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细胞和相关分子Nephr in、WT1、PCX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和氯沙坦对其干预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38 MB
- 文档页数:72
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损伤的研究摘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也叫足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GBM)最外层。
相邻足细胞间相互交联的足突形成裂孔,覆盖于其上的细胞外物质称为裂孔隔膜。
裂孔隔膜作为一个巨大的选择性滤过屏障,在防止蛋白流失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
足细胞通过α3β1整合素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Gs)粘连在肾小球基底膜上。
足细胞损伤导致蛋白尿、肾小球肥大以及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可能转化为慢性肾衰竭。
本综述主要探索了在糖尿病条件下足细胞一些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它们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约1/3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DN[1]。
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晚期肾病的首要原因[2]。
在DN特性研究中,足细胞损伤形式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足突融合、足细胞数目减少,进而导致肾小球硬化,形成蛋白尿等。
1、肾小球肥大糖尿病肾病中由于肾小球和肾小管肥大的作用患者肾脏会典型的增大,其中炎症细胞渗透、细胞外基质累积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也与之相关[3]。
糖尿病早期肾小球肥大从而导致细胞密度降低,引起代偿性足细胞肥大。
足细胞肥大在糖尿病肾病中较为常见,其致病机制为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在G1期中蛋白质合成增加,随后分裂素诱导的联合效应进入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在G1/S间期的阻滞共同导致了细胞肥大[4]。
细胞周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蛋白酶的激活和表达,如CDKs,调节亚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等[5]。
一些细胞周期蛋白或CDKs复合物只作用于细胞周期的特定阶段,而其他的则广泛作用于各阶段。
对于G1期来说,细胞周期蛋白D、E和A都起到重要作用[6]。
细胞周期蛋白D在G1期激活较早,和CDK4/CDK6形成复合物并且调节G1期进程。
在G1期晚期,细胞周期蛋白E和A则被激活,其与CDK2形成的复合物对G1/S间期的过渡是必不可少的。
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戴厚永【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的常见原因,然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足细胞使其发生不同形式的损伤,如细胞肥大、凋亡、细胞脱落、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失去增殖能力等,最终导致足细胞数目减少、肾小球硬化.由此阐明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提供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新策略.【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17【总页数】3页(P3173-3175)【关键词】足细胞;损伤;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作者】戴厚永【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苏,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6肾小球滤过屏障由内皮细胞、肾小球基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和足细胞等三层结构组成。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胚胎发育时起源于间充质细胞,分化成熟后失去增殖能力,由细胞体、初级突起和足突等三部分组成,足细胞通过足突黏附于GBM,与内皮细胞、GBM共同发挥作用,维持正常的肾小球滤过功能。
足细胞的结构和(或)功能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都会导致蛋白尿。
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
足细胞损伤形式主要表现为细胞肥大、足突融合和脱落等,使足细胞数目减少,进而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塌陷、GBM裸露,与Bowman囊接触,从而发生粘连,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1 足细胞肥大细胞肥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形式,其致病机制为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细胞能进入 G1期,蛋白合成增加,而停滞于G1/S期调定点,不能合成DNA,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而细胞数目无变化,常为一种适应性病理过程[2]。
糖尿病时,高糖及机械应激等作用于足细胞,使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7kip表达增强,导致足细胞肥大,增殖能力下降[3]。
糖尿病肾病论文:糖尿病肾病雷公藤多甙大鼠足细胞【中文摘要】背景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及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s,ESRD)的主要病因,其发病率高、疗效差。
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足细胞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相关蛋白(主要为Nephrin、Podocin)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的表达与蛋白尿呈负相关。
蛋白尿不仅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损伤的标志,并且是肾脏加速损害的重要原因。
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 TWP)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选用TWP来观察雷公藤对DN大鼠足细胞形态的影响、肾组织病理变化、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的变化等,探讨TWP 对DN大鼠肾脏足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模型组(B组)、雷公藤多甙(TWP)治疗组(C组)。
C组按4、8、16mg/kg.d 不同给药剂量分为三组(Ca、Cb、Cc)。
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溶酶。
12 WK后观察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UAER)、肌酐(SCR)、尿素氮(BUN)、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糖(GLU)、肾重/体重(KW/BW)等值的变化;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测量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
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指标的变化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表现为GLU、SCR、BUN、UAER升高、体重下降、KW/BW增加, C组(Ca、Cb、Cc)给药12 WK GLU、SCR、BUN与B组比较无差异,但C组(Ca、Cb、Cc)大鼠KW/BW、UAER与B组相比明显下降,并且随雷公藤多甙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肾病中足突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足突细胞自噬机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糖尿病肾病中足突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足突细胞的生物学特点足突细胞(podocytes)是肾小球滤过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形成肾小球的滤过屏障,限制蛋白质和血细胞通过,并维持肾小球的管壁结构。
足突细胞的损伤和丢失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特点之一。
研究足突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糖尿病肾病中足突细胞的自噬现象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降解过程,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内的损伤或老化的细胞器、蛋白质和其他细胞成分来维持细胞内部的稳态。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组织中,发现了足突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I和Beclin-1的显著增加,表明自噬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研究还发现在糖尿病肾病模型中足突细胞自噬活性明显增加,并且自噬相关的蛋白和分子途径也在糖尿病肾病中发生了改变。
足突细胞的自噬在糖尿病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维持足突细胞的稳态,防止其发生老化和死亡。
自噬还可以通过清除氧化损伤的线粒体,减少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足突细胞免受进一步损害。
足突细胞自噬还可以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和分化,对足突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结构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四、新近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糖尿病肾病中足突细胞自噬机制的调控因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糖尿病肾病中足突细胞自噬的活性主要受到mTOR、AMPK和PI3K等信号通路的调控。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足突细胞自噬调控因子,如p62和ATG5等蛋白,它们对足突细胞的自噬活性和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殷玉红;李英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0)009
【摘要】@@ 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足细胞数量减少以及密度减低,裂孔隔膜分子nephrin 、podocin与细胞骨架蛋白辅肌劲蛋白(actinin)通过分子CD2相关蛋白(CD2 association protein,CD2AP)、ZO-1相连,裂孔隔膜分子以及连接分子的改变导致了足细胞数量的减少、密度减低.
【总页数】4页(P974-977)
【作者】殷玉红;李英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内质网应激及药物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作用 [J], 郭兆安;孙丽娜
2.IQGAP1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究 [J], 骆青;孔刚
3.miR-101靶向mTOR信号通路调控足细胞自噬在小鼠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J], 胡玲;周乐汀;王思思;王凉;孙铸兴
4.低聚原花青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J], 吕晓楠;宗
春辉;董铮
5.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足细胞自噬机制及作用研究进展 [J], 喻晓;王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ephrin和ZO-1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相关关系殷玉红;李玉兰;王琴;李英【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21)7【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nephrin及ZO-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相关关系.方法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观察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nephrin、ZO-1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以及应用WT-1来标记足细胞核,观察足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8周时,糖尿病组nephrin和ZO-1染色强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足细胞数目在两个时间点较正常组均明显减少.足细胞数目与nephrin及ZO-1表达呈正相关(r=0.93 P=0.0024;r=0.923,P=0.0086),而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9508 P=0.0036).结论 nephrin和ZO-1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表达减低,并与足细胞数目呈正相关.nephrin和ZO-1的表达减低与足细胞数目减少以及尿蛋白的发生密切相关.【总页数】5页(P802-806)【作者】殷玉红;李玉兰;王琴;李英【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R-332【相关文献】1.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相关蛋白 Nephrin 和 TRPC6表达的研究 [J], 李礼;王彩丽;米焱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表达的影响 [J], 盖维;戴春;吕昌云3.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研究 [J], 常沁涛;方敬爱4.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J], 张培;张晶晶;苏静;齐向明;吴永贵5.Nephrin,α-actinin-4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相关性研究 [J], 殷玉红;田小燕;郭辉;王维刚;李艳稳;李英;李雪;杨振敏;王晓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