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十四章准时制和精细生产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2、√3、√二、选择题1、ABCDE三、简答题1、JIT的思想构成包括一系列的观念,首先是作为一个企业, 要有不断进取的信念, 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达到和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理念包括不断改进, 全面质量控制, 全员进行参与和降低库存。
它强调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 针对顾客需求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
从运营角度而言, 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应体现在产品生产仅对顾客需求, 避免过量生产, 及时提供完美质量的产品。
生产经营过程中尽可能节约, 消除浪费。
2、基于JIT的思想理念,其目标是通过生产经营体系本身的不断完善, 降低成本, 满足顾客需求, 提高效益。
从生产操作角度而言, JIT生产方式所追求的具体目标包括::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零库存;零次、废品率(零缺陷);生产批量为一个产品;百分之百的准时供货服务。
上述目标体现了生产操作过程的完美境界。
尽管在实际中难以达到, 但这些目标为企业提供了为之奋斗的方向, 提供了为始终保持竞争优势而努力进取, 不断改进的氛围和环境。
3、JIT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它的三项基本构成要素之上的。
这3项基本构成要素分别是:消除浪费;全面质量;人员素质。
这三者之间相互重叠,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JIT生产方式运用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技术来消除浪费, 通过与全面质量相结合来提高企业素质, 注重人员培训和提高人员素质, 掌握新的技术以适应新的挑战。
消除浪费:根据JIT生产方式的观念, 浪费被定义为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不对产品增添价值的任何活动行为或事物。
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 一般都存在有许多浪费。
丰田公司识别和归纳了常见的7种形式的浪费,它们包括: 过量生产造成的浪费;等候期间造成的浪;运送所成的浪费;工艺过程不完善造成的浪费;库存积累造成的浪费;质量缺陷造成的浪费;缺乏整体性造成的浪费。
全面质量:“全面”意味着全员和全过程的参与, “质量”是指企业所做的一切是为客户提供满足其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指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性, 指企业在原材料的质量与服务方面对供应商的期待和要求。
第十四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一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及载流线圈的作用一、选择题1.长直电流I 2与圆形电流I 1共面,并与其一直径相重合如图(但两者间绝缘),设长直电流不动,则圆形电流将 C(A)绕I 2旋转.(B)向左运动.(C)向右运动.(D)向上运动.(E)不动.1I 分析:左半圆总体受力向右,右半圆总体受力也向右,故环形线圈整体受力向右。
2.有一由N 匝导线绕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线圈,边长为a ,通有电流I ,置于均匀外磁场B中,当线圈平面的法向与外磁场B 同向时,该线圈所受的磁力矩M 值为 D分析:PI 123a2a e n M P BM I123a2a B sin 0 03.一匀强磁场,其磁感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指向如图),两带电粒子在该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B(A)两粒子的电荷必然同号.(B)粒子的电荷可以同号也可以异号.(C)两粒子的动量大小必然不同.(D)两粒子的运动周期必然不同.B 分析:没有给出运动方向,所以B4.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以与均匀磁场B 垂直的速度v 运动轨道所包围范围内的磁通量 m 与磁场磁感强度B 大小的关系曲线是(A)~(D)中的哪一条? BmO()A mO()B mO()C mO()D 分析:轨道半径与磁感成反比,轨道所围面积与半径平方成正比,则与磁感的平方成反比,磁通等于磁感乘以面积,与磁感成反比。
答案:BqVB m V2R ,R mVqB,S R2mVqB2,BS B mVqB 2m2V2q21B5.把通电的直导线放在蹄形磁铁磁极的上方,导线可以自由活动,且不计重力.当导线内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时,从上往下看,导线将 C(A)不动.(B)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下降.(C)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下降.(D)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上升.(E)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上升.分析:N极附近磁感向上,电流向右,导线受力垂直纸面向外;S极附近磁感向下,电流向右,导线受力垂直纸面向里,从上往下看,导线逆时针转动;导线转动之后,电流指向里边,导线所在处的磁场向右,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向下,导线下降。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判断题1、只要人们普遍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而接受,“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
( T )2、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 T )3、凯恩斯的持币投机性动机只是在债券价格预期上涨时才适用。
( F )4、在IS曲线上方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组合没有达到产品市场均衡,而且投资需求大于储蓄。
( F )5、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
( F )6、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投资和储蓄分别是由货币市场的利率和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的。
( T )7、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 T )8、在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 T )9、若货币供给减少或利率上升,则LM曲线向右移动。
F (向左)10、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接近水平形状,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不受利率的影响。
F11、根据货币的预防需求,消费计划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较高的货币需求。
T12、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
T13、根据IS-LM模型,自发总支出的变动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
T14、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
T15、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出售债券。
F二、选择题1. 如果利息率上升,持有证券的人将( B )。
A.享受证券的资本所得B.经受证券的资本损失C.在决定出售时,找不到买主D.以上说法都不对2. 影响货币总需求的因素是( D )。
A.只有收入B.只有利息率C.流动偏好D.利息率和收入3.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C )。
A.不变B.受影响但不可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C.下降D.上升4. 下列哪一项不是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主要动机( A )。
A.储备动机B.交易动机C.预防动机D.投机动机5. 如果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那引起实际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原因是( D )。
习题十四 光的衍射14-3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波的衍射现象是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所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无数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及位相差恒定的两列波的叠加形成.14-4 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如果把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是否会跟着移动?若把单缝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是否会跟着移动?答:把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不会跟着移动.单缝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不会跟着移动.14-5 什么叫半波带?单缝衍射中怎样划分半波带?对应于单缝衍射第3级明条纹和第4级暗条纹,单缝处波面各可分成几个半波带?答:半波带由单缝A 、B 首尾两点向ϕ方向发出的衍射线的光程差用2λ来划分.对应于第3级明纹和第4级暗纹,单缝处波面可分成7个和8个半波带. ∵由272)132(2)12(sin λλλϕ⨯=+⨯=+=k a 284sin λλϕ⨯==a 14-6 在单缝衍射中,为什么衍射角ϕ愈大(级数愈大)的那些明条纹的亮度愈小? 答:因为衍射角ϕ愈大则ϕsin a 值愈大,分成的半波带数愈多,每个半波带透过的光通量就愈小,而明条纹的亮度是由一个半波带的光能量决定的,所以亮度减小. 14-7 单缝衍射暗条纹条件与双缝干涉明条纹的条件在形式上类似,两者是否矛盾?怎样说明?答:不矛盾.单缝衍射暗纹条件为k k a 2sin ==λϕ2λ,是用半波带法分析(子波叠加问题).相邻两半波带上对应点向ϕ方向发出的光波在屏上会聚点一一相消,而半波带为偶数,故形成暗纹;而双缝干涉明纹条件为λθk d =sin ,描述的是两路相干波叠加问题,其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相干加强为明纹.14-8 光栅衍射与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 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缝数2N 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在相邻明纹间有)1(-N 个暗纹,而一般很大,故实际上在两相邻明纹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14-9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a+b=2a;(2)a+b=3a;(3)a+b=4a.解:由光栅明纹条件和单缝衍射暗纹条件同时满足时,出现缺级.即⎩⎨⎧=''±==±=+)2,1(sin ),2,1,0(sin )( k k a k k b a λϕλϕ 可知,当k ab a k '+=时明纹缺级. (1)a b a 2=+时,⋅⋅⋅=,6,4,2k 偶数级缺级;(2)a b a 3=+时,⋅⋅⋅=,9,6,3k 级次缺级;(3)a b a 4=+,⋅⋅⋅=,12,8,4k 级次缺级.14-10 若以白光垂直入射光栅,不同波长的光将会有不同的衍射角.问(1)零级明条纹能否分开不同波长的光?(2)在可见光中哪种颜色的光衍射角最大?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解:(1)零级明纹不会分开不同波长的光.因为各种波长的光在零级明纹处均各自相干加强.(2)可见光中红光的衍射角最大,因为由λϕk b a =+sin )(,对同一k 值,衍射角λϕ∞. 14-1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0οA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解:单缝衍射的明纹公式为)12(sin +=k a ϕ2λ 当6000=λo A 时,2=k x λλ=时,3=k重合时ϕ角相同,所以有)132(26000)122(sin +⨯=+⨯=ϕa 2x λ 得 4286600075=⨯=x λo A 14-12 用橙黄色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宽为a=0.60mm 的单缝,缝后凸透镜的焦距f =40.0cm ,观察屏幕上形成的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1.40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处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面可分成几个半波带?解:(1) 由于P 点是明纹,故有2)12(sin λϕ+=k a ,⋅⋅⋅=3,2,1k 由ϕϕsin tan 105.34004.13≈=⨯==-f x 故3105.3126.0212sin 2-⨯⨯+⨯=+=k k a ϕλ3102.4121-⨯⨯+=k mm 当 3=k ,得60003=λo A4=k ,得47004=λoA (2) 若60003=λo A ,则P 点是第3级明纹;若47004=λo A ,则P 点是第4级明纹.(3) 由2)12(sin λϕ+=k a 可知,当3=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712=+k 个半波带;当4=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912=+k 个半波带. 14-13 用λ=590nm 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 解:5001=+b a mm 3100.2-⨯= mm 4100.2-⨯=o A由λϕk b a =+sin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max k 对应的2πϕ=, 所以有39.35900100.24max ≈⨯=+=λb a k ,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3max =k . 这就是中央明条纹的位移值.14-14 波长λ=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二、第三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20.0sin =ϕ与30.0sin =ϕ处,第四级缺级.求:(1)光栅常数;(2)光栅上狭缝的宽度;(3)在90°>ϕ>-90°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解:(1)由λϕk b a =+sin )(式对应于20.0sin 1=ϕ与30.0sin 2=ϕ处满足:101060002)(20.0-⨯⨯=+b a101060003)(30.0-⨯⨯=+b a得 6100.6-⨯=+b a m(2) 因第四级缺级,故此须同时满足λϕk b a =+sin )(λϕk a '=sin解得 k k b a a '⨯='+=-6105.14取1='k ,得光栅狭缝的最小宽度为6105.1-⨯m(3) 由λϕk b a =+sin )(λϕsin )(b a k += 当2πϕ=,对应max k k =∴ 10106000100.6106max =⨯⨯=+=--λb a k 因4±,8±缺级,所以在︒︒<<-9090ϕ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为9,7,6,5,3,2,1,0±±±±±±±=k 共15条明条纹(10±=k 在︒±=90k 处看不到).14-15 一双缝,两缝间距为0.1mm ,每缝宽为0.02mm ,用波长为4800o 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双缝,双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透镜.试求:(1)透镜焦平面上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2)单缝衍射的中央明条纹包迹内有多少条双缝衍射明条纹? 解:(1)中央明纹宽度为02.010501048002270⨯⨯⨯⨯==-f a l λmm 4.2=cm (2)由缺级条件λϕk a '=sinλϕk b a =+sin )(知k k a b a k k '='=+'=502.01.0 ⋅⋅⋅=',2,1k 即⋅⋅⋅=,15,10,5k 缺级.中央明纹的边缘对应1='k ,所以单缝衍射的中央明纹包迹内有4,3,2,1,0±±±±=k 共9条双缝衍射明条纹.14-16 在夫琅禾费圆孔衍射中,设圆孔半径为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000o A ,求在透镜焦平面处屏幕上呈现的爱里斑半径.解:由爱里斑的半角宽度47105.302.010500022.122.1--⨯=⨯⨯==D λθ ∴ 爱里斑半径5.1105.30500tan 24=⨯⨯=≈=-θθf f d mm 14-17 已知天空中两颗星相对于一望远镜的角距离为4.84×10-6rad ,它们都发出波长为5500oA 的光,试问望远镜的口径至少要多大,才能分辨出这两颗星?解:由最小分辨角公式 D λθ22.1=∴ 86.131084.4105.522.122.165=⨯⨯⨯==--θλD cm。
第十四章 波 动 光 学14-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 、S 2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 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中的S ′位置,则( )(A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B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分析与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S 1 、S 2 的光程相同,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Δ=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移到S ′时,由S ′到达狭缝S 1 和S 2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会向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S 1 、S 2 狭缝传到O ′处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条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题14-1 图14-2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 和n 3,且n 1 <n 2 ,n 2 >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程差是( )()()()()2222222D 2C 22B 2A n e n e n e n e n λλλ---题14-2 图 分析与解 由于n 1 <n 2 ,n 2 >n 3 ,因此在上表面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故它们的光程差2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3 如图(a )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面晶体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小,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A )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B ) 数目减小,间距不变(C )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D )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题14-3图 分析与解 图(a )装置形成的劈尖等效图如图(b )所示.图中 d 为两滚柱的直径差,b 为两相邻明(或暗)条纹间距.因为d 不变,当L 变小时,θ 变大,L ′、b 均变小.由图可得L d b n '==//2sin λθ,因此条纹总数n d b L N λ//2='=,因为d 和λn 不变,所以N 不变.正确答案为(C )14-4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时,可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点P 处为第二级暗纹,则相应的单缝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 3 个 (B ) 4 个 (C ) 5 个 (D ) 6 个分析与解 根据单缝衍射公式()()(),...2,1 212 22sin =⎪⎪⎩⎪⎪⎨⎧+±±=k λk λk θb 明条纹暗条纹因此第k 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2k 个半波带,第k 级明纹对应的单缝波阵面被分成2k +1 个半波带.则对应第二级暗纹,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4个半波带.故选(B ).14-5 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 =='+b b ×10-4cm 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 4 (B ) 3 (C ) 2 (D ) 1分析与解 由光栅方程(),...1,0dsin =±=k k λθ,可能观察到的最大级次为()82.1/2dsin max =≤λπk 即只能看到第1 级明纹,正确答案为(D ).14-6 三个偏振片P 1 、P 2 与P 3 堆叠在一起,P 1 与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 2与P 1 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 0 的自然光入射于偏振片P 1 ,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 1 、P 2与P 3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A ) 3I 0/16 (B ) 3I 0/8 (C ) 3I 0/32 (D ) 0分析与解 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光强为I 1 =I 0/2.由于P 1 和P 2 的偏振化方向成30°,所以偏振光透过P 2 后光强由马吕斯定律得8/330cos 0o 212I I I ==.而P 2和P 3 的偏振化方向也成60°,则透过P 3 后光强变为32/360cos 0o 223I I I ==.故答案为(C ).14-7 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两介质交界面时,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则折射光为( )(A ) 完全线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B ) 部分偏振光且只是在该光由真空入射到折射率为3的介质时,折射角是30°(C ) 部分偏振光,但须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才能确定折射角(D ) 部分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分析与解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是线偏振光,相应的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此时,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因为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所以折射角为30°.故选(D ).14-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0.30 mm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离缝1.20m 的屏上测得中央明纹一侧第5条暗纹与另一侧第5条暗纹间的距离为22.78 mm .问所用光的波长为多少,是什么颜色的光分析与解 在双缝干涉中,屏上暗纹位置由()212λ+'=k d d x 决定,式中d ′为双缝到屏的距离,d 为双缝间距.所谓第5条暗纹是指对应k =4 的那一级暗纹.由于条纹对称,该暗纹到中央明纹中心的距离mm 27822.=x ,那么由暗纹公式即可求得波长λ. 此外,因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的,故也可用条纹间距公式λdd x '=∆求入射光波长.应注意两个第 5 条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邻条纹间隔数为9(不是10,为什么),故mm 97822.=∆x . 解1 屏上暗纹的位置()212λ+'=k d d x ,把m 102782243-⨯==.,x k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 nm ,为红光.解2 屏上相邻暗纹(或明纹)间距'd x d λ∆=,把322.7810m 9x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 nm .14-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λ= nm 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 ′=300mm .测得中央明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 mm ,求双缝间的距离.分析 双缝干涉在屏上形成的条纹是上下对称且等间隔的.如果设两明纹间隔为Δx ,则由中央明纹两侧第五级明纹间距x 5 -x -5 =10Δx 可求出Δx .再由公式Δx =d ′λ/d 即可求出双缝间距d .解 根据分析:Δx =(x 5 -x -5)/10 =×10-3m双缝间距: d =d ′λ/Δx = ×10-4 m14-10 一个微波发射器置于岸上,离水面高度为d ,对岸在离水面h 高度处放置一接收器,水面宽度为D ,且,D d D h ??,如图所示.发射器向对面发射波长为λ的微波,且λ>d ,求接收器测到极大值时,至少离地多高分析 由发射器直接发射的微波与经水面反射后的微波相遇可互相干涉,这种干涉与劳埃德镜实验完全相同.形成的干涉结果与缝距为2d ,缝屏间距为D 的双缝干涉相似,如图(b )所示,但要注意的是和劳埃德镜实验一样,由于从水面上反射的光存在半波损失,使得两束光在屏上相遇产生的光程差为2/sin 2λθd +,而不是θd sin 2.题14-10 图 解 由分析可知,接收到的信号为极大值时,应满足(),...2,12/sin 2==+k λk λθd()d k D D D h 412sin tan -=≈≈λθθ取k =1 时,得dD h 4min λ=. 14-11 如图所示,将一折射率为的云母片覆盖于杨氏双缝上的一条缝上,使得屏上原中央极大的所在点O 改变为第五级明纹.假定λ=550 nm ,求:(1)条纹如何移动(2) 云母片的厚度t.题14-11图分析 (1)本题是干涉现象在工程测量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可以用来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微小厚度或折射率.在不加介质片之前,两相干光均在空气中传播,它们到达屏上任一点P 的光程差由其几何路程差决定,对于点O ,光程差Δ=0,故点O 处为中央明纹,其余条纹相对点O 对称分布.而在插入介质片后,虽然两相干光在两介质薄片中的几何路程相同,但光程却不同,对于点O ,Δ≠0,故点O 不再是中央明纹,整个条纹发生平移.原来中央明纹将出现在两束光到达屏上光程差Δ=0的位置.(2) 干涉条纹空间分布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光程差的变化.因此,对于屏上某点P (明纹或暗纹位置),只要计算出插入介质片前后光程差的变化,即可知道其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 插入介质前的光程差Δ1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插入介质后的光程差Δ2 =(n -1)d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光程差的变化量为Δ2 -Δ1 =(n -1)d =(k 2 -k 1 )λ式中(k 2 -k 1 )可以理解为移过点P 的条纹数(本题为5).因此,对于这类问题,求解光程差的变化量是解题的关键.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两介质片插入前后,对于原中央明纹所在点O ,有()λ51212=-=∆-∆d n将有关数据代入可得m 1074.4156-⨯=-=n d λ 14-12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 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的折射率为.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分析 这是薄膜干涉问题,求正面呈现的颜色就是在反射光中求因干涉增强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解 根据分析对反射光加强,有(),...2,122==+k k ne λλ124-=k ne λ 在可见光范围,k =2 时,nm 8668.=λ(红光)k =3 时,nm 3401.=λ(紫光)故正面呈红紫色.14-13 利用空气劈尖测细丝直径.如图所示,已知λ= nm ,L = ×10-2m ,测得30 条条纹的总宽度为 ×10-3 m ,求细丝直径d .分析 在应用劈尖干涉公式L nb d 2λ= 时,应注意相邻条纹的间距b 是N 条条纹的宽度Δx 除以(N -1).对空气劈尖n =1.解 由分析知,相邻条纹间距1-∆=N x b ,则细丝直径为 ()m 107552125-⨯=∆-==.xn N L nb d λλ题14-13 图14-14 集成光学中的楔形薄膜耦合器原理如图所示.沉积在玻璃衬底上的是氧化钽(52O Ta )薄膜,其楔形端从A 到B 厚度逐渐减小为零.为测定薄膜的厚度,用波长λ= 的He Ne - 激光垂直照射,观察到薄膜楔形端共出现11 条暗纹,且A 处对应一条暗纹,试求氧化钽薄膜的厚度.(52O Ta 对 nm 激光的折射率为)题14-14 图分析 置于玻璃上的薄膜AB 段形成劈尖,求薄膜厚度就是求该劈尖在A 点处的厚度.由于25Ta O 对激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故从该劈尖上表面反射的光有半波损失,而下表面没有,因而两反射光光程差为Δ=2ne +λ/2.由反射光暗纹公式2ne k +λ/2 =(2k +1)λ/2,k =0,1,2,3,…,可以求厚度e k .又因为AB 中共有11 条暗纹(因半波损失B 端也为暗纹),则k 取10即得薄膜厚度.解 根据分析,有2ne k +2λ=(2k +1)λ/2 (k =0,1,2,3,…)取k =10,得薄膜厚度e 10 =n210λ= ×10-6m . 14-15 折射率为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θ 很小).用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充满n = 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 =0.5 mm ,那么劈尖角θ 应是多少分析 劈尖干涉中相邻条纹的间距l ≈θλn 2,其中θ 为劈尖角,n 是劈尖内介质折射率.由于前后两次劈形膜内介质不同,因而l 不同.则利用l ≈θλn 2和题给条件可求出θ.解 劈形膜内为空气时,θλ2=空l 劈形膜内为液体时,θλn l 2=液 则由θλθλn l l l 22-=-=∆液空,得 ()rad 107112114-⨯=∆-=./l n λθ14-16 如图(a)所示的干涉膨胀仪,已知样品的平均高度为 ×10-2m ,用λ=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当温度由17 ℃上升至30 ℃时,看到有20 条条纹移过,问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多少题14-16 图分析 温度升高ΔT =T 2 -T 1 后,样品因受热膨胀,其高度l 的增加量Δl =lαΔT .由于样品表面上移,使在倾角θ 不变的情况下,样品与平板玻璃间的空气劈的整体厚度减小.根据等厚干涉原理,干涉条纹将整体向棱边平移,则原k 级条纹从a 移至a′处,如图(b )所示,移过某一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N 与Δl 的关系为2λN l =∆,由上述关系可得出热膨胀系数α.解 由题意知,移动的条纹数N =20,从分析可得 T l N ∆=αλ2则热膨胀系数 5105112-⨯=∆=.Tl Nλα K 1- 14-17 在利用牛顿环测未知单色光波长的实验中,当用已知波长为 nm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 ×10-3 m ;当用波长未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 ×10-3 m ,求该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牛顿环装置产生的干涉暗环半径λkR r =,其中k =0,1,2…,k =0,对应牛顿环中心的暗斑,k =1 和k =4 则对应第一和第四暗环,由它们之间的间距λR r r r =-=∆14,可知λ∝∆r ,据此可按题中的测量方法求出未知波长λ′.解 根据分析有λλ'=∆'∆r r 故未知光波长 λ′=546 nm14 -18 如图所示,折射率n 2 = 的油滴落在n 3 = 的平板玻璃上,形成一上表面近似于球面的油膜,测得油膜中心最高处的高度d m = μm,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油膜,求(1) 油膜周边是暗环还是明环 (2) 整个油膜可看到几个完整的暗环题14-18 图分析 本题也是一种牛顿环干涉现象,由于n 1 <n 2 <n 3 ,故油膜上任一点处两反射相干光的光程差Δ=2n 2d .(1) 令d =0,由干涉加强或减弱条件即可判断油膜周边是明环.(2) 由2n 2d =(2k +1)λ/2,且令d =d m 可求得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取整),从而判断油膜上完整暗环的数目.解 (1) 根据分析,由()()(),...2,1,0 212 22=⎪⎩⎪⎨⎧+=k k k d n 暗条纹明条纹λλ 油膜周边处d =0,即Δ=0 符合干涉加强条件,故油膜周边是明环.(2) 油膜上任一暗环处满足()(),...,,/21021222=+==∆k k d n λ令d =d m ,解得k =,可知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为3,故油膜上出现的完整暗环共有4 个,即k =0,1,2,3.14-19 把折射率n = 的薄膜放入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臂,如果由此产生了 条条纹的移动,求膜厚.设入射光的波长为589 nm .分析 迈克耳孙干涉仪中的干涉现象可以等效为薄膜干涉(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和劈尖干涉(两平面镜不垂直)两种情况,本题属于后一种情况.在干涉仪一臂中插入介质片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改变了,相当于在观察者视野内的空气劈尖的厚度改变了,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解 插入厚度为d 的介质片后,两相干光光程差的改变量为2(n -1)d ,从而引起N 条条纹的移动,根据劈尖干涉加强的条件,有2(n -1)d =Nλ,得()m 101545126-⨯=-=.n N d λ 14-20 如图所示,狭缝的宽度b =0.60 mm ,透镜焦距f =0.40m ,有一与狭缝平行的屏放置在透镜焦平面处.若以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狭缝,则在屏上离点O 为x =1.4 mm 处的点P 看到的是衍射明条纹.试求:(1) 点P 条纹的级数;(2) 从点P 看来对该光波而言,狭缝的波阵面可作半波带的数目.分析 单缝衍射中的明纹条件为()212sin λϕ+±=k b ,在观察点P 位置确定(即衍射角φ确定)以及波长λ确定后,条纹的级数k 也就确定了.而狭缝处的波阵面对明条纹可以划分的半波带数目为(2k +1)条.解 (1) 设透镜到屏的距离为d ,由于d >>b ,对点P 而言,有dx =≈ϕϕtan sin .根据分析中的条纹公式,有 ()212λ+±=k d bx 将b 、d (d ≈f )、x , λ的值代入,可得k =3(2) 由分析可知,半波带数目为7.题14-20 图14-2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于一单缝,若其第三条明纹位置正好和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的第二级明纹的位置一样,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采用比较法来确定波长.对应于同一观察点,两次衍射的光程差相同,由于衍射明纹条件()212sin λϕ+=k b ,故有()()22111212λλ+=+k k ,在两明纹级次和其中一种波长已知的情况下,即可求出另一种未知波长.解 根据分析,将32nm 600122===k k ,,λ代入()()22111212λλ+=+k k ,得()nm 642812121221.=++=k k λλ 14-22 已知单缝宽度b = ×10-4 m ,透镜焦距f =0.50 m ,用λ1 =400 nm 和λ2 =760 nm 的单色平行光分别垂直照射,求这两种光的第一级明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以及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若用每厘米刻有1000条刻线的光栅代替这个单缝,则这两种单色光的第一级明纹分别距屏中心多远 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分析 用含有两种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照射单缝或光栅,每种波长可在屏上独立地产生自己的一组衍射条纹,屏上最终显示出两组衍射条纹的混合图样.因而本题可根据单缝(或光栅)衍射公式分别计算两种波长的k 级条纹的位置x 1和x 2 ,并算出其条纹间距Δx =x 2 -x 1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使用光栅后,条纹将远离屏中心,条纹间距也变大,这是光栅的特点之一.解 (1) 当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f b k x 212λ+= 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 ×10-3m 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 ×10-3 m其条纹间距 Δx =x 2 -x 1 = ×10-3m(2) 当光垂直照射光栅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为 f dk x λ=' 而光栅常数 m 10m 1010532--==d 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 ×10-2m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 ×10-2 m 其条纹间距 m 1081212-⨯='-'='∆.x x x14-23 老鹰眼睛的瞳孔直径约为6 mm ,问其最多飞翔多高时可看清地面上身长为5cm 的小鼠 设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600 nm .分析 两物体能否被分辨,取决于两物对光学仪器通光孔(包括鹰眼)的张角θ 和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θ0 的关系.当θ≥θ0 时能分辨,其中θ=θ0 为恰能分辨.在本题中D λθ2210.=为一定值,这里D 是鹰的瞳孔直径.而h L /=θ,其中L 为小鼠的身长,h 为老鹰飞翔的高度.恰好看清时θ=θ0.解 由分析可知 L /h =λ/D ,得飞翔高度h =LD /(λ) =409.8 m .14-24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中包含有两种波长的光:λ1 =440 nm 和λ2 =660 nm .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φ=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分析 根据光栅衍射方程λϕk d ±=sin ,两种不同波长的谱线,除k =0 中央明纹外,同级明纹在屏上位置是不同的,如果重合,应是它们对应不同级次的明纹在相同衍射角方向上重合.故由d sin φ=k λ =k ′λ2 可求解本题.解 由分析可知21sin λλϕk k d '==, 得得 2312///=='λλk k上式表明第一次重合是λ1 的第3 级明纹与λ2 的第2级明纹重合,第二次重合是λ1 的第6 级明纹与λ2 的第4级明纹重合.此时,k =6,k ′=4,φ=60°,则光栅常数μm 05.3m 1005.3/sin 61=⨯==-ϕλk d*14-25 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其透光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比为1:3,第二级主极大出现在200sin .=ϕ处.试问(1) 光栅上相邻两缝的间距是多少(2) 光栅上狭缝的宽度有多大 (3) 在-90°<φ<90°范围内,呈现全部明条纹的级数为哪些.分析 (1) 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即可由题给条件求出光栅常数b b d '+=(即两相邻缝的间距).这里b 和b '是光栅上相邻两缝透光(狭缝)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在已知两者之比时可求得狭缝的宽度(2) 要求屏上呈现的全部级数,除了要求最大级次k 以外,还必须知道光栅缺级情况.光栅衍射是多缝干涉的结果,也同时可看成是光透过许多平行的单缝衍射的结果.缺级就是按光栅方程计算屏上某些应出现明纹的位置,按各个单缝衍射计算恰是出现暗纹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和单缝衍射暗纹公式'sin b k ϕλ=可以计算屏上缺级的情况,从而求出屏上条纹总数.解 (1)光栅常数 μm 6m 106sin 6=⨯==-ϕk λd (2) 由 ⎪⎩⎪⎨⎧='='+=31μm 6b b b b d 得狭缝的宽度b = μm .(3) 利用缺级条件()()()⎩⎨⎧±=''=±=='+,...1,0sin ,...1,0sin k k b k k b b λϕλϕ 则(b +b ′)/b =k /k ′=4,则在k =4k ′,即±4, ±8, ±12,…级缺级.又由光栅方程()λϕk b b ±='+sin ,可知屏上呈现条纹最高级次应满足()10='+<λ/b b k ,即k =9,考虑到缺级,实际屏上呈现的级数为:0, ±1, ±2, ±3,±5, ±6, ±7, ±9,共15 条.*14-26 以波长为 nm 的X 射线照射岩盐晶体,实验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时获得第一级反射极大.(1) 岩盐晶体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d 为多大 (2) 如以另一束待测X 射线照射,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时获得第一级反射光极大,求该X 射线的波长.分析 X 射线入射到晶体上时,干涉加强条件为2d sin θ =k λ(k =0,1,2,…)式中d 为晶格常数,即晶体内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如图).解 (1) 由布拉格公式(),...,,210sin 2==k k d λθ第一级反射极大,即k =1.因此,得 nm 276.0sin 211==θλd(2) 同理,由2d sin θ2 =kλ2 ,取k =1,得nm 166.0sin 222==θλd题14-26图14-27 测得一池静水的表面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是线偏振光,求此时太阳处在地平线的多大仰角处 (水的折射率为)题14-27 图分析 设太阳光(自然光)以入射角i 入射到水面,则所求仰角i θ-=2π.当反射光起偏时,根据布儒斯特定律,有120arctann n i i ==(其中n 1 为空气的折射率,n 2 为水的折射率).解 根据以上分析,有 120arctan 2πn n θi i =-== 则 o 129.36arctan 2π=-=n n θ 14-28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当它通过一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偏振片的取向,其强度可以变化5 倍,求入射光中两种光的强度各占总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分析 偏振片的旋转,仅对入射的混合光中的线偏振光部分有影响,在偏振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时,透射光强最大;而相互垂直时,透射光强最小.分别计算最大透射光强I max 和最小透射光强I min ,按题意用相比的方法即能求解.解 设入射混合光强为I ,其中线偏振光强为xI ,自然光强为(1-x )I .按题意旋转偏振片,则有最大透射光强 ()I x x I ⎥⎦⎤⎢⎣⎡+-=121max 最小透射光强 ()I x I ⎥⎦⎤⎢⎣⎡-=121min 按题意5min max =I I /,则有 ()()x x x -⨯=+-1215121 解得 x =2/3即线偏振光占总入射光强的2/3,自然光占1/3.。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典型例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弯折处温度升高,该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哪一个冲程能量转化相同?()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答案:B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弯折处温度升高,该过程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不涉及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和“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两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组实验中,燃料的质量均应相等B.每组实验中,杯中物质的质量均应相等C.甲组实验中,可以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吸热的多少D.乙组实验中,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答案:BA.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只需控制加热时间相同,不用控制燃料质量相等,故A错误;B.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和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两个实验,为了控制变量,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两组实验的杯中物质的质量应相等,故B正确;C.甲组实验中,吸热多少用加热时间来表示,若加热时间相同,则吸热相同,沙子比热容小,沙子中放的温度计示数变化大,故C错误;D.乙组实验中,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看水温变化,燃料燃烧速度不同,不能用加热时间长短来吸热多少,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情景中,属于能量转移的是()A.燃料燃烧时发热B.用热水袋取暖C.钻木取火D.电动机带动水泵把地下水送到地面答案:BA.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属于能量的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B.用热水袋取暖,是热传递过程,内能从热水袋转移到其它物体向上,属于能量的转移,故B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能量的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D.电动机带动水泵把地下水送到地面,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属于能量的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
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考点1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分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比较。
考点2 种子植物(1)种子植物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2)我们平时所见的一些植物,如油松、侧柏、苏铁,它们的种子是裸露着的,无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有些植物,如豌豆、荔枝、木瓜,必须剥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
(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4)被子植物分类:被子植物按照其种子中可分为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和双子叶植物(无胚乳)。
(5)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二级保护植物有龙棕、红桧、荷叶铁线蕨等。
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考点1 无脊椎动物1.动物根据其有无脊柱可将其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考点 1.1 腔肠动物①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两胚层,有口无肛门,身体中央有消化腔,出现了细胞外消化;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特有的刺细胞。
②常见动物有水螅、水母、海葵、珊瑚虫等。
③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地。
考点1.2 扁形动物①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背腹扁平;身体呈两侧对称;三胚层,有口无肛门,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仍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②常见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
考点1.3 线形动物①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
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生活。
②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③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等过程的重要实验生物。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单选1.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3.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农民阶级4.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政治联盟5.社会主义时期存在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7.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8.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打得赢、不变质9.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0.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多选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ABCD),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3. 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建设人民军队: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化的必然要求4.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5.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民族人民的团结爱国统一战线6. 胡锦涛对人民军队在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科学定位是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和从业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8.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群体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体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是大陆范围内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大陆以外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的新特点是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岗位流动加快判断题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错2.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对3.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对4.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对5.人民军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保卫者对6.宗教可以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错7.人民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对8.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由民主党派领导的错9.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对10.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错辨析题1、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要求我们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就是无条件地团结一切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精选真题2019第一节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A市居民王某于1995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11年退休。
A市在岗职工月平均【答案】C。
【解析】退休养老保险待遇一般在户籍所在地领取。
不在户籍所在地的,缴费满10年,在参保地领取;不满10年,转回满10年的参保地领取,多个参保地均不满10年,归集到户籍地,在户籍地领取。
“有户籍,从户籍;无户籍,从十年;无十年,从户籍”5.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下列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比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超出教材范围(2017)A.投资银行活期存款的比例,不得高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净值的5%B.投资国家重大项目的比例,不得低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净值的20%C.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得高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净值的30%D.投资重点企业股权的比例,不得低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净值的40%【答案】C。
【解析】A项应为“不得低于”;B项应为“不得高于”;D项,投资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股权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20%。
补充知识:①托管机构提取的托管费年费率不高于托管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0.05%。
②投资管理机构提取的投资管理费年费率不高于投资管理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0.5%。
③受托机构按照养老基金年度净收益的1%提取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的亏损。
余额达到养老基金资产净值5%时可不再提取。
6.根据《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段计算、统一支付。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1.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下列关于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十四章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D选项所述属于职务发明创造,其申请专利的权力属于单位。
2. 【答案】B
【解析】注意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关于优先权行使适用的时间不同。
前者为12个月内。
3. 【答案】C
【解析】A选项已经构成出版物公开;B选项构成使用公开;D选项构成抵触申请。
该三种情形都已丧失了新颖性。
4. 【答案】B
【解析】注意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保护范围根据的区别。
5. 【答案】C
【解析】A属于科学发现;B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D属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依法不得申请专利。
6. 【答案】B
【解析】专利权保护期的计算与商标权保护期的计算不同。
后者是从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的。
7. 【答案】C
8. 【答案】A
【解析】后三项为《商标法》禁用性条款规定的情形。
9. 【答案】D
【解析】其中前三项由商标局依法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
10. 【答案】B
11. 【答案】C
【解析】续展注册可无限制的重复进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子该商标上一次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
12. 【答案】A
【解析】商标注册申请人自其商标在外国第一次提出商标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商品以同一商标提出注册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相互承认优先权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13. 【答案】D
【解析】注意专利申请与商标申请先申请原则有所不同,商标申请以申请在先为基本原则,以使用在先为补充,即遇到本题所述情形时,商标申请人为使用在先的人。
14. 【答案】C
15. 【答案】C
16. 【答案】C
17. 【答案】D
18. 【答案】A
19. 【答案】B
20.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
【解析】《专利法》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显然,继续制造、使用的权利不受限制,此外,该规定也没有要求使用者、制造者向专利权人支付使用费、订立许可使用合同,所以A、B、C三项的限制都不正确。
2. 【答案】ABD
【解析】发明专利申请须进行实质审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申请只进行初步审查。
3. 【答案】ABC
【解析】《专利法》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侵害专利权的行为,包括:(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4. 【答案】BD
【解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授予专利,但是对于血液、毛发、尿样等脱离了人体的物质的化验方法则不属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备专利条件,可以授予专利。
动物和植物品种不能授予专利,但是对于动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的规定授予专利权。
5. 【答案】AB
【解析】C选项属于专利权的无效;D选项所述的强制许可专利权并没有终止,否则就谈不上对专利权的实施。
6. 【答案】ABD
【解析】A项直接表示了该商品的功能、用途、并带有夸大宣传的倾向;B项属于公共知晓的外国地名;D项直接表示了商品的主要原料。
7. 【答案】BCD
【解析】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
8. 【答案】ABCD
【解析】公告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使公众对此提出异议或者注意商标权的变化或存在与否。
9. 【答案】ABD
【解析】自注册商标有效期届满之日起,还可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在宽展期内还不能撤销该商标。
10. 【答案】B
11. 【答案】ABCD
12. 【答案】ABC
【解析】D选项属于丧失新颖的例外情形。
13. 【答案】ABCD
14. 【答案】ABC
【解析】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许可实施该项专利收取的使用费纳税后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15. 【答案】ABCD
16. 【答案】BC
【解析】(1)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3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4年,
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
(2)为了公共健康目的,对取得专利权的药品,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制造并将其出口到符合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件规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强制许可。
17. 【答案】ACD
18. 【答案】BCD
【解析】A选项之情形,商标权应当通知商标注册人,限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2个月内提交该商标在撤销申请提出前使用的证据材料或者说明不适用的正当理由;期满不提供使用的证据材料或者证据材料无效并没有正当理由的,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
19. 【答案】ABC
【解析】驰名商标由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认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者采取其他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
20.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 【答案】X
【解析】本国优先权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
2. 【答案】V
3. 【答案】X
【解析】取得实施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裁决。
4. 【答案】V
【解析】本题的销售者已知所销售的产品为假冒专利的产品,构成专利侵犯行为。
5. 【答案】V
【解析】与上一题所不同的是,使用者和销售者对通过侵犯他人专利权制造出的产品是不知情的,因此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6. 【答案】X
【解析】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
专利申请人对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7. 【答案】X
【解析】应当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即2006年4月3日开始计算。
8. 【答案】X
【解析】注册商标被撤销或者期满不再续展的,自撤销或者注销之日起1年内,商标局对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
9. 【答案】V
【解析】本题为对被撤销或者注销商标的管理规定的内容。
10. 【答案】X
【解析】应当是被许可人的名称和产品的产地。
11. 【答案】V
【解析】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相近的商标在非类似商品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的,已经注册的,自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
12. 【答案】V
13. 【答案】X
【解析】对平面印刷品的团、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属于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
14. 【答案】V
15. 【答案】V
16. 【答案】X
【解析】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7. 【答案】X
【解析】申请人自人民法院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措施。
18. 【答案】V
19. 【答案】V
20. 【答案】X
【解析】时间不对,应单位自认定结果作出之日起1年内。
21. 【答案】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