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课件之社会变迁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46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变迁1.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2.内容:①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既社会行为基本规范体系。
②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③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3.特点:①必然性;②前进性;③非直线性;④全面性4.基本类型:(1)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分为:社会进化和社会倒退进化过程的特征:长期性、缓慢性、渐进性、局部性(2)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与特点,分为: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使人们有意识的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
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变生产关系(3)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4)按照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分为:自发变迁和有计划变迁5.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②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③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也是导致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④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⑤意识形态的改变⑥人口状况的改变⑦外敌侵入、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可能引起社会变迁。
6.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7.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1.概念:是社会变迁上的跃进,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2.主要内容:①工业化,②城市化,③民主化,④管理科层化,⑤社会结构分化,⑥人的现代化,⑦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3.特征:①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②是一项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③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
4.社会现代化理论:①经典现代化理论;②依附理论;③世界体系理论;④信息社会论;○5后工业社会论5.中国的社会现代化:①现代化起步阶段(1840-1911)②局部现代化阶段(1912-1949)③全面现代化探索期(1949-1977)○4全面现代化发展期(1978年至今)第三节全球化1.含义:一方面,全球化概念具有空间性内涵,指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