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模型-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模型(学生版+答案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50
1全等模型-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模型
全等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本专题就全等三角
形中的重要模型(倍长中线模型、截长补短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倍长中线模型
【模型解读】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
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
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注:一般都是原题已经有中线时用,不太会有自己画中线的时候)。
【常见模型及证法】
1、基本型: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
证明思路:延长AD至点E,使得AD=DE.若连结BE,则ΔBDE≅ΔCDA;若连结EC,则ΔABD≅
ΔECD;
2、中点型:如图2,C为AB的中点.
证明思路:若延长EC至点F,使得CF=EC,连结AF,则ΔBCE≅ΔACF;
若延长DC至点G,使得CG=DC,连结BG,则ΔACD≅ΔBCG.
3、中点+平行线型:如图3, AB⎳CD,点E为线段AD的中点.
证明思路:延长CE交AB于点F(或交BA延长线于点F),则ΔEDC≅ΔEAF.
1(2023·江苏徐州·模拟预测)(1)阅读理解:
如图①,在△ABC中,若AB=8,AC=5,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可以用如下方法: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
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00°,以C为顶点作一
个5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
2说明理由.
2(2023·贵州毕节·二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1)如图1,△ABC中,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
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帮小明完成解答过程.
(2)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干E,交AD于F,且AE=EF.请判昕AC与BF的数量关
系,并说明理由.
3(2022·山东·安丘市一模)阅读材料:如图1,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小亮在证明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时,通过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CF,
证明△ADE≌△CFE,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即得证.
类比迁移:(1)如图2,AD是△ABC的中线,E是AC上的一点,BE交AD于点F,且AE=EF,求证:
AC=BF.
小亮发现可以类比材料中的思路进行证明.
证明:如图2,延长AD至点M,使MD=FD,连接MC,⋯⋯
请根据小亮的思路完成证明过程.
方法运用:(2)如图3,在等边△ABC中,D是射线BC上一动点(点D在点C的右侧),连接AD.把线段
CD绕点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DE,F是线段BE的中点,连接DF、CF.请你判断线段DF与AD
3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4(2022·河南商丘·一模)阅读材料
如图1,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小明在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
于第三边的一半”时,通过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CF,证明△ADE≌△CFE,再证四边形
DBCF是平行四边形即得证.
(1)类比迁移: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点F,且AE=EF,求证:AC=
BF.
小明发现可以类比材料中的思路进行证明.
证明:如图2,延长AD至点M,使MD=FD,连接MC,⋯⋯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证明过程.
(2)方法运用:如图3,在等边△ABC中,D是射线BC上一动点(点D在点C的右侧),连接AD.把线段
CD绕点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DE.F是线段BE的中点,连接DF,CF.请你判断线段DF与
AD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模型2.截长补短模型
【模型解读】
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
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截长补短法(往往需证2次全等)。
截长: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
【常见模型及证法】
(1)截长: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某一短线段,再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一短线段。
1.如图,求证BE+DC=AD
方法:①在AD上取一点F,使得AF=BE,证DF=DC;②在AD上取一点F,使DF=DC,证AF=BE
(2)补短:将短线段延长,证与长线段相等
5如图,求证BE+DC=AD
方法:①延长DC至点M处,使CM=BE,证DM=AD;②延长DC至点M处,使DM=AD,证CM=BE
例1.(2023·重庆·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AD∥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
46(2023·广东肇庆·校考一模)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AB+BD=AC,求证:∠ABC=2∠ACB,小明的
方法是:如图2,在AC上截取AE,使AE=AB,连接DE,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1)小天提出,如果把小明的方法叫做“截长法”,那么还可以用“补短法”通过延长线段AB构造全等三角
形进行证明.辅助线的画法是:延长AB至F,使BF=,连接DF请补全小天提出的辅助线的画
法,并在图1中画出相应的辅助线;
(2)小芸通过探究,将老师所给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拓展,给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如图3,点D在△ABC的内部,AD,BD,CD分别平分∠BAC,∠ABC,∠ACB,且AB+BD=AC.求
证:∠ABC=2∠ACB.请你解答小芸提出的这个问题(书写证明过程);
(3)小东将老师所给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结论进行交换,得到的命题如下:
如果在△ABC中,∠ABC=2∠ACB,点D在边BC上,AB+BD=AC,那么AD平分∠BAC小东判断
这个命题也是真命题,老师说小东的判断是正确的.请你利用图4对这个命题进行证明.
7(2023·广西·九年级专题练习)在四边形ABDE中,C是BD边的中点.
(1)如图(1),若AC平分∠BAE,∠ACE=90°,则线段AE、AB、DE的长度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直接写出答案);(2)如图(2),AC平分∠BAE,EC平分∠AED,若∠ACE=120°,则线段AB、BD、
DE、AE的长度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证明.
58(2023·广东·九年级期末)(1)阅读理解: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A+
∠C=180°.求证:DA=DC.
思考:“角平分线+对角互补”可以通过“截长、补短”等构造全等去解决问题.
方法1:在BC上截取BM=BA,连接DM,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
方法2:延长BA到点N,使得BN=BC,连接DN,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
结合图1,在方法1和方法2中任选一种,添加辅助线并完成证明.
(2)问题解决: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连接AC,当∠DAC=60°时,探究线段AB,BC,BD之间的数量
关系,并说明理由;(3)问题拓展: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C=180°,DA=DC,过点D作DE
⊥BC,垂足为点E,请直接写出线段AB、CE、BC之间的数量关系.课后专项训练:
1(2023秋·福建福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ABC中,AB=4,AC=2,点D为BC的中点,
则AD的长可能是()
A.1B.2C.3D.4
2(2022·浙江湖州·二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BD,AB=5,BD=4,CD=3,
点E是AC的中点,则BE的长为( ).
6A.2B.
52C.5D.3
3(2022·广东湛江·校考二模)已知:如图,△ABC中,E在BC上,D在BA上,过E作EF⊥AB于F,
∠B=∠1+∠2,AE=CD,BF=43,则AD的长为.4(2023秋·江西九江·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若AB=5,AC=13,
AD=6,则BC的长为.
5(2023秋·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1)阅读理解:如图1,在△ABC中,若AB=3,AC=5.
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聪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利用全
等将边AC转化到BE,在△BA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中线AD的取值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小
聪同学证三角形全等用到的判定方法是,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2)问题解决:如图2,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DM⊥DN.DM交AB于点M,DN交AC于点
N.求证:BM+CN>MN;
(3)问题拓展:如图3,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Rt△ABM
和Rt△ACN,其中∠BAM=∠NAC=90°,AB=AM,AC=AN,连接MN,请你探索AD与MN的数量
与位置关系.
6(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三模)如图,四边形ABDE中,∠ABD=∠BDE=90°,C为边BD上一点,连
7接AC,EC,M为AE的中点,延长BM交DE的延长线于点F,AC交BM于点G,连接DM交CE于点
H.
(1)求证MB=MD;(2)若AB=BC,DC=DE,求证:四边形MGCH为矩形.
7(2023·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中)(1)阅读理解:如图①,在△ABC中,若AB=8,AC=5,求BC边
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如下方法: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在△ABE
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
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00°,以C为顶点作一
个5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8(2023·江苏·九年级假期作业)(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
CE.
①证明△ABD≌△ECD;②若AB=5,AC=3,设AD=x,可得x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2,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
求证:BE+CF>EF.
9(2022秋·北京昌平·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O为四边形ABCD内一点,E为AB的中点,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