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茉莉花》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11
《音乐欣赏茉莉花》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音乐欣赏茉莉花》。
本教材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民歌的欣赏与分析,以《茉莉花》为例,探讨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茉莉花》的旋律、节奏、歌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歌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歌词的解读。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邀请学生分享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2. 歌曲分析与讲解(10分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如歌曲的起源、流传等。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播放歌曲片段,让学生现场识别旋律、节奏、歌词。
解答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茉莉花》。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演唱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茉莉花》的元素运用到其他歌曲中。
六、板书设计1. 《茉莉花》歌曲背景2. 旋律、节奏、歌词特点3. 歌曲结构与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民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会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和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歌曲旋律的掌握、歌词的解读”。
3. 教学过程中的“歌曲分析与讲解”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一、理解和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1. 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情境,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情感。
《音乐欣赏茉莉花》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民歌风采”中的第2课时《茉莉花》。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曲旋律分析、歌词学习以及歌曲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 学会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能准确地演唱《茉莉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把握和演唱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歌曲背景的了解、旋律分析和歌词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茉莉花田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茉莉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茉莉花》。
2. 背景介绍:介绍《茉莉花》的起源、流传及在不同地区的演唱风格。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起承转合结构、五声调式等。
4. 歌词学习:逐句教唱歌词,解释歌词中的难点,如:方言词汇、修辞手法等。
5. 演唱技巧讲解:示范演唱,讲解呼吸、咬字、音准等演唱技巧。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音乐欣赏:茉莉花》2. 内容:a. 《茉莉花》背景介绍b. 旋律特点:起承转合结构、五声调式c. 歌词学习:逐句歌词分析d. 演唱技巧:呼吸、咬字、音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茉莉花》,并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和旋律特点掌握较好,但演唱技巧方面仍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如:《小放牛》、《康定情歌》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把握和演唱技巧的运用。
2. 教学过程:旋律分析、歌词学习、演唱技巧讲解、实践环节。
一、歌曲旋律的把握1. 起承转合结构:向学生解释这一结构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通过聆听、分析,掌握歌曲旋律的基本框架。
2024年高中音乐音乐鉴赏《茉莉花》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民歌风采》第二节《茉莉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茉莉花》的歌曲鉴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详细内容涉及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曲式结构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茉莉花》这首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激发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对《茉莉花》的学唱,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变化以及曲式结构的分析。
教学重点:《茉莉花》的旋律学唱、歌词理解及其文化内涵的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茉莉花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茉莉花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茉莉花》。
2. 讲解:介绍《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3. 示范:教师钢琴伴奏,示范演唱《茉莉花》。
4. 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曲式结构等特点。
5. 学唱:学生跟随教师学唱《茉莉花》,注意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掌握。
6. 练习: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教师巡回指导。
7. 展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评价、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茉莉花》2. 内容:a. 历史背景b. 地域特色c. 旋律特点d. 歌词内涵e. 曲式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特点,并写出不少于200字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了解其特点,下节课分享交流。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茉莉花》的相关纪录片,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曲式结构分析2. 教学目标的欣赏能力培养3. 教学过程的学唱环节4. 板书的详细设计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曲式结构分析二、教学目标的欣赏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2024年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茉莉花》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声飘过四季》,具体内容为《茉莉花》。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感受民间歌曲的魅力。
2. 学会演唱《茉莉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茉莉花》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茉莉花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茉莉花》。
2. 新课学习(10分钟)(1)教师钢琴伴奏,演唱《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2)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教师逐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和技巧。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4. 例题讲解(10分钟)(1)选取歌曲中的一个难点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节奏。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茉莉花》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4. 重难点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茉莉花》,注意节奏和音高的准确性。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茉莉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歌曲,举办民间歌曲演唱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走进茉莉花电子课件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走进茉莉花》教学方案【教学过程】表演做充分的肯定与赞许(在点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每小组作品的优点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的茉莉花起到开发幼儿情商、智商的目的Ⅳ、(约3’)小结接下来我对整堂课进行小结,通过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用树形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在自我小结中回顾各知识点,并用表格的形式慨括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表格见说课课件)Ⅴ、(约1’)课外延伸二、课后查找哪些重大的场合或节日使用了《茉莉花》的音乐一、了解文学、歌剧、舞蹈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并欣赏;板书设计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八只眼组合《茉莉花》萨克斯《茉莉花》表现形式民族唱法、独唱民族唱法、独唱通俗唱法、重唱器乐演奏、独奏速度快快慢慢力度强强轻中强节奏紧密紧密舒展简洁演唱风格委婉抒情热情爽朗清新细腻、舒展厚实深邃悠远、宽广宁静特点民歌形成的特点民族五声音阶的运用教学反思本课优势:1、教学内容注重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由奥运热点引入——引出民族音乐——广为学生所接受的通俗音乐,在内容的选择上,采用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及演唱风格《茉莉花》的相互对比,既体现了新意,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了解了她们不太乐于接受的民族音乐及相关知识,又加强了学生对不同作品的风格感受,获得情感体验。
2、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学习方法上,并非让学生被动的听赏,而是采取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的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音乐表现,如《茉莉花》剧场的设计,既结合了课堂内容知识的运用,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的时候,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学生们非常踊跃,课堂气氛热烈。
3、运用综合艺术手段,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感受、模仿、探究,体现“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