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三峡情》演唱的再创作
- 格式:pdf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3
初中音乐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三峡情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3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知三峡地区歌曲及其风格特点;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三峡的情感,了解当代三峡移民精神。
4学情分析学生的音乐基础一般,尖子与差生差异较大5重点难点感知三峡地区歌曲及其风格特点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三峡风光)师: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是我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40佳旅游景观之首。
它以雄伟险峻、秀丽幽深、滩多水急、美丽的风光和动人的传说文明于世……美丽的三峡是我们的家乡。
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今天我们就用三峡之歌来抒发自己对家乡——三峡的情怀。
(课件打出课题:三峡情)。
二、三峡之歌——《三峡情》1、歌曲《三峡情》(1)老师即兴演唱《三峡情》几句(2)欣赏《三峡情》。
(3)学生谈听后感受1、《三峡情》的速度?(稍慢)2、《三峡情》的情绪是怎样的?(激动、深情、高亢)3、这是一首深情怀念故乡三峡的歌曲。
旋律取材于三峡地区的民歌,同时糅合了川江船夫号子的音调,极富地域特色。
请问歌曲哪些地方具有船夫号子的音调?(嗨哟嗬)2、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1)老师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片段听过吗?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2)欣赏《三峡的孩子爱三峡》(3)学生谈听后感受问题:A:《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 B: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c:你认为最有特色的又是哪一句?(吔伊吔伊吔伊吔伊吔伊吔)这是为什么呢?请看屏幕。
有没有船夫号子的音调?因为这一句是汲取了三峡船夫号子的音调创作而成的。
它在表现歌曲的特色、塑造三峡孩子活泼、天真、朴实的性格及形象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办公室避免斗争的哲学
可以说办公室就是一个小战场,我们随时都会被卷入无形地厮杀中,结果很多人不懂得远离战场,从而成了办公室斗争中的牺牲品。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什么都不知道就成了办公室斗争的牺牲品。
但这全都是那些斗争者的错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聪明一点儿,远离这些斗争呢?
每家公司内部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部纷争,要想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面工作,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
你不懂得如何远离这些纷争,就可能被这些纷争所绊,轻则永远没有升职机会,重则就卷铺盖走人。
既然办公室斗争那么激烈,如何才能在办公室斗争之中明哲保身,不被这些恩怨所累呢?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说的话极有可能成为新战争的导火线,而你自然就是战场上的炮灰。
世事无常,尤其对于办公室斗争来说更是如此,大树之下并不是真的好乘凉,有时候还有可能被倒下的大树压死。
和各个派别的人搞好关系那是必需的,但是如果你能够成为两派都需要的人,那么你的地位就会非常稳固。
不要以为自己能耍心机,就能在办公室安安稳稳地工作,很多时候不是你制造麻烦,而是麻烦找到你。
要保证自己能在办公室里的安全,就要学会明哲保身,不让自己卷入那些战争,只有掌握了这些生存智慧,你才能在职场中“活得”更长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浅析峡江情歌情感处理作者:赵倩来源:《人间》2016年第10期摘要:一首歌曲调式、节奏是骨骼,旋律、歌词是血肉,而歌曲要表达的基本情感首先是以歌词决定的,作曲家根据歌词谱出与歌词情感表现相应且比歌词情感表现更生动、更深刻、更细腻、更强烈的曲调,因此,歌唱者首先要从歌词入手了解再结合旋律、曲式曲调、节奏分析,这样才能更细腻的把握歌曲,特别是土家族有许多方言与普通话发音不一样,要符合土家族语气语境,这些小细节最能体现出歌曲的味道。
关键词:峡江情歌;土家族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35-01一、歌词分析一声娇俏清脆的“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带给了人们一个娇俏直爽的土家妹子的美好形象,山里人直白淳朴“是哪个来推我嘛”其实显示出少女对自己的魅力充满自信,对阿哥的心理也有模糊而清楚的直觉,只要她喊一声,一定会一呼百应的。
因此她撒娇地喊道:“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这种明知故问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功能。
土家族的姑娘都称自己为“妹娃儿”,显得柔弱娇小,反衬出阿哥们的雄健强壮,有效地激发出他们怜香惜玉的心里,所以唱妹娃儿的时候声音是俏皮的而不是直白的不带感情的唱出来的。
这里的“哪个”其实姑娘心中早已有人选,故意这样反问是想试探情郎哥哥,而语气词“嘛”不是“呀”又多少带有埋怨和娇嗔——这么漂亮的姑娘站在这里,你们还不赶快过来,还得我先招呼呀!我可要生气了!引子部分的声音是很明亮还带着俏皮的,声音仿佛要喊到到很远的地方要让情郎哥听的清楚,就要采取先强再渐弱的演唱方式营造出声音传到远方的意境。
14小节到29小节“太阳在屋顶顶慢慢地落哎,月亮在树梢稍悄悄地梭啊”这一句是写每一天的交替,非常生动的描写出太阳的落下,月亮的升起。
“悄悄地梭啊”这里要稍弱唱出悄悄的感觉,“幺妹那个好像霞一朵”夸赞自己像云霞那般美“阿哥好像山一座”想象阿哥孔武有力的形象。
歌曲《峡江情歌》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7T08:38:52.58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3期作者:王晓虎王家俊[导读] 《峡江情歌》是作曲家王原平先生,新创作的一首广受人们喜爱的优秀作品。
该作品将峡江当地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以及王原平先生在当地提炼出的民族风味的元素融入其作品之中。
因此该作品对于音乐题材的选取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长春大学摘要:《峡江情歌》是作曲家王原平创作,且发表于2006年第6期《音乐创作》中的一首极具土家族风味的民族声乐作品。
该歌曲向我们描述了土家族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家乡的热爱,并且极其生动形象地把土家族人民特有的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音乐特点、曲式结构分析、演唱特色以及本人在演唱中获得的一些感受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此研究在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更好的把握类似作品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峡江情歌;音乐特征;演唱特色一、《峡江情歌》的音乐特征(一)极具特色的音乐题材《峡江情歌》是作曲家王原平先生,新创作的一首广受人们喜爱的优秀作品。
该作品将峡江当地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以及王原平先生在当地提炼出的民族风味的元素融入其作品之中。
因此该作品对于音乐题材的选取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二)丰富的表现手法作品采用的是叙事与抒情相互结合的表现手法,作品开头的引子部分,开门见山的使用了“喊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奠定整首歌曲的演唱基调。
作品在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不同方面表现出风趣、抒情之感。
歌曲在衬词的运用上也具有独到之处,如歌曲中出现的“哎、嗬、哇、喂、嘞”等这些衬词,单独使用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把它们运用到歌曲之中,并与曲调相结合,则渲染出的是一种优美的意境。
该作品的引子和尾声部分都采用了舒缓性的四拍子,形成了富含意境的首尾呼应感,从而达到抒发情感的作用。
歌曲主体部分则采用了6/8拍的节奏,使作品变得活泼欢快、朗朗上口。
探析王原平声乐作品《峡江情歌》的演唱风格及特点《峡江情歌》是一首反映三峡土家族风情的优秀作品。
是曲作者王原平通过深入生活对峡江当地音乐深度提炼后创作出的具有鲜明民族风味的新民歌。
本文通过对其歌曲的曲式以及作品的演唱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歌唱者在演唱作品时应全面深入地了解角色,把握好音乐作品的演唱风格,以诠释其表演的意义。
曲式特点演唱风格特色流经三峡的长江被称之为峡江,如果说川江是以“险”取胜,那么峡江则是以“俊”“奇”而著称,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儿女们都是吃着峡江水长大的。
《峡江情歌》就是这样一首反映土家族人爱情的歌曲。
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直接作用于听觉,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创造性地显现了歌曲的主题。
这首歌的歌词与乐曲的完美结合,不仅塑造了美轮美奂的音乐形象,还丰富了歌曲内容,因而使得歌曲的艺术魅力更加突出。
笔者希望通过对本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及特点的研究,加深对《峡江情歌》这首歌曲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土家族歌曲的情感把握及演唱水平。
一、作品曲式结构本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即引子、主题部分和尾声。
而主题部分的材料又可以分为两部分,材料直接复制引子部分所运用的歌曲的主体材料。
主体部分的两段采用结构相同而词义不同的表现方式,加上最后结尾处又一次引用引子材料,与引子形成了首尾呼应,使全曲旋律流畅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曲作者王原平在开头处借鉴了“喊唱山歌”式的创作方式,开门见山地表现了歌曲的总体音乐风格特色。
这是他借鉴传统音乐文化中“喊唱山歌”式的创作方式的具体体现。
二、作品的民族化演唱风格《峡江情歌》是一首土家风味浓郁的民歌,它从音乐的旋律、节奏、演唱、表演中体现了歌曲的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风格特点,是土家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族风格的展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1.音乐形象《峡江情歌》中,我们可以听到“太阳渐渐落山,月亮悄悄爬起”“阿妹要过河”、以及土家族生活态度的写照,通过对“吊脚楼”“篝火舞蹈”的描写,突出了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化的特点。
论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的特色与演唱分析
《峡江情歌》是一首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文化中的珍贵资产之一。
这首歌以描绘峡江美景和平民生活为主题,以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表达了土家族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态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特色方面,首先是旋律的感染力。
歌曲以独特的音调转调,以及深情的歌词,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真挚的情感。
其次,歌曲富有地方特色。
歌中描述的峡江山水和土家族生活方式等元素,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引人入胜。
最后,歌曲的语言文字也显得极为醇厚、亲切。
歌词表达了土家族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在听歌时亦能深刻感受到。
演唱方面,一般来说,《峡江情歌》的演唱的大多数具有民族色彩,并在音乐中渗入了大量的土家族音乐特色。
其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男女独唱或重唱,或是群唱,都能展现出这首歌的魅力。
而演唱时的手势舞蹈,也体现了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风格。
综上所述,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以及深情浓郁的表现方式,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杰出代表,抒发了土家族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态度,不仅成为了这一地区人民的家庭经久不衰的民俗文艺精品,也被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
《歌曲写作》教学的几点心得对于歌曲写作,大家会觉得很难,认为这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其实,这是这是一种错误的概念,大多数的写作与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文章是很相似的,简而言之,其实歌曲的写作就是文章写作的一个部分与概念,只要你会文章写作自然而然就会把歌曲写的很好,文章有时候会写的很糟糕,有时候也会写的出乎意料之好,写大家自然都会写,只是结果我们不要太在意,可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熟能生巧,写的多了自然会越来越好,能力也是更上一层楼,而歌曲的创作也是这么一回事,你创作的歌曲多了,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好听了,结合着多听歌,你的创作会更有灵感。
文章的写作一般是从模仿开始,慢慢的掌握了技巧,自己就可以完全创作,歌曲创作过程也是这样,也是从仿照开始,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写的糟糕,不要硬逼着自己去写,要把握住激情,瞬间的灵感很重要,一定要把握住,从而做出来更完美的创作,同时这个过程中要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多去修改,与此同时,自身的基础乐理知识一定要扎实,要不断的一直进取学习,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创作。
一、曲调的几种特点我们了解的乐理知识只是九牛一毛,它包含着许多方面,而曲调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平时听歌,不懂得音乐的听的都是节奏,节奏的快慢,高低,其中的曲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不同,曲调也各不相同,所以大家听到的音乐风格是五彩缤纷的,多种多样的。
一般情况下,音乐节奏中曲调有以下几种特点:(一)平淡单一,在情感的表达之中,没有明显的前后起伏;(二)声音缓慢悠长,情绪饱满宽广;(三)快慢相间,热情澎湃的节奏和情绪;(四)长短不一,节奏感强,有张力的比较雄伟的情绪;(五)连续切分,把生命力表现的积极向上,奋勇向前;(六)休止符的特殊运用,它会给人们不安,不对称,此起彼伏的心灵冲击,让音乐更有力,情绪更加饱满,内容更加丰富。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掌握的。
二、曲调中乐汇的运用乐汇在音乐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乐汇越是生动,有力,朝气蓬勃,激情洋溢,活泼,那么曲调就越丰富多彩,简单一点来说,乐汇是曲调形成的基础组成部分。
专题论坛2019 年 9 月264浅析歌曲《三峡情》演唱的再创作董祥武(安徽省合肥市奥体小学 安徽合肥 230022)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为使演唱的歌曲达到感情真挚、感人肺腑的效果,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声音技巧及歌唱的艺术表现。
就演唱歌曲而言,必须善于把握整个作品的风格特点,从歌曲中发掘它思想情感深处生动而激励人心的音乐形象;同时善于把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本文主要通过对歌曲《三峡情》艺术表现再创作过程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学生在演唱和表演方面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出艺术表现得再创作就是对歌曲的风格特点、对歌曲结构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整体把握,从而达到声音与情感、演唱与表演的完美结合,最终做到更好诠释歌曲的目的。
关键词:三峡情 再创作 艺术表现歌曲的演唱过程实际上是由歌唱者或表演者进行歌曲再创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赋予歌曲声音的形象;闪现出活生生的情感;使歌曲有新的生命和感染力。
这样,才能打动听众、引起共鸣。
由于歌曲的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迥异,因此对歌唱者有较高的要求:即演唱要把握住歌曲的风格,又要表现作品的内涵,同时还应具有相应的演唱能力,这样才能完美准确的展示歌曲的真正审美价值和至高境界。
[1]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考,分析了歌曲《三峡情》的创作背景、演唱风格及声音技巧的处理,并结合学生舞台实践谈亲身体会,最终做到诠释歌曲的目的。
[2]一、歌曲《三峡情》的创作背景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三峡更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峡中的长江,又称“川江”。
瞿塘峡雄伟壮观,巫峡挺拔秀丽,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山群峰位于巫峡两岸,著名的神女峰就在其中,夔门关是瞿塘峡的入口,江面狭窄,两岸悬崖绝壁,蔚为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三峡情》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湛明明、湛泉中,曲作者是马骏英(著作有《三峡情》《雄伟的喜马拉雅山》《驼铃》《金风吹来的时候》等)。
从歌词内容可以看出,主人公特别怀念在故乡三峡的生活经历:三峡的雨像丝一样细长、像玉一样洁白;三峡的云像锦绸一样柔软,像银子一样白闪。
如若此时能登上山顶,再吹一次叶笛,再唱一次山歌,再赶一次羊群,那是多么的惬意;若如此时能再穿过夔峡门,再挥一次竹篙,再喊一次川江号子,再驾一次远航船,又是多么美好。
这一个个场景无不表达出远在天边的三峡儿女对自己祖国、自己故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三峡情》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作者自己生活体验的积累,句句都很质朴、易懂,不论三峡人身在何处,不论何时,都改变不了他们那种勤劳、豪放、泼辣、淳朴.....1.曲式结构及调式分析《三峡情》全曲是首尾加衬腔的二段式结构,共67小节,整首歌曲的旋律简练,由一个基本动机发展衍变而成。
第一乐段共四乐句(从18小节至35小节),第三、第四乐句的旋律由低到高,逐步推向高潮,第一乐段属于开放的结尾,与第二乐段相接,第二乐段的音调(从36小节至55小节)是第一乐段基本动机的展开、重复、再现,并以收拢的方式结束。
曲尾的衬腔逐渐减弱,犹如航船逐渐消失的情景。
《三峡情》是采用典型的川江船工号子的音调,颇具四川民歌风味和地方色彩,其调式为民族E羽调式。
2.风格特点《三峡情》是集船工号子、山歌特点于一身的民族歌曲,又具有典型的四川民歌风味与地方色彩。
所谓这方水土养育了这方的人,这方的人又唱出这样的歌。
这方人勤劳勇敢,聪明灵活,开朗乐观,热情泼辣,有朴实善良的性格,有着极大的接受和融入能力,(不管是新事物还是繁琐的生活事)这方人唱出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山歌、船工号子。
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歌曲《三峡情》的诞生。
因此,《三峡情》的风格特点是:高亢、激昂、坚定、刚毅、乐观,又委婉抒情,还富于激情,伴有衬词和拖腔,节奏规整且有连接,同时有突出乐句重音,声音的音量、音色有较高要求,行腔走字清晰且坚实,最重要的是说唱式的表现也属其特色之一。
二、歌曲《三峡情》的再创作及艺术处理作为一个演唱者来说,声乐表演是对音乐的再创作,是对作品的分析、理解、研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和再创作,这就是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
通过演唱者的创造性表演,达到把握声乐作品中的神韵并形成自己演唱特色的目的。
当然《三峡情》的再创作和艺术表现也是如此。
下面笔者将从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体会和感受来浅析歌曲《三峡情》的再创作。
《三峡情》这首歌采用川江船夫号子和高腔山歌为素材,特色鲜明:高亢嘹亮的音调、优美抒情的旋律,加上铿锵有力的节奏、粗犷豪迈的音乐气质,二者的完美融合给歌曲定好基调。
乐曲前奏的开始(1—4小节),简单而又鲜明的节奏型(xxx|xxxxx|xxx|xxxxx|)加上川江号子的旋律与音调,瞬间把听众吸引到川江之上:船夫边喊号子边摇桨,川江也是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景象。
力度上从很弱(pp)开始慢慢渐强(cresc),造成视线有种由远及近的感觉。
这一节奏音型,在歌曲中反复出现,首尾相接,贯穿始终。
演唱引子的前半部分(5—12小节),在气息的支持下,上口盖积极兴奋,下巴放松。
需强调的是歌曲开头唱词的第一句(第5小节)的重拍音“嗨”字,一开口就落在小字二组的g音上,正处在男高音的换声区。
歌唱时要注意“高位置”“低喉位”以及气息的支持。
笔者在一开始学习这首歌时,容易把全身的力量使出来去达到音量、音高双收的效果,然而现实中总是事与愿违,伴随而来的是破音、音准偏高偏低等现象。
另外,歌曲伴奏附带的力度记号是中强(mf),要求声音出来并传远,但绝不是一味地“夯”或“冲”声音。
相反,歌唱意识要在声音前即“嗨”字还未出口,头脑的音高及歌唱的状态早已准备就绪,只等钢琴伴奏的引进,最终使唱字与伴奏并驾齐驱。
(注:谱例1)引子的后半部分(13—16小节),要突出重拍,唱出川江船工号子的风格。
从伴奏织体看,是继承前面的纵向织体结构,不同的是每小节的第一拍总是有着重记号“>”,要求演唱者从心里去感受船工号子的实意:在浩瀚的大江边,一群人强拉着肩上的绳索,时专题论坛2019 年 9 月265而传来那种高亢、嘹亮的声音,音调雄壮激烈,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及较强的旋律性。
(注:谱例2)A 段的旋律共有两句,时高时低、回旋起伏,用说唱结合的音调传递船夫在川江摇桨、婉转盘旋的画面,更展现出三峡的雨和云变化之多。
其节奏音型仿佛摇桨,一直在中、低音区徘徊。
整段歌词以抒发主人公的“情”为线索,在衬词“哟”的帮助下,时而婉转深情,时而清晰柔美,时而回环起伏,时而声线渐弱。
(注:谱例3)每一次的“景”都是为下一次的“情”做铺垫,第一个“景”字在中声区,像说话一样,仿佛有人用朴实的语言描述家乡;第二个“景”字则向上八度进入高声区,仿佛亲临家乡,正指着家乡的一切在向人夸赞。
演唱时语言要亲切自然,气息平缓连贯。
B 段则是采用旋律向上模进的形式,从最低音小字一组的mi 开始,逐渐将旋律向上推动至小字二组的re 、再到小字二组的mi ,并结束在小字二组的“f ”上,给一种急需解决到主音上的冲动,这也为C 段旋律的出现做好铺垫。
这一乐段色彩性很强,节奏特点鲜明( 从26 — 33小节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 xx|),用相同或稍有变化的节奏反复出现,在不知不觉中奠定一种强调感情的基调。
(注:谱例4)演唱时还要注意其旋律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音量由弱到强的趋势,每小节第一拍的重音要突出,吐字要清晰并富于弹性,特别是唱到“驾船行噢”的“行噢”时旋律在高声区进行,要唱出渐强的效果,高音要刚劲有力,将全曲逐渐向高潮推进(这里同样也是最容易造成音准偏高或偏低的部分)。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声浅,气息不足、不稳,吐字不规范等。
在演唱中除了要把谱面上渐强减弱的记号作出来即再现原作的内容与情感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完美的艺术效果,即声、情、气、字等因素间的相互协调。
这一乐段描绘的是三峡儿女对儿时种种画面的回忆和未来种种景象的憧憬,演唱时,要注意声线流畅即明快灵活,细腻真挚。
其次由于节奏的加紧、旋律线条渐进上行,在演唱中容易出现气息上提、喉头紧张或喉咙过度用力、时值唱不足等。
笔者在刚开始学习时,常会有“脸红脖子粗、青筋暴出、声音僵直”等情况,究其根本是没有把气息保持住。
歌唱时随着音高、节奏等因素的变化,要始终有气息的支持,并形成一个有力的保障(气息支持点),托住音高的走向。
《三峡情》的B 段是整首歌曲的华彩部分,咬字、吐字的处理也相当重要:如歌词中的“从”“口”“手”“几”“唱”“喊”等字要特别注意字头短暂而清楚,字腹要注意喉头的平稳,同时要有气息的保证。
其中“几”字属是舌面音,吐字不能太扁,要有“立”起来的感觉;“口”“喊”等字属舌根音,在演唱中则不能有喉音,上口盖要积极打开,还要注重共鸣腔体的正确运用(高位置、后牙关打开、上腭上抬、喉头位置下降)。
它们都要唱得短、轻、准、灵活,这样有助于歌曲情感的表达,并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而 “群”“淋”“顶”“门”“行”则要注意字尾收音:它们都要注意鼻韵母的准确归韵。
乐曲进行至32—35小节时,达到全曲的高潮顶点,似乎有冲险滩、穿急流的感觉。
演唱时同样要注意吐字清晰,声音结实,感情奔放。
(注:谱例5)从和声角度看:由32小节的Ⅱ→Ⅰ→Ⅰ→Ⅰ→Ⅳ→Ⅱ→Ⅴ(35小节)不难看出,和弦走向几乎一直不稳定,加上伴奏织体的加密,有种向上解决的趋势,充分表现出三峡儿女在狂风巨浪中高喊着号子驾船穿行在峡江之中的豪迈气概!C 段旋律属于高潮段,在B 段旋律的推动下,继续将A 段旋律的音乐再现并发展,也继续沿用A 段川江船工号子的高亢粗犷之声与川江的波涛汹涌之声融合,使歌曲的情绪升至顶点。
(注:谱例6)歌词中“三峡”的“三”字落在小字二组的g 音上,从力度记号看(ff ,很强),这和前面“嗨”字的演唱方法类似但又不尽相同:“嗨”字是开口音,在一开始就要有山歌和船工号子的双重感觉;而“三”字则要注意使舌尖音“s ”过渡鼻韵母“an ”上,做到下巴放松、打开喉咙、音准、位置高,唱字有力度但不喊,最终使“三”字立起来(这需要气、声、字很好的配合与协调);同时还要注意感情的激发,并带动演唱者将内心深处的爱生活、爱自然、爱故专题论坛2019 年 9 月266乡、爱祖国的感情全然释放出来:细长像丝、洁白像玉的三峡雨,柔软像锦、白闪像银的三峡云,还有更多的是三峡儿女那颗永远不变的思乡情怀!歌曲的尾声就像川江的船工已经驾船战胜惊涛骇浪并驶向宽广的天边。
乐句主要是由三句船工号子的旋律构成,在船工由强到弱的吆喝声中结束全曲。
(注:谱例7)这里要突出重拍音,每小节的第一拍要用声控制且有内在力度,每句的倚音要赋予其弹性,每句的休止符要给人一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61小节的“嗨”字落在四级的第二转位和弦上,显然旋律要继续向前发展;紧接着62小节的“嗬”字结束在一级和弦上,属完全终止,用收拢的结构方式结束,用5拍的时值来衬托人物内心的那种意犹未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