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单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用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25
高考作文2019范文及立意分析
范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自信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我们拥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去把握机遇,去实现梦想。
比如,在学习中,自信可以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去学习,更加有信心去探索,更加有信心去挑战自己,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信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影响,不被外界的质疑所影响,不被外界的指责所影响,而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可以让我们拥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去把握机遇,去实现梦想。
只有拥有自信,才能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立意分析:本文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为立意,通过举例说明自信的重要性,强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拥有自信,才能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审题立意详解(原创)2019.6.7梁山现代高中张继全备受瞩目的全国高考于今天上午9点拉开了帷幕,语文考完后,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作文上。
本次作文注重写作与人生体验的结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现了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针对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构思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精细审题1.审叙述材料叙述材料即第一自然段。
本段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前两句话为第一部分,后面的内容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由两个名句及对名句的解析构成。
第一句引用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在说明劳动可创造财富,可获得幸福。
第二句引用了“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意在说明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二部分由四个观点组成:①自己劳动耽误学习;②自己的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③可以花钱找别人替自己劳动;④劳动不值得尊重。
分析至此,出题人的意图已不言自明了。
2.审写作要求写作的要求为材料的第三自然段。
通过审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要求:①面向复兴中学师生写一篇演讲稿;②演讲主旨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③要体现考生的独特认识、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④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全国l卷高考作文审题指导及写作示例作者:蔡开盛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12期蔡开盛【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高考命题及评卷工作早已尘埃落定。
关于这道试题的质量,我们不想在此展开评价讨论,我只想设身处地,下水尝试,以期给下一届考生做点写作示范。
因为作为一名考生他们没有选择题目的机会,也没有挑剔题目的时间,他们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只能“戴着镣铐跳舞”,写出尽量优秀的考场作文。
显而易见,2019年全国Ⅰ卷这道作文试题属于的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它几乎没有什么审题障碍,我们只要抓准以下几个关键细节,就能发掘出命题意图,明确写作指令任务。
考生再呼应好这些重要细节来落实写作任务,就能写出较为满意的答卷。
一、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劳动”只要稍微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劳动”一词在这道命题里总共出现了8次。
毫无疑问,这是在明示考生要把握好这个命题的核心话题“劳动”,再加上后面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又强调考生得在演讲稿里发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
那么,这篇文章立意的大方向就基本明确了。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中这个“劳动”应是“德智体美劳”的“劳”。
2019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全国卷」20XX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有哪些要求,如何去做好作文的立意至关重要。
如下是中国给大家整理的20XX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这道题的任务驱动指令就在于材料列举的十二个关键词,选择三个呈现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帮助外国人读懂中国。
考生要注意的是,关键词列举已尽,只能从中选择三个,考生绕过所列举的十二个关键词,都是跑题作文。
该作文解决的核心是:你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中国。
注重思维的开放性,考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围绕关键词自说自话。
作文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深刻理解关键词,提取关键词背后蕴含的本质和价值,使作文导向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
一带一路:价值取向可以是:大国的自信,大国的崛起,牵手世界的开放姿态,面向世界发声与规则重建等。
大熊猫:价值取向可以是:展现中国和平、团结、与世界同生共荣的姿态和胸怀(大熊猫经常作为使者)等。
广场舞:价值取向可以是:人们对健康、时尚的追求;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中华美食、长城、京剧:价值取向可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等。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价值取向可以是:发展的中国,创新的中国,踏着时代旋律进步的中国;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价值取向可以是:环境保护高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科技中国1.崛起的中国。
(一带一路、高铁、美丽乡村、移动支付均可以作为关键词)2.创新的中国。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3.展现文化自信。
(长城、中国美食、京剧、广场舞等)4.牵手世界的中国。
2019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解题立意及2篇范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责任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写作内容必须限定在青年人勇于担当爱国、建国、报国、强国的责任背景之下。
作文材料中“国”是个热词,第一段材料共162字,其中9次提到“国”,分别为“中国青年”“爱国革命运动”“中国人”“新中国青年”“祖国”“报国”“青春中国”“强国”“中国青年”。
另外,材料中的“中华民族”也和“国”相关,所以,“国”就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所写内容必须在“国”之内。
“国”与材料任务中祖国建设发展的五个关键时间点,共同构成了材料的主要框架,突出了高考语文“新时代”的特点。
作为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高三学子,将来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所以了解关心祖国形势发展与明确个人未来价值取向十分必要。
2.写作对象和阅读对象限制。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及范文示例目录201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及范文6篇2019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目及范文3篇2019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目及范文4篇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上海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及范文6篇作文真题适用地区:山东、广东、山西、江西、河南、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安徽题目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解析全国卷Ⅰ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干?花”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
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于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名师解析一、如何审题立意?今年的高考作文,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平稳”。
而且是四平八稳,滴水不漏。
对广大考生来说,立意上基本就没什么取巧的空间了。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是唯一正确的立意方向,这一点应该没什么争议了。
想,对“人工智能”“有效的社会分工”的辩证思考锐倘若还有一线空间可以体现考生们的新思倒是一个突破口。
无论如何,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皆大欢的——起码保证了绝大部喜分考生立意正确。
把考核的重心往选材和语言表达上去靠,也挺好。
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广大高一高二考生提了一个醒,多关注时事,多关注主席的讲话,是大有裨益的。
“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一直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注:引自主席的讲话原文。
二、如何选材?从“劳动”的范畴上来说,涉及的面是很广的——死扶伤;交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工人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作家笔耕不辍;医务人员救;消警在炎炎烈日下或暴风骤雨中执勤;武警官兵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几个日夜不曾合眼人防战士在大火中完成“最美的逆行”;老师嗓子嘶哑了却仍站在三尺讲台上讲授知识;残疾努力完成着力所能及的工作;环卫工人在天色微亮时清扫垃圾;高速公路上的收费员即使困拾倦却仍然保持微笑;大学生利用休息日在街边发放传单;白发苍苍的老人拎着蛇皮袋沿途旦⋯⋯达宵捡矿泉水瓶;程序员面对着密密麻麻的代码通这些都是劳动者的画像,平凡而真实。
高考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辅导1108 0640::高考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提炼中心法:通过……(事),表达……(看法、想法、道理、情感、态度等)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2、【材料】《华尔街》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1、【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劳以成己,动以兴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价】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一出炉,就惊艳了四方!不是宏大的爱国主题,不是热议的奋斗、端午、周年纪念等,而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主题——劳动。
语文考试结束的半天时间,与去年一样,全国人民都说自己押到了作文题目。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因此,每个劳动者都押到了作文题目!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它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契合。
德智体美劳中的“劳”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又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而在实践创新中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劳动意识,具体表述为:“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单则材料与多则材料审题方法详解一、单则材料的审题方法(一)提炼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由果溯因法即把材料提供的现象作为结果,推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将推导出来的原因作为立意的依据。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事物都会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的结果,多问几个为什么,推导出造成结果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9月24日下午,在南京地铁3号线列车上,一中年男子给一位老人让座后,要求邻座的小伙子再给自己让座。
遭到拒绝后,中年男子借口小伙子“脚尖对着自己”“不懂礼貌”,一脚踹在小伙子的胸腹处。
最终,在其他乘客的劝说下,中年男子当场向被踹小伙子口头道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第一步事件结果中年男子要求小伙子给自己让座。
第二步由果及因在他的观念里,小伙子给他让座是理所应当的,用道德绑架了小伙子第三步提出观点文明社会拒绝道德绑架;莫让行善成束缚(三)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
审题步骤如下:第一步抽取具体概念(关键词语)第二步把具体概念抽象化第三步联系现实生活(由虚到实)第四步确定中心论点例: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专家精彩解析、附范文】2019年全国III卷作文解析:铭记、感恩,再出发!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题一出炉,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文材料为一幅温情漫画,涉及老师与学生数年厮守一朝即别的情感,引导学生要学会铭记、感恩,思考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道题命制的水平蛮高的,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契合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
这道作文题设置的情景利于学生真写作。
写作情境是毕业前最后一课,每个考生都刚刚经历,都有话可说而且有很多真心话想说,这有利于学生真正表达“我”,说真话,抒真情,避免了假大空,避免了宿构和套作。
这样的作文题才能真正考查学生“德”“才”和写作水平。
就写作本身而言,这道作文题,既是闭合的——只能就师生范畴来言说,但也是开放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
当然从学生的角度,这篇作文一定要牢记的要素有两个:感恩,继续努力新征途!总之,这道题目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如何铭记、感恩,再出发。
这是一道很好的作文题,也是一次很好的写作体验。
2、本文的材料为一幅漫画,其中一位老师在最后一节课上告诉学生:“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
”这句话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也蕴含着老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考生应该结合这个寓意,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3、作文要求考生从整体上解读材料,确定立意和文体,并自拟标题。
同时,不得抄袭或泄露个人信息。
二)交际意识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思考自己即将毕业离开高中课堂的身份和交际对象,以及如何向老师研究成为更好的自己。
考生需要思考如何铭记师恩、肩负使命再出发,以及如何与老师和同龄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二、审题立意简析一)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本文的材料为一幅漫画,描述了在最后一节课上老师和学生的情景。
老师告诉学生:“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
”这句话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也蕴含着老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考生应该从自己即将毕业的情景出发,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及立意-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高考作文题目及立意
现在已经是进入高考倒计时了,各个考生和家长都在全力以赴的准备着高考,为此,小编为大家呈现了高考作文题目及立意,一起参考下文吧!
高考作文题目及立意
1.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
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1X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
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拟题】
A.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B.心中有善。
《文明的韧性》《2019的色彩》作文(2019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审题】①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属于命题作文。
题目中“文明”是中心词,母话题。
“韧性”是中心词的特征,也就是要写出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
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也就是子话题,所以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小的类别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
也就是写作的时候话题可以加以缩小、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韧性”材料中已经提示为“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具体而言可以换成坚韧顽强,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知其不可而为之、衔石填海、动心忍性、百炼成钢、锲而不舍等词语;还可以联想到一些坚韧性质的名言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