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发《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格式:pdf
- 大小:290.73 KB
- 文档页数:21
《化危为安》原题考试卷一、选择题1.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危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应当由具有甲级建筑施工资质的单位承建B:监理单位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C: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设计单位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D:监理单位对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施工进行监理,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答案:B2.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首先( )。
A:点眼药膏B:立即打开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C:马上到医院处置D:中和处置答案:B3.液化石油场所应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 )A:正确B:错误答案:A4.蒸气有毒或有腐蚀性或有刺激性的液体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00m,下风向疏散至少500m。
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蒸气或烟雾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 )A:正确B:错误答案:A5.高处作业是在距坠落基准面3m及3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 )A:正确B:错误答案:B6.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 501602008),甲类物品仓库可以布置在装置内。
( )A:正确B:错误答案:B7.《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中将高处作业分为( )级。
A:4B:3C:2D:1答案:A8.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项目发包安全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乙B:甲公司将生产经营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丙公司,则甲公司必须将丙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管理起来C: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由丁公司对该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D:甲公司戊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所有安全问题由戊公司独立承担答案:A9.根据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 40 号),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至少每( )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
2020年01月液氯仓库及配套设施设计初步探讨张士玲(山东鲁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000)摘要:液氯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液氯在储存和使用中不当,对环境和人员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液氯仓库的合理设计极为重要,文章依据相关规范,就液氯仓库及配套汽化、尾气处理设施设计进行初步探讨,为危险化学品的仓库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液氯;乙类仓库;设计;汽化;安全间距液氯为黄绿色的油状液体,沸点为-34.6℃,凝固点为-101.5℃。
液氯为基本化工原料,可用于冶金、纺织、造纸等工业,并且是合成盐酸、聚氯乙烯、塑料、农药的原料。
液氯为乙类助燃液体,属剧毒物质,在储存和使用中不当,对环境和人员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液氯仓库的合理设计极为重要,本文就液氯仓库及配套汽化、尾气处理设施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1工程背景该企业主要从事吡虫啉、啶虫脒及吡唑醚菌酯等农药的生产,液氯用于噻虫嗪生产中2-氯-5-氯甲基噻唑的合成、噻虫胺生产中2-氯-5-氯甲基噻唑的合成。
厂区内原料液氯用钢瓶充装,钢瓶不但具备一般压力容器的共性,还因为体积小、流动性大、使用条件差等特点,因此存在因超压、泄露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
为消除了企业的安全隐患,确保企业生产稳定性,进行技改,用液氯储罐代替钢瓶。
本工程包括液氯仓库及配套汽化、尾气处理设施设计。
2工艺设计2.1液氯储罐液氯用量Q=560kg/h ,储存天数为7天,则储存质量M=94t,液氯的密度为ρ=1.47t/m 3,充装系数0.8,则代入公式:V =M0.8×ρ求得储罐的储存体积V=80m 3。
选用两台V=40m 3的卧式储罐,储罐直径2.6m ,长度6.6m ,材质16MnDR ,工作温度-19~40℃,工作压力0.85MPa ,设计温度50℃,工作压力1.62MPa 。
根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2010)协字第070号《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需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另外增加一个备用空罐,事故时倒液用,因此本项目设置3台V=40m 3的卧式储罐。
附件序号排查内容排查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版)》(GB 50160-2008)第6.3.9条1.液化烃的储罐应设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以及高液位报警和高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对于全冷冻式液化烃储罐还应设真空泄放设施和高、低温度检测,并应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联。
(2018版)》(GB 50160-2008)第6.3.11条《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版)》(GB 50160-2008)第6.4.3条《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版)》(GB 50160-2008)第6.5.5条《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版)》(GB 50160-2008)第7.2.18条1.液化烃储罐底部的液化烃出入口管道应设可远程操作的紧急切断阀;《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 3007-2014)第2.紧急切断阀的执行机构应有故障安全保障的措施。
6.4.1条《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GB/T 20368-2012)第5.2.2.3条《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GB/T 20368-2012)第10.1.1.1条液化烃球形储罐:《石油化工液化烃球形储罐设计规范》(SH 3136-2003)第1.法兰应采用带颈对焊钢制突面或凹凸面管法兰2.垫片应采用带内外加强环型(对应于突面法兰)或内加强环型(对应于凹凸面法兰)缠绕式垫片;3.紧固件采用等长或通丝型螺柱、厚六角螺母。
4.4.4条液化烃球形储罐本体应设就地和远传温度计,并应保证在最低液位时能测液相的温度而且便于观《石油化工液化烃球形储罐设计规范》(SH 3136-2003)第护。
5.1条《石油化工液化烃球形储罐设计规范》(SH 3136-2003)第5.3.1条液化石油气球罐上的阀门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石油化工液化烃球形储罐设计规范》(SH 3136-2003)第2.5MPa。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一、关于液氯贮槽密闭厂房中设置碱喷淋装置问题。
由于液氯贮槽泄漏时,周围环境温度急剧下降,地面产生积冰等现象,使氯气泄漏速度减慢。
如果此时启动碱喷淋,虽然可中和泄漏的氯气,但同时会使环境温度上升,加快氯气泄漏速度。
因此,综合考虑不推荐在厂房内设置碱喷淋装置。
(无论是容器上方还是四周)有条件时,可在厂房外面设置碱喷淋装置或参考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在门窗外设置碱幕,作为门窗无法有效关闭时的补充隔离措施。
由于容器(储槽、槽车、气瓶)中的液氯向大气环境泄漏气化时是吸热过程,随着泄漏的进行并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到容器(钢瓶、槽罐)表面会因温度下降而结冰、霜。
如果己经泄漏的容器是一个绝热体系,依靠体系(液氯)的热量气化液氯,此时容器内剩余液氯的温度会很快下降并接近沸点,气化速率大大降低而趋于停滞;在获取环境热量后再气化,可以间隔、断续相持5~6次,最后才会气化结束。
如果外界供给热量,液氯泄漏气化将继续进行。
而通常给热的方式是罐体与大气(空气)热交换,但是空气的导热系数是很低的,λ=(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较低;如果给罐体喷水,水的导热系数很大,λ=(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加大。
设置碱喷淋装置或水幕墙的地面,应具备回收沟、池(回用水应进行控制),防止发生污染事件。
二、关于液氯贮槽密封厂房门是采用手动还是自动问题。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手动门和自动门两种。
但在选择自动门时建议选用外置式(厂房墙外),并且其门体、机械转动部分、电器部件应具有耐腐蚀、防潮、防水功能。
采用液氯贮槽密闭式厂房,现场应设置应急人员安全的处置通道(可参考一些企业的做法,增设盲道),方便到达厂房内任何事故点连接应急管线、开关阀门,紧急情况下能使操作人员迅速地进入避护场所(安全隔离间)和撤离现场。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根据氯气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要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操作类型: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分为氯气设备操作人员和氯气设备维护人员。
操作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监控和控制,维护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故障排除。
2. 技术等级: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
初级人员主要进行设备的日常操作和常规维护,中级人员能够独立进行设备故障排除和维修,高级人员在中级人员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设备的改造和升级。
3. 项目要求:根据不同的氯气设备类型和工艺要求,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项目细分为氯气压缩装置操作、氯气净化装置操作、氯气储运装置操作、氯气设备维护等项目。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通过相关培训和考核才能获得相应项目的资格认定。
针对氯气特种设备的应急技术补充指导意见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演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定期参与氯气特种设备的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2. 知识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掌握氯气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及其应急处理方法,熟悉应急装置的操作和应急设备的使用。
3. 检修维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定期检修维护氯气特种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在维修过程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更改设备构造或参数。
4. 安全意识培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培养,注重个人防护,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对氯气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的认识和能力。
以上是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的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应急工作有所帮助。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附件3光气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指南为强化光气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指南。
1制定依据本指南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在光气企业专家指导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特点而编制。
本指南列出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更新时,所引用的相应条款也跟随更新。
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8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GB/T37243-2019)《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安委〔2020〕3号)《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GB19041)《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一批)》(应急厅〔2020〕38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光气及光气化产品安全生产管理指南》(安监总厅管三〔2014〕104号)《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GB39800.1-2020)《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2008)《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中国氯碱工业协会〔2010〕协字第070号)《关于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94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2重点检查项2.1重点检查内容光气企业涉及国家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光气及光气化工艺,包含光气的制备工艺,以及以光气为原料制备光气化产品。
附件3光气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指南为强化光气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指南。
1制定依据本指南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在光气企业专家指导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特点而编制。
本指南列出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更新时,所引用的相应条款也跟随更新。
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8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GB/T37243-2019)《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安委〔2020〕3号)《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GB19041)《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一批)》(应急厅〔2020〕38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光气及光气化产品安全生产管理指南》(安监总厅管三〔2014〕104号)《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GB39800.1-2020)《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2008)《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中国氯碱工业协会〔2010〕协字第070号)《关于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94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2重点检查项2.1重点检查内容光气企业涉及国家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光气及光气化工艺,包含光气的制备工艺,以及以光气为原料制备光气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