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法.ppt
- 格式:ppt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治疗巧克力囊肿验方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治疗巧克力囊肿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瘕、扶正固本入手,全面调节内分泌使气面血活,活跃脏腑。
中医认为巧克力囊肿者,其脏腑虚弱,气血劳损,七情太过,风冷寒湿内侵,经产血瘀阻滞,致肾阳不振,寒凝气滞,阴液散布失司,痰饮夹瘀,或痰饮夹气滞内留,或痹而着,阳气日衰,阴凝不化,日益增大。
中医治疗巧克力囊肿的方法如下。
一、中药贴剂治疗成分:附子、山甲、夏枯草、柴胡、南星、三棱、赤芍、桃仁、香附、白芥子、海藻、乳香、没药、肉桂、生姜、葱白。
用法:加温软化,小腹和后腰各贴一贴,3天取下,休息1-2天再换新膏药,贴十次为一疗程。
功能:消瘀散结、化瘀止痛、理气疏肝。
主治:用于女性卵巢囊肿。
方解:方中三棱、赤芍、桃仁、香附可以疏肝理气,打通瘀滞;夏枯草、海藻、白芥子消痰软坚、散结消肿,其中白芥子与海藻配合还能消除黏腻之阴邪;附子、肉桂、南星祛寒驱湿邪,温经止痛;乳香、没药、山甲止痛化淤;山甲、生姜、葱白则可引导药性渗透穴窍腠理,再由柴胡引诸药入肝经,直达病所。
二、中药汤剂治疗成分:海藻12克,白芥子10克,三棱10克,苡仁20克,桃仁10克,夏枯草20克,南星6克,赤芍12克。
用法:水煎服,药液为600毫升,每服300毫升,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B超1次,如有疗效,服药可直到肿瘤消失为止。
用药3个疗程,肿瘤继续增大者为无效,可做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另做治疗。
功能:理气行滞、活血祛痰、化瘀散结、软坚消肿。
主治:适用各种囊肿,尤其对卵巢囊肿效果显著,对卵巢囊肿、畸胎瘤、肝肾等囊肿也有一定的疗效。
方解:方中三棱、桃仁、赤芍理气行滞、活血祛瘀,海藻、夏枯草、白芥子能消痰软坚、散结消肿,南星、苡仁化湿祛痰,白芥子与海藻配合能消除黏腻之阴邪,以上诸药配伍,能使痰湿化,气血通,囊肿消也。
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指卵巢非赘生性肿瘤,是一种潴留囊肿,为卵巢瘤样病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可分为功能性和炎症性两种。
本病的常见症状有,少腹包块隆起,或少腹两侧有条索状物顶起,时发腹痛,腰酸,赤白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经久不孕等。
西医学认为,其成因为卵泡不排卵、卵泡内液体潴留、黄体囊肿、葡萄胎等引起。
中医历代的《中医妇科学》都把本病归属在“癥瘕”中讨论,相当于“肠覃”、“癥积”病。
(一)辨证论治1.寒凝气滞型卵巢囊肿症见少腹一侧或双侧肿块,肿块大者可致大便不畅,尿频尿急,腰酸等症。
治宜温经活血,行气消癥,选用莪术丸(《妇科临床精华》):莪术15克,当归、炒槟榔、海藻、木香各9克,肉桂3克(后下),赤芍、炙鳖甲、生山楂各10克,琥珀粉0.5克(吞),生鸡内金6克,炒枳壳5克。
水煎服。
舌红苔少者,加干地黄9克,炙龟版15克(先煎);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
2.痰瘀凝结型治宜化痰行气,软坚散结,选用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海藻15克,海带、夏枯草各12克,石菖蒲、胆南星、苍术、茯苓、三棱、莪术各9克,生牡蛎30克(先煎),陈皮6克,桃仁、赤芍、焦山楂、焦六曲各10克,肉桂3克。
偏寒者,加制附片、白芥子各9克,肉桂改用5克;恶性者,加白花蛇舌草、石见穿、黄芪各15克,炙鳖甲(先煎)、铁树叶各30克。
(二)名医名方海贝消癥汤(岑观海)1.功效行气破积,消痰化瘀。
2.主治新产、经行不慎,感受寒湿风冷,凝滞血脉,留于经络,或情志内伤,脏腑失调,气血不和所致的卵巢囊肿。
3.组成茯苓、夏枯草、昆布、海藻各15克,浙贝母12克,桂枝、桃仁泥、赤芍、香附、三棱、牡丹皮各10克,甘草6克。
4.加减气虚者,加红参、黄芪、白术;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肾虚者,加杜仲、菟丝子、巴戟天、续断。
5.用法水煎服。
加味桂枝茯苓丸(王云铭)1.功效化积消癥,疏理冲任。
2.主治卵巢囊肿。
一、概述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其特点是卵巢表面形成囊肿,内含陈旧性血液,呈巧克力色。
中医认为,巧克力囊肿是由于气血瘀滞、寒湿凝滞、湿热蕴结等因素导致。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诊断1. 望诊:患者面色晦暗,眼眶周围有瘀斑,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
2. 闻诊:患者有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伴有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等。
3. 问诊:患者月经周期紊乱,经期腹痛明显,经量增多,色暗红或紫黑,伴有血块。
4. 体质辨证:患者多为气虚、血瘀、寒湿、湿热等体质。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1)气虚血瘀型: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如下:-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
- 加减:若腹痛较重,可加延胡索、五灵脂;若腰酸乏力,可加杜仲、续断。
(2)寒湿凝滞型: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如下:- 桂枝、白芍、当归、川芎、丹参、白术、茯苓、泽泻、干姜。
- 加减:若腹痛较重,可加延胡索、五灵脂;若畏寒肢冷,可加附子、肉桂。
(3)湿热蕴结型: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如下:- 茵陈、栀子、黄芩、白术、茯苓、泽泻、丹参、赤芍、白芍。
- 加减:若腹痛较重,可加延胡索、五灵脂;若带下增多,可加萹蓄、车前子。
2. 中药外敷将中药煎煮后,取药液适量,用纱布浸湿敷于患处,每次敷30分钟,每日2次。
3. 针灸治疗(1)体针:取穴: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足三里、太冲。
- 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取穴:子宫、内分泌、卵巢、皮质下。
- 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采用轻刺激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 推拿按摩(1)手法:揉、按、摩、擦等。
(2)部位:腹部、腰部、背部。
(3)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用手法在患者腹部、腰部、背部进行揉、按、摩、擦等操作,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5. 饮食调理(1)气虚血瘀型:宜食温补类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红枣、桂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