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城区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3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长府办发〔2018〕41号各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6月11日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为适应城市布局的变化,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监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群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本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范围为长春市规划区,包括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长春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二、功能区分类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具体如下: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一级标准。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监测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是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的基础。
监测网络应覆盖城市、工业区、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其次,开展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包括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大气辐射、大气气溶胶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内容,以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同时,监测体系应注重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精准性,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应用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及时公开,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公众提供参考。
同时,应建立数据分析和评估机制,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大气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评估实施效果。
此外,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
应不断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应加强对监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测管理和规范。
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体系,明确监测责任部门和监测标准,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是保障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监测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加强监测管理和规范等措施,可以有效监测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无人机支持下的长春市近地面PM_(2.5)浓度监测与分析刘晓倩;于雪芹;潘伟华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22(48)4
【摘要】无人机对近地面大气质量监测快捷、灵活,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根据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环保监测站点的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长春市PM_(2.5)浓度变化特征,设计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长春市近地面PM_(2.5)浓度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方案,选取冬春两季对长春市不同下垫面PM_(2.5)低空垂直分布进行监测,并分析总结出PM_(2.5)低空垂直分布特征,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刘晓倩;于雪芹;潘伟华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7
【相关文献】
1.基于卫星遥感监测的石家庄市近地面PM
2.5浓度时空动态分析2.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长春市近地面PM2.5浓度监测方案设计
3.室内点蚊香和香烟PM_(2.5)浓度监测分析
4.不同季节PM_(2.5)和PM_(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分析
5.基于遥感数据估算近地面PM_(2.5)浓度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9.26•【字号】长府办函〔2018〕82号•【施行日期】2018.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函〔2018〕8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9月26日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吉政发〔2018〕15号),切实加强我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在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的基础上,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完成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10日,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左右。
二、主要任务(一)燃煤污染治理1.大型燃煤锅炉达标改造。
完成全市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污染治理设施达标改造,安装大气污染物污染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对未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或自动监控设施,伪造或篡改监测数据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2.燃煤供热锅炉错峰启炉。
2018年10月10日前,制定《市区集中供热“错峰开栓”计划》,科学统筹燃煤供热锅炉企业实行隔时分批启炉,组织各集中供热企业分时段、分区域启炉供热。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正文】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第一章绪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高效的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第二章大气环境监测基础2.1 监测目标与内容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大气质量状况、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及其排放水平,并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气象因素、污染源排放数据等。
2.2 监测网点布局根据区域大气环境的特点和重点监测区域的划分,合理确定监测网点布局。
应在城市、工业园区、交通干线、农村以及区域边界等关键区域设置监测站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第三章监测方法与技术3.1 气象因素监测方法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输送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安装气象监测仪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模拟模型等方法进行监测。
例如,利用气象塔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参数数据。
3.2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可以采用连续性监测方法和间歇性监测方法相结合。
连续性监测方法包括自动监测站、移动监测车等,可以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数据。
间歇性监测方法通过采集空气样品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污染物组分信息。
第四章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收集与存储监测站点应配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收集环境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系统,方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4.2 数据质量评估与分析对于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应进行数据质量评估与分析,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的检查和验证。
对于数据异常点,需要进行排除或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第五章监测结果应用5.1 环境评估与预警基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可以进行环境评估和预警工作。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大气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28•【字号】长府发[2014]7号•【施行日期】2014.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发〔2014〕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经研究,决定撤销《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发〔2014〕6号),请自行销毁。
现将《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八日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切实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推进“幸福长春”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创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治理各类大气污染源,着力完善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环境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提高,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二)具体指标到2017年,长春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5%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环境空气其他评价指标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
三、重点任务(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规划,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目标责任管理。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发〔2015〕3 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现将《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四月三日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吉政发〔2013〕31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手段,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和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机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集中力量解决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燃煤、扬尘、机动车排气和秸秆焚烧等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二、工作目标2015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控制值为100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浓度均值下降15%左右。
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其他环境空气评价指标年均浓度有所下降。
三、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4月30日前,编制完成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送审稿),协调各县(市)区、开发区按照长春市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各自的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把煤炭减量替代作为通过节能评估的前提条件,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28•【字号】长府办发〔2022〕38号•【施行日期】2022.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通知长府办发〔2022〕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7月28日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一、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2019年,长春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O3-8h 90per)和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CO 95per)浓度分别为38微克/立方米、65微克/立方米、11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134微克/立方米、1.3毫克/立方米,其中PM2.5年均浓度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其余五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低于二级浓度限值。
2015年至2019年,长春市六项污染物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同2015年相比PM2.5年均浓度下降42%,PM10年均浓度下降40%,SO2年均浓度下降69%;NO2年均浓度下降24%;O3-8h90per浓度下降11%;CO95per浓度下降22%。
2020年,长春市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和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和42微克/立方米,CO 95per浓度为1.3毫克/立方米,O3-8h 90per浓度为126微克/立方米。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细颗粒物的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2倍,其他5项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1. 引言大气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浓度、组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阐述一种针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案,并提供具体的实施步骤。
2. 设备和传感器选择在实施大气环境监测方案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传感器来收集大气污染相关的数据。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设备和传感器:•气象站:用于测量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参数。
•颗粒物传感器:用于检测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
•气体传感器: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
•光学传感器:用于测量大气中的可见光和紫外光等辐射。
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当的设备和传感器,并确保其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兼容性。
3. 数据采集系统搭建数据采集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硬件平台选择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是确保数据采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树莓派(Raspberry Pi)等嵌入式平台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因其低功耗、易于扩展和开源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3.2 软件开发为了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需要进行软件开发。
根据硬件平台的选择,可以使用Python、C++等编程语言编写相应的代码。
在软件开发中,需要注意数据采集的频率和数据存储的格式,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3.3 数据传输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被传输和存储起来。
传输方面,可以使用WiFi、蓝牙或者有线连接等不同的方式,根据实际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
存储方面,可以使用数据库来保存采集到的数据,如MySQL、InfluxDB等。
4.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获取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大气环境状况。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方案与应对策略大气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不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有效监测大气污染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需要制定一份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案。
本文将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一份环境监测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一、环境监测方案1. 确定监测目标和指标需要明确监测大气污染的目标和指标。
主要监测目标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有机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主要污染物。
监测指标需要覆盖大气污染的来源、排放量、传输过程和影响范围等,以便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的状况。
2. 确定监测方法和设备需要确定监测方法和使用的监测设备。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分析处理和数据解读等步骤。
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长时间稳定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确定监测点位和频次监测点位需要覆盖城市、工业区、交通枢纽、燃煤电厂等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以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的分布和变化。
监测频次需要根据大气污染的季节性和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4. 确定数据报告和信息通报需要确定监测数据的报告和信息通报方式。
监测数据需要及时发布,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进行通报,以引起社会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还需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以便不同部门和研究机构之间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
二、应对策略1. 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针对大气污染的来源,需要加强对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电厂等大气污染源的监管。
可以通过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加大对违规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措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量。
2. 推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发展为了减少燃煤等高排放能源的使用,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制定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推动燃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企业采用低碳生产技术等方式,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5.08•【字号】长府办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发〔2021〕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长春市劣五类水体治理和水质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长春市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5月8日长春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巩固我市“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果,完成“十四五”大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解决大气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1年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力争达到84%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O3)浓度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8天以内。
二、重点任务(一)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氨排放控制1.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持续提高“五化”利用能力,重点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实施面积力争达到1024万亩;以秸秆变肉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饲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260万吨;稳步推进秸秆生物质发电、秸秆成型燃料加工和燃煤供热锅炉生物质改造,实现利用量170万吨;积极推进秸秆新型建材、制浆造纸等原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0.3万吨;有序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扩大食用菌基料化生产规模,发展秸秆基质育苗产业,实现利用量7万吨。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落实<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05.15•【字号】吉环办字[2014]40号•【施行日期】2014.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落实〈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的通知(吉环办字〔2014〕40号)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现将《吉林省环境保护厅落实〈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强化责任落实,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按时完成。
特此通知。
附件:吉林省环境保护厅落实《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吉林省环境保护厅2014年5月15日附件吉林省环境保护厅落实《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确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及分工(一)加强工业和燃煤污染防治。
1.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
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城市建成区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2014年要淘汰30%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2014年起,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不得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责任处室:环境监察总队、污防处、环评处完成时间: 2014年-2017年)2.实施工业烟粉尘除尘系统提升工程。
推进工业企业有组织排放烟粉尘稳定达标,实施高效除尘改造;加强对无组织排放烟粉尘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确保2014年底前,所有燃煤发电机组要实现烟粉尘稳定达标排放。
到2015年,其他工业企业要全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责任处室:污防处、环境监察总队完成时间:2014年-2017年)3.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大气环境保护方案设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生态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大气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有效地监测大气环境,并设计出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首先介绍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然后就大气环境保护方案设计进行讨论。
一、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1. 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的首要对象是空气质量。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监测的指标包括PM2.5、PM10、O3、CO、SO2、NO2等。
这些指标是衡量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监测大气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依据。
PM2.5和PM10是颗粒物的监测指标,直接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O3和CO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监测指标,直接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SO2和NO2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监测指标,直接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
这些指标的监测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
2. 大气环境污染源大气环境监测的另一个对象是大气环境污染源。
大气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工业炉窑排放、农业活动和生物质燃烧等。
对这些源头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
大气环境监测还需要对大气环境变化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和臭氧层破坏等。
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对大气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源,可以从源头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对于工业废气污染源,可以加强环保监管,推动污染源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源,可以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加大尾气排放的监测力度;对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源,可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对于工业炉窑排放污染源,可以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治理设施改造,促进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能源;对于农业活动和生物质燃烧污染源,可以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生物质燃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大气环境监测专项实施方案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全面、真实、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管理的支撑和保障。
一、总体要求以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构建涵盖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固定污染源和机动车排放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准确,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有效传导治霾工作压力,动员全社会共同保护大气环境,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支持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完善全市空气质量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成全市空气质量监控平台。
所有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小型空气自动站,建设机动车尾气监测网络,所有重点排放企业全部建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实行24小时在线自动监控。
三、重点任务(一)优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1.建立大气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
建设大气环境监测监控、预报预警、指挥调度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对各级网格和重点污染源的集中在线监测和全程监控,7月底前,市、县两级同步建成大气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
(牵头部门:XXXXXX)2.扩大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范围。
扩大污染源自动监控范围,对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放企业全部建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市、县、乡和企业全覆盖的监测体系,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并实现与环保部门联网。
(牵头部门:XXXXXX)3.加强工业园区(开发区)空气质量在线自动监控。
XXXX 年7月底前,全市所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六参数小型空气自动站,实现对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定期考核,每月排名通报。
(牵头部门:XXXXXX;配合部门:各工业园区、开发区管委会)4.提升乡镇(街道)小型空气站建设。
XXXX年9月底前,全市244个乡镇(街道)小型空气站全部升级建设为六参数小型空气自动站。
(牵头部门:XXXXXX;配合部门:各县(市、区)政府,XXX区、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二)加强空气质量监测质量控制5.规范监测站运维。
《长春市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空气污染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
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重镇,长春市亦未能幸免于空气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此,本论文针对长春市空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研究,探讨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现状,旨在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优化措施。
二、长春市空气污染现状及原因(一)空气污染现状近年来,长春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频发,对居民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长春市的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均超过了国家标准。
(二)原因分析造成长春市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污染、扬尘等。
此外,气象条件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长春市空气污染治理政策概述(一)政策制定背景为改善空气质量,长春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空气污染治理政策。
这些政策的制定是在国家环保政策指导下,结合长春市实际情况进行的。
(二)政策内容及实施情况1. 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对高污染企业进行整治和关闭,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2. 交通管理:实施限行、限购等措施,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
3. 燃煤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加强燃煤设施的环保监管。
4. 绿化工程: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目前,这些政策在长春市得到了有效实施,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问题虽然长春市的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部分企业违法排放等。
(二)原因分析1. 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居民和企业对政策了解不足,导致政策执行难度加大。
2. 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地区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违法排放行为。
3. 政策执行成本高:部分政策的执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执行力度不足。
五、政策优化建议及实施措施(一)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空气污染治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