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1章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338.50 KB
- 文档页数:42
公共关系学重点整理第⼀章公共关系导论1.公共关系定义: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通过双向传播沟通,取得相应公众的了解、理解、谅解、信任、⽀持与合作,以创造有利于⾃⾝⽣存发展内外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2.公共关系三要素:组织、公众、传播沟通公共关系学:⼀种⼯具学科,学习、锻炼公关意识公共关系意识: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沟通意识;互惠意识;长远意识;创新意识;3.公共关系发展阶段:亚⾥⼠多德《修辞学》,苏秦,张仪公共关系源头在美国19世纪中叶风⾏的报刊宣传活动,这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代表⼈物是巴纳姆艾维·李公共关系职业的开创者和代表者。
奠定了现代公共关系职业⾏为和职业准则的基础。
也把他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
“门户开放原则”爱德华·伯内斯《公众舆论的形成》卡特利普和森特《有效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正式进⼊学科化阶段。
4.公共关系产⽣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必然促进公共关系的产⽣20世纪初⼈性⽂化的兴起,民主政治的深⼊发展,商品经济的⾼度发达和⼤众传媒技术的⽇趋普及与提⾼等诸⽅⾯因素的滋⽣与促成,才产⽣了公共关系学这门崭新的学科。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伦敦成⽴,其总部设在⽇内⽡;国际商业传播协会(IABC),标志着公共关系已作为⼀门世界性的⾏业⽽独⽴存在。
第⼆章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对组织的职能1、传播沟通、树⽴组织形象组织不同发展时期的传播沟通策略组织创建时,制造声势、凸显形象特⾊组织处于顺境时,凸显贡献、强化组织良好形象组织处于逆境时,全⽅位、多途径公关组织推出新产品时,引导需求、激发新鲜感和好奇⼼组织形象受损时检讨、补救或澄清事实、消除误会2、搜集组织信息的职能3、协调组织关系的职能4、咨询参谋职能5、科学预警职能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内部的⾪属关系2.公共关系部内部结构1、按⼯作⽅式分类。
从⼯作⽅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分为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技术型、公共关系复合型和公共关系过程型等四种类型。
第一章导论一、什么是公共关系1、关系的内涵关系,人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者牵涉、影响。
它既表示事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与人或者人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作用或影响。
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方方面面的、点点滴滴的、千姿百态的、千丝万缕的、丰富多彩的、这样或那样的、平和或奇异的、有形或无形的、必然或偶然的、认识或未被认识的……关系。
在自然界,斗转星移,日月交辉,风雨雷电,沧海桑田,花开花谢,潮涨潮落;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禾苗、花朵、果实、种子;羊儿吃草,鱼儿戏水,飞蛾扑火,蜂儿采蜜;苹果往地面上掉,不到熟透的时候或者没有外力的帮助,它又总掉不下来;鸡毛往天上飞,凭借一时之风力,哪怕它飞得比树还高,但终究还会掉下来。
这一切的一切,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都有说得清或说不清的缘由,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关联大啦!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最大造化,是自然界孕育的杰作。
自然界给予人无限的恩惠和福泽,但它同时也给人带来或造成无数灾害和磨难。
人类依靠自然而生存,又努力改造自然谋发展,造就一座座“人定胜天”的丰碑,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和品位。
然而,人对自然的改造一旦无度、无节或者不得法,又会受到自然的“嘲讽”、“戏弄”或惩罚。
人与自然的关系,何其错综复杂。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群,就有了人类社会。
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或发生平和的、生动的关系,即构成广泛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结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关系、劳动关系(劳资关系)、人际关系等等,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先天的,有后天的;有静态的,有动态的;静态、动态是会转化的。
人际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血缘关系、姻缘关系、地缘关系、学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机缘关系,等等。
缘,佛教用语,缘份也,即因缘,现泛指人与人联系的可能性或引起人与人联系的纽带。
《公共关系学》本章导读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到底有几层含义和公共关系的特征;阐明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组织的特点、分类、能力,公众的特点、分类,传播的要素、活动过程、作用等;解析公共关系与宣传、广告、市场营销、庸俗关系等相关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本章的作用是帮助读者认识公共关系的基本概貌,以达到学习入门的目的。
我们要求大家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能够做到: 1.解释公共关系的定义2.陈述公共关系的多层含义3.描述公共关系的特征4.陈述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5.总结社会组织的特点与分类6.总结公众的特点与分类7.陈述传播的要素与活动过程8.会分析公共关系与宣传、广告、市场营销、庸俗关系的区别《公共关系学》知识点一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一词是舶来品,其英文为 public relations,缩写符号为 P.R,简称公关。
“public”既可译为形容词“公共的”和“公众的”,也为名词“公众”。
“relations”可译为“关系”。
由于“relations”是“relation”的复数形式,显然这个“关系”指的是“众多人”之间的关系,所以“public relations”也可译为“公众关系”。
但这种“公众关系” 既可理解为“与公众的关系”,也可理解为“公众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前者具有单向性,后者则具有无关性,因此,将“public relations”译为“公共关系”更容易被人们准确理解。
其理由是:第一,公共关系的“公众”不仅由人群构成,还包括政府、社区、媒介等机构。
政府、社区、媒介等机构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公共事业单位,因此译为“公共关系”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港台等地的著述多是用这样的译法,其已成为主流译法。
第三,“公共”一词与“私人”一词相对应,准确地表达了“公共关系”与“私人关系” 的不同本质。
公共关系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有多少部公共关系著作,就有多少种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
第一章 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1.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1)《韦伯斯特20世纪新辞典》的界定公共关系是“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是公司、组织或军事机构向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2)艾吉的《大众传播学导论》“公共关系是一个公司或者机构为与它的各类公众建立有利于双方关系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
”(3)《公共关系新闻》杂志的解说“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它评估公众的态度,检验个人或组织的政策、活动是否与 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 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 我国公关实践与学科发展 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 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公众的利益相一致,并负责设计与执行旨在争取公众理解与认可的行动计划。
”(4)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对公共关系的说法“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与社会保持良好关系的技术。
”(5)《大英百科全书》对公共关系的阐释“公共关系是旨在传递关于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
公共关系部或公共关系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发布新闻,安排记者招待会,回答公众的投书,规划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准备电影、宣传资料、雇员刊物、给股东的报告以及标准信件,规划广告项目,筹划展览会和参观访问,调查公共舆论。
”(6)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的夏博新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公关是认知管理;公关公司即‘认知管理公司’,公关人士即‘认知管理者’。
”认知管理“即通过管理公众对事物、企业或个人的看法,来使他们改变行为方式及决策,最终获取他们的认同。
认知管理是企业无形资产的创造者”。
(7)美国公共关系研究和教育基金会的哈洛博士“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和它的公众之间建立交流、理解、认可和合作关系;它参与各种问题和事件的处理;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公众舆论,并对之做出反应;它明确并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帮助管理部门掌握情况的变化,并监视这些变化,预测变化的趋势,以使组织与社会变化同步发展;它以良好的、符合职业道德的传播技术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的工具。
《公共关系学[JG]》课程总结第一章公共关系导论公共关系是是一种管理职能。
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协调他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于其态度的种种政策或行动。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赢得公众支持合作,最大限度地获得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经营艺术。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
以组织的目标分类可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以组织的活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赢利性组织、非赢利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
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利益关系,并对目标有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包含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公共关系的中介是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递社会文化的功能,为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塑造组织形象提供必要条件。
组织传播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源泉,对于稳定组织成员,应付外部环境,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促进组织成员同心协力完成组织公关活动的既定任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际传播中,个人代表组织的交往行为往往能直接影响对方对其组织的印象;通过人际传播,增进人际间的密切关系,为公共关系铺垫桥梁。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演变。
古代公共关系是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思想,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以及传播手段简单的特点。
现代公共关系首先在美国兴起,现代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产物,现代公共关系形成的条件有:美国政治体制民主色彩较浓;美国国民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群体观念;美国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经济发达;传播技术手段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