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老挝经济
- 格式:docx
- 大小:14.42 KB
- 文档页数:2
《2000-2012年老挝货币政策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老挝,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内陆国家,其经济发展历程中,货币政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2000年至2012年期间,老挝经济逐渐从封闭转向开放,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成为了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此期间老挝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二、老挝货币政策的背景与演变在此期间,老挝的货币政策背景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化的挑战,老挝政府逐步开放了其经济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此过程中,老挝央行积极采取措施调整货币政策,以适应其经济发展需求。
三、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实施在此期间,老挝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利率政策以及货币供应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主要依赖于老挝央行的决策和操作。
例如,老挝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老挝央行还通过调整汇率政策来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
四、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一)经济增长效应在此期间,老挝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
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政策,老挝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此外,适当的货币政策还为老挝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
(二)通货膨胀控制效应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老挝的货币政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调整利率政策,老挝央行成功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为老挝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三)金融市场发展效应此外,老挝的货币政策还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体系下,老挝的金融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也日益丰富。
这为老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机会。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2000年至2012年老挝货币政策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此期间,老挝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控制和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
老挝十大经济特区介绍1、沙湾-色诺经济特区
2、磨丁关口经济开发特区
3、金三角经济特区
4、万象-诺通工商业区
5、赛色塔综合开发区
6、普乔经济特区
7、塔銮湖经济特区
投资项目
工商业 出口加工业,建材制造业 旅游业,水上乐园 房产业 旅馆、民俗、特色住宿 体育中心 高尔夫球场 健身中心
航空业及物流运输
飞机场 交通道路建设 物流服务 教育
职业学校,幼儿园,小学, 中学 艺术中心 酒店,娱乐业 三至五星级 娱乐中心
、万象-龙腾经济特区
9 东婆西经济特区
10、塔克经济特区。
《2000-2012年老挝货币政策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老挝,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内陆国家,其经济发展历程中,货币政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2000年至2012年期间老挝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此期间内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助于理解老挝经济政策的演变,而且对于未来制定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老挝货币政策背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老挝的货币政策主要围绕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控制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展开。
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老挝政府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外汇市场干预等。
三、老挝货币政策实施(一)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在研究期间内,老挝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流动性,进而调控货币供应。
此举有效地维持了货币的稳定,并支持了国内的经济增长。
(二)利率调整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老挝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在研究期间内,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老挝多次降低利率,使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贷款。
(三)外汇市场干预由于老挝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外汇市场的稳定对国内经济至关重要。
老挝中央银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的稳定,以保障国际收支的平衡。
四、老挴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一)经济增长效应通过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老挝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尤其是在降低利率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推动了国内的投资和消费。
此外,外汇市场的稳定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通货膨胀控制效应在研究期间内,老挝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
通过调整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老挝成功地避免了物价过快上涨,保持了物价稳定。
这为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三)国际收支平衡效应老挝的货币政策也成功地维护了国际收支的平衡。
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率稳定,老挝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同时保障了出口的稳定增长。
这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作者: 马树洪
出版物刊名: 东南亚南亚研究
页码: 52-55页
主题词: 社会经济现状;勐腊;南塔;交通运输;简略介绍;重要门户;琅勃拉邦;物资集散地;作物种植面积;族系
摘要: 老挝北部的乌多姆赛、丰沙里和南塔三省与我国勐腊和江城两县接壤,总面积41590平方公里,总人口42.1万人,边境线总长710公里。
本文仅对其自然地理,资源、民族和经济,主要城市和交通运输以及同我国的关系作一简略介绍。
自然地理 乌多姆赛、丰沙里和南塔三省位于老挝最北端,在北纬19°90′——22°50′和东经100°10′——103°35′之间,均为老。
3作者简介:张萌萌(1996— ),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东南亚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对提升整个亚洲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很早就有关于对外贸易格局的讨论和研究。
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绝对优势理论来讨论一个国家如何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avid Ricardo(1817)在绝对优势理论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生产的某种商品即使不具有成本的绝对优势,只要相对成本较低,就可以出口这一种商品或产品。
在此背景下,Heckscher、Ohlin提出了H-O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国内丰富的资源或生产要素被广泛使用的物品。
Leontief(1953)得出了与资源禀赋理论不相符的结论。
(二)国内文献综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讨论对象就变成了我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的贸易结构问题。
大多数学者将沿线国家看作一个整体,全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中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结构。
例如,彭斯达等(2008)研究出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提高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
公丕萍等人运用 RCA指数、k 值聚类算法等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出口商品以机械设备及轻纺产品、服装等为主。
邹嘉龄等从省域层面分析了中国各个地区出口对于沿线国家的经济贡献,沿海省份对“一带一路”贸易的出口贡献最大。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中国与各个地区的贸易格局基本都遵循资源禀赋原理。
另外一些学者从进出口角度入手。
吴建武指出资本劳动比例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研发技术投入的增加都会优化我国出口结构。
魏浩发现中国仍以中等技术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产业结构升级任重道远。
蔡中华等通过统计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发明创造的权益情况,发现中国在沿线国家的专利分布格局与出口结构相似度较高。
老挝经济发展现状老挝是中南半岛北部唯一的内陆国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基础薄弱,水利资源丰富,产柚木、花梨等名贵木材。
老挝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东盟成员国,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10+1)及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成员。
【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1986年起推行革新开放,调整经济结构,即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转入经营核算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经济转为商品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颁布外资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经济关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1991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
1997年后,老挝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
老挝政府采取加强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扩大农业生产等措施,基本保持了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
受疫情影响,2020年老挝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滑,约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28%,人均2642美元。
2021年老挝GDP增长3.5%,外贸总额112.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
老挝货币名称是基普(KIP),2022年6月与美元汇率约为14000:1。
【资源】有锡、铅、钾盐、铜、铁、金、石膏、煤、稀土等矿藏。
迄今得到开采的有金、铜、煤、钾盐、煤等。
水利资源丰富。
2019年森林面积约194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约80%,出产柚木、花梨等名贵木材。
【工业】2021年工业增长6.1%。
主要工业企业有发电、锯木、采矿、炼铁、水泥、服装、食品、啤酒、制药等及小型修理厂和编织、竹木加工等作坊。
【农业】2021年农业增长2.5%。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薯类、咖啡、烟叶、花生、棉花等。
全国可耕地面积约800万公顷,农业用地约470万公顷。
【服务业】老挝服务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
执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老挝服务业取得很大发展。
2021年服务业增长1.4%。
老挝年度经济报告引言本文将对老挝的年度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老挝作为一个东南亚的内陆国家,其经济发展对于该地区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老挝的经济指标、政策措施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可以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经济指标分析GDP增长率老挝的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活动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的数据,老挝去年的GDP增长率约为X%,较上年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放缓、能源价格下跌以及自然灾害等。
对外贸易老挝是一个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贸易活动对于老挝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老挝的对外贸易总额为X美元,较去年有所增长。
其中,老挝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XXX,而主要进口商品包括XXX。
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老挝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最近几年,老挝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据报道,去年老挝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X美元,其中主要投向能源、旅游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政策措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老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点措施:1.优化投资环境:老挝政府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提供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老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计划在不同领域加大投资,包括道路、电力、通讯等,以促进交通和能源供应的发展。
3.推动农业发展:农业是老挝的重要经济支柱。
政府鼓励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供应链管理,并提供农业补贴和金融支持,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计老挝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继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老挝政府将继续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2.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老挝将加强与周边国家(如中国、泰国等)的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3.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老挝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提升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水平。
目前,老挝已成为中国在全球第八大投资目的地国。
我国企业在老挝的重要投资项目涉及经济合作区、铁路、电网、水电站、房地产和通信卫星等多个领域。
一、老挝概况基本情况老挝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
2016年老挝人口总数为650万,国教为佛教,通用老挝语,国内社会环境较好。
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人民革命党是该国唯一政党,坚持“少树敌、广交友”的外交政策,保持同越南的特殊团结友好关系,加强与中国全面战略合作,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积极争取国际经济和技术援助。
老挝已同138个国家建交,并于1997年7月加入东盟。
老挝有丰富的矿产、水力、森林资源,开发潜力大。
老挝经济规模小,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没有重工业;服务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
执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老挝服务业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农业、水电业、矿业和旅游业均是老挝经济的优势产业。
经济状况老挝的经济形势总体比较平稳。
近些年来均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其中投资和私人消费是主要增长动力,通胀压力不大,失业率总体较低。
2016年老挝经济增速为7.02%,这一增长水平不仅大大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也领先于亚洲新兴经济体6.5%的平均水平。
未来老挝仍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
金融环境方面,存贷款利差较大,贷款利率从2014年的19.2%下调至2016年的18.0%,存款利率从2014年的3.1%下调至2.0%。
M2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均逐渐回落,2016年已降至12.1%。
财政收支方面,从2012年开始出现财政赤字,且规模逐渐增大,预算赤字、内外负债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
贸易及国际收支方面,经常账户大额逆差,国际储备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仅能覆盖2.6个月的进口需求。
外债规模较大,但短期外债占比较低,风险相对可控。
政策环境发展规划方面,老挝于2016年1月通过了2030年愿景规划、第八个五年(2016年至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
老挝发展历程
老挝自1953年独立以来,经历了多个重大的变革和发展阶段。
以下是老挝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53年-1975年
在这一阶段,老挝获得了独立,并开始建立国家体系。
该国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尤其是越南战争对老挝的影响较大。
老挝政府寻求建立和平与中立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内部的政治和军事冲突。
第二阶段:1975年-1990年
1975年,老挝共产党在革命运动中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
义政权。
在这一阶段,老挝政府推行集体化和国有化政策,试图实现农业和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然而,这些政策在经济上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经济增长速度较低。
第三阶段:1990年-2000年
在1990年代,老挝开始改革开放,积极吸引外国投资。
政府
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国家的合作。
这一时期,老挝的经济增长率开始加快,尤其是农业和旅游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老挝也逐渐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教育和医疗水平。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
自2000年以来,老挝经历了更加快速的经济增长。
政府继续
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吸引外资,并加强对旅游业和能源资源的开发。
老挝也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入东盟等国际组织,并与
中国、越南等国家密切合作。
尽管经济有很大的潜力,但老挝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贫困、基础设施不足和环境问题。
总的来说,老挝在独立后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革、市场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
虽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该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继续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老挝经济发展现状老挝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内陆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力发电、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经过多年的努力,老挝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老挝的GDP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老挝的GDP从2000年到2019年增长了近7倍,从15亿美元增长到103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
老挝注重发展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老挝积极提升外商投资环境。
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贸易,老挝政府不断改善法规和政策。
例如,老挝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手续的繁琐性。
此外,老挝还与其他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
第三,老挝大力发展能源和旅游产业。
水力发电是老挝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老挝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因此积极发展水电站,并出口电力。
2019年,水电贡献了老挝GDP的20%左右。
此外,老挝的旅游业也在稳步增长。
老挝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旅游业也成为老挝的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老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老挝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虽然政府在发展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仍存在道路和交通运输的问题。
这限制了产业链的顺畅运作。
第二,老挝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教育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发展。
最后,老挝的经济结构还不够多样化。
除了水力发电和旅游业之外,老挝的其他行业发展相对较慢,导致经济相对脆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其次,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
最后,鼓励发展非传统行业,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结构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老挝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增长。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2021年第1期第30卷No1.2021vol.30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当前老挝面临的潜在执政风险及其化解路径探析韦健锋(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老挝人革党面临着吏治腐败、经济疲软、政治不稳固、社会不安定等执政风险。
这些风险一旦失控,不仅对老挝产生深远影响,还将波及中国———改变我国良好周边安全环境,妨碍中老双边关系深入发展,并可能引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动摇。
对此,老中两国应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在加强党的建设和化解执政风险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
【关键词】老挝;执政风险;对策;对华影响中图分类号:D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001-06收稿日期:2020-12-5作者简介:韦健锋(1975-),壮族,广西宾阳人,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讲师,史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政治、历史研究和老挝语教言文化。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1J0649)前期成果之一。
任何一个政权都会面临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潜在或现实的风险与挑战,当这些风险与挑战威胁到政权安全稳定时,便成为执政风险。
按照陈方勐的定义,执政风险即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由经济起伏、国外干预、社会不稳定、自然灾害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技术、环境因素引发的执政党认同下降或丧失执政权的可能性。
[1]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老挝面临的执政风险更加复杂,影响更为广泛,防控难度也更大。
一、当前老挝面临的执政风险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个突出特点是全球经济在艰难复苏中充满变数,而美国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新动向加剧了这种变数。
在世界格局从不确定走向更加不确定的国际背景下,老挝人革党执政过程中面临的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潜在风险形势将更加复杂。
(一)腐败现象可能成为反动势力搅局藉口腐败是指掌握公权力者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背离公权力的授权目标,违反公权力使用规范,牺牲公共利益谋取少数人利益的行为。
《2000-2012年老挝货币政策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自21世纪初以来,老挝作为一个经济不断发展的国家,其货币政策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2000年到2012年,老挝的货币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其效应对老挝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内老挝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应,以期为未来的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老挝货币政策背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老挝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老挝中央银行(NBC)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围绕货币供应、利率、汇率等方面展开,旨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三、老挝货币政策实施在2000年至2012年间,老挝的货币政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稳定货币供应: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老挝中央银行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来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
2. 降低利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刺激投资和消费,老挝中央银行逐渐降低了利率水平。
3. 汇率政策:为了稳定汇率,老挝中央银行在必要时进行外汇市场干预,以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
四、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 经济增长: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老挝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
通过降低利率和稳定汇率等措施,刺激了投资和消费,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2. 通货膨胀控制: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使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这为消费者和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 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日益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4. 汇率稳定:通过外汇市场干预等措施,老挝成功维持了本国货币的稳定,降低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2000年至2012年老挝货币政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货币政策对老挝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控制、金融市场发展和汇率稳定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
3.1 老挝经济发展概况老挝人民民族共和国呼吁,老挝成立于1975年,老挝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
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北到南全长1700公里,东到西全长400公里,山地和高原占国土的三分之二。
老挝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国家。
老挝的人口总数为638.65 万人(2011年统计),其密度为1方公里/26个人, 有68个部族,老挝有17个省份1个特区和1和1个直辖市,首都是万象。
老挝属于系内陆国家,北与中国人民共和国接壤有边境长达505公里、南与柬埔寨王国接壤有边境长达535公里、东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有边境长达2069公里、西北与泰国王国接壤有边境长达1835公里、西北与缅甸联邦接壤有边境长达236公里。
老挝是一个十分闭塞、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发展缓慢。
老挝是一个独立较晚、深受外国的殖民统治、剥削和掠夺以及国内数十年的战乱,使得老挝经济发展缓慢。
目前坚持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老挝经历了多年的闭关自守和经济停滞之后,于1986年走上了改革之路,认真执行九大决议,为在2015年基本解决贫困问题,在2020年脱离世界贫困国家行列而奋斗,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
13.1.1 老挝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老挝是传统农业的国家,社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在老挝革命党的带领下和老挝人民的努力奋斗,赢来了1975年12月2日的独立,老挝民族一起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实行社会经济制度。
老挝经过10几年自闭发展经济之后,1986年老挝在社会经济的自我反思并走上经济改革之路,并依旧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老挝社会经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年12月2日老挝人民革命党宣布已完成民族革命胜利,成立了新人民政府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在建立国家初期由于国家受到战争破坏很严重,国家基础设施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1期柬埔寨、老挝政治经济发展现状许梅(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州510632)[关键词]柬埔寨;老挝;现状[摘要】柬埔寨、老挝是东南巫地区最为贫穷落后的两个农业国。
一个长期受战争影响,政局动荡、经济落后;另一个地处内陆,基础薄弱。
因此,两国目前都把经济建设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来抓,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
老挝自80年代中期实行开放政策以来,政治经济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柬埔寨自1993年大选后政治经济形势也开始好转,特别是1998年新一届联合政府成立后,政局日趋稳定,经济发展渐有起色,外交上正走向成熟。
2001年两国均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是缩小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差距,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中图分类号]D7335/334.o[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099(2002)01—0032—05力量较弱,在政治上尚不成气候。
总体来看,在洪柬埔寨森领导的人民党的控制下,柬埔寨政局呈现出相对一、政局日趋稳定,社会问题相对突出稳定的发展态势。
柬埔寨是一个长期战乱频仍,经济发展严重滞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后,政治上极不稳定的国家,自1953年11月独立面:首先是社会治安问题。
柬埔寨反政府武装组织后的40年中,政权几经变更,政局异常动荡,直如“自由高棉运动”和“自由越南人”等,近两年到1993年5月。
柬埔寨在联合国监督下通过选举来活动十分频繁,他们背后有美国的暗中支持,并产生了联合政府。
然而,由于洪森与拉那烈之间因以泰国等邻近国家为基地,他们经常派遣武装分子权力之争引发了武装冲突,进而导致政权危机,柬潜入柬埔寨境内制造事端。
2000年11月底就发生埔寨局势一度趋于紧张,后在国际社会的多方斡旋了100多名武装分子潜入金边袭击柬埔寨国防部的下,经过西哈努克国王的全力调解,双方最终达成暴力流血事件,这对柬埔寨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和解。
威胁。
其次是贪污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并直接涉及1998年11月,经过选举,洪森领导的人民党到高层,特别是军警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
老挝经济的概况(一)概况老挝地处印支半岛内陆,人口少,工业基础薄弱,没有重工业,农业生产较落后,大片耕地闲置,工农业生产都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商品。
近年来,老挝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水利设施,鼓励种植双季稻;工业方面积极推动生产进口替代产品、出口创汇的项目;大力发展旅游业。
1986年至1993年,1986年老党四大提出了经济革新设想,取消中央集中管理的体制,建立国家宏观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把农林业、工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优先发展农林业,允许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加快经济机制转换,工业企业实行出售、租赁和股份制。
在此时期,除少数维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外,90%以上的工厂和企业转变了经营机制。
受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老挝经济增长放缓,货币大幅贬值,国家财政拮据,外债增加。
2001年3月,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老党制定了今后5年、10年、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快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即到2005年,争取半数贫困人口脱贫,基本解决毁林垦荒和种植鸦片的陋习,GDP 增长接近6%,人均收入达500-550美元。
到2010年,彻底解决毁林垦荒,完成贫困人口脱贫,GDP增长接近7%,人均收入达700-750美元。
到2020年,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口将增至830万,GDP增长达7%,人均收入将达1200-1500美元。
2000-2001年,老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GDP)达6.4%,人均GDP327美元,通膨率为8.6%.【主要经济领域:】1、农业老挝是一个农业国,地广人稀,潜在耕地面积800万公顷,实际耕地面积8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是稻谷,其中糯稻占90%。
稻谷种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5%,主要分布在万象地区、沙湾拿吉省、沙拉湾省和占巴色省等,其中南部三省稻谷产量占总产量的40%。
试析老挝经济发展落后的历史根源
陶红
【期刊名称】《东南亚纵横》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老挝曾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虽然自1986年实行革新政策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少进步,但发展仍是比较缓慢。
目前仍没有重工业,只有一些加工业。
全国人口80%以上从事农业,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3%。
农业生产技术还很落后,山区基本上是刀耕火种,平原地区水利设施很差,很多地方一年只能在雨季时种一季水稻,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陶红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试析新时期女性文学悲剧色彩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J], 刘婕
2.试析尼泊尔反政府武装的历史根源及现实影响 [J], 宋志辉
3.试析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根源 [J], 肖文奇
4.试析近代拉美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J], 陈祥;王冬梅
5.对于中国科学落后的历史根源的探讨 [J], 陈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国民经济
据老方统计,2014财年老挝经济增速为7.8%,较去年下降0.2%,全年GDP达90.8万亿基普,合113.3亿美元,人均GDP达1,340万基普,合1,672美元。
经济结构中,农林业增长3%,占GDP的24.8%;工业增长8.5%,占GDP的27.5%;服务业增长9.3%,占GDP的39.3% 2014年进出口贸易
据老方统计,2014财年,老挝进出口贸易额8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35.82亿美元,同比下降1.75%,进口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4%,贸易逆差9.71亿美元,同比增长6%。
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减少的同时进口增加,进口产品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及消费品,出口产品主要为金、铜等自然资源类产品,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2014年农林畜牧业
农林领域保持稳定增长,将甘蒙、沙湾拿吉两省列为粮食生产、加工及出口全产业链基地。
据老方统计,全国耕地面积98.1万公顷,实际种植面积95.8万公顷,稻谷产量400万吨。
其他作物中,甜玉米种植面积27.1万公顷,产量25.6万吨;薯类2.1万公顷,产量25.9万吨;蔬菜15.4万公顷,产量136.3万吨;水果4.1万公顷,产量75.8万吨;咖啡8.4万公顷,产量9.8万吨;橡胶27.1万公顷,进入割胶期2.9万公顷,产胶量5万吨。
养殖行业增长势头稳定,全年涨幅约2%,其中水牛养殖增幅1%,黄牛3%,羊2%,猪6%,禽类5%。
全
年鱼、肉、蛋类制品产量36.1万吨,同比增长10%。
2015年国民经济
2015 财年GDP 增长7.5%,国内生产总值达1023200 亿基普(折合约128 亿美元),人年均GDP 达1580 万基普(折合约1970 美元)。
其中:农林业增长3%,占GDP 23.7%,全年稻谷产量387.2 万吨;工业增长8.9%,占29.1%,其中能源矿产产值189335.8 亿基普,占比12%;服务业增长9.1%,占比39.8%,全年入境游客430 万人,旅游收入6.72 亿美元;进口关税增长8.2%,占比7.4%;预算收入258150 亿基普(其中国内205360 亿基普,外国援助52790 亿基普),预算支出310000 亿基普。
国家投资项目5604 个,总额超76260 亿基普(其中内资32030 亿基普,外资44220亿基普);银行全年放贷超551110 亿基普,较上年增12.93%,相当于GDP 的54.88%;广义货币(M2)增长20.31%;外汇储备较上年同期增加9.94 亿美元;
全年出口额33.05 亿美元,进口额47 亿美元,外贸逆差13.95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