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全
- 格式:doc
- 大小:917.00 KB
- 文档页数:23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主要区别在于:A. 数值大小B. 是否具有确定性C. 是否可测量D. 是否随机2.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抽样3. 正态分布的特点是:A. 均值、中位数、众数相等B. 均值、方差、标准差相等C. 均值、方差、众数相等D. 中位数、方差、众数相等4.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A. 置信区间B. 标准误差C. 样本均值D. 样本方差5.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 建立假设B. 选择检验统计量C. 计算P值D. 确定样本容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统计学中,数据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7.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 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指的是________。
9. 抽样分布中的t分布适用于________。
10. 回归分析中,决定系数(R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
12. 解释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并说明其特点。
13. 说明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解释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14. 描述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5. 给定一组数据:2, 3, 5, 7, 11,请计算其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
16. 假设某工厂产品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50克,标准差为2克。
如果从该工厂随机抽取100个产品,求这100个产品的平均重量的95%置信区间。
17. 已知两组数据X和Y的相关系数为0.8,X的样本均值为10,样本标准差为2,Y的样本均值为15,样本标准差为3。
请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18. 假设进行一项实验,得到以下数据:组1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1;组2平均值为7,标准差为2。
如果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求t值和P值。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9. 论述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举例说明。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C)A、全部设备B、每台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D、全部工业企业2、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30~40,第二组为40~50,第三组为50~60,第四组为60~70,第五组为7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A、4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50在第二组70在第五组C、60在第四组,70在第五组D、70在第四组,40在第二组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准应当用(B)A、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B、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D、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4、某商店在钉子男式皮鞋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皮鞋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A)A、众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5、已经4个水果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量要计算4个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B)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6、由下数列可知下列判断(C)A、Me<30B、Me>30C、M0 <MeD、M0>Me7、以1949年ae为最初水平,2008年aA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C)A、57次方B、58次方C、59次方D、60次方8、某地2000—2006年各年中统计的产量如下该地区2001—2005年的年平均产量为(B)A、(23/2+23+24+25+25+26/2)/5=24。
3万件B、(23+24+25+25+26)/5=24。
6万件C、(23/2+24+25+25+26/2)/5=19。
7万件D、(23/2+23+24*25+25+26/2)/6=20。
25万件9、某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是逐年下降的,已知从2000年至2005年间总得降低了40%则平均每年降低速度为(C)A、40%/5=8%B、√40%=83.3%C、100%-√100%-40%=9.7%D、(100%-40%)/5=12%10、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A)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水平C、推算的各期定级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级发展速度D、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11、某农贸市场猪肉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4%,3月份比2月份下降2。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1、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C )。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C )。
1、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C )。
A 、男性职工人数 B 、女性职工人数 C 、下岗职工的性别 D 、性别构成2、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B )。
A 、货物周转量B 、单位面积产量C 、年末人口数D 、工业增加值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后一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2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最后一组的组中值为( D )。
A 、490 B 、500 C 、510 D 、560 5、某班3个学生的成绩分别为80、90、95,这三个数是( D )。
A 、标志 B 、指标 C 、变量 D 、变量值6、对几个大型煤矿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解到我国煤矿生产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是( C )。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7、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
A 、粮食总产量B 、粮食平均亩产量C 、人均粮食生产量D 、人均粮食消费量 8、在回归直线方程中Yc=a+bx, b 表示( C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 B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 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量 D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增加量9、某地区职工工资水平本年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4%,则工资总额增加了( C )。
1.05×1.04-1=9.2%A 、7%B 、9%C 、9.2%D 、11%10、某地区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2003年比2002年少购买7%的商品,则该地的物价( C )。
p k =1/0.93-1=7.52%A 、上涨了5%B 、下降了5%C 、上涨了7.52%D 、下降了7.52% 11、是非标志的方差的最大值是( B )。
2)21(41)1(--=-=p p p σA 、1B 、1/2C 、1/3D 、1/412、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统计数据的类型?A. 定量数据B. 定性数据C. 时间序列数据D. 空间数据答案:D3. 在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一项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数据的集中趋势B. 数据的离散程度C. 数据的分布形态D. 数据的预测分析答案:D4. 以下哪个统计量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标准差答案:D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1到0之间D. 0到正无穷答案:A6. 以下哪一项是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A. 描述性统计B. 概率论C. 假设检验D. 数据收集答案:C7. 以下哪一项不是非参数统计分析的方法?A. 卡方检验B. 秩和检验C. 符号检验D. t检验答案:D8. 在回归分析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回归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A. 因变量B. 自变量C. 误差项D. 常数项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时间序列分析的主要方法?A. 移动平均法B. 指数平滑法C. 回归分析D. 聚类分析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A. 聚类分析B. 判别分析C. 因子分析D. 描述性统计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的主要分支?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应用统计学D. 理论统计学答案:A, B, C, D12.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概率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极差B. 标准差C. 方差D. 变异系数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标准差D. 四分位数间距答案:A, B, D16. 在统计推断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A. Z检验B. t检验C. F检验D. 卡方检验答案:A, B, C, D17. 以下哪些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A. 移动平均法B. 指数平滑法C. 自回归模型D. 季节性分解答案:A, B, C, D18.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方法?A. 聚类分析B. 判别分析C. 主成分分析D. 因子分析答案:A, B, C, D19.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数据可视化的方法?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饼图答案:A, B, C, D20.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A. 数据清洗B. 数据转换C. 数据归一化D. 数据降维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统计学中的样本量越大,估计的准确性就越高。
统计学期末考试卷试题库题集及标准答案.doc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
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1. 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 产业分类B.劳动生产率C.所有制形式D.企业名称2. 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A. 全国所有居民户B.全国的住宅C.各省市自治区D.某一居民户3. 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全国所有油田B.每一个油田C.每一台采油设备D.所有采油设备4. 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C. 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5. 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英国人威廉·配第B.德国人康令C. 德国人阿亨瓦尔D. 比利时人凯特勒6. 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B. 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C. 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D. 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7. 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统计总论练习单项选择题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3.标志是( 3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多项选择题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2.统计调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二、多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
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极差答案:C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数值型数据B. 分类数据C. 时间序列数据D. 地理数据答案:D3. 在统计分析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0到正无穷D. 负无穷到正无穷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方差B. 标准差C. 均值D. 极差答案:C5. 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与普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A. 调查范围B. 调查对象C. 调查方法D. 调查成本答案:D6. 在统计学中,中位数是将数据集分为两个相等部分的数值,其中()。
A. 50%的数据项低于中位数B. 75%的数据项低于中位数C. 25%的数据项高于中位数D. 50%的数据项高于中位数答案:A()A. 均值B. 众数C. 偏度D. 方差答案:C8. 在统计学中,如果一个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其概率密度函数是()。
A. 指数分布B. 均匀分布C. 正态分布D. 二项分布答案:C()A. 极差B. 标准差C. 众数D. 偏度答案:C10. 在统计学中,置信区间的宽度取决于()。
A. 样本大小B. 置信水平C. 标准误差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统计图可以用来展示分类数据?()A. 条形图B. 饼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答案:A, B12.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样本均值的估计?()A. 样本大小B. 总体均值C. 抽样方法D. 样本均值的方差答案:A, B, C13. 以下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A. 极差B. 方差C. 标准差D. 均值答案:A, B, C14.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些分布是连续型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A, C, D1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回归分析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统计学中的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的准确性就越高。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在统计学的学习中,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统计学知识,本文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基本统计学概念与原理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样本和总体。
答案: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的部分个体或观察值。
2. 请解释什么是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并比较它们的特点。
答案:均值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各数据值之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值。
均值对于异常值比较敏感,中位数对异常值较为稳健,众数适用于分类数据。
3. 请简要描述正态分布的特征与重要性。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的概率分布,在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态分布的特征包括均值等于中位数等于众数,呈钟形曲线,具有68-95-99.7原则等特点。
正态分布在众多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有助于揭示事物间的规律和关系。
第二部分:统计描述与推断4. 什么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答案: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是为了检验总体参数假设,通过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或拒绝参数假设来得出结论。
5. 请简要阐述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的应用。
答案: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常用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
回归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可以用来预测和解释变量间的相互影响。
6. 请解释抽样方法中的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答案:简单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样本的方法,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再从各层中分别抽取样本,以保证各层都有代表性。
第三部分:统计推断的方法与应用7. 请解释什么是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步骤。
答案:假设检验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方法。
统计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分值: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正确答案)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2.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分值:A.信息职能(正确答案)B.咨询职能C.反映职能D.监督职能3.“统计” 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分值: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正确答案)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4.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
(分值: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正确答案)5.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0 (分值: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正确答案)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7.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要使用了。
对错(正确答案)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对(正确答案)错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对(正确答案)错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对(正确答案)错1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对错(正确答案)12.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对(正确答案)错13.全面调查包拈普查和统计报表。
对错(正确答案)14.由《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属于直接的统计数据。
对错(正确答案)15.普查具有调查费用低,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对错(正确答案)16.普查一般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和遗漏。
统计学题目分析第一章:总论1.统计学的分类:A:理论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研究的内容是统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B:应用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人口统计学(研究的内容是运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统计问题)2.统计学的发展史:A:国势学派(记述学派):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
以文字技术和比较为主,反映各国的国情国力。
(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不注重数量分析)B:政治算术学派:英国威廉·配第和格朗特。
代表著作是《政治算术》:利用数字、重量、尺度的方法,并配以朴素的图表C: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凯特勒。
将大数法则和概率论引入统计学,最小平方法、误差理论、正态分布理论等成为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D:社会统计学派:德国克尼斯。
统计学是社会科学,强调对总体进行大量观察,通过研究其内在联系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特点数量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
总体性: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时,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即通过大量的观察,获得足够多的统计资料,说明、认知总体现象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差异性:就是要从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异中概括出共同普遍的特征,并对差异情况作出必要的反映。
4.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特征、判定及其联系。
判定:总体: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也称为母体)个体: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特征:总体具有: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等特征联系: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体是统计认识的对象。
A.总体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变小。
B.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个体可发生变化。
C.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变化。
5.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概念、分类与区别。
概念:统计标志:用以描述个体所具有的特征的名称。
标志在每个个体上的具体表现结果称为标志表现。
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分类:统计标志:A.按表示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B.按在每个个体上的表现结果是否相同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统计指标:A::按计算范围分类:总体指标、样本指标B:按表现形式分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C:按内容特征分类:数量指标、质量指标D:按反映现象的时间分类:静态指标、动态指标E:按功能分类:描述指标、预警指标、评价指标区别:A.指标和标志说明的对象不同B.指标和标志的表现形式不同第2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1.统计调查方案的有关内容。
统计数据收集:确定数据收集目的、设计数据收集方案、开展数据收集活动、评估数据收集质量、2.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组织形式的特点普查特点: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特点:一是在样本的抽取上遵循随机原则。
二是在调查的功能上能以部分推断总体。
三是在推断的手段上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四是在推断的理论上,以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为依据。
五是在推断的效果上,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重点调查特点:以客观性原则来确定调查单位、属于范围较小的全面调查典型调查特点:A.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有意识选择出来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B.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C.调查单位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D.调查方法机动灵活,省时省力3.统计分组的性质分与合、穷尽与互斥、反映本质差异、可能掩盖差异、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分组界限的确定4.组中值的计算A. 当缺下限时,组中值=本组上限-邻组组距/2B. 当上下限都齐备时,组中值=(本组上限+本组下限)/2C. 当缺上限时,组中值=本组下限+邻组组距/2第3章: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1.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尤其是计划指标用提高或降低百分数表示时)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例题:2.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区分;A.概念不同。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
平均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
B.反映的问题不同。
相对指标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
平均指标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
C.计算公式及内容不同。
平均指标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相对指标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D.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指标则不可。
E.作用不同。
平均指标的作用有: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或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为评价事物和作为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可进行数量估算。
相对指标的作用有: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社会服务能力;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确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的差距。
3.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内涵及特点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态,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结果,时点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的数量状况。
时期指标的特点: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的特点:各时点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4.组距数列中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标准差计算公式:5.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哪些平均指标,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哪些平均指标平均指标的具体表现称为平均数,平均数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数值平均数包括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数包括中位数和众数。
其中,数值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影响。
所以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算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中位数、众数6.众数、中位数的特征众数特点:A.众数不受分布数列的极大或极小值的影响.B.当分组数列没有任何一组的次数占多数,而是近似于均匀分布时,则该次数分配数列无众数。
若将无众数的分布数列重新分组或各组频数依序合并,又会使分配数列再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特点:A.中位数是以它在所有标志值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全体单位标志值的代表值,不受分布数列的极大或极小值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位数对分布数列的代表性。
B.有些离散型变量的单项式数列,当次数分布偏态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会受到影响。
C.缺乏敏感性。
D.各单位标志值与中位数的离差绝对值在所有平均指标中最小7.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包括对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判别)算数平均数分为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分为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标准差计算:标准差系数计算:8.次数分布的类型与判定(左偏、右偏、对称分布等)9. 左偏、右偏、对称分布三种情形下,均值、中位数、众数的大小比较。
在对称分布(即正态)时(Me 中位数、Mo 众数)在右偏时在左偏时在适度偏态时对称分布 右偏分布 左偏分布第四章:抽样估计1.总体分布、样本分布和抽样分布的区别总体分布:是指总体中所有个体关于某个变量(标志)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样本分布:样本中所有个体关于某个变量(标志)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与之相应的概率组成。
2.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抽样实际误差、抽样标准误和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误差有三种形式:抽样实际误差:是抽样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值之间的绝对离差,表示为 抽样标准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实质含义是指样本统计量抽样分布的标准差误差范围3.统计量优劣的评价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充分性) 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有四个: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充分性θθ-ˆ符合标准的称为优良估计量4.抽样极限误差、抽样精度和概率保证程度的关系表示抽样极限误差,Z(a/2)表示概率保证程度,SE(θ)抽样标准误差抽样精度:’x ’p 所以,三者的关系为:概率保证程度越大,抽样极限误差越大 抽样极限误差越大,抽样估计的精确度越小5.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情形下,简单随机抽样的均值(或成数)的区间估计以及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
例如课后计算题第3和第4题。
简单随机抽样情况下,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1)区间估计①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2,-x z x z se x se x αα+其中:()se x 重复:()se x ==不重复:)ˆ(2/θαSE Z⋅=∆②总体比例P 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p z p z αα±± 重复抽样:或不重复抽样:(2)样本容量的计算: ①重复抽样对于总体均值:2222a x xz s n ⋅=∆重复 对于总体成数:2222a p pz s n ⋅=∆重复②不重复抽样1n n n N=+重复不重复重复第7章:相关回归分析1.函数关系与相关分析的区别函数关系:指现象之间存在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当某一变量或某些变量取任意一个值时,另一变量都会有一个确定值与之严格对应,并且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反映。
相关关系:也称统计相关,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即现象之间虽然存在着数量依存关系,一个现象发生数量上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现象数量水平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但这种数量变化关系并不是严格一一对应的,当一个变量数值确定时,另—个变量可能有许多个可能的取值与之相对应,这些数值围绕着它们的平均数上下波动。
)(x f y =ε+=)(x f yε为随机误差项,用于反映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相关分析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和相关的密切程度,但不能判断现象之间具体的数量变动依存关系,也不能根据相关系数来估计或预测因变量y 可能发生的数值。
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数量变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
区别:(1)相关分析在两个变量中,两个变量的地位是平等的,回归分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中,必须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其中一个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
(2)在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要求都是随机的;而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的值则是给定的。
3.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特点与取值的含义2()()1ni i xyx yx x y y s r s s --==∑(1) r 的取值有一定的范围,在-1和+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