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六大系统简介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66
GMP分为哪六大系统什么是GMP?它的全称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良好作业规范”、“优良制造标准”。
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在制药行业,GMP被称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s的简称,是在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科学管理办法。
GMP的核心是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它包含六大系统:1、质量系统(Quality)包括:供应商管理、产品回顾、偏差及变更管理、用户投诉管理、不合格品管理、退货及召回、验证等。
2、实验室系统(Laboratory Control)包括:确保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匹配性、负责仪器的校验和维护、标准品和对照品的管理、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稳定性检测、质量标准和方法的制定、样品及物料的检验、OOS的调查等。
3、生产系统(Production)包括:工艺规程的制定、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完成相关的生产记录(批生产记录、清洁及清场记录、设备使用日志等)、做好设备的状态标识、做好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完成偏差的调查等。
4、设施及设备系统(Facilities and Equipment)包括:设备的管理、厂房的清洁及维护、设备的安装确认、设备的运行确认、设备的性能确认、设备使用和维护的SOP的起草、公用系统管理等。
5、物料系统(Materials)包括:做好物料的初步验收、做好各类标识、确保物料按贮存条件分区存放、负责物料的检验、物料的发放以及不合格物料的隔离等。
6、包装和标签系统(Packaging and Labeling)包括:包装和标签的验收、包装和贴签的操作、包装材料和标签的控制、已贴标签包装的产品出厂前的检查等。
六大系统:质量系统、设施与设备系统、物料系统、生产系统、包装与标签系统、实验室控制系统。
1、质量系统质量系统的评估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评价该质量部门是否履行了审查和批准与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的所有程序,并且确保这些程序适宜于其预期用途的职责。
这亦包括相关的记录保管系统。
第二阶段为评估收集来鉴定质量问题的资料并且可以连接到用于检查范围的其它主要系统。
对于每个下述通报项目,该厂商应该备有书面和批准的程序以及援引的文件证明。
一有可能,应该通过监察,验证该厂商对于书面程序的遵守。
这些范围不限于原料药成品,也可能包括起始原料和中间体。
这些范围不仅可能显示在该系统内的缺陷,而且可能显示在会确保范围扩展的其它系统内的缺陷。
该系统下所有范围都应该被覆盖;但是覆盖的实际深度可以因计划的检查策略而异,取决于检查所发现的情况。
●确保履行质量部门职责的员工的适应性。
●如ICH Q7A§2.5《产品质量考察》所述定期质量考察;检查审计范围应该包括在该场所生产的代表性原料药类型;检查审计也应该检查某一批和与每项原料药质量考察有关的资料记录,以验证该厂商的评论充分完整;以及审计应该确认厂商已经鉴定任何动向以及已经纠正或者清除不能接受的变化的起因。
●(质量和医学方面的)投诉评价:以一种及时的方式用文件证明、评价、调研;包括纠正举措(如果适宜)。
确定投诉的方式以及原料药批的内部退回或者再加工/返工的记录是否保证检查的扩展。
●与生产和测试有关的偏差和失误调研:用文件证明、评价、以一种及时的方式调研的关键偏差以及扩展到包括任何有关的原料药和原料;包括纠正举措(如果适宜)。
●变化控制(包括“工艺改进”:用文件证明、评价、批准、评估的重新验证的需要)。
●返回/回收:评估、被保证处扩展的调研、最终处置。
●退回:被保证处扩展的调研、纠正举措(如果适宜)。
●发放原料的系统。
●从最后一次检查以来生产的几批,以评价起因于加工问题的任何退回或者转换(即从药用到非药用)。
附录A: 每个系统的说明和覆盖范围六大系统:质量系统、设施与设备系统、物料系统、生产系统、包装与标签系统、实验室控制系统。
质量系统质量系统的评估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评价该质量部门是否履行了审查和批准与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的所有程序,并且确保这些程序适宜于其预期用途的职责。
这亦包括相关的记录保管系统。
第二阶段为评估收集来鉴定质量问题的资料并且可以连接到用于检查范围的其它主要系统。
对于每个下述通报项目,该厂商应该备有书面和批准的程序以及援引的文件证明。
一有可能,应该通过监察,验证该厂商对于书面程序的遵守。
这些范围不限于原料药成品,也可能包括起始原料和中间体。
这些范围不仅可能显示在该系统内的缺陷,而且可能显示在会确保范围扩展的其它系统内的缺陷。
该系统下所有范围都应该被覆盖;但是覆盖的实际深度可以因计划的检查策略而异,取决于检查所发现的情况。
确保履行质量部门职责的员工的适应性。
如ICH Q7A§2.5《产品质量考察》所述定期质量考察;检查审计范围应该包括在该场所生产的代表性原料药类型;检查审计也应该检查某一批和与每项原料药质量考察有关的资料记录,以验证该厂商的评论充分完整;以及审计应该确认厂商已经鉴定任何动向以及已经纠正或者清除不能接受的变化的起因。
(质量和医学方面的)投诉评价:以一种及时的方式用文件证明、评价、调研;包括纠正举措(如果适宜)。
确定投诉的方式以及原料药批的内部退回或者再加工/返工的记录是否保证检查的扩展。
与生产和测试有关的偏差和失误调研:用文件证明、评价、以一种及时的方式调研的关键偏差以及扩展到包括任何有关的原料药和原料;包括纠正举措(如果适宜)。
变化控制(包括“工艺改进”:用文件证明、评价、批准、评估的重新验证的需要)。
返回/回收:评估、被保证处扩展的调研、最终处置。
退回:被保证处扩展的调研、纠正举措(如果适宜)。
发放原料的系统。
从最后一次检查以来生产的几批,以评价起因于加工问题的任何退回或者转换(即从药用到非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