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移动通信网H0H1 H2 H3号码200983 104307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pagingCause terminatingConversationalCall,cn-DomainIdentity cs-domain,cn-pagedUE-Identity tmsi-GSM-MAP : '00000000 01010000 00000010 10010101'B5.1 编号计划GSM网路是复杂的,它包括交换系统和基站系统。
交换子系统包括HLR、MSC、VLR、AUC和EIR,和与基站系统、其它网路如PSTN、ISDN,数据网、其它PLMN等间接口。
为了将一个呼叫接至某个移动客户,需要调用相应的实体。
因此要正确寻址,编号计划就非常重要。
本章就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来识别身份的各种号码的编号计划进行介绍。
1.移动台ISDN号码(MSISDN)MSISDN号码是指主叫客户为呼叫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客户所需拨的号码。
号码的结构为:CC NDC SN|-----------国际移动客户ISDN号码-------------------||-- 国内有效移动客户ISDN号码--|CC=国家码。
我国为86。
NDC=国内目的地码,即网路接入号,邮电部门GSM网为139,“中国联通公司”GSM网为130。
SN=客户号码,采用等长7位编号计划。
邮电部SN号码结构是H1H2H3ABCD,其中HlH2H3为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的HLR号码,ABCD为移动客户码。
“中国联通公司”SN号码结构是H1H2ABCDE,HlH2是移动业务本地网的HLR号码,ABCDE是移动客户码。
当客户号码容量受限时,可扩充国内目的地码。
邮电部可启用138,137…,“中国联通公司”可启用131,132…等。
2.国际移动客户识别码(IMSI)为了在无线路径和整个GSM移动通信网上正确地识别某个移动客户,就必须给移动客户分配一个特定的识别码。
这个识别码称为国际移动客户识别码(IMSI),用于GSM移动通信网所有信令中,存储在客户识别模块(SIM)、HLR、VLR中。
MSISDN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ISDN即是综合业务数字网,是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的简称) MSISDN是指主叫用户为呼叫GSM PLMN中的一个移动用户所需拨的,作用同于固定网PSTN;是在公共网交换网络编号计划中,唯一能识别移动用户的.采用E.164编码方式存储在HLR和VLR中,在MAP接口上传送根据CCITT的建议,MSISDN由以下局部组成:MSISDN=CC+NDC+SNX例:MSISDN(移动用户):CC+NDC+SN 86+133+...CC=国家码 (中国为86)NDC=国内目的码SN=用户假设在以上中将国家码 CC去除,就成了移动台的国内身份,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手机"目前,我国GSM的国内身份为11位。
每个GSM的网络均分配一个国内目的码(NDC)。
也可以要求分配两个以上的NDC号。
MSISDN的号长是可变的〔取决于网络结构与编号计划〕,不包括字冠,最长可以达到15位。
国内目的地码〔NDC〕包括接入号N1N2N3和HLR的识别号H1H2H3H4。
接入号用于识别网络,我们目前采用:139、138……。
HLR识别号表示用户归属的HLR,也表示移动业务本地网号。
MSRN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中文即:移动台漫游号这是针对移动台的移动特性所使用的。
每次呼叫发生时,HLR知道目前用户处在哪一个MSC/VLR服务区内,为了向GMSC提供一个本次路由选择的临时,HLR请当前的MSC/VLR分配一个移动台漫游(MSRN)给被叫用户,并将此送给HLR。
HLR再将此转发给GMSC,此时GMSC就能根据此将主叫用户接至所在的MSC/VLR。
查询呼叫路由功能〔请求MSRN号〕是移动应用局部〔MAP〕中的一局部。
GSM编码在GSM系统中,需对移动用户和数字移动网络各单元部件的编号进行定义,以便在CM和MM时正确识别目标1. 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MSISDN)① ISDN号码是指当呼叫数字移动通信网用户时,主叫用户所拨的号码② MSISDN号码采用E.164编码方式③ 号码结构国家号码(CC)国内有效移动用户电话号码我国国家号为86,采用网号方式时国内有效移动用户电话号码为11位数字等长号码NDC(N1N2N3)H0H1H2H3ABCDNDC为数字移动业务接入号由三位组成,目前国家规定NDC=移动139 138 137 136 135、联通130 131 132 133H0H1H2H3为HLR的识别号H0H1H2全国统一分配,H3省内分配ABCD为每个HLR中移动用户的号码2.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① GSM数字PLMN中,IMSI是唯一的识别一个移动用户的号码,是长度为15位的数字号码② IMSI永久地属于一个注册用户,在包括漫游区域在内的所有位置都是有效的③ IMSI用于位置更新、呼叫建立和PLMN的所有信令中④ 在IMSI不使用的情况下,以非加密模式通过无线信道传输⑤ IMSI储存在SIM卡和HLR中,也在VLR中作为临时登记⑥ IMSI号码采用E.212编码方式,号码总长度为16位⑦ 号码结构移动国家号码MCC数字移动通信网号NCC移动用户识别号MSIN中国的MCC=460中国移动MNC=00,中国联通MNC=01移动用户识别号MSIN=H0H1H2H3(S)XXXXXX(共11位)3.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① 指当MS漫游后,为使GSM网能再进行路由选择,把呼叫转移到移动台当前所登记的MSC而由VLR临时分配给MS一个号码,该号码在接续完成后即可释放给其它用户使用② MSRN号码同时也可作为SCCP的GT地址来寻找漫游用户当前所访问的MSC。
对在某一特定区域漫游的MS,MSRN号码在被访VLR区域内,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如90秒)是唯一有效的③ MSRN的组成结构1390M0M1M2M3ABC或1374M0M1M2M3ABC1390和1374为漫游号码标记1390 M0M1M2M3或1374 M0M1M2M3为漫游地MSC端局的号码ABC为漫游地MSC 端局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漫游号码,范围是000~4994. 切换号码(HON)① 当进行MSC交换局间切换时为选择路由由切换目的地MSC(目标MSC)临时分配给来访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②该号码为MSRN号码的一部分③ 其组成结构1390M0M1M2M3ABC或1374M0M1M2M3ABCABC的范围是500~9005.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① 为了对IMSI保密,VLR可给来访移动用户在位置登记(包括位置更新)后或激活补充业务时,分配一个唯一的TMSI号码,它仅在本地使用,为一个4Byte 的BCD码② 移动用户的TMSI与IMSI是对应的,在呼叫建立和位置更新时,空中接口传输使用TMSI6. 位置区识别码(LAI)① 在检测位置更新和信道切换的需求时,要使用到位置区识别LAI② 位置区识别码LAI用于识别移动台所处的位置③ 当移动台从一个位置区移动到另外一位置区时,需要进行位置登记④ LAI号码结构MCCMNCLACMCC=460 MNC=00 或 01LAC为位置区码,由一个2Byte的BCD码(X1X2X3X4)组成,X1X2由国家相关业务部门统一分配,X3X4由省内主管部门分配LAC不使用全部为0的编码7.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①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是用来识别一个小区(基站/一个扇形小区)所覆盖的区域② CGI是在LAI的基础上再加小区识别码(CI)构成的③ 其结构是MCCMNCLAICI其中CI为2Byte的BCD码,由各MSC自定8. MSC/VLR号码① MSC/VLR号码是用来在7号信令信息中标识MSC/VLR的号码② 组成结构CCNDCLSPCC和NDC同MSISDN的规定(CC=86 NDC=139 138 137 136 135 133 132 131 130)LSP(Locally Significant Part)由运营商规定③ MSC/VLR采用E.164编码方式,即ISDN编码方式④ MSC号码与VLR号码相同(目前二者合一配置)9. HLR号码① HLR号码是用在7好信令信息中来标识HLR的号码② HLR号码组成结构CCNDCH0H1H2H30000③ HLR号码采用E.164编码,通常将用户号为0000的MSISDN号码作为HLR 号码10. 漫游区域识别码(RSZI)① RSZI主要用于识别移动用户的漫游区。
解析手机号码格式1.1.1 号码组成MDN号码为本网移动用户作被叫时,主叫用户所需拨的号码。
采取E.164编码方式;存储在HLR和VLR中,在MAP接口上传送。
DN号码的结构如下:CC + MAC + H0 H1 H2 H3 + ABCD其中:CC:是国家码,中国使用86。
MAC:是移动接入码,本网采用网号方案,为133。
H0H1H2H3:HLR识别码,由联通总部统一分配。
ABCD:移动用户号,由各HLR自行分配。
1.1.2 H0H1H2H3中国联通分配方案本分配方案考虑了中国联通公司掌握的IRM(国际漫游MIN)号码资源和用户发展预测。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从H0等于0到9开始,逐步起用。
H0H1H2由总部统一分配到各省,H3由各省分配到本地网。
1.1.3 拨号程序本网用户→本地固定及模拟网用户:0XYZPQR(S)ABCD本网用户→异地固定及模拟网用户:0 XYZ PQR(S)ABCD本网用户→联通GSM用户:130 H0H1H2H3 ABCD本网用户→移动GSM用户:139(8,7,6,5)H0H1H2H3 XXXX本网用户→本网用户:133 H0H1H2H3ABCD固定、模拟网用户→本地本网用户:133 H0H1H2H3 ABCD固定、模拟网用户→异地本网用户:0 133 H0H1H2H3 ABCD联通、邮电GSM用户→本网用户:133 H0H1H2H3 ABCD本网用户→特服业务:1XX注:PQR(S)--局号,XYZ --长途区号,ABCD--移动用户号1.2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与移动台识别码(MIN)IMSI是在CDMA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唯一地识别一个移动用户的号码。
此码在所有位置,包括在漫游区都是有效的;采取E.212编码方式;存储在移动台/UIM卡、HLR和VLR中,在无线接口及MAP接口上传送。
联通使用基于MIN的IMSI(MIN based IMSI)。
1.什么是LTE?LTE的全称是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2.EPC的全称是什么:Evolved Packet Core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3.目前中国电信LTE的主要规范《关于印发LTE(混合组网)网络技术体制(试行)及系列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中国电信〔2013〕448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LTE相关规范和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国电信网发〔2013〕31号)4.LTE EPC系统的网络架构EPC中的核心网络设备包括移动性管理设备(MME)、服务网关(S-GW)、PDN网关(P-GW)以及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的HSS和用于计费和策略控制的单元(PCRF)等组成,同时EPC网络还要支持CDMA eHRPD的接入。
5.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主要功能是什么?主要功能是处理NAS信令及接入安全验证,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对EPS承载的激活、修改和释放,以及接入网侧承载的释放和建立),PGW和Serving GW的选择,跨MME切换时对于MME的选择,鉴权,漫游控制及IP地址分配,以及UE在ECM-IDLE 状态下可达性管理(包括寻呼重发的控制和执行)。
6.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主要功能是什么?是面向eNodeB终结SI-U接口的网关。
S-GW对基于GTP的S5/S8接口可以提供的主要功能有当eNodeB间切换时作为本地锚定点并协助完成eNodeB的重排序功能,合法监听以及数据包的路由和前传,根据每个UE ,PDN和QCI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相关计费等。
7.P-GW(PDN Gateway,PDN网关)主要功能是什么?是面向PDN终结于Sgi接口的网关。
如果UE访问多个PDN,UE将对应一个或者多个PDN GW。
PDN-GW 对基于GTP的S5/S8提供的主要功能有基于用户的包过滤,合法监听,UE的IP地址分配,在上行链路中进行数据包传送级标记,上下行服务等级计费以及服务水平门限的控制,和基于业务的上下行速率的控制。
移动网络中的主要号码与信令寻址一.移动网络中的主要号码(1)MSISDN移动用户号码:MSISDN移动用户号码是指移动用户对外公开的电话号码,任何主叫用户要呼叫移动网络中的用户就拨打该号码。
MSISDN=CC(国家号码) +NDC(国内接入号)+SN(用户号)CC(国家号码)中国为86;NDC(国内接入号) N1N2N3为移动业务接入号码,采用130-139;SN(用户号)为H0H1H2H3+ABCD,H1H2H3为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的HLR号码,ABCD为移动客户码,由各HLR自行分配。
中国用户的MSISDN=86+N1N2N3+H0H1H2H3+ABCD。
其遵从E.164号码格式。
(2)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号码: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号码是数字PLMN网中唯一地识别一个移动用户的号码,用于移动通信网所有信令中,存储在客户识别模块(SIM)、HLR、VLR中,为一个15位数字的号码。
IMSI=MCC(移动国家码)+MNC(移动网号)+MSIN(移动用户识别号码)MCC(移动国家码)中国为460;MNC(移动网号)中国移动的标识号为00,联通标识号为01;MSIN(移动用户识别号码)是10位数字的等长号码,格式为H1 H2 H3S XXXXXX。
其遵从E.212号码格式。
E.214号码是SCCP消息寻址时用到的一种号码,如在GSM用户进行漫游登记时用到。
E.214号码是E.164号码与E.212号码的组合,即国家号、接入号码使用E.164号码,其他部分使用E.212号码。
(4)MSRN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是每次呼叫移动漫游用户时,为了使网络再次选择路由,根据 HLR的请求由移动漫游用户所在的VMSC/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该号码在话务接续完成后即可释放给其它用户使用。
其结构为13900M1M2M3ABC,MlM2M3为MSC的号码。
(5)TMSI/P-TMSI临时移动客户识别码:为了对IMSI保密,当移动用户每次呼叫(主叫或被叫)时,MSC/VLR给来访移动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TMSI号码,即为一个由MSC自行分配的4字节的BCD编码,仅限在本MSC业务区内使用。
(完整)LTE系统中各类ID介绍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LTE系统中各类ID 介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LTE系统中各类ID介绍的全部内容。
▊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是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储存在SIM卡中,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
其总长度不超过15位,同样使用0~9的数字.其中MCC是移动用户所属国家代号,占3位数字,中国的MCC规定为460;MNC是移动网号码,由两位或者三位数字组成,中国移动的移动网络编码(MNC)为00;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通信网;MSIN是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以识别某一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
国际上为唯一识别一个移动用户所分配的号码.IMSI共有15位,其结构如下:MCC+MNC+MSIN▊PLMN ID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ID,公共陆地移动网络ID,由政府或它所批准的经营者,为公众提供陆地移动通信业务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网络标识。
PLMN = MCC + MNC,例如中国移动的PLMN为46000,中国联通的PLMN为46001.▊MCCMobile Country Code 移动设备国家代码三个数字,如中国为460.▊MNC移动设备网络代码(Mobile Network Code,MNC)是与移动设备国家代码(Mobile Country Code,MCC)(也称为“MCC / MNC”)相结合,以用来表示唯一一个的移动设备的网络运营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
1。
移动通信发展1。
1移动通信的定义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多方,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或暂时静止状态。
1。
2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以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为主体技术,包括以蜂窝网系统为代表的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以集群系统为代表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无绳电话, 主要向用户提供模拟话音业务。
1.3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2G)-GPRS(2。
5G)—EDGE(2。
75G)第二代移动通信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为主体技术,简称数字移动通信,包括数字蜂窝系统、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等,主要向用户提供数字话音业务和低速数据业务。
1。
4第三代――IMT-2000TD-SCDMA(中国移动)WDMA(联通)CDMA2000(电信)第三代(3G)移动通信以CDMA为主要技术,向用户提供2 Mb/s到10 Mb/s的多媒体业务.1。
5第四代—LTE--LTE-A超(后)三代(B3G)或第四代(4G)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开发,采用OFDM和多天线等新技术, 将向用户提供100 Mb/s甚至1 Gb/s的数据速率.1。
6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五个“W”,即任何人(Whoever),无论在任何时候(Whenever),任何地方(Wherever),都能和另一个人(Whomever)进行任何类型(Whatever)的信息交换。
2.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MS、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以及与PSTN相连接的中继线等组成,如图1所示.图1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MSS)组成2。
GSM简介GSM简介2009-12-26 20:08GSM简介移动通信系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于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通信。
20年代开始在军事及某些特殊领域使用,40年代才逐步向民用扩展;最近十年间才是移动通信真正迅猛发展的时期,而且由于其许多的优点,前景十分广阔。
移动通信经历了由模拟通信向数字化通信的发展过程。
目前,比较成熟的数字移动通信制式主要有泛欧的GSM,美国的ADC和日本的JDC(现改称PDC)。
其中GSM的发展最引人注目,其发展历程如下:1982年,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设立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即GSM,以开发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目标。
1986年,在巴黎,对欧洲各国经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所提出的八个建议系统进行现场试验。
1987年,GSM成员国经现场测试和论证比较,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RPE-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MOU)。
1989年,GSM标准生效。
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
移动通信跨入第二代。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简称GSM系统)是完全依据欧洲通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制定的GSM技术规范研制而成的,任何一家厂商提供的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都必须符合GSM技术规范。
GSM系统作为一种开放式结构和面向未来设计的系统具有下列主要特点:GSM系统是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并且可与各种公用通信网(PSTN、ISDN、PDN等)互连互通。
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子系统与各种公用通信网之间都明确和详细定义了标准化接口规范,保证任何厂商提供的GSM系统或子系统能互连;GSM系统能提供穿过国际边界的自动漫游功能,对于全部GSM移动用户都可进入GSM系统而与国别无关;GSM系统除了可以开放话音业务,还可以开放各种承载业务、补充业务和与ISDN相关的业务;GSM系统具有加密和鉴权功能,能确保用户保密和网络安全;GSM系统具有灵活和方便的组网结构,频率重复利用率高,移动业务交换机的话务承载能力一般都很强,保证在话音和数据通信两个方面都能满足用户对大容量、高密度业务的要求;GSM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覆盖区域内的通信质量高;用户终端设备(手持机和车载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向更小型、轻巧和增强功能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