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模板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1.20 MB
- 文档页数:51
模板工程施工的关键要点与质量控制一、施工前的准备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
这其中有一些关键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是必须要注意的。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和测量工作,确保模板的布置和搭设符合设计要求。
这包括确定模板的固定方式、支撑方式以及材料的选择等。
在进行勘察和测量时,需要使用精准的仪器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要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
施工方案应该包括模板的组装和拆卸顺序、支撑方式、材料配比以及施工工艺等内容。
而施工图纸应细致完整,标明模板的尺寸、拼接方式以及固定和支撑措施等,以便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二、模板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在模板工程中,模板材料的选择是关键的一环。
选用合适的模板材料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
在模板材料的选择上,有以下几个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的模板材料。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模板材料有胶合板、钢模板和木模板等。
这些材料都要经过质量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使用。
其次,要将模板材料进行分类和编号,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更好地管理和使用。
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模板材料要进行编码,并做好清晰的标识,以免出现使用混乱或混用的情况。
三、模板搭设的关键要点与质量控制模板的搭设是模板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模板搭设过程中,有一些关键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是不能忽视的。
首先,要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模板的组装和拼接。
模板的组装应该严格按照图纸中的尺寸和要求进行,确保模板的稳固和牢固。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模板支撑方式和固定方式。
支撑和固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既要保证施工安全,又要提高施工效率。
常用的支撑方式有脚手架、支撑杆等,而固定方式有钢丝绳、钢钉等。
四、模板拆除的关键要点与质量控制模板拆除是模板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关乎整体质量的一环。
在模板拆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点及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点及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点:1、模板一般质量通病:轴线位移、标高偏差、结构变形、接缝不严、脱模剂使用不当、模板未清理干净、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2、现场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带形基础模板缺陷、杯形基础模板缺陷、梁模板缺陷、深梁模板缺陷、柱模板缺陷、构造柱模板缺陷、板模板缺陷、墙模板缺陷、异性柱模板缺陷、楼梯模板缺陷、雨棚模板缺陷、圆形框架柱模板缺陷。
二、模板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轴线位移: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样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合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合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模,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01定义02分类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
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按结构类型可分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
房屋建筑工程定义与分类01施工准备包括项目立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
02地基与基础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等。
03主体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
包括墙面装饰、地面装饰、顶棚装饰等。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包括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等。
建筑防水工程包括墙体节能、门窗节能等。
建筑节能工程包括单位工程验收、项目竣工验收等。
竣工验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及难点特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单件性、体积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
难点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如基础处理、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施工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进行控制和保证质量。
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给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点。
03明确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目标。
确定质量控制目标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业质量管理人员,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
建立组织架构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体系框架构建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质量检查制度、质量奖惩制度等。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确定质量标准编制质量手册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指标。
将质量管理制度、标准、流程等汇编成册,方便查阅和执行。
030201质量管理制度与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人员职责划分明确质量管理人员职责对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各自职责和权限。
实行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质量责任,做到责任到人。
加强培训和教育对质量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做法1梁底模板为防止梁底模板变形,方木顺着梁底加固,减少波浪形状的出现。
2梁侧模板外围梁边模控制:梁外围侧模应加固牢靠,截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外侧面不在同一平面的情况。
建议:在边梁内侧埋设拉杠,控制外围梁侧模,梁柱内空尺寸用砼预制块做内撑,不会使模板有炸模和鼓起现象,可良好的控制截面尺寸。
3剪力墙、柱模板定位剪力墙、柱模板根部定位(或内撑)可在放完线后,在楼地面钻孔插Φ6或Φ8钢筋头定位(或内撑),严禁在剪力墙、柱纵筋上烧焊钢筋头做内撑。
模板外侧根部钉压脚板,可防止剪力墙、柱根部模板移位。
4剪力墙、柱模板脚坐浆处理为防止剪力墙、柱脚烂根,在浇捣砼前一天用砂浆封堵剪力墙、柱脚模,可有效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减少烂根现象。
5外围柱、剪力墙模板(上下层交接部位)为防止外围剪力墙、柱上下层交接部位烂根、漏浆。
建议:在边梁内侧埋设拉杠,控制外围梁侧模,梁柱内空尺寸用砼预制块做内撑,不会使模板有炸模和鼓起现象,良好的控制截面尺寸。
剪力墙、柱配模时模板高度多配50-100,支模时下挂,在下层砼预埋螺栓或者预留钢筋作为模板底部加固。
可避免上下层交接部位砼错位,漏浆等现象。
6砼反坎模板卫生间、厨房、阳台、外墙大线条上部等砼反坎模板安装加固时采用定型U形卡,模板里面可在混凝土楼地面上安装钢筋头,形成“内撑外顶”,可有效控制模板刚度,避免采用铁丝加固或用砖块做内撑产生渗漏隐患。
7模板拼缝剪力墙、柱、梁、板模板拼缝应严密,阴、阳角部位应方正(异型除外),若无法避免缝隙,可在缝隙部位贴胶条,防止漏浆。
8模板支架模板支架必须有相对独立的支撑体系,禁止与外脚手架相连或用外脚手架作支撑。
9楼面高低差部位、结构降板部位的吊模的支撑、固定楼面高低差部位、结构降板位置的吊模下部安装钢筋马凳支撑,禁止用模板条做支撑。
阳台等高低差部位宜采用槽钢做定型模板,方便支、拆,并利于重复周转利用。
10沉箱芯模的支撑、固定沉箱芯模应用钢筋马凳支撑,严禁用木枋支撑在沉箱底模上。
导言建筑模板是土建主体结构施工中重要周转材料,是决定混凝土成型质量、支模工作强度、施工效率和成本重要因素。
如何提升建筑品质,提高支模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是施工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要点支架基础(1)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垫板应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垫板。
(3)当架体搭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混凝土基面时,立杆下底座或垫板可根据情况不设置。
(4)在立柱底距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
(5)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6)当下层楼板不能承受上层施工荷载能力时,下层楼板模板支撑架体不拆除,同时对应上层高支模区域大梁下立杆位置,增加立柱进行加固,或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
支架构造(1)立杆纵横向间距应符合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①采用扣件式钢管作支架时,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1.5m;②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时,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1.2m。
(2)步距应符合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
①采用扣件式钢管作支架时,支架步距不应大于2.0m。
②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时,支架步距不应大于1.8m。
③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加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剪刀撑。
(3)模板支撑体系,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连续式剪刀撑;对于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