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76
口腔之家每日习题并附带解析(口腔颌面部唾液腺疾病)一、A11、正常人每日唾液总量为1000~1500ml,其中腮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量占A.50%B.60%C.70%D.80%E.9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正常人每日涎液总量为1000~1500ml,其中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而舌下腺仅占3%~5%,小涎腺则分泌更少。
【该题针对“涎腺分泌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2、腺样囊性癌常发生远处转移的脏器是A.脑B.骨C.肝D.肾E.肺【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腺样囊性癌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转移,转移率高达40%,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转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转移部位以肺最为多见。
【该题针对“腺样囊性癌”知识点进行考核】3、腮腺手术中寻找面神经颊支的标志是A.腮腺前缘B.腮腺导管C.腮腺上前缘D.耳屏前E.腮腺上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面神经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为上颊支,位于导管下方的称为下颊支,走行于导管上下方各10mm的范围内。
腮腺手术中寻找面神经颊支的标志是腮腺导管。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4、发生于舌下腺的肿瘤其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大约占A.30%B.10%C.50%D.70%E.9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大多数,约75%,恶性肿瘤只占少数,约25%;下颌下腺肿瘤中,良恶性肿瘤的比例比较接近,分别占55%和45%;舌下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的比例高达90%,良性肿瘤只占极少数(10%)。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5、以下关于涎腺肿瘤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巨大混合瘤可不妨碍面神经功能B.腺淋巴瘤多见于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后下极,可有消长史C.黏液表皮样癌好发于小涎腺D.腺样囊性癌侵袭性强,常出现疼痛和神经麻痹E.腮腺恶性肿瘤如术中见面神经穿过瘤体时应考虑切除面神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黏液表皮样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颌下腺,也可发生于其他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
涎腺肿瘤诊疗指南(2012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唾液腺肿瘤亦称涎腺肿瘤,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广泛分布于口腔,鼻窦,气管粘膜下的小涎腺。
腮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不足20%,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一半,舌下腺肿瘤中80%-90%为恶性肿瘤。
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略多于良性。
【解剖及生理功能】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小涎腺数以百计,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粘膜下。
1. 腮腺腮腺是三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系浆液性腺体。
腮腺区位于颧弓以下,颌骨下缘沿线以上,前外界为下颌支内面后份和翼内肌后缘,后外界为外耳道的前下部并延伸到乳突尖部。
大体呈楔形。
底向外尖向内,以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
腮腺肿瘤约90%发生在浅叶。
腮腺深叶在外耳道软骨下方绕下颌骨后缘向内,腮腺导管全长约3.5-5cm,直径约0.3cm,自腮腺前缘穿出后平行于颧弓下约1.5cm水平的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
约50%的人有副腺体,多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
腮腺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他组织类型较少见。
腮腺淋巴结可分为腺内和腺外淋巴结,腺内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面后静脉周围。
腺外淋巴结主要在耳屏前,腮腺前缘的咬肌表面以及腮腺后面和胸锁乳突肌间。
腮腺的淋巴引流经腮腺浅和腮腺深淋巴结至颈浅和颈深上淋巴结。
腮腺非上皮来源肿瘤中以淋巴瘤较常见,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常来自头面部皮肤粘膜黑色素瘤,鳞癌及睑板腺癌。
2. 颌下腺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体,以浆液腺泡为主,位于二腹肌前腹、后腹和下颌骨下缘所形成的颌下三角内,紧邻下颌骨的内面和翼内肌的下部。
舌下神经由腺体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舌神经在腺深部的上方经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颌下腺开口位于口底粘膜的舌下肉阜。
颌下腺周围有4-6个淋巴结,3.小涎腺肿瘤侵及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异,多表现为局部肿物,骨质破坏和临近神经受侵症状。
肌上皮癌的研究进展皮国良;徐鹏;韩光【摘要】Myoepithelial carcinoma is a rare malignant tumor. The primary site of this tumor is the salivary glands.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in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number of clinical cases of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s well as rare primary sites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as increased. Based on related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various studies worldwide, and our personal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advancements in the research on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including etiology, path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as well as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features of various rare primary sites.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useful evidence for oncologists i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yoepithelial carcinoma.%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M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涎腺居多,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学检查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外文献报道临床个案逐渐增多,除最常见的涎腺MC外,有关其他更为少见部位的MC个案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个案及研究,结合本院实际经验,综述MC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病因、病理、临床特征、诊治进展以及各种少见部位的MC特征等,旨在为临床MC的诊治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7(044)006【总页数】5页(P253-257)【关键词】肌上皮癌;诊断;治疗;预后【作者】皮国良;徐鹏;韩光【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武汉市 430079;十堰市中医医院内二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韩光教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舌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舌癌是常见的口腔癌,98%以上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较少。
舌癌占口腔鳞状细胞癌的37%〜53%。
舌癌的主要治疗模式以手术为主,并且根据病理特征加以术后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治疗中起中心作用,但是要想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还需要头颈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医师团队的参与。
二、适用范围按UICC分类,舌前2/3的癌属于口腔癌范畴;舌后1/3的癌属于口咽癌。
本指南适用于舌前2/3的舌体癌。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病变局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早期可无症状或者表现为轻微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可向耳颗部发展,影响进食和言语。
(二)专科检查多表现为溃疡性肿块,边界不清、基底浸润、触痛明显。
舌侧缘多见,其次为舌腹和舌背。
当肿物局限于游离舌时,舌体运动不受限;当癌瘤侵犯舌外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舌运动受限。
晚期舌癌还会累及口底、下颌骨、舌根、咽侧壁等结构。
舌癌早期便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多表现为同侧颌下或上颈部的淋巴结肿大、质硬,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时与周围结构粘连,活动度差。
累及中线或对侧的舌癌也可能会出现对侧淋巴结转移。
舌癌的远处转移发生率较低,晚期病例中可能会转移至肺部。
(三)辅助检查L病理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是口腔癌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怀疑为舌癌的肿瘤,应于肿瘤边缘行切取活检术,待病理诊断明确再行确定的手术治疗。
2.影像学检查(1)B超检查:可以用来明确颈部淋巴结的情况。
(2)X线检查:使用较少,曲面断层片可以用来评估下颌骨受侵犯的情况。
胸部平片可以作为肺转移筛查的首选,如果怀疑肺转移需要加拍肺CTo(3)CT:头颈部增强CT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范围,以及与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是口腔癌临床分期、治疗设计、预后预测和复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增强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
2005 WHO分类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24种涎腺上皮性良性涎腺的基本结构涎腺是由口腔外胚层对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众多分布于上呼吸消化道粘膜固有层的小涎腺构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第6周形成腮腺和颌下腺,第9周才形成舌下腺涎腺为产生和分泌唾液的外分泌腺,分为纯浆液性腺:腮腺、味腺正常涎腺(混合性腺)结构,腺泡呈小叶状分布,可见清晰的黏液性和浆液性细胞纯浆液性腺泡纯黏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注意在黏液细胞外周的浆液性新月细胞小叶内的导管:闰管和纹状管注意管径的大小和细胞形态小叶内的导管:纹状管由胞膜皱褶和线粒体构成小叶间的导管:排泄管可出现杯状细胞闰管与纹状管相连排泄管假复层上皮和杯状细胞(切勿误诊为黏液表皮样癌)所有涎腺导管上皮均表达除CK20外的角蛋白标记,正常不表达CD117,肿瘤时可表达浆液性腺泡表达CK8/18,淀粉酶,不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CK5/6和EMA,S-100约10%阳性黏液性腺泡表达MUC5B,不表达CK7及其它高、低分子量角蛋白CK8/18CK5/6肌上皮细胞及其变异型的免疫组化特征正常肌上皮细胞Calponin/ Actin/ CK/ S-100黏液软骨样细胞型S-100/ Calponin/Vimentin/ Actin梭形细胞型Calponin/ Actin/Vimentin/ CK浆细胞样型CK/ Vimentin/Calponin/ S-100上皮/透明细胞型CK/ Calponin/Actin/ S-100假囊可表达)真腺腔S-100p63AB-PAS染色多形性腺瘤的两种细胞构成肌上皮瘤的单一成份**(少数可有导管分化,但应<5% Warthin瘤的两层细胞Warthin瘤的基底细胞p63阳性腺样囊性癌的两种细胞腺样囊性癌的导管上皮CK7阳性多形性腺瘤完整包膜多形性腺瘤包膜中有瘤细胞侵犯不是恶性特征多形性腺瘤卫星结节伸入邻近涎腺组织不是恶性特征Warthin瘤多灶性生长,邻近淋巴结内结节不是恶性囊性型黏液表皮样癌缺乏明显的囊壁浸润,仍诊断为癌基底细胞腺瘤肿瘤境界清楚,可见包膜基底细胞腺癌肿瘤浸润周围间质神经腺泡细胞癌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结节不要误诊为良性病变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为境界清晰的灶筛孔结构,类似于乳腺低级别导管内癌4 熟悉各种病变的组织结构变异实体性结构腺样囊性癌肌上皮癌肌上皮瘤筛孔状结构腺管样结构囊性/多囊状结构条带/梁索状结构淋巴细胞背景乳头状结构透明细胞嗜酸细胞鳞状细胞伴有鳞状细胞化生的Warthin 瘤易误诊为“囊性型黏表”黏液表皮样癌(表皮样细胞显著)易误诊为“鳞癌”坏死性涎腺化生(表皮样细胞显著)易误诊为“黏表”或“鳞癌”低倍镜下涎腺小叶轮廓沿存腺泡破坏形成黏液湖,可见鳞状细胞团,与”黏表“类似完全鳞化的细胞在间质中呈团巢状分布,类似”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没有完全鳞化的腺泡尚存黏液细胞,类似”黏液表皮样癌“,但注意小叶轮廓尚存免疫组化:鳞化上皮和腺上皮均CK7弥漫+,仍提示其为导管来源,是源于黏膜表面的鳞癌所不具备的重要鉴别具有鳞状细胞特征或伴鳞状化生的涎腺病变鉴别囊状或多囊,可见经典嗜酸性细境界清楚Warthin瘤可见经典的腺管和肌上皮成份,形不同程度异型细胞形成团巢和条索混合有黏液细胞、中间细胞界清有包膜浸润性生长多形性腺瘤鳞状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皮脂腺细胞伴有皮脂腺分化涎腺肿瘤少见,可能起源于涎腺组织中的皮脂腺细正常口腔黏膜、腮腺、下颌腺以及腮腺周围淋巴结内均含皮脂腺)软骨黏液样间质注意肌上皮细胞“融入”间质中黏液样间质腺管上皮位于黏液样间质,肌上皮细胞位于玻璃样间质透明细胞常常有玻璃样间质上皮样肌上皮细胞可有玻璃样间质也可有黏液样间质腺样囊性癌的玻璃样间质和假囊内的黏液膜型基底细胞腺瘤的玻璃样物质黏液表皮样癌浸润形成的促纤维增生间质要的意义SMCACC涎腺肿瘤较为复杂多变,除了上皮和肌上皮成份的变化外,组织结构的多变也是导致部分非典型病例难以确诊的原因,在临床实践中应有充分的理论背景,在广泛取材、全面观察,充分利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
who唾液腺肿瘤组织学分类Who唾液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唾液腺肿瘤是指发生在唾液腺组织中的肿瘤,根据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分类系统,唾液腺肿瘤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下面将对这些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良性唾液腺肿瘤1. 良性混合性唾液腺瘤(benign mixed tumor):也称为混合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
它起源于唾液腺的上皮和间质组织,具有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
良性混合性唾液腺瘤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
组织学上可见到上皮细胞和间质成分的混合区域。
2. 良性导管型腺瘤(benign ductal adenoma):该类型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的导管上皮细胞,通常为单发。
组织学上可见到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团块或实性结构。
3. 良性腺泡状瘤(benign acinic cell tumor):该类型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的腺泡上皮细胞,常见于腮腺。
组织学上可见到腺泡样结构,由明显的细胞外分泌物和圆形细胞组成。
4. 良性浆液性腺瘤(benign mucoepidermoid tumor):该类型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的浆液细胞和上皮细胞。
组织学上可见到囊腔内含有黏液和上皮细胞的结构。
5. 良性神经源性唾液腺肿瘤(benign neurogenic tumor):该类型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的神经组织。
组织学上可见到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等成分。
二、恶性唾液腺肿瘤1. 恶性混合性唾液腺瘤(malignant mixed tumor):也称为混合瘤恶变。
该类型肿瘤起源于良性混合性唾液腺瘤,具有恶性转变的特征。
组织学上可见到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增多等恶性改变。
2. 恶性导管型腺癌(malignant ductal adenocarcinoma):该类型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的导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特征。
组织学上可见到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增多、浸润性生长等恶性改变。
3. 恶性腺泡状癌(malignant acinic cell carcinoma):该类型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的腺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特征。
涎腺疾病MRI诊断新技术(市二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一、DKI与DCE-MRI在头颈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MD值从低到高分别为淋巴瘤组、腺淋巴瘤组、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2.DKI至少需要多达15个不同方向的扩散图像,以评估扩散和峰度行为的各向异性方向性,而肿瘤学DKI()个方向足够参考答案:3个3.淋巴瘤首选()参考答案:放化疗4.扩散峰度成像(DKI)的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能够量化水分子扩散位移概率分布偏离高斯分布的程度5.淋巴瘤的特点以下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组织结构疏松二、基底细胞腺瘤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1.腮腺区神经鞘瘤的特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病理上主要有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2.基底细胞瘤病理亚型中最常见的是哪种病理类型()参考答案:实体型3.多形性腺瘤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高ADC值,渐进性强化4.恶性肿瘤的特点错误的是()参考答案:T1WI 以高信号为主,T2WI以低信号为主5.基底细胞瘤强化方式的病理基础以下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廓清率与细胞外基质含量无关三、MRI及动脉自旋标记灌注评估(一)1.标记脉冲结束到成像开始采集的时间称为()参考答案:标记后延迟2.受试者血液从标记层面流动到脑组织的时间称为()参考答案:ATT3.动脉通过伪影是()参考答案:ATA4.ASL动脉标记类型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是5.3D-ASL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包括()参考答案:以上都是四、MRI及动脉自旋标记灌注评估(二)1.ω=()s,标记后的延迟时间参考答案:22.()是平均差异图像参考答案:ΔM3.λ=()g/ml,血液/组织水分配系数参考答案:0.94.α=(),标记速率参考答案:0.85.ASL与DSC灌注成像相比,潜在优势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是五、脑白质病变的MRI诊断1.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核心临床特征不包括()参考答案:癫痫持续发作2.()在老年人中很常见,是CSVD的典型征象参考答案:白质高信号3.一般认为()是鉴别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腔隙的阈值参考答案:3.0mm4.关于多发性硬化,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离赤道越近发病率越高5.脱髓鞘假瘤慢性起病者多以()为首发症状参考答案:癫痫发作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临床应用1.儿童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年龄标准()参考答案:大于1个月、小于18岁2.关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年轻男性多见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表现不包括()参考答案:眩晕4.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金标准是()参考答案:活检5.下述哪项不是烟雾病血管壁成像表现()参考答案:管壁偏心性增厚七、3D-TOF-MRA联合HR-MRI血管壁成像在脑动脉变异中的应用1.两条并行的大脑中动脉,起自大脑前动脉的是()参考答案:副大脑中动脉2.两根不同的血管起源于相同的血管是指()参考答案:共同起源3.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大脑后动脉完全由同侧颈内动脉供血是指()参考答案:完全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4.大脑前动脉两个A1段形成一个A2段,供应双侧大脑半球称为()参考答案:奇大脑前动脉5.两条并行的大脑中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的是()参考答案:重复大脑中动脉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率MRI与临床1.颅内动脉HRMRI临床应用中,下列哪项不正确?参考答案:HIE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HRMRI的影像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参考答案:易分辨斑块的纤维帽3.影响技术在脑血管病的()中具体不可取代的地位?参考答案:以上都是4.颅内血管壁MR成像临床应用于下列哪项?参考答案:以上都是5.以下哪项是临床工作中的影响技术?参考答案:以上都是九、腮腺常见良性肿瘤MR诊断及鉴别诊断1.腺淋巴瘤特点不包括()参考答案:多伴疼痛2.发病与辐射暴露有关的腮腺良性肿瘤是()参考答案:嗜酸细胞瘤3.腮腺基底细胞瘤MR特点不包括()参考答案:TIC曲线多为B型4.肌上皮瘤MRI表现不包括()参考答案:ADC值低于其他类型肿瘤5.多形性腺瘤MR特点不包括()参考答案:TIC曲线多为B型十、腮腺肿瘤的磁共振诊断1.TIC表现为B型曲线的唾液腺肿瘤是()参考答案:腺淋巴瘤2.TIC多表现为A型曲线的唾液腺肿瘤是()参考答案:多形性腺瘤3.粘液表皮样癌描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动态增强扫描呈呈渐进性延迟强化4.多形性腺瘤描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DC均值明显低于腮腺恶性肿瘤5.淋巴瘤的特点以下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组织结构疏松十一、磁共振新技术在唾液腺肿瘤的应用价值1.腺淋巴瘤的组织特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内部含丰富纤维血管成分的淋巴组织2.以下不属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是()参考答案:方差分析(ANOVA)3.以下哪些特征属于二阶特征()参考答案:灰度大小区域矩阵(GLSZM)、灰度共生矩阵(GLCM)4.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的半定量参数不包括()参考答案:Ktrans5.扩散峰度成像(DKI)的量化指标有哪几个()参考答案:MD值、MK值十二、颅脑核磁共振诊断基础1.超早期脑梗死最先出现病灶的序列是?()参考答案:DWI2.以下哪种情况治疗后可选择核磁共振检查?()参考答案:体温过低3.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最准确的检查是?()参考答案:DSA4.核磁共振检查绝对禁忌证不包含以下哪一条?()参考答案:焦虑患者5.以下哪个患者可以选择核磁共振检查?()参考答案:中耳炎十三、高分辨磁共振颈动脉血管壁成像的临床研究1.下列哪项描述可以将卒中归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必须引起≥50%的管腔狭窄2.TOAST卒中病因亚型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肺源性栓塞3.以下血管成像检查中,哪一种需要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参考答案:CTA4.对凯撒登记研究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同侧斑块内出血与同侧狭窄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5.近期症状性的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斑块风险研究(PARISK)结果表明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近期症状性的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不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十四、心脏及大血管肿瘤的MR诊断1.以下哪一项不是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参考答案:皮下出血2.原发性心脏肿瘤发生率为()参考答案:0.001-0.033.心肌肿瘤的MR表现,以下哪一项描述不正确()参考答案:纤维瘤T1及T2均呈高信号4.关于心包肿瘤的MR表现,以下哪一项不正确()参考答案:常无心包积液5.原发性大出血肿瘤包括哪一项()参考答案:以上都是。
涎腺肿瘤诊疗指南(2012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唾液腺肿瘤亦称涎腺肿瘤,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广泛分布于口腔,鼻窦,气管粘膜下的小涎腺。
腮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不足20%,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一半,舌下腺肿瘤中80%-90%为恶性肿瘤。
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略多于良性。
【解剖及生理功能】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小涎腺数以百计,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粘膜下。
1. 腮腺腮腺是三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系浆液性腺体。
腮腺区位于颧弓以下,颌骨下缘沿线以上,前外界为下颌支内面后份和翼内肌后缘,后外界为外耳道的前下部并延伸到乳突尖部。
大体呈楔形。
底向外尖向内,以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
腮腺肿瘤约90%发生在浅叶。
腮腺深叶在外耳道软骨下方绕下颌骨后缘向内,腮腺导管全长约3.5-5cm,直径约0.3cm,自腮腺前缘穿出后平行于颧弓下约1.5cm水平的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
约50%的人有副腺体,多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
腮腺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他组织类型较少见。
腮腺淋巴结可分为腺内和腺外淋巴结,腺内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面后静脉周围。
腺外淋巴结主要在耳屏前,腮腺前缘的咬肌表面以及腮腺后面和胸锁乳突肌间。
腮腺的淋巴引流经腮腺浅和腮腺深淋巴结至颈浅和颈深上淋巴结。
腮腺非上皮来源肿瘤中以淋巴瘤较常见,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常来自头面部皮肤粘膜黑色素瘤,鳞癌及睑板腺癌。
2. 颌下腺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体,以浆液腺泡为主,位于二腹肌前腹、后腹和下颌骨下缘所形成的颌下三角内,紧邻下颌骨的内面和翼内肌的下部。
舌下神经由腺体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舌神经在腺深部的上方经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颌下腺开口位于口底粘膜的舌下肉阜。
颌下腺周围有4-6个淋巴结,3.小涎腺肿瘤侵及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异,多表现为局部肿物,骨质破坏和临近神经受侵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