故类似的术64乾嘉笔记的撰述话语及其意义指向语考源或语汇辨析工作,也可以用于古代笔记研究中;原来具有文体㊁文法批评特色的 术语 ,也可以扩展至其他 话语 ,这些 话语 或许没有 术语 那么强烈的批评意味,但却是反复出现的㊁不断被言说的㊁甚至带有某种符号性的言辞㊂乾嘉笔记中就存在这样的 话语 ,通常被用来陈述笔记撰述缘起或成书经过,指向作者的创作意图㊁笔记撰述方式和文体形态,笔者统称之为 撰述话语 ㊂因其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笔记的 符号 ,故有集中梳理和讨论的必要㊂古代笔记大都是闲暇中积累成书的,因此序跋题记中常常会有 偶有见闻,随笔记之 积久成帙 这样的话语㊂这话语虽然偶有变体,但表述结构稳定㊂如果细分,这些话语又可以分作四个层面的要素:一是 见闻 ,或作 见闻所及 ;二是 所得 或 意会 ;三是 随笔 ,或作 手识 手录 等;四是 偶有 (见闻㊁所得)与 积久成帙 ㊂这四个层面虽然偶有交叉,但分别有着不同的意义指向,折射出笔记撰述的规律性特征㊂㊀㊀二㊁ 见闻 :笔记撰述的 纪实性 特征㊀㊀笔记这类著述,始终和子部小说㊁文言小说㊁子史杂著等交互错杂,在文类㊁文体上有着相似的特点㊂子部小说㊁文言小说向来就有 记录见闻 的纪实性写作传统,或者称作 实录 写作原则㊂[2]当然,最初和严格意义上的 实录 ,是指据实而录,不虚美隐恶,但后来也延伸出另一个意义层面,即形式上的实录,指的是时间㊁地点㊁事件㊁见证者等要素均具备,但未必能保证真实性,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主观情感上的实录㊂乾嘉笔记就带有类似的撰述风格,重视言有根据㊂如江昱(1706-1775)的‘潇湘听雨录“就是作者客居湖南常宁㊁衡州和江苏广陵等地时的读书见闻记录,自序称: 见闻所及,间事笔疏,归舟无藉,编写成册㊂旧闻近语,偶一翻阅,颇足训对㊂ [3]四库馆臣称此书 言颇有根据 (‘四库提要“卷一二九),可见其纪实性特征㊂还有吴骞(1733-1813)的‘桃溪客语“,也是对旅居见闻的记述,卷前小序叙写作缘起: 予朅来荆南,乐其风土之闲旷,人士之隽淑,买田学稼,结庐国山之下,日与田更野老相往还㊂辍耕多暇,偶有闻见,则笔而识之㊂积久成帙,以其丛脞嵬琐,一若道听而途说之,命曰‘桃溪客语“㊂ [4]该书内容正是作者在荆南之地辍耕之暇的耳目见闻㊂虽然作者自谦说是 道听途说 ,但书中所记山水名胜㊁地理风物,皆考订详实,周广业序言谓其 搜剔溪山,爬梳人物,博而且精 ,可见还是力求纪实的㊂有的笔记径以 闻见 或 见闻 为名,如刘寿眉(1746-1800后)的‘春泉闻见录“㊂此书自序自述生平,称此书系晚年所作: 闲居日久,病渐散去㊂偶忆生平闻见,随笔录出,藉以消遣㊂事取真切,言戒妄诞 积久成帙㊂ [5] 生平闻见 体现了笔记记录见闻的特点, 事取真切,言戒妄诞 等语则体现了实录的撰述原则㊂这类回忆生平见闻的笔记,除上书以外,还有慵讷居士(嘉道间人)的‘咫闻录“㊂该书自序称作于赋闲广东期间, 适有采薪之忧,不可以夙㊂回想从前耳之所闻㊁目之所见,偶焉成篇,藉以养疴㊂积之月余,裒然成帙 [6]㊂其撰述缘起㊁经过,与刘寿眉的‘春泉闻见录“并无二致㊂而在程岱葊(1769-1844?)的‘野语“中,这种单纯辑录见闻故事的特点更为直接㊁明显㊂该书 语余 一卷的卷首小引云: 仆自壬辰辍耒,瞚逾一纪㊂中更多故,衰病颓唐,无复怡情翰墨㊂偶得奇闻逸事,往往笔之于书㊂岁月既久,裒然成帙㊂琐碎丛杂,更无体例㊂可问属家弟选泉,去繁存简,聊资谈助㊂ [7]完全就是作者晚年耳目闻见积累成书㊂乾嘉笔记中的 见闻 ,除了指耳闻目睹的事件以外,还包括读书心得㊂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读书见闻偏重 记录 ,而 研究 的意味稍弱㊂74‘北京社会科学“㊀2022年第8期如沈赤然(1745-1817)的‘寄傲轩读书三笔“㊂该书有嘉庆丁卯年(1807)自序,云: 丙寅冬,老境寂寥,以书送目,偶有所见,复随意草数条㊂至于丁卯春杪,已积百余纸㊂遂分为六卷,次于‘续笔“之后㊂ [8] 偶有所见 指的便是读书见闻㊂此书成书仓促,以 记 为主,故抄撮摘引㊁感发文字居多㊂还有王培荀(1783-1859)的‘管见举隅“,道光二十八年(1848)自序云: 间述旧闻,不泥一家,而古今诸大端有不可不留心者亦泛㊂曩日札记中摘录数条,以开悟其心,思为童蒙计,非敢陈于博雅士也㊂ 为书院诸生偶摘书义解说,而笔之于纸㊂ [9]以及王端履(1776-1846后?)的‘重论文斋笔录“,也称: 每读群籍,掩卷即忘,气日以短,学日以荒㊂偶有闻见,类聚以方,录之于笔,以当知囊㊂虚糜翰墨,习以为常㊂积久成帙,语焉必详㊂驳而不醇,杂而无章㊂ [10]其均从 书义解说 中摘抄出来,或者读书 偶有闻见 ,为了备忘而 类聚以方,录之于笔 的㊂除了以上所举笔记外,乾嘉笔记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虽然没有写明 见闻 ,但也具有类似特征,总体不出上文讨论范围㊂不过也有例外,有些笔记虽自称记录见闻,但却区别于抄撮辑录,多有学术发现㊂这时, 见闻 指向的是创作性的撰述㊂这种情况多见于知名学者的笔记㊂如钱大昕(1728-1804)撰‘十驾斋养新录“,称此书成于七十岁之后, 偶有咫闻,随笔记之 [11]㊂然而,钱氏乃乾嘉大儒,此书也被阮元赞为 精确中正之论 非贯通原本者不能 [12],后世对此书的学术价值评价也很高㊂显然, 咫闻 是谦语㊂再如焦循(1763-1820)的‘易余籥录“,嘉庆二十四年(1819)自序云: 余壬戌自浙归,遂不复出游,专心于‘易“㊂读‘易“之暇,淫及他书,始则授徒,近则课孙㊂偶有所见,书而记之,久久成帙㊂ [13]此书为焦循研‘易“之余的读书笔记㊂焦为易学大家,此书虽是札记,却与焦氏代表作 ‘易“学三书 在某种程度上同源,非泛泛记录见闻者可比㊂从这一点来看,这些 见闻 笔记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记录层面,更接近下一节所论 创作性 的范畴㊂但由于本节专对 见闻 这一话语进行申论,故列于此并附加说明㊂当然,记录事件掌故的 见闻 与 读书见闻 有所不同,前者面对的是古人生活的时空场域,后者面对的则是书籍和研学活动㊂但是,在实录 或者 纪实性 的撰述观念上又具有一致性,即指向客观描述与记录㊂受时代学术思潮沾溉,比起前代笔记,乾嘉笔记中的 见闻 无疑融入了更强烈的考据和议论色彩,这一点在学术性笔记中表现得更为明显㊂㊀㊀三㊁ 所得 与 意会 :笔记的 创作性 特征㊀㊀乾嘉笔记还常常出现 偶有所得 偶有意会 一类的撰述话语㊂如果说 见闻所及 更多指向纪实性的 记录 ,那么频繁出现的 所得 与 意会 等语则更多指向了能动性的 创作 ㊂与记录见闻的撰述方式不同, 创作 指的是有意识㊁有深度的撰作,具有个人学说和创见性质,故这类笔记也常常被归入学术笔记的范畴㊂比如史珥(1709-1775)在‘汇东手谈“自序中说,六十岁后, 旧所涉猎及阅历事,意有偶会,辄仿先严遗笔体,率臆诠叙,以消永日,顾与古人商略多,而称美寡 [14]㊂据此可知,此书是在平生阅历的基础上,加以思考会通㊁效仿先贤笔法著成的㊂ 意有偶会 率臆诠叙 两句中的 意 会 臆 诠叙 与古人商略 ,显示出了个人研学和创作的色彩㊂还有,顾奎光(1719-1764)的‘春秋随笔“曾被‘四库提要“叙录,称 不载‘经“文,但偶有所得则录之,故名 随笔 ;又称其所论 皆深中‘春秋“家苛刻迂谬之弊,故其所论多能得笔削之旨 [15],可见 所得 意味着个人学术创见㊂稍后的孙志祖(1737-1801)的‘读书脞录“叙述写作及刊刻缘起,称: 丙申岁,陈情归里㊂瑟居多暇,始得恣意披84乾嘉笔记的撰述话语及其意义指向览,又虑师旦之善忘,偶有所得,随笔疏记,积久成帙㊂ [16] 所得 即居家披览书籍的心得体会,非读书见闻的泛泛摘录㊂类似的还有洪亮吉(1746-1809)的‘晓读书斋杂录“,此书初录卷前有作者小序,云: 余自绝域生还,或扃户浃旬,或授徒百里,皆日课读书二卷,非人事牵率,岁腊倥偬未尝辍也㊂偶有所得,辄笔之于书,非敢云质之同人,聊自记其不废学云㊂ [17] 偶有所得 指的是每日课读的研学心得㊂洪亮吉的弟子奕经曾撰序,称此书 精核通博,与顾征君‘日知录“㊁阎征君‘潜邱札记“诸书,足以抗行千古㊂而尤所致意者为训诂㊁地理,盖先生于二者固为专门绝学也 [18],也可见出其学术深度与创见意义㊂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赵绍祖(1752-1833)的‘消暑录“自序称夏季天热之时读书消暑, 取说部诗话等数十种,拉杂观之,偶有所∙得∙,辄笔记之 [19]㊂程岱葊的‘野语“ 语屑 卷小引: 客窗偶暇,泛览杂书㊂遇有近时风尚,溯所从来,或食宿相沿,辨其讹误,随手采录,自备遗忘㊂ [20]林春溥(1775-1862)的‘开卷偶得“序: 昔陶居士好读书,不求甚解,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故心得得∙∙∙也㊂人有先得我心者,亦得也㊂谓之偶者,随其闻见所及,不求备焉㊂ [21]姚莹(1785-1852)的‘寸阴丛录“四卷,书前自序云: 待罪蓬州,地僻事简,公余读书,偶有所得∙∙,辄笔录之㊂ [22]张定鋆(1788-1875)的‘三余杂志“书前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自序,云: 仆家少藏书,未能载籍极博,性又健忘,苦无记事珠㊂偶获新义∙∙,辄命管城子志之㊂岁月既久,丛积遂多,不自珍惜,放失者半㊂今年春,瑟居无事,略加校雠,为八卷㊂就中雅俗兼收,古今并录,颜曰‘三余杂志“㊂自维炳烛之明,知一遗二,不免贻笑方家㊂姑留鸿爪,藉以随时参证云尔㊂ [23]沈起潜(乾隆中期至1827后)‘苋园杂说“书后有道光七年(1827)作者的跋语,叙刊印此书之缘起及本书之梗概㊂中云身受父母教诲, 居常以此洗心,偶有所得∙∙,退而记之,非臆见也 [24]㊂在这些自述或他述中, 所得 有得 心得 新义 一类话语反复出现,均指向阅览书籍时的创获,而不只是著录 见闻 ㊂赵绍祖的‘消暑录“系阅读说部诗话 所得 ;程岱葊的‘野语“系 泛览杂书 遇有近时风尚 后辨订考源的产物;姚莹的‘寸阴丛录“是 公余读书 的 偶有所得 ;张定鋆的‘三余杂志“是阅读藏书所偶获之 新义 ;沈起潜的‘苋园杂说“也是感于父母教诲的 所得 与 臆见 (谦辞)㊂特别是林春溥的‘开卷偶得“序,还详细再现了 创作 的理路: 人有先得我心者,亦得也㊂谓之偶者,随其闻见所及,不求备焉㊂ 明确指出偶然间的 心得 是 随其闻见所及 ,已超越了浅层次的 闻见 ㊂当然,这种偶然间的领会㊁创获,也有高下之分别㊂陈锡路(乾嘉时人)‘黄奶余话“自序: 午余饭罢,往往探取一编 见有情事相等㊁意语相类及足以适口悦目者,偶一染神,都于其起而笔之㊂ [25]尽管非抄撮辑录之作,评价却不太高㊂虽然为此书作序的曾光先宣称,说部之书若 使以己意为结造,而或失之诞㊁或失之鄙,则其无当于觚墨者,无论至刺㊂取古人书而衍说之,或不免为抄袭之陋㊁穿凿之非㊂若此者,亦无取焉 ,又称此书 盖或加以考订,复具有理致,令阅者心开目明 ,评价不低㊂[25]实际情况却如当代学者司马朝军所说: 至于‘侯鲭录“‘太真外传“‘汉成帝内传“皆伪妄之书,而漫加引用,未免不辨真伪矣㊂ [26]至此有必要强调的是,所谓 见闻 与 心得 ,有时候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甚至是二者兼有㊁难以切割的㊂比如彭兆荪(1768-1821)的‘潘澜笔记“小引云: 小时读书,偶有闻见,亦复札记,当时自谓创获㊂三十年来,泛览群籍,多前人所已言,盖著述之难如此㊂芟薙殆尽,存此区区,尚未审,果为我有否,即有之,亦前人之潘澜戋余耳㊂不足言,不足言! [27]其中的 偶有闻见 事迹已包含了 创获 ,即心得㊁意会等 创作性 的内容㊂因此,我们从这类话语94‘北京社会科学“㊀2022年第8期表述中抽绎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创作现象和行为指向,而非无谓的硬性裁分㊂㊀㊀四㊁ 随笔 :笔记撰述话语的文体指向㊀㊀ 随笔 也是乾嘉笔记序跋常见的用语,与笔记以 随笔 命名不同,作为话语的 随笔 大多是作为状语出现的,指向零散性的㊁随手的㊁备忘录式的㊁不成体系的写作行为;学界对于笔记是否称得上是一种文体㊁属于何种文体存在很大争议,而 随笔 正是被他们反复用来讨论的话语,有着指向文体的涵义㊂具体到笔记中,例子很多,兹举例如下㊂如陆廷灿(1678-1743)‘南村随笔“自序称: 或可助我身仪,或可佐人政事,或有关典故,或偶涉新奇,以及考明物理,辨正异同者,辄随∙笔掌记∙∙∙,自备遗忘㊂ [28]史既济(康乾间人)‘介轩遗笔“ 皆随笔∙∙记录,多志其家世本末,及江右近事㊂间及经史,亦罕所考据发明 [29]㊂刘士毅(乾隆时人)‘读诗日录“序称: 于诸书中渐见先儒旧说,源流可寻,参伍有据,然后荟萃折衷,逐日为课㊂一知半解,随笔∙∙录之㊂ [30]靳荣藩(1726-1784)‘绿溪语“自序云: 每当自公退食,优游多暇,环视邺架,卷轴尘封㊂取而读之,随笔∙∙纪录,以为谈助㊂ [31]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自序: 偶有咫闻,随笔∙∙记之㊂ [11]周广业(1730-1798)‘过夏杂录“自序: 余僻处海隅,老钻故纸,一旦窥天禄之余光,窥石渠之秘籍,虽尝止一脔,逾于鼎食矣㊂而且瞻仰雍宫,摩挱石鼓,城阙街衢之壮丽,人才物货之美富,举昔人研京练都所不能详甚焉㊂爰于胝沫余暇,随笔∙∙记录㊂ [32]李调元(1734-1803)‘尾蔗丛谈“自序: 山川㊁风土㊁人物,采其事之异乎常谈,并近在耳目之前,为古人所未志者,辄随笔∙∙记载,以为麈谈之资㊂ [33]刘寿眉‘春泉闻见录“自序: 偶忆生平闻见,随笔∙∙录出,藉以消遣 积久成帙㊂ [5]阮元(1764-1849)‘定香亭笔谈“自序称所记为 督学浙江时,随笔疏记∙∙∙∙近事 ㊂臧庸(1767-1811)的‘拜经日记“臧相跋语也说, 累累‘日记“一书,为读经之余随笔∙∙记录,平生精力所萃 [34]㊂以上这些序跋中提及的 随笔 ,虽然字面意思不过是随手记录见闻和读书心得,却也蕴含了以条为单位㊁长短不一㊁不拘体例㊁内容驳杂等文体特征㊂‘四库提要“称顾奎光的‘春秋随笔“ 是编不载‘经“文,但偶有所得则录之,故名 随笔 ,将随笔解释为 偶有所得则录之 ,实际上已能想见其作品状态㊂随笔 一语还有其他变体,如 笔记 笔录 手录 识 等,作为动词,表述基本一致㊂如杭世骏‘订讹类编“自序谓罢归后读书,每见古人行事与古书的纰缪处, 辄笔记∙∙之,考订校正,久而成帙 [35]㊂前引赵绍祖的‘消暑录“自序也说 取说部诗话等数十种,拉杂观之,偶有所得,辄笔记∙∙之 ,以及姚莹‘寸阴丛录“自序云 公余读书,偶有所得,辄笔录∙∙之 ,秦承恩‘汇东手谈序“谓此书系作者 归田授徒,读书有得,辄手识∙∙之 ,张定鋆‘辩诬“自序称 校阅简编,遇有刊谬正俗之处,辄手录∙∙之 ,等等,皆是如此㊂虽然这些话语大都表述简略,但个别还是透露出了体例梗概,将笔记刊刻之前的杂乱㊁零散形态和编刻过程中的动态处理作了说明,令人想见其创作场景和文体形态㊂前文已经引述过的序跋,如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序称 偶有闻见,类聚以方,录之于笔,以当知囊㊂ 积久成帙,语焉必详㊂驳而不醇∙∙∙∙,杂而无章∙∙∙∙ ;程岱葊‘野语“诸卷小引所云 辄随笔草数则 辨其讹误,随手采录,自备遗忘㊂ 琐碎芜杂∙∙∙∙,分为二卷 ;吴骞‘桃溪客语“小序所载 积久成帙,以其丛脞嵬琐∙∙∙∙,一若道听而途说之 ,等等,皆有体现㊂此外,周中孚(1768-1831)‘郑堂读书记“卷五十五称汪启淑的‘焠掌录“ 皆其探索群书随笔札记,凡一百十条,多取琐事碎语∙∙∙∙而考证之 [36];王玉树(1764-1837后)‘经史杂记“识05乾嘉笔记的撰述话语及其意义指向语称 惟是义鲜发明,语无诠次∙∙∙∙ [37]㊂这些用语,如 驳而不醇,杂而无章 数则 琐碎芜杂 琐事碎语 丛脞嵬琐 和 语无诠次 等,都指向了笔记的文体样貌,这一样貌可称为 无体之体 ㊂正如前引程岱葊‘野语“小引所说, 偶得奇闻逸事,往往笔之于书㊂岁月既久,裒然成帙㊂琐碎丛杂∙∙∙∙,更无体例∙∙∙∙ ;以及吴德旋(1767-1840)‘初月楼闻见录“自序所言 遇有闻见,辄随手录之㊂义例不能深也∙∙∙∙∙∙,取足快意而已 [38]㊂由此可见,乾嘉笔记琐碎丛杂和义例纤弱的文体特征,也是其撰述方式决定的㊂面对 随笔 这样的文体样貌,若要刊刻付梓,势必需要经历一番编校工序,于是在一些笔记序跋中还能看到铨次分卷㊁删削去取等编刻活动㊂前引沈赤然‘寄傲轩读书三笔“的自序说: 已积百余纸,遂分为六卷∙∙∙∙∙,次∙于‘续笔“之后㊂ 孙志祖‘读书脞录“自序也说: 因有感于卢抱经学士 辛苦纂集,烟飞灰尽 之语,乃略加诠次∙∙∙∙,付诸剞劂∙∙∙∙㊂ 程岱葊‘野语“的 语余 卷小引称 琐碎丛杂,更无体例㊂可问属家弟选泉,去繁∙∙存简∙∙,聊资谈助 ;以及王培荀‘管见举隅“的自序称 本无次序,所积无多,原本久失去,转泛诸生抄录者,删节刻之∙∙∙∙ ,等等,都有体现㊂兹再举两例㊂焦循‘易余籥录“自序有云: 今‘易“学三书已完,付诸梓,其随笔记录编次∙∙之,亦得二十卷㊂ [13]沈涛‘交翠轩笔记“自序也载: 或与宾从僚佐擘笺分韵 受代以后,编为四∙∙∙卷∙㊂ [39]从这些描述也能看到笔记从撰述到刊刻的载体形态变化㊂较为详细的记述,见于前引张定鋆‘三余杂志“自序: 岁月既久,丛积遂多,不自珍惜,放失者半㊂今年春,瑟居无事,略加校雠,为八卷㊂就中雅俗兼收,古今并录㊂ 略加校雠 与 雅俗兼收,古今并录 算是较为明确㊁详细的编次说明了㊂凌扬藻(1760-1845)‘蠡勺编“也经历了这一过程,伍崇曜跋语云: 晚年依类编次,装裱成帙,藏之于家,有目录而无序跋,惟三十五卷引郑荔乡‘经稗“言: 愚之‘蠡勺编“,其体例实肇诸此也㊂ 则著述之意可见矣㊂ [40]明确提到体例仿效‘经稗“等 著述之意 ㊂严格来讲,只有体例完备之书方可称为 著述 ,这一点在同时期的‘四库提要“中被反复强调㊂可见,‘蠡勺编“与一般的笔记散札已有明显不同㊂乾嘉时期,笔记(不论是见闻掌故还是学术札记)越来越成为受文人喜好的文体和撰述方式,以 著述之体 来撰述 本无体例 的笔记,成为一种趋势㊂如梁章钜‘枢垣记略“自序云: 梁章钜于嘉庆戊寅选充章京,儤直余闲,翻阅旧档,辄思辑为一书,随笔甄综,日有所积 窃喜稍存梗概,因于簿书之隙,重加勘汇,阅月而成编㊂为门七,为卷十有六,卷首恭录训谕,次列除授,又次纪恩叙,又次详规制,又次考题名,而以诗文及杂记附末㊂ [41]其在序跋中有意识地对体例作出说明,体现出对笔记文体的重视,也表明 随笔 所指向的文体蕴含进一步变得科学而丰富了㊂㊀㊀五㊁ 偶有 与 积久 :笔记的成书机制㊀㊀在乾嘉笔记常见的 偶有所得,随笔记之 一类话语后面,往往会跟着 积久成篇 一类的话, 偶然 与 积久 ,形成一组相对的时间词汇㊂ 偶有意会 偶有所得 偶有见闻 等语指向的是笔记的发生机制,而 积久成帙 积之 裒然成帙 等语则指向了笔记的成书过程㊂笔者将此类话语举例如下,以便更直观地呈现㊂需要说明的是, 偶然 与 积久 两类撰述话语通常连贯出现,故不分开罗列㊂史珥‘汇东手谈“自序: 旧所涉猎及阅历事,意有偶∙会,辄仿先严遗笔体,率臆诠叙,以消永日㊂ [1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 春秋随笔 条: 是编不载‘经“文,但偶有∙∙所得则录之㊂ [15]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自序: 偶有∙∙咫闻,随笔记之㊂ [11]15‘北京社会科学“㊀2022年第8期陈锡路‘黄奶余话“自序: 见有情事相等㊁意语相类及足以适口悦目者,偶一∙∙染神,都于其起而笔之㊂ [25]吴骞‘桃溪客语“作者小序: 予朅来荆南 辍耕多暇,偶有∙∙闻见,则笔而识之,积久∙∙成帙∙∙㊂ [4] 孙志祖‘读书脞录“自序: 瑟居多暇,始得恣意披览,又虑师旦之善忘,偶有∙∙所得,随笔疏记,积久成帙∙∙∙∙㊂ [16]沈赤然‘寄傲轩读书三笔“自序: 以书送目,偶有∙∙所见,复随意草数条㊂至于丁卯春杪,已积百余纸∙∙∙∙㊂遂分为六卷,次于‘续笔“之后㊂ [8] 洪亮吉‘晓读书斋杂录“初录自序: 偶∙有∙所得,辄笔之于书,非敢云质之同人,聊自记其不废学云㊂ [17]赵绍祖‘消暑录“自序: 取说部诗话等数十种,拉杂观之,偶有∙∙所得,辄笔记之㊂ [19] 刘寿眉‘春泉闻见录“自序: 偶∙忆生平闻见,随笔录出,藉以消遣㊂事取真切,言戒妄诞 积久成帙∙∙∙∙㊂ [5]慵讷居士‘咫闻录“自序: 回想从前耳之所闻㊁目之所见,偶焉∙∙成篇,藉以养疴㊂积之∙∙月余∙∙,裒然成帙∙∙∙∙㊂ [6]焦循‘易余籥录“自序: 读‘易“之暇,淫及他书,始则授徒,近则课孙㊂偶有∙∙所见,书而记之,久久成帙∙∙∙∙㊂ [13]程岱葊‘野语“ 语屑 小引: 客窗偶∙暇,泛览杂书㊂ 随手采录,自备遗忘㊂间有管见卮言,亦存一二以为谭天炙毂之资㊂ 语余 小引: 偶得∙∙奇闻逸事,往往笔之于书㊂岁∙月既久∙∙∙,裒然成帙∙∙∙∙㊂ [7]林春溥‘开卷偶得“自序: 谓之偶∙者,随其闻见所及,不求备焉㊂ [21]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序: 每读群籍 偶有闻见∙∙∙∙,类聚以方∙∙∙∙,录之于笔,以当知囊㊂虚糜翰墨,习以为常㊂积久成帙∙∙∙∙,语焉必详㊂ [10]沈兆沄‘篷窗随录“初编自序: 偶∙检篷窗所录,汇∙付剞劂㊂ [42]王培荀‘管见举隅“自序: 为书院诸生偶∙摘书义解说,而笔之于纸㊂本无次序,所积∙无多,原本久失去,转泛诸生抄录者,删节刻之㊂ [9] 姚莹‘寸阴丛录“自序: 公余读书,偶∙有∙所得,辄笔录之㊂ [22]张定鋆‘三余杂志“自序: 偶∙获新义,辄命管城子志之㊂岁月既久∙∙∙∙,丛积遂多∙∙∙∙,不自珍惜,放失者半㊂ [23]沈起潜‘苋园杂说“自跋: 偶∙有所得,退而记之,非臆见也㊂ [24]以上所列二十条材料尚属不完全统计,但已经显示出鲜明的 偶然 积久 的话语结构㊂ 偶然 类话语有多种变体,如 偶暇 偶一 偶焉 间有 偶有 偶摘 偶获 等,甚至径以 偶 名书(如林春溥‘开卷偶得“); 积久 类话语有 已积 积久成帙 久久成帙 岁月既久,裒然成帙/丛积遂多 等,有些笔记在表述中虽然没有提到 积久 字眼,但实际暗含了积累成书的意思㊂从形式上看,两种话语反复出现㊂这表明,笔记作家或者有意识地相互模仿㊁传承,或者无意识地 习得性 接受,从而形成一种普遍性的表述结构,成为笔记的标志性符号之一㊂从义涵上看,这种模式化的表述话语,指向了笔记的成书机制,即偶然性㊁片段式的撰述方式与长时段㊁累积性的成书过程㊂㊀㊀六㊁余论:话语流变与论题依据㊀㊀从书籍史的角度看,任何古代作品都是 偶记 随笔 长期叠加的结果,故而本文所论撰述话语含义甚明,似乎无须进行研究㊂然而,本文关注的焦点并非话语的含义,而是其形式,即话语重复出现㊁同构化和程式化的现象㊂虽然这类话语在乾嘉笔记中表现得很典型,但从笔记创作史来看,应该经历了一个渐变过程㊂与清代相比,宋代笔记序跋篇幅较短,有些笔记甚至没有序跋存世;大多偏重思想意义的阐25。
润乾集算器:尽善尽美,必有所处作者:程梦瑶来源:《软件和集成电路》2018年第09期润乾集算器从酝酿走向商用,花了八年时间。
在这八年间,集算器经历了四次大的重构和无数次小的改造。
要深刻理解用户的痛点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不流于表面,要做就要做到极致,这正是润乾用多年时间打造集算器的初衷。
在过去十多年,润乾(北京润乾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一直是国内主流报表工具厂商。
现任董事长蒋步星既是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带头人,在他看来,在经营报表的过程中,总能碰到用户希望协助开发复杂报表,而报表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格式上,更多的是在数据方面,数据库中的数据要经过很多步骤的复杂运算才能得到真正想到的数据,而报表工具只能解决呈现环节那一步的少量計算,对于进入报表工具的数据计算则无能为力。
对于这个问题,业界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从2007年底开始,当润乾报表4.x版本趋于稳定之后,蒋步星带领团队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
从2007年底到2015年后期开始进入商用阶段,这段时间被蒋步星称做“八年抗战”,最终,集算器作为独立产品经营,全面与报表工具脱钩。
计算本身就是个业务在技术上,集算器和报表工具是相互独立的,但集算器也能够和润乾报表集成,甚至也能和其他报表工具集成。
“在最初商业化时,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报表工具的一个附件模块组装出来销售,而没有独立经营。
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计算本身就是个业务,而且是比报表工具应用面更加广阔的业务。
”蒋步星说。
秉承“让数据计算变得简单、高效”的理念,润乾集算器应运而生。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用已经熟知的概念来类比一个新产品,比如电动汽车是用电而不是烧油的汽车。
但是,如果找不到这个对标概念时,理解新产品就不那么容易了。
比如在智能手机还没发明的时代,你也很难解释清楚iPhone是个什么东西。
电话?便携影音播放器?数码相机?游戏机?手持工作设备?都是又都不是,功能太多时反而说不清了。
“集算器类似,它能干的事有点多:报表数据源、ETL、大数据计算、文本分析、Excel处理、Java计算中间件、数据网关……每个应用场景都足够讲半小时,如果正好和用户的痛点匹配上,大家会听得津津有味,而如果匹配不上,那就索然无味。
”蒋步星说。
那么,集算器到底是什么呢?“有不少朋友和客户问过我,能不能在一分钟内说清楚集算器是什么,仔细想想,到现在为止,这个答案还是不能!”即使一下子说不清,但还是得说,蒋步星谈到。
简单讲,集算器是用来做数据计算的技术产品,主要针对(半)结构化数据,它的使用人群是程序员,或者至少是有程序设计能力的分析人员,而不是不会编程的行业业务人员。
从技术上看,集算器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一,程序设计语言。
集算器提供了独特的语法体系和数据对象,使编写结构化数据计算更为简捷方便,而且在多数场合能表现出更好的运算性能,特别适合复杂的过程式运算。
在这方面的对标技术大概是SQL、Java和Python。
其二,数据计算引擎。
集算器提供了不依赖于数据库的计算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类结构化数据计算,而且特别强调集成性,易于嵌入应用程序内部,适合没有数据库或多个数据库场景下的计算。
这方面的对标技术主要是数据库和ETL工具。
其三,大数据计算平台。
集算器还有自己的集群体系,可用于实施数据量较大的计算任务,集算器集群为程序员提供可灵活控制任务分配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借以实现最合理、高效的算法。
这方面的对标技术主要是Hadoop和MPP数据库。
开放的计算能力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计算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适合数据库来实施,现代应用中有许多数据库之外的计算需求。
很多年前,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因为那个时候的许多应用系统从交易到分析用一个中央数据库全部搞定。
而现在则有很大不同,出现了许多数据库外的数据,比如互联网的网页信息、Excel文件、机器产生的文本日志、云服务提供的XML或Json数据……这些数据都需要参与计算。
另外,即使是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能因为所属的应用系统不同而存储于不同的数据库中,如果不同厂商的异构数据库需要混合计算时,就会涉及跨库问题。
虽然许多数据库提供了跨库能力,但性能和方便性都不理想。
但集算器却可以带来不依赖于数据库的计算能力,它提供了开放的计算能力!作为计算引擎,集算器并不关心数据放在什么类型的数据源中,它都可以取来计算,并且是实时计算。
多个数据库也仅仅是多个数据源而已,跨库混合计算是很自然的事情。
即使仍然要把外部数据导入数据库,但计算过程也可以由集算器来实施,而中间数据则完全不需要占用数据库空间和计算资源,直接存放在文件系统中,管理上也更为简单。
换句话说,集算器可以让数据库专心致志去做它最擅长和最应当做的事情,比如存储、一致性、模式及约束等,而不要仅仅为了获得计算能力就去部署和扩容更多的数据库,这些计算能力可以由更便宜、更轻量级而且性能也更好的集算器来提供。
在设计目标上,集算器希望提升计算的描述效率和计算的执行效率。
蒋步星谈到:“确切地说,集算器并不负责解决问题,想出(高效)算法是程序员的任务。
集算器的任务就是提供更好的数据类型及相关的语法体系,使得编写这类计算更容易更简洁,更贴近人们的自然思维习惯。
”大幅提升复杂运算的性能作为一款理论创新产品,集算器的核心运算引擎全部由润乾团队自己编写。
“有些底层的基本计算,包括表达式计算、分组、过滤等也有通用性,但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且保证足够的性能,也还是要自己实现才能完全控制。
而且,我们因为有十多年开发报表工具的经验,这些底层计算本来就有丰富的积累。
”蒋步星补充道,集算器的实现技术和Hadoop也没有关系,只是将Hadoop作为数据源对待,集算器集群的运行不需要Hadoop环境。
那么,这套支撑集算器的理论体系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溯源到上个世纪70年代了。
关系代数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明的理论,已经有40多年历史了,其间虽有多次完善,但并没有发生关键性的革新。
在发明关系代数的时代,计算机用于信息管理还不够普及,数据计算需求相对简单,用一些常规查询统计方法就够了。
而当代企业不用计算机管理已经不可能运转,数据计算需求的复杂度大大提高,那个时代的理论体系很难适应这些新需求。
“举个例子,基于无序集合理论的关系代数很难处理有序计算,而有序计算又是用户天然需要的(比上期、比去年同期等)。
而且,那个时代的计算机硬件还很差,要确保实用性,代数理论的设计也只能适应当时的环境,不可能考虑到今天的硬件情况,具体来讲主要是大内存、多CPU和集群,SQL的基础就是关系代数,这使得SQL很難充分利用当代计算机的硬件能力以获得最优的性能。
”蒋步星谈到,这也是集算器能比SQL做得更好的原因。
在此背景下,蒋步星带领团队设计了新的语言SPL(Structured Process Language)。
“SPL 能比SQL做得更好,是因为SQL有点像是在用罗马数字做运算,非常别扭,而SPL像是用阿拉伯数字,会顺手很多。
性能上的优势也类似,SPL发明了许多乘法,这些运算就不需要再用加法计算了。
”蒋步星补充说:“集算器在许多场合中测试出来的性能优势表明,这并不是我们的程序代码写得比别人好,而是在模型上有优势,能够采用复杂度更低的算法来实现。
运算越复杂时,我们就越有机会想出优化算法,集算器的性能优势就越明显,同时还会伴随着代码更简单的好处,在运用集算器的案例中常常会出现代码短了数倍,性能却能提升数倍的情况。
”填补空白:定位中小规模的集群目前的大数据计算平台大概是两种:数据库扩容以及相关的MPP方案和Hadoop体系。
数据库本身扩容能力有限,在数据量较大时就撑不住了,而且MPP方案的建设成本相当高昂。
而Hadoop体系的设计目标是超大规模集群,要几百甚至上千节点时才能显露出优势来,它消耗了大量资源用于容错和复杂的任务调度管理机制,在集群节点数不够多时反而没什么优势。
这样,传统数据库解决小数据量,Hadoop解决超大数据量,占大多数的中等规模应用场景是个空白,目前用户也只能用Hadoop来做。
“杀鸡用了牛刀,因为没有鸡刀。
集算器填补这一空白。
集算器定位中小规模的集群,设计规模就是几个到几十个节点,原则上不要超过一个交换机,这是绝大多数用户的实际场景。
”蒋步星说,在这个规模下,集算器不需要考虑太多容错问题,也没有太复杂的任务调度要求,把有限的资源尽量多地投入到计算本身中,从而获得更优的效率。
对于集算器的下一步,蒋步星也想得很清楚:“集算器的下一步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并将演变成和传统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正面竞争的产品。
但是换个角度看,集算器也不会是一个阶段性产品,即使演化出数据仓库后,作为计算引擎的集算器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并且会长期完善下去。
因为数据仓库的计算能力是相对封闭的,也难以被嵌入到应用程序中,而应用中总会有大量库外数据,永远会需要开放且可以被集成的计算能力。
”访谈实录Q: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A:北京润乾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步星Q:集算器能不能提供兼容SQL的语法?A:集算器不能基于关系代数来实现SQL。
SQL难以获得(开发和运行的)高效率,本来就是关系代数造成的。
这个问题是理论性的,不可能通过工程上的优化来解决。
想获得高效率,就必须放弃关系代数。
不过,对于简单运算,集算器也提供了SQL接口,毕竟用户已经习惯了,而对于复杂运算,我们建议用户学习SPL,会获得更高的效率。
Q:集算器采用开源技术吗?A:集算器的核心运算引擎没有采用任何开源产品,完全是我们自己写出来的。
因为理论模型不同,也没有什么开源产品可用。
特别是,集算器不是Hadoop上的计算模块,在设计集群方案时也没有参考借鉴Hadoop体系,集算器的实现技术和Hadoop没有关系,只是将Hadoop作为数据源对待,集算器集群的运行不需要Hadoop环境。
但是,我们在边缘和外围用了一些开源技术,比如读写Excel文件就用了poi包,这个包做得挺好的,还有国际化本地语言排序、日志输出等,另外,开发环境的外观以及表达式的编辑也用了开源技术。
Q:为什么一直坚持做基础软件而不做看起来更容易赚钱的应用软件?A:对润乾来讲,我们只是在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只是朴素地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经营企业,基础软件有更大的重复销售量来获得超额利润,基础软件难度大更适合我们这种以技术为本的公司。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情怀吧,要钻研技术就必须有坚韧、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工匠精神,这能够建立起更高的技术门槛,结果还可以转化成利润。
正因如此,我们研发团队异常稳定,很多“老研发”在这里一待就是18年,我们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
行业应用案例案例名称:集算器助力构建北京银行综合可视化智能系统核心特点:北京银行综合可视化智能系统将以数据可视化服务体系搭建为基础,整个项目服务体系依托数据可视化规范、可视化服务平台,结合分行领导层以及业务分析岗在研判分析、决策指挥等场景下的业务需求,形成可视化智能大屏产品,以多元化、专业化、友好化的视觉通道,实时、准实时地将区域经营动态,产品热度等以大屏智能交互的形式对外展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