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
- 格式:ppt
- 大小:31.96 MB
- 文档页数:30
零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姓名:粟颖班级:2013级建筑一班学号20132414指导老师:李莉娜摘要: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是我国第一个零碳建筑,它是根据英国贝丁顿社区的技术体系和逻辑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而设计的,它对我们未来的零碳生活带来莫大的启发。
关键词:零碳技术、伦敦馆、节能技术1.零碳馆介绍1.1概况低碳建筑概念源自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的低碳经济理念,它将人们引向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之后零碳建筑的提出更是将这种生活方式推向极致。
在2010年世博会上展出的伦敦零碳馆就是一个范例,它除了展示上海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可持续技术的结合,更是体现了将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考虑至极致,而做到零碳排放。
伦敦零碳馆不仅仅展现了建筑林宇如何实现零碳,还启迪着人们走向零碳的生活方式。
1.2建筑师介绍伦敦零碳馆设计单位为英国ZEDfactory事务所,这个建筑事务所成立的的第一天就一直致力于低碳建筑的建设与发展。
ZEDFactory所有作品皆采用零碳技术,是当代绿色建筑的先驱。
ZEDFactory相信可持续发展在目前的市场约束条件下是可以负担得起的,他们也也一直在努力节约建筑构件的成本,让零碳生活离我们更近。
1.3项目布局概况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场地在上海市中心,主要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发布局。
而伦敦零碳馆则位于上海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
零碳馆与相邻的[沪上·生态家]及[西班牙展馆]皆呈南北走向,通过布局形成一定的街巷空间,带来不一样的展览体验。
这样南北走向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并没有顺应城市肌理的走向,但是通过另一些方式与周边建筑结合得很好,南北走向的布局更是使采光最大化。
为了顺应道路与河流的走向,世博会展区周边的建筑大多呈西南-东北走向[图一],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夏季东南风的引入,相反零碳馆与[沪上·生态家]及[西班牙展馆]的组合能更好的利用夏季的风[图二],是一种被动式节能技术的设计。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样板房地板会呼吸,窗户会发电
佚名
【期刊名称】《钢结构》
【年(卷),期】2010()4
【摘要】上海世博会零碳馆日前公布最新技术方案,将打造中国首座零碳排放公共建筑。
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
【总页数】2页(P95-96)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碳排放;发电;样板房;呼吸;地板;窗户;最新技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2
【相关文献】
1.衣之零碳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学院时装秀举行 [J], 李涛;
2.中国零碳建筑的一次伟大实践——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 [J], 丁建斌
3.零碳馆——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馆考察报告 [J], 顾性泉;陈飞;刘雯婷
4.世博会零碳馆演绎“自给自足”地板会呼吸窗户会发电 [J],
5.从伦敦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到上海世博会零碳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世博会体验“低碳”城市作者:孟娜吴陈吴宇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第21期可以吃掉的餐具、冰做的酒杯、轮胎做的桌子、水管做的椅子……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真实存在的餐厅——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里的一间零碳餐厅。
这间餐厅所在的伦敦案例馆,位于浦西世博园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独创设置,展出50多个世界各地在低碳环保方面有良好实践的城市案例。
伦敦案例馆又名“零碳馆”,其创意来源于世界第一个零碳社区——位于伦敦南部的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村落贝丁顿社区。
伦敦零碳馆入口墙壁上有一张手绘的结构图,清晰地向参观者介绍了零碳馆实现自给自足“神话”的原因: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收集足够的电能供给建筑的日常使用,收集的热能将转化为建筑制冷的动力;雨水收集系统供应馆内非饮用水;太阳能热水板用于家庭用热水收集;食物和有机肥料发酵产生沼气能源;风帽提供被动式风助力通风和热回收;屋顶的绿化又通过光合作用将通过风帽散发的室内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位于二层的“打开伦敦”展区,通过26个创意旅行箱展示伦敦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讲解员董秋平说,旅行箱中的物品全部来自伦敦。
这座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零碳馆中还设有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间,全方位向世博游客展示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零碳报告厅是环保与艺术的结合。
与大家印象中的报告厅最大的不同是,零碳报告厅里的椅子形态各异,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有报纸、铁管、塑料桶、硬纸盒,甚至还有一口锅,还有体重计、交通指示牌……董秋平说,全部89把椅子都是通过中央美院征集的设计作品,全部用废旧回收材料制作,是名副其实的“环保椅”。
游客可以亲身来感受一下,这些环保的椅子是否舒适实用。
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二号联合馆中的“可运输旅游塔”案例,来自葡萄牙。
这个名字叫“塔”的建筑实际上是一个以木头、玻璃为主要原料建造的城市未来房屋,钢架结构支撑。
2010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ZEDPavilion)城市最佳实践区伦敦案例世博会零碳馆是在世博局大力支持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项目,该项目由两栋零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座落在上海馆的北侧。
通过传承来自伦敦的世界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BEDZED科技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采用本土化的产品实现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
该项目总面积2500平方米,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的向世博游客们展示了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建筑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5%,建筑传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于建筑设备对电力和燃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
为了减少建筑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建筑一方面需通过各种节能设置减少对能耗的需求,另一方面需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全部能源需求以实现建筑的零二氧化碳排放。
在零碳馆中,暖通需求由太阳能风力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风帽系统和江水源公共系统提供。
电力则通过建筑附加的太阳能发电板和生物能热电联产生并满足建筑全年的能量需求。
由于零碳馆位于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带,为了减少建筑的暖通耗能,零碳馆采用太阳能热水驱动的溶液除湿和吸收式制冷系统以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
同时灵活转动的二十二个风帽利用风能驱动了室内的通风和热回收。
由风帽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相结合的体系同时提供循环风的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访客的热舒适度,本案例利用世博的区域级江水源热泵体系设置冷辐射吊顶。
使得项目在世博期间能够为访客提供最低能耗的舒适体验。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水的高效利用。
本案例中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回收最大效率的减少水资源的流失污染,据初步统计,本案例收集的雨水和净化的中水量将大于建筑消耗的水资源量。
为了进一步诠释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零碳案例提供了高效利用城市废弃物的生物能热电联系统,该系统将食品废弃物和有机质混合,通过生物过程降解,并产生电和热以实现生物能的释放,该系统处理后的产品能够用于还田作为生物肥使用。
绝妙的“零碳”创意2010上海世博会英国零碳馆场馆环境导示系统设计项目背景:在城市日益发展的今天,“低碳”一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所必须努力的方向。
上海世博会,已然成为全世界低碳技术的一个范本。
在这里,小到一辆车,大到一个城,无论是应用还是展示,都能告诉你,什么才是未来人类发展的方向。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来自伦敦的零碳社区。
这个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
在这里,会换气的风帽、会发电的窗户和屋顶、能制冷的墙、能蓄热的地板、能吃的绿化等节能技术在馆中大放异彩。
面临挑战:运用复杂且精细的材料来进行华美的设计并不困难,难的却是用最普通甚至粗糙的材料来进行创新并同时满足审美需求。
另外,此次的设计不单纯只是设计,而是理念上的体现和引领。
如何用最有力的事实来证明低碳生活是可以实现,并且是很容易实现的,这就是这次设计的最大挑战。
只有证明了低碳生活的“平民化”,才能够真正引导人们去身体力行地实现。
所以,对于材料的挑选不仅要是环保的,而且要是日常容易获得的。
在制作工艺方面,也必须是环保且易于实现的。
在选材以及工艺方面的多重限制,又给此次设计增加了难度。
如何让鱼与熊掌兼得,是对我们在视觉创功能实现、工艺制作等方面的多重严苛考验。
设计策略和成果:“每个地球人都应该尽其所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零碳馆的导示设计,正是基于设计师们的这种理念。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所以,材料从这四个环节中寻找,这就实现了材料的“易取性”,让设计和工艺“平民化”。
同时鉴于环境导示系统的功能实现,所以设计师们选定了废旧衣架、牛仔裤以及T恤衫这样的可以画上以及展示图片和文字的物料。
最后的设计成果表现为将废旧衣物固定在废旧衣架上,然后画上各种导示标识。
在工艺方面,衣物的固定采用了最简单的手工裁剪和纽扣缝定工艺,大幅度降低了制造和工艺的成本,但它所呈现的平易生活的场景却旗帜鲜明表达了低碳理念。
伦敦零碳馆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London Case Pavilion伦敦零碳馆是中国第一栋建成的零二氧化碳公共建筑。
将从多角度多层面向世博访客展示中国和世界建筑节能减排的最新成果。
该项目原型取自于世界上第一栋零二氧化碳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
零碳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座落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案例的北侧。
London case pavilion is the first commercial building which is built with zero carbon dioxide in China. This pavilion shows the newest achievemen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The project based on the UK’s largest zero carbon community: BedZED. The pavilion is built as two connecting zero carbon building,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side of Shanghai case pavilion.建筑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60%,建筑传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于建筑设备对电力和燃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
为了减少建筑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建筑一方面需通过各种节能设置减少对能耗的需求,另一方面需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余下能源需求以实现建筑的零二氧化碳排放。
零碳馆通过传承来自世界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BEDZED 科技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采用本土化的产品实现中国第一座零碳展示性建筑。
该项目总面积2500平方米,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的向世博游客们展示了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2010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伦敦零碳馆是中国第一栋建成的零二氧化碳公共建筑。
将从多角度多层面向世博访客展示中国和世界建筑节能减排的最新成果。
该项目原型取自于世界上第一栋零二氧化碳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
零碳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座落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案例的北侧。
建筑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5%,建筑传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于建筑设备对电力和燃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
为了减少建筑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建筑一方面需通过各种节能设置减少对能耗的需求,另一方面需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余下能源需求以实现建筑的零二氧化碳排放。
零碳馆通过传承来自世界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BEDZED科技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采用本土化的产品实现中国第一座零碳展示性建筑。
该项目总面积2500平方米,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的向世博游客们展示了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该建筑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水源热能联动来实现空间内的通风、制热、制冷、除湿、加湿等满足人居舒适性的各项效果。
系统的特色在于安置在屋顶上的22个五颜六色的风帽,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
同时利用太阳能和江水源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
零碳馆所需的电力,由建筑附加的太阳能发电板产生。
常规电站发电时产生的热量被当作副产品,通过冷却塔等途径放射到环境中,白白浪费掉。
而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的能源。
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高达11.2×1016千瓦时,如果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为5%,那么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阳光和水的利用也在零碳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建筑的南面,通过透明的玻璃阳光房保存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室内热能。
21世纪建筑材料21st CENTURY BUILDING MATERIALS2010年8月August 2010第2卷第4期Vol.2No.4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英国伦敦馆光伏系统设计及应用王付赵肖卫平张宪东田磊(253000山东省德州市皇明洁能控股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世博会伦敦馆光伏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太阳电池组件与建筑的结合方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世博会伦敦馆”;并网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交直流防雷;BIPV [中图分类号]TK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1324(2010)-04-0043-05收稿日期:2010-06-25图1世博会伦敦馆建筑效果图0引言21世纪建筑材料2010该工程方案利用楼顶、阳台、露台与太阳电池组件巧妙地结合,把太阳电池组件与建筑融合到一起,已达到“零碳”的目的。
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达到建筑使用要求,同时又达到美化外观的效果,实现BIPV(如图1)。
世博会伦敦馆又叫“零碳馆”。
位于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结合上海的气候特征,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生物能发电发热等节能措施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并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馆内设有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不同风格的零碳样板房。
其中光伏工程包括“并网”、“离网”两套系统。
1并网光伏系统设计方案系统概况:我们知道,并网光伏系统直接将电能送入电网,不需要蓄电池,而且并网逆变器含有MPPT(峰值功率跟踪调节技术),总体效率比离网系统高10%~20%,成本低,因此性价比高。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装机的光伏系统中,并网光伏系统占90%以上。
其原理图如图2。
图2并网系统原理图采用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方式(BIPV),分别安装在A楼阳台、A楼露台、B楼楼顶、B楼阳台、B楼露台,太阳电池组件总功率为45.1k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