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质谱仪器(2)
- 格式:pdf
- 大小:22.84 MB
- 文档页数:192
化学实验中的质谱仪器化学实验中,质谱仪器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它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并根据其质荷比的差异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这篇文章将介绍质谱仪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以及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一、质谱仪器的基本原理质谱仪的基本原理是将气态、溶液态或固态的样品通过离子化产生离子,然后根据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比对离子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质谱仪可分为离子源、质谱分析系统和检测器三部分。
离子源是将样品进行离子化的装置,常见的离子源包括电子轰击离子源和化学离子化源。
电子轰击离子源利用高能电子轰击样品分子,将其离子化,而化学离子化源则利用化学反应将样品转化为离子。
离子源离子化后的样品会进入质谱分析系统。
质谱分析系统由质量分析器和质量检测器组成。
质量分析器根据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比将离子进行分离和选择。
常见的质量分析器包括磁扇形质量分析器和四极质量分析器。
质量检测器则负责测量离子的质量和含量。
二、质谱仪器的分类根据质量分析器的不同,质谱仪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有质谱质量分析仪(MS)、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和离子阱质谱仪(IT-MS)。
质谱质量分析仪(MS)是一种常见的质谱仪器,它利用磁场对离子进行分离和选择,可以测量样品中不同离子的质量和含量。
MS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是一种根据离子的飞行时间来确定其质量的质谱仪器。
TOF-MS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等优点,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环境分析等领域。
离子阱质谱仪(IT-MS)是一种能够在离子阱中捕获、储存和检测离子的质谱仪器。
IT-MS具有多级质谱分析能力和高灵敏度,适用于蛋白质鉴定、代谢物分析和有机化合物检测等领域。
三、质谱仪器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质谱仪器在化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成分分析:质谱仪器可以测量样品的化学成分,例如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质量分析。
一、质谱仪原理质谱仪是一种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
1. 样品气化:将待测物质气化,使其成为离子化气体。
2. 离子化:通过电离源将气体中的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
3. 加速:利用电场加速离子,使其获得一定的动能。
4. 分离:通过磁场和电场的作用,使不同质量的离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偏转,从而实现分离。
5. 检测:利用检测器检测分离后的离子,得到质谱图。
二、质谱仪操作规程1. 开机准备(1)打开UPS电源,确认氮气发生器正常工作,氮气压力达到规定值。
(2)打开机械泵电源开关,启动机械泵,待其工作至少30分钟。
(3)打开质谱主机电源开关,仪器自动启动。
2. 样品准备(1)将待测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成溶液。
(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如液体进样、气体进样等。
3. 调谐(1)使用正离子校正液(PPG)和负离子校正液(PPG3000)进行调谐。
(2)先用洗液清洗针两次,然后慢慢吸取校正液,避免吸入气泡。
(3)将针泵卡住,调整高度至5,重新连接管路,不再连接六通阀。
(4)由质谱直接进样,将针泵卡住。
(1)设置实验参数,如扫描范围、扫描速度、离子源温度等。
(2)打开检测器,调节检测器电压,使m/z18(水)的峰高达到显示窗口的1/2处。
(3)比较m/z18(水)的峰高与m/z28(氮气)的峰高,检查是否存在空气泄露。
5. 关机(1)关闭质谱仪主机电源开关。
(2)关闭机械泵电源开关。
(3)关闭气体发生器或气瓶。
6. 数据处理(1)将质谱图导入数据处理软件,如MassLynx等。
(2)进行峰提取、积分、比对等操作,分析样品成分。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2. 注意仪器的清洁,避免样品污染。
3. 定期检查仪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章质谱分析法4.1质谱分析概述1912年,第一台质谱仪出现。
早期的质谱仪用于测定原子质量、同位素的相对丰度,以及研究电子碰撞过程等物理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了高分辨率质谱仪,成为测定有机物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
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色谱¡ª¡ª质谱联用技术出现并日趋完善,加上计算机的应用,现已成为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有力手段。
4.2 质谱仪器原理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使所研究的混合物或单体形成离子,然后使形成的离子按质荷比 m/z 进行分离。
4.2.1质谱仪的结构4.2.1.1真空系统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及检测器必须处于高真空状态(离子源的真空度应达到10-3~10-5Pa,质量分析器应达到10-6Pa),若真空度低,会导致一系列问题:A 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B 会使本底增高,干扰质谱图。
C 引起额外的离子¡ª¡ª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型,使质谱解释复杂化;D 干扰离子源中电子束的正常调节;E 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放电,等等。
总之,若真空度达不到,会使分析无法进行,甚至损坏仪器。
质谱仪的真空系统主要由机械泵实现真空状态,由真空测量计进行真空度的测量。
4.2.1.2进样系统目前多采用色谱¡ª¡ª质谱联用技术,由色谱部分实现进样。
4.2.1.3离子源被分析的样品(气体状态)首先进入仪器的离子源,转化为离子。
使分子电离的手段很多,最常用的离子源是电子轰击(electron impact,EI)离子源。
电子轰击的能量远远超过普通化学键的键能,过剩的能量将引起分子多个键的断裂,生成许多碎片离子,由此提供分子结构的一些重要的官能团信息。
离子源的作用:将样品分子或原子转化为离子,并使正离子加速、聚集为离子束,此离子束通过狭缝而进入质量分析器。
离子源的局限性:对有机物中分子质量较大或极性大,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在加热和电子轰击下,分子易破碎难于给出完整的分子离子信息。
【仪器知识】质谱仪器概述与工作原理分质谱分析概述1.1 方法概述质谱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获得物质分子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而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称为质谱。
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2 发展历史1912年 Thomson 研制第世界上一台质谱仪1919年 Aston 精密仪器,测定50多种同位素1940年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1946年飞行时间质谱(Time-of flight mass analysis)1953年四极杆分析器(Quadrupole analyzers)1956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分辨质谱仪 (High-resolution MS)1966年化学电离(Chemical ionization)1967年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1973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热喷雾方法1974年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1981年快原子轰击电离质谱(FAB MS)第二部分质谱仪器与工作原理2.1 质谱基本原理质谱:称量离子质量的特殊天平a. 质谱分析法就是通过测定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来获得物质分子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b. 质谱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样品离子质荷比的分析而实现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一种方法c. 电离装置把样品电离为离子d. 质量分析装置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开e. 经检测器检测之后可以得到样品的质谱图2.2 质谱分类2.3 质谱仪组成2.3.1 真空系统2.3.2 进样系统(Sample Introduction)要求:大气压下的样品在不破坏真空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进入离子源方式:直接进样色谱进样(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2.3.3 离子源(Ion Source)功能:将进样系统引入的气态样品分子转化成离子;硬电离软电离1.电子电离 Electron Ionization, EI2.化学离子 Chemical Ionization, CI3.场电离,场解吸 Field Ionization FD, Field Desorption FD4.快原子轰击 Fast Atom Bombardment, FAB5.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LDI6.电喷雾电离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7.大气压化学电离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APCI1. 电子电离源(Electron Ionization EI)l 是应用最普遍,发展最成熟的电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