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它(附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9
1 2023高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它
(附答案解析)
湖北省八市州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炎夏日,我们在防暑降温的同时还要考虑服装搭配。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夏天穿浅色系衣服比穿深色系衣服更凉爽。比如。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因为白色不吸热,黑色吸热。 ① ?
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所以人体需要符多余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才能保持体内的稳态。通常有四种不同的散热途径来调节人的体温: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这四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使我们拥有稳定的体温。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也有所不同。例如,当人们安静地处于室内时,中红外波长范围的辐射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② ,身体会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排出大部分热量。
同时,热传递过程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热能会从高温向低温处传递,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体温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时,人体就会从周围吸收热量;而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向外辐射热量。所以夏天穿什么衣服更凉爽, ③ ,更和穿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星期天晚上,我们乘着朦胧的月色在校园里悠闲地散步。
B.我们总是在注意错过太多,却不注意自己拥有多少。
C.这次运动会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真是振奋人心啊。
D.他的字写得漂亮,在我们学校都是首屈一指。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21.B
22.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而在激烈运动中 不仅和衣服的颜色有关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用法的把握能力。文段中的“我们”是泛指,没有明确具体指的是谁。A.“我们”具体指的是乘着朦胧的月色在校园里悠闲地散步的人,不是泛指。B.“我们”是泛指,没有明确具体指的是谁。C.“我们”修饰“班”,指向对象具体明确。D.“我们”修饰“学校”,指向对象具体明确。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面说到很多人都听说过夏天穿浅色系衣服比穿深色系衣服更凉爽的说法,而后文解释了人体内散热的原理,所以这里就是在问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可填“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 第二处,前文说到当人们安静处于室内时,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而这里是说身体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排除大部分热量,所以这时候的人体应该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可填“而在激烈运动中”。第三处,本文是在讨论炎炎夏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更凉爽,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夏天穿什么衣服更凉爽的因素为衣服的颜色和穿衣者所处的环境,并且和“更”相搭配的连词为“不仅”,所以可填“不仅和衣服的颜色有关”。
湖北省孝感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会认为“过午不食”的做法很健康、能减肥,其实, ① ,更不适合普通人,一日三餐的模式是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符合人类的正常生理需求。胃部食物需要4~6个小时排空一次,一日三餐, ② ,又能保证营养物质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供应。“过午不食”的进餐方式会使胃部至少18个小时处于空虚状态,而胃酸却在持续分泌,并且在夜间分泌量达到高峰,如果胃里没有食物中和胃酸就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出现胃灼热、胃部疼痛等症状。
采用“过午不食”进餐方式的修行者,一般过着早睡早起,清心寡欲的生活,“过午不食”本身也是他们的一种修行。所以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不推荐“过午不食” ③ ,就会造成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下去可能出现低血糖、头晕,抵抗力下降,肌肉减少等症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健康科学的做法是过午少食,将大部分的能量和营养摄入放在早餐和午餐,而且晚餐要少吃,早吃并且要清淡。
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过午不食”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B.在无数人的执着坚守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C.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D.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留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21.C
22.①“过午不食”并不健康 ②这样既让人没有饥饿感 ③如果人们盲目采用“过午不食”
【解析】 3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过午不食”引号用法是表示着重强调。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着重强调; D.表示讽刺否定。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下句“更不适合普通人”可知,“过午不食”不适合普通人,说明这种做法并不健康,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过午不食’并不健康”。
第二空,结合下句“又能保证营养物质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供应”可知,一日三餐既能让人没有饥饿感,又能保证营养物质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供应,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这样既让人没有饥饿感”。
第三空,结合下句“就会造成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下去可能出现低血糖、头晕,抵抗力下降,肌肉减少等症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可知,讲的是“过午不食”对身体的影响,不利于人们的健康,此处应是假设人们“过午不食”,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如果人们盲目采用‘过午不食’”。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20. 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格的一项是( )
A. 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B.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
C. 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 4 窝一般动起来。
D. 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22. 文中对一群十五六岁正值花季的少女有多种称呼,极具感情色彩。请结合文段概括分析。
【答案】
20. B
21. 特点:①口语体,简短。②倒装。③语气强烈。
表达效果:①展现带工老板吆喝式的口吻,体现威迫性。②写出包身工受到的非人待遇,令人同情。③引出下文对包身工的狼狈相的描写。
22. ①生物(作者称呼她们):表明她们只是自然界中具有生长能力的物体而已,寓含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②猪猡,懒虫(带工老板称呼她们):表明包身工丧失了人的基本待遇,体现带工老板对她们的侮辱。③芦柴棒(姐妹们称呼她):强化芦柴棒瘦弱特征,表明她受摧残之重,寓含姐妹们对她的同情。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比喻,将“格子铺”比作“蜂房”,形象生动地说明包身工们住房的拥挤、窄小。
B.没有比喻,“像生气似的”是描写。C.比喻,将狭小空间里包身工们的行动比喻成“搅动了的蜂窝”,写出了住处的狭小以及场面的混乱。D.比喻,把瘦弱的手脚比喻成“芦柴梗”,写出她身体的瘦小。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先看特点: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揍你的”“懒虫”这些都是口语词,而且很简短; “再不起来?懒虫!”这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懒虫!再不起来?”;这段话用了两处感叹号和两个问号,语气强烈。
再看效果:
这段话是清晨带工老板吆喝包身工们起床时的一段话,两个感叹号和两个问号的使用,体现了语气的吆喝性特点;“揍你的!”体现出胁迫性; “揍你的!再不起来?”的威胁语气,“懒虫!”的辱骂,都写出包身工受到的非人待遇,由此可以想见她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令人同情;带工老板一吆喝,她们就得赶紧起来,由此引出下文对包身工的狼狈相的描写。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情感的能力。
“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是作者叙述的话,作者对包身工们的称呼是“生物”,表明她们与自然界其他活着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称呼物化她们,揭露她们悲惨的非人生活,没有人格尊严的社会地位。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
“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这是带工老板喊她们起床时的称呼,带工老板称她们为“猪猡”“懒虫”,这是极富侮辱性的称呼,表明在带工老板眼里她们只是赚钱的机器,没有人的基本待遇。
“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