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检查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55.01 KB
- 文档页数:4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细则双重预防是一种管理机制,旨在通过多层次的预防措施,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
双重预防机制的出发点是“安全第一”,通过适当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事故、意外及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本文将从基本理念、管理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1.基本理念1.1综合治理:将风险控制纳入企业各个环节,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负责。
通过管理流程和制度设计,明确职责和权限,实现全面的风险管控。
1.2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和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减少损失。
1.3安全文化:通过宣传教育、岗位培训和奖惩机制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1.4持续改进:通过持续的优化和改进,不断提高管理和预防措施的效果,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2.管理措施2.1风险评估:通过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2隐患排查:定期组织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事故的发生。
2.3预防措施:根据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2.4监控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控体系,包括现场监控、设备监控和人员监控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3.应急处理3.1快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应对,采取紧急措施,尽快控制事态。
3.2准确: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准确判断事态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3.3果断:在应急处理时,要果断采取措施,包括防止扩散、救援伤员、处置危险品等,有效遏制事故的发展。
4.总结与改进4.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经验,建立知识库,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4.2改进措施:根据总结的经验,不断改进管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细则一、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二、建设单位应提供工程周边环境等资料,组织勘察、设计等单位列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
勘察单位应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提出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的意见。
三、施工单位、项目部根据工程项目风险普查结果,梳理编制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清单,按照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划划分为四个级别。
(一)一级风险(重大风险):作业过程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可能引发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二)二级风险(较大风险):作业过程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可能引发重伤及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三)三级风险(一般风险):作业过程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可能引发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四)四级风险(低风险):作业过程存在较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
四、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分别由施工单位、项目部制定《重大(风险源)危险源管控方案》,并由项目部实施。
施工单位对一级风险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管控包含以下措施:(一)开工前在现场醒目位置进行重大危险源公示;(二)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审批、论证和实施;(三)专项方案实施前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四)专项方案实施时,施工单位根据管控计划派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进行督导;(五)编制应急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并开展实战演练;(六)监理单位应及时了解施工项目部每日工作内容,对隐蔽施工、重要工序和危险作业等施工过程实施旁站监督,未经验收通过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对违反安全规定或安全措施不到位的行为,监理单位依法要求整改或暂停施工;(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专业监测单位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的其他管控措施;(八)恶劣气候或特殊条件下,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按照二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停止施工。
xx公司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细则必备条件方案制定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查看建设实施方案1.无方案扣 2 分;2.方案不切实际一处扣 1 分;领导机构成立领导机构查看双重预防体系文件无领导机构扣 2 分工作机制职责分工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1.查有关责任体系正式文件,看是否按本标准要求明确了班子成员的责任;2.对班子成员进行随机抽查,查看职责掌握情况。
1.无责任体系文件扣 2 分,职责内容不健全的每处扣 0.5 分;2.抽考班子成员,1 人不清楚自身职责扣 1 分有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具体人员查责任体系文件或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是否明确了人员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未明确扣 1 分。
有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的具体人员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 ,也可在岗位责任制中明确未明确具体人员的扣 1 分制度建设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明确安全风险的辨识范围、方法和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流程1.查风险管控工作制度,必须明确风险的范围 (可以概括的说明) ,必须明确辨识和评估采用了什么方法;2.查是否按本标准要求明确了风险辨识和评估的工作流程,流程要包括本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1.范围和方法不明确扣 2 分 (可以按灾害类型明确范围,也可按工作地点明确范围) ;2.未明确风险管控的工作流程扣 1 分;3.工作流程内容不完善扣 0.5 分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体系,明确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班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1.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分工 (按标准检查班子成员,主要检查岗位人员责任制内容是否明确) ; 2.询问领导班子成员、班组长、作业人员岗位职责1.未建立责任体系或领导职责未分工扣 1分; 2. 领导班子成员不清楚职责 1 人扣 1 分;班组长、岗位员工患排查治理职责不清楚每人扣 0.5 分分级管理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并按照事故隐患等级明确相应层级的人员负责治理、督办、验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细则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
第二章目的第三条为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关口前移、科学预防、精准管理、夯实责任、持续改进的要求,通过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持续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参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DB37/T3015-2017)《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制度》(DB37/T3014-2017),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细则。
第三章组织结构及职责第四条组织架构公司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运行、监督、考核工作。
(一)组长:董事长(二)执行副组长:总经理(三)副组长:副总经理(四)成员:××负责人、成本合约中心负责人、市场营销中心负责人、监察审计部、财务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及各××负责人。
第五条工作职责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参与,××负责。
(一)双重预防机制制度的制定、修订、宣贯和培训;(二)指导、监督××、××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定的双重预防机制制度,制定其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三)监督各××、××的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工作及落实情况的考核;(四)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五)负责对重大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安全生产事关公司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起双重预防机制成为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要求。
本文将探讨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规范,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1. 内容与要求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包括安全生产措施、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等方面的规定。
2. 建设与完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制定适应性的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经过全面的评估和不断的修订,确保与时俱进,做到科学规范。
三、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措施1. 隐患排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包括设备设施、工作环境、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隐患。
排查结果需要做到详细记录,以备后续整改使用。
2. 整改措施针对排查出的隐患,企业应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到位。
整改方案应具体明确,包括责任部门、整改期限等要素。
对于严重的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四、安全培训和教育1. 培训计划企业应制定员工安全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员工的定期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知识等。
2. 教育方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如现场培训、在线学习、安全知识考试等。
同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五、安全检查与考核机制1. 定期检查企业应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境进行检查。
检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2. 考核评价企业可以制定安全生产考核评价指标,根据员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奖惩制度的依据,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预案制定企业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覆盖火灾、事故、自然灾害等多种突发事件。
预案内容应详尽,包括预警措施、紧急撤离程序、救援指南等。
2. 演练与评估企业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操作性和有效性。
公司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实施细则1 总则1.1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规范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依据《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1.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公司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1.3 规范内容界定1.3.1 本细则所称风险是指生产安全风险,是安全不期望事故事件概率与其可能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结果,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分别对应红、橙、黄、蓝四种颜色。
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应当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一般风险按照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可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低风险应当执行现有管理程序和保持现有安全措施完好有效,防止风险进一步升级。
1.3.2 本细则所称隐患是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按危害大小、治理难易程度和紧迫性将隐患分为一般、较大和重大隐患。
1.4 管理原则1.4.1 推进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持续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防止事故发生,确保风险可接受。
1.4.2 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
建立隐患排查、分类分级、整改治理、效果评估、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隐患及时排查治理。
不能如期治理的隐患应当按风险管控的程序落实防范措施。
1.4.3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和“分级监控、分级治理”原则,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应全面落实安全部门监管责任、业务职能部门管理责任、各单位主体责任,全面覆盖和全员参与,实现全过程、常态化的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各级负责人应当承包本部门、本单位最大风险和最大隐患。
1.4.4 坚持逐级建立清单原则。
风险和隐患排查管理实行清单管理,各单位、各部门应当逐级建立基层单位、二级单位、公司级等各层级风险和隐患管理清单。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双重预防机制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风险和问题。
它的核心思想是“预防为主,防控相结合”,旨在提高安全意识,防范潜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并能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
本文将就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了有效地实施双重预防机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安全责任。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职责制度,推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安全管理层级到位。
2.制定安全制度规范。
制定一系列的安全制度规范,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以确保安全的持续有效管理。
3.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各类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
4.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机制。
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对生产设备、安全设施、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5.加强对供应商和承包商的安全管理。
制定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督,确保他们的工作符合安全要求。
二、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是双重预防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预警,才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工作方案: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制定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加强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采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安全信息和数据,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预警。
3.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
在评估和预警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明确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和处置措施,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