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渠结合灌区机井规划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6.96 KB
- 文档页数:4
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初探□王瑞(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摘要:引黄灌区靠近黄河自流灌区,引水便利,灌溉定额高,地下水丰富而不开采,水资源浪费严重;远离黄河的补源区,当地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超采严重。
因此,引黄灌区采用地下、地上水联合运用是非常必要的,井渠结合技术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人民胜利渠灌区积累了丰富的井渠结合灌溉经验。
关键词:人民胜利渠;井渠结合;灌溉技术1.井渠结合节水灌溉的优点1.1能保证适时灌溉:长期采用井灌,有水源不足,使地下水出现降落漏斗的可能。
实行井渠结合,就能使井渠有相互调剂补充,这样就能提高农田灌溉的保证率。
1.2能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地下水埋深长期维持在临界深度(2m)以内,在蒸发的作用下,表土会积盐,当耕层土壤含盐量达到3‰时,就会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
在引黄灌区实行井渠结合,渠灌渗漏可以弥补地下水量的不足,井灌又可以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既合理利用了水资源,又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1.3减轻引黄泥沙危害,节约用水量:在汛期黄河含沙量大,自流灌区地下水位又高,实行渠井结合,可以节约引黄水量,减少引进泥沙,减轻渠道淤积。
1.4用水管理的需要:人民胜利渠灌区的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夏季多雨。
小麦冬灌多在12月上、中旬进行,日平均气温4℃左右,正所谓“夜冻昼消”,出现渠水结冰、闸门冻结等现象。
另外,在汛期常有暴雨出现,此时渠灌,又会加重涝灾。
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改渠灌为井灌,就会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2.井渠结合节水灌溉工程布局同其它灌溉工程规划一样,井渠结合节水灌溉工程也要井、渠、路、林、电统一规划。
2.1工程布局2.1.1灌溉工程2.1.1.1机井密度:机井密度设计考虑了两项原则:一是能够满足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的需要,二是能够维持地下水稳定,不致因超采产生漏斗。
2.1.1.2渠井布置:在渠井结合地区为减少毛渠输水损失,农渠间距以100 ̄400m为宜。
衡水市井渠双灌灌区典型设计综合考虑地表水源覆盖、浅层地下水分布及已实施压采及种植结构调整项目情况,初步选定阜城县江江河右岸小董庄坑塘灌溉地块进行典型设计。
小董庄坑塘蓄水能力为17 万m³的。
利用现有支渠引水至坑塘,结合地形及其控制灌溉区域井渠现状,设扬水泵点提水至田间现有管(渠)网进行灌溉。
同时,铺设管道至现有井点,并与井出水口衔接,实现井渠双灌。
(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阜城县东南部码头镇小董庄村西北,江江河右岸,具体见图7.3-3。
图7.3-3 项目区位置图项目片区地势平坦,略向东倾斜,地面海拔高程从西部15m,逐渐降到东部的14m,自然坡降1/6000~1/7000。
项目区内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项目片区以江江河为水源,通过江清二支渠引水。
项目片区井深250~350m,井径350mm,通过管道灌溉。
管道管径125mm,管材为PVC 塑料管,机井水泵杨程120~130m,水泵功率为28~30kw/h,单井控制灌溉面积100~300 亩。
(2)灌溉面积复核种植结构:据调查,区内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复种指数为1.49。
作物种植结构见表7.3-7。
(3)灌溉制度1)设计灌溉制度根据区内多年灌溉经验,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水资源、作物种类及农业生产方式等制定作物灌溉制度见表7.3-7。
2)灌溉设计保证率本区为水资源紧缺地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8),取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
3)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依据河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13/T1161-2016),并参照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林业局关于颁布试行《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的通知(冀水农〔2008〕17 号),综合分析确定主要作物净灌溉定额。
冬小麦灌水次数为3 次,灌溉定额为160m3/亩;夏玉米灌水次数为1 次,灌溉定额为55m3/亩;棉花灌水次数为1 次,灌溉定额为55m3/亩;蔬菜灌水次数为6 次,蔬菜灌溉定额为325m3/亩。
发展井渠灌溉的结合提高节水效果摘要:当前各地灌区正在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规划工作,要充分考虑井渠结合的优点,把井渠结合应用于灌区改造的实践中,以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防治土壤盐碱化。
关键词:井渠;灌溉;结合;节水1井渠结合的必要性井渠结合的必要性在于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和防治土壤盐渍化。
1.1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大中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灌溉渗漏损失和浪费,但对改建后的渗漏损失仍不可低估。
原因之一是大中型灌区输水渠线长且渠道级数多,设想一个灌区由5级渠系组成,全部进行防渗处理,每级渠道水的利用率既使能达到0.94,则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73。
二是对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也不能预期过高,一般田间灌溉的水利用率在0.60左右,要达到0.80应该说是偏高的。
若二者均取高限值,则灌溉水的利用率也只能达到0.56。
换句话说渗漏损失将达到灌溉总引水量的44%。
若按现行的节水规范要求,大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50,中型灌区不低于0.60来考虑,则灌溉引水量的40%~50%为无益的损耗。
这部分无益损耗中如果有一半左右为渗漏损失补充地下水,即20%~25%的灌溉引水量将补入地下水。
这部分渠道和田间渗漏损失水量补入地下水,经过回归再利用,对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如果井灌提地下水量为灌溉补入地下水量的一半,即自渠首引入总水量的1/8,则全灌区水利用率在原有基础上可提高0.10左右。
据有关文献报导,河北省临西县由卫河引水的堤下灌区1986-1987年,灌溉面积8万亩,实测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8,若入井灌提取的灌溉回归水量后,溉水利用系数则0.69,提高了0.21。
井渠结合为灌区水资源的水文循环创造了必要条件,使降水得以蓄存和再利用。
以灌代排,季节性的调控地下水位,汛前腾空地下水库容,最大限度承纳降雨,减轻涝渍灾害。
在西北地区,地下水位汛前控制到5m,在日降雨量150mm 的条件下,已有多处基本上不出现地表径流的观测记录。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研究[摘要] 井渠结合灌溉在我国北方灌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进一步理清了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的内涵,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建立科学的灌溉技术管理体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井渠结合灌溉是适合我国北方灌区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对于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防治土壤盐碱化具有重要作用。
各地灌区结合自身实际也都开展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规划工作,把井渠结合应用于灌区改造的实践中,必将有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概述井渠结合灌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北方灌区在原有渠灌系统基础上发展井灌逐渐形成的。
井渠结合灌溉是通过在引黄灌区的各级渠道边(主要为支、斗渠)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并输送到渠道中,用来灌溉农田的一项节水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灌溉期间不受渠道来水量限制,比较机动灵活,可以对作物进行适量和适时灌溉。
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渠道引水量,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改良盐碱地有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优点:一是重复利用渠灌的渗漏水,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二是开源节流。
通过打井可以利用灌区的降水和侧向径流对地下水的天然补给,将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的地下水作为灌区新的水源,能够减少自河流或干渠的引水量,从而达到节省地表水资源的目的。
三是把地下含水层作为地下水库,对入渗的地表水进行调蓄,可以供河流来水少的季节或作物需水高峰时期灌溉之用。
四是根据不同季节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渠灌与井灌的时间和用水比例,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在利用地下水的同时防止土壤盐碱化,从而起到井排的作用。
五是通过井渠结合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节水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的目的。
渠井结合灌溉的节水措施一般分为3类:一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渠井双配套灌溉措施,进行井渠双灌,提高灌溉保证率,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并防止土壤盐碱化,对平原灌区水量的季节性调节有利。
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前言北方是我国干旱地区较为集中的地区,不少地方处于水资源缺乏和水文条件恶劣的情况,这也给北方的农田灌溉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为了提高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北方灌区建设,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中,井渠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设方式,本文将就井渠结合在北方灌区建设中的基本方向进行探讨。
井渠结合的基本概念井管结合是指在古老的灌溉条件下,人们通过挖掘小井和修建小渠来实现农田的灌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逐渐进化为现代化的灌溉形式。
井渠结合一般指在灌溉过程中,通过地下水井和地表水渠的双重作用,实现灌溉水的收集、运输和分配的一种综合性灌溉方式。
在北方地区,井渠结合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林业、水利等方面。
井渠结合在北方灌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井管结合在北方灌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紧缺,难以满足灌溉需要,因此,种植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井渠结合的优势,积极开展北方灌区的建设,提升水利设施的水平,实现北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北方灌区建设中,井渠结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十分有限,需要通过井渠结合的方式实现灌溉水的收集、运输和分配,从而实现水的最大化利用。
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是北方灌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井渠结合就是实现最大化利用的一种方式。
2. 降低灌溉成本井管结合可以通过自流灌溉等方式,减少灌溉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达到降低灌溉成本的目的。
因此,在北方灌区建设过程中,井渠结合可以实现资源节约,有效地降低了灌溉成本。
3. 提高土壤肥力在井管结合的灌溉方式下,水可以均匀分布到田间地头,从而促进了土壤的养分提供,使得农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为其生长提供了更优良的环境。
同时,井管结合设计合理的话,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间接提高土壤肥力。
浅谈井渠结合灌溉工程的规划
吴进财;李霞霞;韩亚男;呼志礼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09(000)018
【摘要】为解决当地灌区由于降水量的减少造成的水库灌区严重缺水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用井渠结合灌溉,以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和用水保证率.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吴进财;李霞霞;韩亚男;呼志礼
【作者单位】宁夏彭阳县水利局;宁夏隆德县水利局;宁夏彭阳县水利局;宁夏彭阳县水利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7
【相关文献】
1.浅谈青铜峡河东灌区井渠结合发展趋势 [J], 马建国;孟祥军
2.浅谈井渠结合灌溉 [J], 邹卫国;李宝伟
3.井渠结合灌溉工程改造 [J], 哈力木拉提·木哈塔尔
4.从简泉农场节水灌溉工程谈井渠结合问题 [J], 黄梅
5.井渠结合灌区机井规划设计研究 [J], 李彦刚;魏晓妹;马学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恰夏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研究与分析恰夏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采用直接抽取井水加压滴灌方案,有效地利用了项目区灌溉水源井灌区原有的机井,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使工程在短期内发挥效益。
标签:节水灌溉;直接抽取井水加压滴管方案;应用与分析1、工程概况项目区所在官店村隶属恰夏乡管辖,位于锡伯图灌区,距塔城市城北偏东33Km,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东经83。
21′09″,北纬46。
37′46″。
项目区位于恰夏乡官店村,灌溉面积3000亩,全部采用加压滴灌方式种植打瓜。
该项目区地势平坦,北高南低,种植作物为打瓜,传统地面灌溉灌水不均匀,水的利用率低。
既使采用低压管道灌溉,只解决了渠道输水损失,田间灌水不均匀问题仍无法解决。
该灌区原有机井,具有加压条件,修建加压滴灌比较合理,既节水,又提高作物产量,也适于打瓜的种植,经分析计算采用滴灌方式灌溉,每亩约可节省水量149.84m3,在投资方面,加压滴灌约636.70元/亩。
2、基本资料2.1气象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5.4℃,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34.5℃。
无霜期137天,年平均降水量336mm,蒸发量1599mm,≥10积温2208℃,最大冻土深1.46米。
多年平均风速1.9m/s,主风向多为西风。
2.2水文项目区位于锡伯图灌区,地处锡伯图河下游,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为4107.78×104m3。
锡伯图河发源于额敏河北面的塔尔巴哈台山东段南坡,该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最终在额敏河中、下游汇入额敏河,其P=75%径流量为5196×104m3。
项目区灌溉水源为井水,官店村有机井63眼。
2.3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地处冲积扇的下部,地势比较平缓。
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为低液限粉土层。
低液限粉土层:厚度0.8~1.8m,厚度变化大,结构稍松,颗粒间可见孔隙。
建筑区地下水属于孔隙潜水,地下潜水位埋深8m,水质良好,不存在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井渠结合灌溉管理模式探讨摘要: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农业方面,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已渐趋成熟,但井渠结合灌区的运行管理机制尚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文章从井区灌溉管理的具体情况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管理;管理模式1井渠结合灌溉发展现状井渠结合灌溉模式在上个世纪发展开来,我国北方一些灌区在原有渠灌系统基础上,适当发展井灌而逐渐形成的,这种灌溉模式便于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重复利用渠灌的渗漏水,提高了供水保证率与水资源利用率,调控灌区地下水位并能有效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非常适用于水资源短缺地区。
由于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是北方灌区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方向。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浪费现象有些严重。
水资源的日益紧张给农业灌溉带来了压力,井渠结合开始由以排为主转向以灌为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融入到机井的运行管理中,承包、拍卖、股份合作、农民用水协会等管理形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机井的运行管理模式也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市场主导型。
2井渠结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机井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使井渠结合灌溉发展迟缓,而其中运行管理费缺乏稳定保障、机井水价偏高是主要影响冈素。
2.1运行管理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机井运转困难,损毁严重。
建设的机井,起初由大队(村)统管、队长兼管,后过渡为管井员专管,运行管理费由政府负担,良好的投入保证了机井的顺畅运转。
但随着国家油电费用补贴办法变动,使机井运行管理补贴中断,机井运行难以维继,最终导致大量机井报废。
机井老损、失效、报废极为严重。
2.2渠、井水水价存在差异,井水水价偏高,影响了农民使用井水的积极性。
枯水年,渠道供水少,井水利用率相对较高。
2.3宣传不到位。
群众对黄河缺水形势认识不足,使用井水积极性不高,机井管理投资人对投资机井的市场前景缺乏信心。
2015年8月灌溉排水学报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第34卷第8期 文章编号:1672-3317(2015)08-0017-05基于补排平衡法的井渠结合灌区机井数量研究胡艳玲1,2,3,齐学斌1,2,3,黄仲冬1,2,3,乔冬梅1,2,3,高青1,2,3,赵志娟1,2,3(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2.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河南新乡453002;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2)摘 要: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明确人民胜利渠灌区合理的机井数量,在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补排平衡法确定灌区合理的井渠灌水用水比例,进而用单井控制面积法和开采模数法确定灌区的机井数量。
结果表明,人民胜利渠灌区规划机井数量为14 553眼,需要削减机井数量5 708眼。
关 键 词:井渠结合灌区;机井数量;井渠灌水比例;补排平衡法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522/j.cnki.ggps.2015.08.004胡艳玲,齐学斌,黄仲冬,等.基于补排平衡法的井渠结合灌区机井数量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8):17-21.0 引 言我国井渠结合型灌区面积约有1 300万hm2,主要集中于华北地区[1-2]。
目前,我国大多数井渠结合灌区仍存在机井布局不合理、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3]。
截止到2008年,河南省共有机井121万眼,占全国总量的25%,河南省有效灌溉面积487.6万hm2,井灌面积达326.67万hm2,占67%,井灌是河南省粮食高产的重要保障[4]。
河南省一部分平原农区机井打的像“蜂窝”,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粮食增产,但地下水位却大幅度下降[4]。
国内关于机井布局的研究[5-8]主要是围绕纯井灌区机井数量、井距等;关于井渠结合灌区的研究,主要有利用单井控制面积法[9]、基于水量平衡法[10]、非线性回归方法[11]研究灌区机井布局和合理的井渠灌水分配。
北方灌区井渠结合灌溉问题(下)张蔚榛六.北方地区井渠结合灌溉、井灌代排的灌排模式1.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灌区的井渠结合灌排模式陕西关中平原等灌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40 mm左右。
在地下水全淡水区和上淡下咸区,由于灌区地下水有较多的降雨和灌溉水的补给,地下水的可采水量一般可达到地表引水量的40%-60%,适于采用井渠结合、以灌代排、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排水的模式。
在土壤非盐渍化地区井灌代排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调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灌水量,将来自地表水灌溉的盐分带至深层,并通过调节和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土壤和潜水蒸发,保持根层和耕地盐分平衡,防止返盐。
由于井灌与井排相结合,发挥了垂直排水的作用,在这些地区田间不再需要用于专门排除地下水的毛沟和农沟。
通过水井抽水,地下水位降低,径流减少,排除涝水的要求可以通过排水斗沟和支沟解决。
应当指出,虽然在井渠结合的条件下河水的灌水量减少,但由于灌溉的河水带来一定的盐分,即或在淡水区如无外排的水量仍会造成积盐,因此,在这些地区仍需修建斗沟或支沟,排除地下水,以保持盐分的平衡。
在地下水埋深较大,斗沟和支沟水平排水系统不能起到排除地下水的作用时,从长远看则仍需要专门利用水井抽取一部分地下水(不结合灌溉),通过斗沟和支沟排除区外。
在这种情况下斗沟和支沟没有降低地下水的任务,仅有一定的排除灌溉退水和水井抽出的淋盐地下水的作用,因此,并不需要较大的沟深和断面。
井渠结合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充分利用渠道渗漏水和田间灌溉的入渗水量进行灌溉,解决灌溉季节的缺水问题,同时,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农田灌溉面积上,作物生长季节田面有作物植被覆盖,科间蒸发所占比重和土壤积盐的可能性均较小, 而作物需水又需要有来自地下水的补给,因此,此时地下水位可控制在较小的深度。
秋收以后至春作物生长期以前,土壤蒸发强烈易于积盐,地下水位应控制在较大的深度。
春季地表水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需要时,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部分地区需利用地下水灌溉, 或灌溉水的一部分需利用开采地下水补充。
北方灌区井渠结合灌溉问题(上)张蔚榛解决我国农业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是开源与节流并重,而井渠结合既可以可以利用地下水含水层对地面水灌溉补给的地下水进行调蓄,重复利用地表水灌区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水深层渗漏补给的地下水进行灌溉, 实行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解决地面水供水与作物需水在季节上的矛盾,达到了开源的作用,又可以显著减少地表水的灌溉用水量和自河流和渠道的取水量,起到节流的作用。
因此,井渠结合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北方平原渠灌区灌溉节水的重要措施。
我国地域辽阔,灌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土壤和地下水的补给等自然条件和现有水利设施条件差异很大,灌区井渠结合的方式,对地下水位控制要求,可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量与灌区井灌水量与地表水引水量的比例等均有显著不同。
以下将对井渠结合灌溉的有关问题分别进行论述。
一.我国北方平原灌区主要类型我国北方灌区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一地区的灌溉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地下水灌溉的纯井灌区在降雨比较充足,或有一定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来源的地区,如当地地下水资源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时,可以采用地下水灌溉,结合工程与非工程(农艺和管理)节水措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山东桓台创造了半湿润地区井灌的成功经验。
西北地区灌区降雨较少,除山前潜水溢出带侧向补给比较充足和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可以采用井灌外,一般不宜采用单纯井灌。
2. 以利用地下水为主,采用沟渠引蓄地面水进行灌溉和补充地下水为辅进行灌溉的以井为主以渠补源灌区在有一定降雨量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时,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采用井灌与渠灌相结合的方式联合运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力求在充分利用本地区水资源的条件下结合非工程节水措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处于灌区下游有一定地下水侧向补给,并有良好淡水含水层的地区,可以采用以井为主,以渠补源的灌区类型。
除在灌溉季节引用部分地表水灌溉并结合补给地下水外,汛期还可以利用河道沟渠引蓄多余的地表水灌溉和补给地下水。
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及施工研讨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提升。
为了确保农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所实施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小型灌溉渠的方式进行的,这是我国农业最为基础的设施,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灌溉渠农田水利在实际建设中会涉及非常多的因素,所以要全方位提升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不但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设计,同时也要进行严格的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施工引言农作物的有效生长需要建立在良好水资源的基础上,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工程过程中所提供的水资源主要是通过灌溉的方式完成的。
但是从相关研究资料中能够得知:传统的灌溉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与发达国家的利用系数差距很大。
我国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所以需要对农业发展中的农田水利渠道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施工,从而有效改善农田水利资源浪费的情况,这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概念及设计原则(一)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概念农田水利是为解决农田干旱而建设的农田灌溉工程,是在一定的洪水标准之上建设水利建筑物。
并依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运用条件及其重要性对其进行等级分类,确保其在标准以内的洪水下安全可靠。
在对水利渠道工程设计施工之前,需对现场进行仔细勘探,严格记录当地的水文地质等情况,在实际情况基础上策划施工方案,保证基础资料真实可靠。
通过修建农田灌溉渠道,对农田水利进行调节,提高农业产量。
通过灌溉渠道满足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并带动的经济发展。
(二)设计原则针对灌区农田水利渠道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中灌区规划设计研究摘要: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项目规划与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可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减少返工。
灌区规划是一个不仅直接影响灌区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项目。
一方面,设计需要满足灌区的节水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满足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所以要从节约水资源、适应地区环境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实现灌区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从水利水电工程出发,分析灌区的整体规划,调查规划设计的控制处理,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灌区规划;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一、灌区实施水利电力规划的必要性作为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支柱,灌区是确保中国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目前,灌区大部分是以前建设的。
由于项目老化、基础设施不足、超负荷运转等,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由于水资源变化因素太多、灌区呈分散状态,灌区管理困难。
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灌区管理中,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灌区的水资源,改善灌区的管理效率,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灌区规划与设计非常重要。
合理有效的水利水电中灌区的规划设计,会促进灌区生态系统的发展平衡发展。
近年来,进行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灌区规划的设计研究,灌区项目的建设、维护、排险加固是实现灌优化资源分配的直接手段,也是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些项目需要加强管理,防止质量问题以确保灌区项目的正常运行。
目前,为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上做好工作。
确保生态平衡。
由于水资源的供给是灌区生产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节约水资源和确保作物使用的基础上,制定灌区水资源和水电项目的合理规划。
为了确保灌溉领域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在规划之前,需要对灌溉领域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且在可行性实证之后,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为促进灌溉领域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灌区规划设计原则(一)生态平衡原则在水利水电项目的灌区建设中,需要考虑各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适当的水利水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