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现场致辞
- 格式:doc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1
1月11月,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在沪召开第十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基地建设,并发布新一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7年)》。
领导小组组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科技部、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监总局、中国工程院等部委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副市长周波主持会议。
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基地建设进展情况。
会议就推进产业基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明确在确保产业发展规模和一定增速的情况下,上海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企业主体培育,更加注重产业创新能力,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杨雄在讲话时说,生物医药产业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是上海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
下一步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需求来确定产业未来的主攻方向,用市场规则来扶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靠市场机制来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要坚持效益导向,牢牢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
杨雄指出,做大做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必须主动对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发挥好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的平台作用,积极承担更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和改革试点任务;必须积极对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坚持瞄准高端、质量第一,选择一批基础好、带动效应大的项目,大力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把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培育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拳头”产业,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
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由国家科技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共同发起建立。
应用带来商机,示范创造市场作者:姜书汉来源:《物联网技术》2012年第11期摘要:由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六大部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2012年10月25日开始在国家传感网示范中心无锡市隆重举行。
展会围绕工信部“十二五”规划主推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安防、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物流、工业与自动化控制、环境与安全监测、精细农牧业等)全面展示了物联网的最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商机;示范;未来战略2012年10月2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在国家传感网示范中心无锡市隆重举行。
由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六大部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物联网产业作为国家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
本届大会作为目前国内级别较高、影响力深远的物联网行业年度盛会,凝聚精英智慧,引领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
本届大会的召开备受部委领导和产业界人士的瞩目,大会第一天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先生、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先生、新华通讯社副秘书长姚光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先生、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先生、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冯诚先生、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女士、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傅自应先生、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先生等。
大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先生主持开幕式。
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女士、新华通讯社副秘书长姚光先生、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先生、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綦成元先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先生、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傅自应先生发表致辞。
杨学山副部长特别表示,这几年来,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应用已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发展的一个热点,也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趋势。
下午开始正式举办的主论坛精彩纷呈,分为物联网时代的领袖意见、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先进应用、物联网时代的运营商策略三个板块。
中国电子报/2013年/6月/28日/第001版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举办万钢、苗圩出席并致辞记者张煜本报讯记者张煜报道:6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暨“3D打印国际展示会”在北京举办。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分别做了题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发展》的主题演讲。
万钢在致辞中说,我国3D打印制造技术已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基础,已开发出一批相关工艺和装备,并得到初步应用。
但是作为一个新兴技术,我们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一是在装备制造和工艺控制方面,工艺稳定性、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技术及产品有待突破。
二是在科研和产业化组织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组织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是在市场开拓方面,还需要有更多的应用领域和更新的商业模式。
苗圩表示,当今世界,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孕育群体性的技术突破。
其中增材制造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一项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增材制造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产业链初步形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尽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尚需时日,但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正在加快制造业的发展。
特别是制造业的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进程,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并将对未来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发展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苗圩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东南大学科技快讯科技处主办2009年12月28日29164-29168热线电话:83795442——————————————————————————————————————(29164)我校成功获得两项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正式通知我校两个项目获得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二项国家技术发明。
此次获奖的成果分别是:电子工程学院时龙兴教授牵头完成的“硅基集成型功率MOS器件及高低压集成技术与应用”和自动控制学院戴先中教授牵头完成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的软测量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周静波)(29165)我校参加面向未来的中国南极天文台建设座谈会12月24日,面向未来的中国南极天文台建设座谈会在紫金山天文台召开,来自全国天文界十余个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我校科技处李建清处长、张晓兵副处长、自动化学院魏海坤教授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共同回顾了南极天文中心成立三年来的工作,并对南极科考的未来发展计划进行了研讨。
李建清处长介绍了我校相关科研发展的情况,代表学校感谢南极天文中心首次接受东南大学作为成员单位,学校将为南极科考在支撑平台建设、天文仪器开发等方面贡献力量。
我校将整合五院系资源承担紫金山天文台委托的南极科考支撑平台的研制开发任务以来,有关研究工作已受到了南极科考各单位的高度重视。
(张晓兵)(29166)上海天文台叶叔华院士访问空间院12月25日,前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科协副主席叶叔华院士来我校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考察和指导工作。
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郝英立副院长和信息学院孟桥副院长分别向叶院士全面介绍了我校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所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叶院士认真听取了汇报,对项目取得的进展表示了肯定,并对项目的延展和我校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叶院士分别参观了AMS-C实验室、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移动通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成立背景2011年02月14日,重庆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市科委关于设立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有关事项的请示》。
这标志着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正式落户重庆市。
在重庆设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有利于充分利用中科院的综合科技优势,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断获得创新动力;有利于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建设,促进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有利于提升重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政府与中科院在京签署了《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协议》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拉开了院市新一轮合作的序幕。
这也意味着重庆正式告别没有中科院序列科研机构的历史。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副院长施尔畏,市领导黄奇帆、翁杰明、吴刚出席签约仪式。
白春礼黄奇帆出席有关协议签署仪式商宇编制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为中科院直属正厅局级事业单位(中央财政全额拨款),由中科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人员总体规模为1000人。
选址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区。
预计2011年6月开始建设,2012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完成基建验收并投入使用。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将建成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技术集成创新与育成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西部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中科院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3~5个,硕士、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5~10个,工程化研发、中间试验示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心15~20个。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由4个模块组成,包括科技研发模块、产品产业化与成套技术开发模块、技术支撑模块和管理服务模块。
简介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环境工程三个领域进行科技布局,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为牵引,以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化为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与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提升重庆创新发展能力。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一行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
郝新民
【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2(24)3
【摘要】为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甘肃省科学院发展协议”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中科院与我院的战略合作,2012年7月13日,中科院副院
长施尔畏、院地局副局长孙殿义、院地局西部处处长张长城和副院长秘书曹明一行在兰州分院院长王涛、副院长杨生荣、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旭东、我院院长高世铭、党委副书记刘国虹、副院长周剑平、刘国汉等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视察了我院自然能源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和传感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听取了“中科院支持甘肃省科学院发展”进展情况的汇报,并与我院科研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能源研究所;学院发展;生物研究所;甘肃省;中科院;战略合作
【作者】郝新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
【相关文献】
1.中科院秘书长施尔畏一行视察兰州中心图书楼改造工程 [J],
2.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考察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嘉兴五水共治项目 [J], 肖润林
3.新任命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简介 [J],
4.新任命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作者:习近平来源:《科学中国人》2024年第06期(2024年6月24日)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向与会的外籍院士和国际科学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
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绿色低碳技术助力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
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
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这些都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
第49卷第12期人工晶体学报Vol.49No.12 2020年12月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December,2020简讯***««««««««««第二届人工晶体材料青年学术会议(YCCG-22020)在宜兴召开2020年11月20~23日,由《人工晶体学报》、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人工晶体材料青年学术会议(YCCG-22020)在江苏宜兴成功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尔畏,山东大 学教授王继扬,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陶绪堂,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金蔚青,山东大学教授薛冬峰,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叶宁,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牛智川,同济大学教授徐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徐家跃等大会嘉宾,以及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宋力昕,宜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晓进,宜兴市副市长杨延等主承办单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和在读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大会重点围绕人工晶体材料领域的前沿探索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推进晶体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以及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和成果转化。
除大会报告外,设立了A晶体生长原理与数值模拟、B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C辐射探测晶体、D半导体晶体与器件、E电/声/磁及其它功能晶体、F人工微结构与特殊环境晶体生长、G透明陶瓷材料、H人工晶体的产业化技术与应用共计8个分会。
广大参会青年科研人员不仅能聆听学习科研大咖们的科研经历,与各位专家面对面交流学术难题,还能就各自的细分研究领域与各位科研同仁分享、交流、探讨。
送交者: DF955 2006年2月01日20:43:08 于 [教育与学术]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 0/image.width;}}" height="1" src="http://127.0.0.1:8567/do/zaaZ/tttrLww3DvYMLx0X/AXvyN3/1pxt.gif" width="1"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浙大64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北大78本江绵恒:复旦77本陈竺:上二医大(并入上海交大)81硕施尔畏:江西师范学院82本李家洋:安徽农大82本李静海:哈工大82本、84硕曹健林:复旦82本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院长李静海(兼):哈工大82本、84硕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王庆礼:东北林大81硕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张洪杰:北大78本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兼):复旦77本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严寿宁:南大70本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叶朝辉:北大65本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81本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彭宇行:川大82本、85硕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张壮鑫:?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安芷生:南大62本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北京地质学院65本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周俊林:西安交大毕业?各所所长南大13,北大9,兰大6,科大4,复旦5,清华3,武大3,浙大3,吉大1,南开1,华科3.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郭雷:山东大学82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周向宇:湘潭大学85本*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巩馥洲:西北大学86本、89硕*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高小山:国防科大84本*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袁亚湘:湘潭大学81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恩哥:北大90博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清华大学68本、81硕、84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和生:北大70本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洪友士:清华大学77本、81硕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田静:南大81本、84硕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刘新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万立骏:大连理工大学82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吉林大学81本,哈尔滨建筑大学(并入哈工大)88硕、92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刘会洲:北大82本、88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纪远:内蒙古师范学院76本,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81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艾国祥:北大63本*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李焱:北大83本*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王娜:南大87本*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崔向群:南京理工75本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李小文:电子科大68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丁仲礼:浙大82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南大84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北大86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山东农业大学82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兰大84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玉芳: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山西农大83本,北农大86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中科大77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兰州大学83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马七军:河北农大84本,内蒙古农牧大学87硕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北大68本,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81硕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李明树:北京轻工业学院87本,哈工大93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晋闽:西安交大82本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钱鹤:?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阴和俊:太原工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83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6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谭铁牛:西安交大84本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孔力:华中科大82本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黄伟光:1980.09-1981.03 北京航空学院四系本科学生,1981.03-1982.04 东北师大赴日预备学校学习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吴季:北京邮电大学本、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廖育群:北京第二医学院81本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穆荣平:中科大本、硕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曹健林:复旦82本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焕明:杭州大学(并入浙大)78本,南京铁道医学院(并入东南大学)82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兰州大学81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白春礼:北大78本王中林:西安电子科大82本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孙予罕:郑州大学83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复旦82本、84硕、87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南京理工85本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何兴元:沈阳农大84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王越超:锦州工学院82本,哈工大99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南开69本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宣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利祥:黑龙江大学84本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邓伟:长春地质学院(并入吉大)83本*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封松林:武大82本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杭大(并入浙大)82本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朱健强:哈工大88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罗宏杰:西北轻工业学院82本、88硕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姜标:兰大83本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徐洪杰:复旦82本、85硕、88博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洪晓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裴钢:沈阳药学院81本、84硕*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林:南大83本*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台湾清华大学70本*药物研究所丁健:江西医学院78本,中国医科大学83硕*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陈晓亚:南大81本*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肖宏:上海医大(并入复旦)89本,华中科大00届在职硕士*营养科学研究所史香林:黄淮学院81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洪茂椿:福州大学78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沙金庚:南大77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健民:南大81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桂山:南大87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严俊:南大77本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王英俭:大连理工84本*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中国科大78本*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李建刚:哈船工(哈工程大)82本*固体物理研究所蔡伟平:东北大学82本、84硕,华中科大95博*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梅涛:浙大82本,中国科大01届在职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朱耀仲:南大78本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詹明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志红:武大86本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中国科大80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武大81本、84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原武汉植物研究所)黄宏文:?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施平:中国海大81本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原华南植物研究所)陈勇: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81本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陈勇: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81本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夏斌:南大78本、83硕、92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长沙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王克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伯刚:成都工学院(并入川大)70本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程根伟:成都科大(并入川大)82本,河海大学88博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张雨东:浙大85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复旦86本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江西农大83本,西南林学院86硕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进:南京农业大学86本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南大81本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赵卫:西安电子科大86本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南大62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詹文龙:兰大81本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维民:山东师大84本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王涛:新疆大学83本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杨长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马海州:兰大96博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赵新全:西北农大82本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任迪远:新疆大学76本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小雷:陕西师大86本天猫商城女装|。
调研走访中科院和高校工作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月日上午,利用全国人代会休会时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吕同志等先后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与院校领导共商加强科技合作大计。
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同志,副省长毛同志,市市长邵同志,大学校长杨同志等一同走访。
在中科院,省院双方举行了科技合作座谈会。
中科院院长白同志,副院长丁同志,党组成员、秘书长邓同志等出席座谈会。
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主持座谈会。
双方领导听取了中科院分院负责人代表省科技厅、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和分院所作的省院科技合作情况汇报。
在大学,省校双方举行了座谈会暨签约仪式。
清华大学校长顾同志与吕同志签署了省校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同志致词,顾同志讲话。
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同志,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岑同志等出席座谈会。
大学副校长康同志主持座谈会。
会上,省科技厅负责人、研究院负责人等汇报了有关情况。
双方还签署了6个对接项目协议。
在座谈会上,赵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中科院、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我省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他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深化省院、省校合作,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希望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组织力量,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出谋划策;充分发挥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发挥双方合作项目的纽带、窗口和桥梁作用,帮助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项目;把人才合作作为省院、省校合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愿意同中科院和清华大学一道,进一步营造合作环境,完善合作机制,提供合作保障,扎实推进各项合作任务的落实,努力取得互利双赢的实效。
.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十分兴奋来参加物联网展览会,请答应我代表科学院对本次大会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队伍,在推动物联网核心价值链队伍中有侧重要的责任。
长时间以来我院始终捉住科技创新这个任务,积极发挥国家研究机构的上风,重视前瞻研究,积极展开院企合作。
我院认真落实***总理的精神,与无锡物联网中心积极展开研发工作,努力在建设感知中国中心中发挥骨干引领的作用。
本次大会成功举行,将增强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相干研究所,与企业高校的联络,增强我院各研究机构利用与服务意识。
我院与江苏省无锡市和当地的企业密切合作,努力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贡献气力,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更新价值链的建设。
衷心祝贺物联网展览会取得美满成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