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药的6个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多种变化,其中包括药物代谢能力的下降、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退化等,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使用药物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格外慎重。
本文将就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做进一步探讨。
一、谨慎选择药品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选择,最好由医生开具处方。
尤其是一些高危药物,如镇静剂、催眠药、抗抑郁药等,老年人使用更要谨慎。
因为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会使老年人出现晕厥、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容易导致跌倒等意外伤害。
在选择药品时,还需注意药品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多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发生甚至药物安全性下降。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注意确保药品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
二、严格遵照医嘱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品。
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疾病的恶化或症状的缓解,自行更改药品的用量或使用频率。
这样做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药物的用量与使用频率通常是经过医生精心计算为合适的,如过度减少用量或增加使用频率可能会导致用药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此外,一些药物需要在特殊情况下逐步停药,如缓慢减量逐步停用,如果老年人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反弹现象,况且停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的不适症状,因此需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
三、注意副作用老年人使用药物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如消化道问题、皮肤过敏、代谢障碍等,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肺血栓、肾损害、血液过低等。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留意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此外,老年人病情千差万别,身体健康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药品的选用也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史,确定药品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四、合理饮食老年人在用药的同时,也需要合理饮食。
有些药物使用前或者使用中需要饭后服用,这是因为药品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和伤害,而饭后服用则可以减轻这种刺激和伤害。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XXXXXX)第一部分概述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通常会发生较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一)身体形态的改变老年人因毛发髓质和角质退化可发生毛发变细及脱发,黑色素合成障碍可出现毛发及胡须变白,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尤其是清除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能力明显降低,脂褐质堆积在基底层细胞中,形成特异性的“老年斑”。
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出现老花眼。
机体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脂肪等结缔组织比例增加,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肌肉、脏器萎缩等。
机体代谢和解毒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神经系统的改变在神经系统,老年人大脑的重量较一般正常人减轻20~25%,脑血流量减少,大脑皮质和脑回萎缩,使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中枢神经元递质合成减少。
脑内酶活性减弱,中枢神经系统有些受体处于高敏状态,药物在小剂量可产生治疗作用,常规剂量即可引起较强的药理反应,出现耐受性降低现象。
老年人出现明显的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脑功能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
(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在心血管系统,老年人心血管功用的退化首要施展阐发在心肌萎缩,逐渐发生纤1维样变化,心肌收缩力减弱,泵效率下降,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充盈受限制;心脏收缩期延长,使心肌耗氧和能量需要增加,对应激适应性降低;65岁老年人冠状动脉血流量较青年人下降约35%,血管弹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为维持脑血流量不变,肾与肝血流减少。
血管生理性硬化渐趋明显,多伴有血管壁脂质沉积,易发生心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血栓等。
血管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下降,故老年人血压常升高;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脏器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有效数量减少及阻力增大,易发生组织器官的供血障碍。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维化和钙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血压易波动,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容易受损,易发生血栓形成,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改变,具体包括:一)药物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肠道的吸收表面积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减慢,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二)药物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分布发生改变,体液量减少,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药物在血浆中的结合率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药物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积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排泄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药物的排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清除率下降,药物的蓄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个体化用药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二)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疗效,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三)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等高风险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或者限制使用。
四)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导致药物的积累和毒副作用。
五)定期复查和监测老年人用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1、选择安全、有效、耐受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可能。
2、考虑生理机能和老年人的病特点,因人施药。
3、对药物过敏者和禁忌药,必须引起重视。
4、选择耐受性较好的药物组合,减少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5、慎用多种复方制剂及营养补充剂。
6、老年人服药频率应符合特定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7、定期复查,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二、老年人用药时需注意的事项
1、应了解老年人患病的病理机制及其病特点,调查老年人的疾病史、药物史及临床症状,定期复查,以分析患者治疗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2、老年人病情的变化可能会引起药代动力学变化,如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病理性贫血、水肿等,因此,在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3、服药时应遵循服药原则,不能随意改变服药的日期和服药的时间,以确保病人的药物疗效。
4、应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不能自行使用中成药或计划使用多种复方制剂或营养补充剂。
5、老年人服药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服药后的症状是否发生变化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无明显症状变化,也应定期复查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应该减少用药量和剂量,尽可能避免多药联用。
2. 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尽可能选择口服药物,避免使用注射剂和吸入剂,特别是激素类药物、抗生素和镇静催眠药等。
3. 在用药前应该了解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信息,避免用药过敏和药物相互作用。
4.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食物,如酒类、浓茶、咖啡等,以及过度疲劳、过度饮食、忧虑、焦虑等。
5. 定期复查用药效果和安全性,避免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及避免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意外事故。
老年人应该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老年人健康和长寿。
- 1 -。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原则: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疾病情况、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等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在用药时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 小剂量原则: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肝脏和肾脏功能减弱,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3. 简化用药原则: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
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种类。
4. 择时原则: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老年人的生理节律,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 用药依从性原则: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漏服或错服药物的情况。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向老年人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6. 定期监测原则: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7. 避免滥用药物原则:老年人应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免造成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
总之,老年人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药物特点、疾病情况等因素,遵循上述原则,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在用药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摘要:一、老年人用药的背景和重要性二、老年人用药面临的问题三、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1.实行个体化治疗2.遵循小剂量起用、缓慢增量、如需停药,缓慢减量的原则3.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4.注意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变化5.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正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用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老,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要特别谨慎。
本文将介绍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首先,老年人用药应实行个体化治疗。
由于老年人各器官衰老的特点,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因而很难制定统一的给药标准。
针对老年病人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其次,老年人用药应遵循小剂量起用、缓慢增量、如需停药,缓慢减量的原则。
这是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药物分布容积或清除率的变化,可导致血浆药物浓度老年患者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因此,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引发的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停药,也应缓慢减量,以避免突然停药引发的反跳现象。
第三,老年人用药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的衰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第四,老年人用药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变化。
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有所降低,因此,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会有所改变。
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最后,老年人用药应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
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
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对策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定期做健康体检: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常常变化较快,因此定期做健康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2. 咨询医生:老年人使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特别是多个医生同时治疗时,可能会存在不同医嘱的情况。
咨询医生可以帮助老年人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潜在风险,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合理储存药物:老年人应将药物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曝晒和潮湿。
同时,应将药物储存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
4.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药物的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同时,老年人应注意按时服药,特别是长期用药者,应保持良好的规律性。
5. 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特别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
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停药。
6. 不滥用药物:老年人应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尽量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锻炼来改善健康状况。
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许多慢性病的发生。
7. 定期复查和调整药物方案:老年人使用药物后,应定期复查身体状况,并与医生及时沟通,以便调整药物方案。
药物方案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之,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是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潜在风险,并定期复查并调整药物方案。
此外,老年人还应注意药物的储存和服药时间,避免滥用药物,尽量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锻炼来改善健康状况。
老年病人药物选择(1)明确是否需要用药;(2)用药剂量宜小;(3)用药种类宜少;(4)不要随意停药、换药;(5)少用毒性大、副作用强的药物;(6)选择合适剂型;(7)不要迷信抗衰老药物。
老年病人用药原则1掌握应用药物的指征,合理选择药物2掌握最佳用药剂量3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4掌握最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
【几点忠告】1 切忌自行用药2 谨慎用药3 遵医嘱用药4 监测用药5 定期检查6 科学进补老年人用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问题,应该兼顾老年人多方面的特点。
医师针对患者病情选用安全、疗效确定、毒副作用相对较低的药物进行治疗;药师可以提示患者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帮助患者更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只有医师、药师、患者三方面携手努力,才能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因素,首选有效的基本药物。
防止滥用药物。
(2)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点选药,尽量使用“高效、低毒、廉价”的药物。
避免不合理的预防性用药。
(3)注意个体间的差异性,做到剂量的个体化。
(4)对因、对症治疗并重,同时还要注意维持生命的支持疗法。
如在治疗严重的感染性休克时,要综合使用抗菌、抗休克、维持呼吸、循环、加强营养等综合疗法。
(5)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联合用药时,要密切关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临床用药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均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同时,许多因素可影响药物的效应,使原来的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药物效应性质的变化。
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药物方面的因素:如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次数、药物相互作用等差异;机体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病理、生理状态及环境因素等。
药物效应的出现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深入研究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对医生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应用某一药物时,医生切忌对所有病人均采用相同剂量,而应充分考虑病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发挥治疗作用而减少不良反应。
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注意个体差异: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前必须考虑个体的差异。
2. 简化用药方案:老年人的身体可能会对多种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避免复杂的用药方案。
3. 优先选择短效药物: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因此应尽量选择短效药物,以防止药物在体内积聚过高。
4. 考虑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通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可能会导致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老年人正在使用的药物,并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潜在风险。
5. 定期评估用药效果: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会时常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评估用药效果,包括对症状的改善、不良反应的检测等。
如果用药效果不佳或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6. 避免滥用抗生素和镇静药物: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可能较弱,容易感染,但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同样地,老年人容易出现睡眠问题,但滥用镇静药物可能会增加风险。
7.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老年人的药物耐受性较低,因此使用药
物后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人应密切观察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老年人合理用药应综合考虑个体差异、选择简化方案、优先选择短效药物、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定期评估用药效果、避免滥用特定药物,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一、总则为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为老年人提供用药服务的医护人员、药剂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管理原则1. 安全原则:确保老年人用药安全,预防用药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 有效原则:根据老年人病情,合理选用药物,确保治疗效果。
3. 经济原则: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用药成本。
4. 个体化原则:根据老年人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四、职责分工1. 医疗部门:负责老年人的诊疗工作,根据老年人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2. 药剂科:负责药品的采购、储存、调剂、配送等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3.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评价医院老年人用药管理工作。
五、用药管理措施1. 医师在为老年人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老年人的年龄、性别、体重、体质等生理特点;(2)老年人的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3)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心血管系统等器官功能;(4)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2. 医师应详细向老年人或家属说明用药目的、方法、剂量、疗程、注意事项等,确保老年人正确用药。
3. 药剂人员在调剂药品时,应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4. 医院应定期对老年人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
5. 医院应开展老年人用药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六、监督与考核1.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对老年人用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医疗部门对医师的用药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用药合理性、用药效果等。
3. 药剂科对药品的采购、储存、调剂、配送等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药品质量、用药安全等。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老年人用药指导宣传手册一、手册简介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我们特地编制了这本《老年人用药指导宣传手册》。
本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老年人用药的基本知识,旨在帮助老年人正确使用药物,提高生活质量。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容易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
然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药物敏感性较高,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合理用药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三、用药原则1.明确诊断:老年人就医时,应明确病因,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2.遵循医嘱:切勿随意增减剂量、更换药物或停药。
3.按时服药:按照医嘱要求,按时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拖延。
4.用药顺序:先服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再服用其他药物。
5.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四、常见问题解答1.药物服用时间是什么时候?答:大多数药物应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特殊药物需遵循医嘱。
2.药品说明书上写着“慎用”,是什么意思?答:慎用是指该药物对老年人可能存在一定风险,但病情需要时仍可使用。
使用时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停药。
3.药品说明书上写着“禁用”,是什么意思?答:禁用是指该药物对老年人存在严重风险,绝对不能使用。
如遇到说明书上写着“禁用”,切勿自行尝试使用。
4.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会不会产生耐药性?答: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耐药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5.如何保存药品以防止失效?答:药品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开封后剩余药品应在规定期限内用完,过期药品严禁使用。
6.如何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答: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同时,可咨询医生建议,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五、注意事项1.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如出现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3.本手册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以医生开具的处方为准。
老年人用药特点与合理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特点与合理用药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人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用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老年人用药的特点和合理用药原则更是需要深入了解和重视。
一、老年人用药特点1. 生理特点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器官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易受药物影响。
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出现差异,剂量需谨慎选择。
2. 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多病、多药,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给老年人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不良反应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等。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观察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药物使用。
4. 药物选择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因此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慢性病的特点。
二、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1. 个体化原则老年人的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老年人的芳龄、生理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药物剂量确定。
2. 综合治疗原则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需进行综合治疗。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并确保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药物安全原则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因此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4. 定期评估原则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用药方案也需要随之调整。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效果,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宣教指导原则老年人对药物治疗的理解水平和遵从意识可能较低,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进行临床药师和医生的宣教指导,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药物治疗方案,增强用药遵从性。
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于老年人而言,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然而,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等因素,使得老年人用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
一、合理用药1.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
不同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遵医嘱使用药物。
老年人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并且严格按照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用药。
3.按时按量服用。
老年人应该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服用所需剂量的药品,并且不要随意停止或改变剂量。
二、注意禁忌1.禁忌过敏反应。
对某些成分过敏或者有过敏史的患者不宜使用相应成分含量较高的制剂。
2.禁忌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肝肾损害、心脏功能不全等,应避免使用。
3.禁忌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毒性反应,应避免同时使用。
三、注意剂量1.根据身体状况调整剂量。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2.避免超量或欠量。
老年人应按照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用药,并且不要随意停止或改变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四、注意药品选择1.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品。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于一些有毒性或者不良反应较大的药品应尽量避免使用。
2.优先选择口服制剂。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口服制剂比注射制剂更加安全可靠。
3.优先选择常用的药品。
常见病常用药是指在治疗某些常见疾病时,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临床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的药品。
五、注意药品存储1.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老年人使用的药品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或者受到阳光直射。
2.避免混淆。
老年人使用多种药品,应该将不同种类的药品分别存放,并且标明名称和用途,以避免混淆。
3.注意保质期。
老年人使用的药品应该注意保质期,过期的药品应该及时处理。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6个原则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疾病和药物已经成为和老年人最亲近的“危险朋友”。
据调查显示,有85%的老年人几乎每天都需要药物来维持机体功能,其中30%的人每天同时使用4种以上的药物。
这些药物一方面帮助老年人治疗疾病,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种种危害。
所以说,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机体的耐受性降低,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变弱、变迟缓,特别是参与药物代谢、转化、排泄的主要脏器肝、肾功能下降后,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人体内的正常转化和排出,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如老年人的肝脏代谢能力下降,服用安定(地西泮)的半衰期可以比成年人(一般为20~40小时)延长4倍;肾功能下降,体内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排泄时间可以延长2倍以上,使用这两种抗生素产生的肾损害和耳聋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由于很多老年人对医药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对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若再自行用药,更容易造成危险的用药事件,进而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曾经有一位七旬老人,患有顽固的原发性高血压,由于服药不规律,长期以来血压一直控制得不理想。
某天晚6点老人自测血压时,发现血压已高达190/110毫米汞柱,由于急于降压,自行将10毫克的硝苯地平片嚼碎服用,1小时后血压陡降至100/70毫米汞柱,4小时后血压又反跳至150/95毫米汞柱,老人害怕药效不足再次将10毫克硝苯地平嚼碎服用,服药不久就出现休克症状,幸亏家人叫来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及时抢救,才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拖回来。
后经医师解释,他的家人才了解到,老人是因为短时间内过量服用硝苯地平片导致血压下降过低、过快,从而引发了心源性休克。
类似的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老年人应该注意哪些用药问题呢?在此,我们送给您六道护身符,为您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第一道护身符:“切忌自行用药”有些老年人因为患有慢性病,认为久病成医,所以每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总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自我治疗。
药师提示:老年朋友进行自我治疗,说明有一定的保健意识,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特殊,通常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后果难以预料,所以老年朋友们切勿盲目随意进行自我“治疗”。
第二道护身符:“谨慎用药”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几乎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对其剂量、疗程都是有严格标准的。
医师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所以每位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也不完全相同。
药师提示: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和医师或药师充分沟通,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以便结合自身的病情特点和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给药时间、剂量和疗程。
第三道护身符:“遵医嘱用药”老年患者对待慢性病,必须遵守医嘱用药,切勿在治疗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感觉不适才吃药,稍微好转就停药,使药物治疗断断续续,造成病情反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例如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的药物美托洛尔,其使用有严格的时间和剂量要求,尤其冠心病患者不能骤然停药,否则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长期用该药者撤药时,用量要递减,至少要经过3天,一般需2周。
遵从医嘱用药是药物治疗的关键。
药师提示:一般情况下医师的处方已经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病情,是具有专属性的。
但是当患者多科室就诊、多处方用药时,处方中有可能会出现重复用药或者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隐患,此时您应该在付药费前向药师进行咨询,并让其对处方的安全、合理性进行审核,以保障用药安全。
患者取药后,也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有疑问时一定要向医师、药师咨询。
第四道护身符:“监测用药”有一位因泌尿系统感染而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医师给他开了加替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后(患者没有告诉大夫应用胰岛素的情况),患者连续几天都发生低血糖症状。
之后患者到门诊药房找药师咨询,并告知药师应用胰岛素的情况。
药师高度怀疑这是使用加替沙星引起的,提示患者复诊并联系医师就患者病情进行药物调整,解决了患者低血糖症状的问题。
药师提示: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最好能够详细记录用药情况,以便随时监测用药安全和不良反应。
具体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后主观感受和基本的体征变化。
这些内容在复诊以及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为医师和药师提供翔实的重要信息。
现在有些大型医院的药学部门都免费为患者提供专用的用药手册,并提供药师专业的咨询服务(如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门诊西药房)。
第五道护身符:“定期检查”对于某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服药可能已经具有习惯性和依赖性。
如果您恰好属于这类人群,您应该更加关注长期用药带来的潜在危害。
药师提示: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
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2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
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例如长期服用华法林的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华法林的血药浓度,以防止出血危险;他汀类降脂药有损伤肝功能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还有长期服用排钾利尿药(如速尿或氢氯噻嗪等)的老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血钾。
老年朋友不要为了省钱而不去检查,也许一次必要的检查可以让您节省下很多不必要的药物花销,更有可能让您避免严重的药源性疾病的伤害。
第六道护身符:“科学进补”中国人的进补观念是相当强的,传承了几千年的观念和眼花缭乱的媒体广告宣传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现代人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也受到盲目进补观念的影响。
很多老年朋友也经常“今天使用XXX油,明天使用XXX素”,只要听说好,拿来就用,但是很少有人能考虑到自身的情况是否需要进补。
药师提示: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同样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人的身体健康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下,盲目的进补有可能人为地打破这种平衡,为疾病的发生留下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进补有可能和您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所服药物的作用,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例如,患有痛风症和缺乏维生素B12以及使用抗凝血药的老年人,应该避免服用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复合维生素。
总之,在您服用药物的同时最好详细告知医师、药师您正在使用的补品,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朋友,以上几道护身符主要提醒您面对疾病以及用药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老年人用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问题,应该兼顾老年人多方面的特点。
医师针对患者病情选用安全、疗效确定、毒副作用相对较低的药物进行治疗;药师可以提示患者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帮助患者更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在治疗中也要严格遵从医嘱,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只有医师、药师、患者三方面携手努力,才能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目前全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达10.6%,正确指导老人如何合理地使用药物及确保其用药安全,已成为医学界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初步调查表明,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药少则3~5种,多则7~9种,这其中既包括有医生开的部分治疗药物,也有部分是轻信广告而自购的所谓营养保健品。
他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严格遵守每几小时须服药一次的等待中度过的。
对现代老年人所具有的强烈自我保健意识感到欣喜的同时,不免又多了几分忧虑。
大部分老年人都缺乏对药物的性能、药理常识的基本了解,尤其是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
事实上,人体随年龄增长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在发生一系列不可忽略的变化,如心脏指数每年下降0.8%左右;肾血流量每年减少1.9%;肝血流量减少1.5%;脑血流量减少0.4%;心输出量减少致消化道血流减少约40%;70岁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可达20%~30%;老年人体内总水分减少10%~15%。
这些机体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减退,尤其是心、肾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清除。
另据统计资料表明,使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使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7%,可见同时服用大量药物或长期不规范用药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因此,广大老年朋友,当您感到身体不适或需要用药时,勿忘安全第一。
安全、有效是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目标,为此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明确诊断,对症下药首先应当权衡利弊确定是否需要用药,许多疾病只要合理地生活、饮食调理、加强锻炼便可不治而愈,切忌动辄服药,消除完全依赖药物的不良心理。
个体化给药由于老年人存在个体的衰老、受损程度及药物治疗史不同等众多相关因素,故对药物的反应性极不一样,所以用药不能千篇一律,应充分考虑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药品和恰当的用量。
药物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通常我们推荐的剂量为成年人剂量的1/3~1/4,然后逐渐加量,直至最低安全有效维持量。
如普萘洛尔、哌替啶、吩噻嗪类药物的使用,因个体用量差异较大,当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
用药时间的长短亦应视病情及个体反应而定,尤其是对有些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不能企图连续用药到疾病完全治好才停药,当遵循中医学所提倡的“中病辄止,不可过剂”的用药原则,以免人体元气大伤。
用药宜精,药量宜轻部分老年人仍存有“药味多,用量大,花钱多,疗效好”的错误观点。
孰不知老年人由于正气不足,脏腑亏虚,生理功能减退,加之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如果单纯片面增加药味或加大药物的用量并不能奏效,必须注意老年之体不胜重剂,药量应力求适中,既要避免杯水车薪、药不胜病,也不能药过病所、诛罚太过。
联合用药为了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宜以小剂量为好,如不足以产生疗效,就需要联合用药。
尤其对一些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老年患者,主张其尽量联合中药治疗。
因为大部分中药均源于天然,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加强药物的检测老年人的体内调节功能减弱,代谢速度下降,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用药后,在体内易发生蓄积,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态,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老年人用药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具体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均应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并与医生保持经常的联系。
切忌凭以往的点滴经验擅自服用各种药物,或听信言过其实的广告,滥用各种滋养保健品。
不要忽略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在很多时候非药物疗法对患者也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