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将进酒试题1大纲版
- 格式:doc
- 大小:50.07 KB
- 文档页数:7
将进酒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将.( )进酒 呼儿将.( )出换美酒 钟鼓馔.( )玉 斗酒十千恣.( )欢谑.( ) 千金裘.( ) 答案:qiānɡ jiānɡ zhuàn zì xuè qi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会须..( )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 )不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 ) 陈王昔时宴.( )平乐 斗酒十千恣(放纵、无拘束)欢谑.( ) 主人何为..( )言少钱 径.( )须沽.( )取对君酌 答案:会须(应当)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美好的饮食)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斗酒十千恣(放纵,无拘束)欢谑(玩笑)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径(即,就)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取对君酌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组是( )A.⎪⎩⎪⎨⎧∙∙平乐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宴陈王昔时白发为动词用法而悲伤为悲君不见高堂明镜).().( B.⎪⎩⎪⎨⎧∙∙∙空对月酒器樽金莫使喻指白发雪朝如青丝暮成)()(C.⎪⎩⎪⎨⎧∙∙∙贵不值得足不钟鼓馔玉为乐将要且烹羊宰牛)()( D.⎪⎩⎪⎨⎧∙∙万古愁去掉销与尔同沽取对君酌应当须径)()( 答案:C解析:且:姑且。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尔同销万古愁与君歌一曲与)2()1( B.⎪⎩⎪⎨⎧∙∙出换美酒将呼儿杯莫停进酒将)2(,)1( C.⎪⎩⎪⎨⎧∙∙来四万八千岁尔同销万古愁尔与)2()1( D.⎪⎩⎪⎨⎧∙∙醒复但愿长醉不回复奔流到海不)2()1( 答案:D解析:复:再,A.①和,②去掉;B.①请,②拿;C.①你,②指示代词,那,这。
5.对下列诗句的分析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都用了夸张手法,前者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后者是空间范畴的夸张。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示例将进酒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奔.流(bèn)朝.暮(zhāo)烹.羊宰牛(pēng)B.金樽.(zūn)寂.寞(jì)钟鼓馔.玉(zhuàn)C.欢谑.(nüě)恣.意(zì)相.时而动(xiàng)D.沽.酒(kū)颓.废(tuí)得鱼忘筌.(quán)项,“奔”应读“bēn”;C项,“谑”应读“xuè”;D项,“沽”应读“g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坚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人生辉煌!B.如果说法国菜是风姿卓约的贵妇,日本料理是久居海上的渔夫,中餐是花样百出的魔术师,那么韩式烤肉则是似李白一般不拘小节的豪客,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气。
C.李白最嬗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采用大开大合、跳跃跌宕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D.李白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殚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项,“卓”应为“绰”;C项,“嬗”应为“擅”;D项,“殚”应为“惮”。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须:必须。
B.斗酒十千恣欢谑.谑:玩笑。
C.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即、就。
D.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
项,“须”意为“应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B.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经济就能发展起来。
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后作业(原卷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不符合《将进酒》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评”,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的寂寞。
B.“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酒至酣畅之处,不由得“忘形到尔汝”,反客为主了,豪放至此,令人叹服。
C.“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孤独与李白同。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人“大济苍生”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由积极进取变成消极颓废。
2.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李白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白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泽东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泽东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二、小阅读-课内3.按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
(1)请把高适《燕歌行并序》中的“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请简要分析李白《将进酒》中的两种抒情手法。
(3)请分析下面诗歌塑造的君王形象特点。
贾生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将进酒赏析(shǎnɡ xī)资料?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宵。
对酒忽思我,长啸飙。
〞)。
人生快事莫假设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大。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假如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大,这二句那么是时间是范畴的夸大。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大。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久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风格,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第11课将进酒1.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给加线字注音: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千金裘()径须沽()取对君酌()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____③钟鼓馔玉不足贵_________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____⑤径须沽取对君酌_________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_________⑦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2.zhuàn;zìxuè;qiú;gūzhuó;qiāng jiāng3.高大的厅堂;应当;值得;放纵;即、就;代词“你”;只;为什么。
1.诗的开头“黄河”与“人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
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基调是壮。
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
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
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这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同步检测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②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③钟鼓馔玉..(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B.①将.(jiānɡ,请)进酒,杯莫停②但(只)愿长醉不愿醒③呼儿将.(qiānɡ,请)出换美酒C.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D.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②会须(应当。
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③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解析:B.①qiānɡ,③jiānɡ,拿;C.“沽”,买;D.“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答案: A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A.你/形容词词尾,不译。
答案: A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经营者对稽查人员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限定日期内向有关部门提出________。
②中国足协________王俊生发表声明,决定不再聘用英国人霍顿为中国男足主教练。
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于________整个教学改革具有“牵牛鼻子”的作用。
A.申辩授权推行B.申诉授权推动C.申辩受权推动D.申诉受权推行解析:“申辩”:申述理由,加以辩解。
《将进酒》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B. 与君歌.一曲歌,唱歌C. 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D.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2. 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入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D. 《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如青丝暮成雪B. 会须一饮三百杯C. 钟鼓馔玉不足贵D. 与尔同销万古愁4. 下列对《将进酒》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起兴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 全篇诗情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诗人消极颓唐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D. 《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地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感情。
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
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品读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3.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培养自主鉴赏能力。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因声求气”中的“因”可解释为沿着、顺着,“声”是指诗歌的声律特点,“求”解释为寻找,“气”是指诗歌的精神。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掌握诗歌声律知识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一般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和“二二三”等。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五言诗的节拍一般有“二三”“二一二”“二二一”等。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②快慢。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淡、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④轻重。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
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将进酒一、字音认读1.将.进酒(qiānɡ) 2.呼儿将.出(jiānɡ)3.金樽.(zūn) 4.岑.夫子(cén)5.钟鼓馔.玉(zhuàn) 6.恣.(zì)欢谑.(xuè)7.沽.取(ɡū) 8.千金裘.(qiú)9.烹.羊(pēnɡ) 10.斗.酒(dǒu)二、词语积累1.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指黑发雪:指白发2.将.进酒将:请3.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4.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5.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6.千金散尽还复.来复:再7.与.君歌一曲与:给8.请君为.我倾耳听为:为了9.但.愿长醉不愿醒但:只三、佳句诵读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亏兄而自利A.木直中绳,以为轮 B.舞幽壑之潜蛟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D.毕礼而归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B.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C.大夫各爱其家 D.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3.分析例句蕴含的逻辑关系,下列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惜时—奋斗)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醒—智慧)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豁达)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自我—认真)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谦虚—谨慎)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豪劫兵戎相见咧嘴唉声叹气 B.哺乳殊死博斗延绵残无人道C.文身彷徨无依安详气势凶凶 D.窗棂来龙去脉账簿不失时机5.下列各项中,对《将进酒》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的主旨句。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得颇具特色。
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诗中屡用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豪迈诗情,但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全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6.下面对李白的《将进酒》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起兴、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精心整理
《将进酒》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
A
B暮”
C
D
A
望。
B
空浮之感。
C.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
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4.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5.关于诗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下面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
D
雪。
A
C
3.古来圣贤皆寂寞,。
4.呼儿将出换美酒,。
28、将进酒
一、选择题
1.(A)
2.(C)
3.(B)
4.(C)(语气助词)
5.(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
6.(D)(借代,其余夸张)
7.(B)
二、判断题
1.是
2.是
3.否(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三、填空题
1.天生我材必有用
2.钟鼓馔玉不足贵
3.惟有饮者留其名
4.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将.( )进酒 呼儿将.( )出换美酒 钟鼓馔.( )玉 斗酒十千恣.( )欢谑.( ) 千金裘.( ) 答案:qiānɡ jiānɡ zhuàn zì xuè qi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会须..( )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 )不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 ) 陈王昔时宴.( )平乐 斗酒十千恣(放纵、无拘束)欢谑.( ) 主人何为..( )言少钱 径.( )须沽.( )取对君酌 答案:会须(应当)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美好的饮食)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斗酒十千恣(放纵,无拘束)欢谑(玩笑)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径(即,就)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取对君酌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组是( )A.⎪⎩⎪⎨⎧••平乐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宴陈王昔时白发为动词用法而悲伤为悲君不见高堂明镜).().(ΛΛ B.⎪⎩⎪⎨⎧•••空对月酒器樽金莫使喻指白发雪朝如青丝暮成)()(C.⎪⎩⎪⎨⎧•••贵不值得足不钟鼓馔玉为乐将要且烹羊宰牛)()( D.⎪⎩⎪⎨⎧••万古愁去掉销与尔同沽取对君酌应当须径)()( 答案:C解析:且:姑且。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尔同销万古愁与君歌一曲与)2()1( B.⎪⎩⎪⎨⎧••出换美酒将呼儿杯莫停进酒将)2(,)1( C.⎪⎩⎪⎨⎧••来四万八千岁尔同销万古愁尔与)2()1( D.⎪⎩⎪⎨⎧••醒复但愿长醉不回复奔流到海不)2()1( 答案:D解析:复:再,A.①和,②去掉;B.①请,②拿;C.①你,②指示代词,那,这。
5.对下列诗句的分析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都用了夸张手法,前者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后者是空间范畴的夸张。
B.“人生得意须尽欢”——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这只不过是表面之语,因为作者并没有得意,有的只是失望与愤慨。
C.“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出诗人的自信,也流露出他深藏心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人生观。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提议以马、裘换酒,快人快语,似乎自己不是被朋友招饮的客人,反倒成了主人。
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语。
答案:A解析:应该是“前者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者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阅读下文,完成6—12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6.《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
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将,读作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
答案:qiānɡ请7.此诗大约作于__________。
当时,诗人与好友岑勋应邀至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诗人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记载这次盛会。
《将进酒》可能即是这次酒宴上的__________。
答案:天宝十一载祝酒辞8.同是咏黄河诗句,有“逝者如斯夫”之叹的为()A.黄河如丝天际来。
B.洪波奔流射东海。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答案:C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如此开篇,如挟天风海雨,气势非凡,谓之“大开”。
下面同是诗人诗作开篇,不属“大开”的一项是()A.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B.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D.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篱花下迷。
(《襄阳歌》)答案:D10.李白善酒,杜甫积其“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上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下列诗句,与酒有关的是()A.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
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B.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C.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E.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F.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G.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答案:ABCFG11.开篇借鉴《诗经》之比兴,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河水一去不返喻__________,又以黄河滚滚东向引出时间短暂,生命短促的反思。
两个“君不见”属修辞格中的__________。
答案:人生易逝呼告12.选出符合诗人本意的一项()A.“天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宣扬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表达了对现实的一种无奈、消极、颓废。
故杜甫批评他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自信自傲,与前两句截然不同,可见诗人情绪多变,让人难于捉摸。
C.“烹羊宰牛且为乐”典出曹植诗句:“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足见当时饮酒盛况空前,并想起“曩者游谁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的诗人豪放。
D.“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都有应当之意。
“三百杯”为郑玄之典,亦是李白实写,足见李白酒量之豪。
答案:C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17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①。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②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①古代传说,姜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磻溪钓鱼;伊尹见汤之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
②长风破浪:《南史·宗慤传》记载,宗慤少时,叔父宗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13.指出下句中的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答案:“羞”同“馐”,“直”同“值”。
1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美酒)斗十千 B.直挂云帆济.(渡过)沧海 C.忽复.(再)乘舟梦日边 D.多歧路,今安.(哪里)在 答案:C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然茫开国何蚕丛及鱼凫然茫拔剑四顾心,)2()1( B.⎪⎩⎪⎨⎧••川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欲渡黄河冰塞)2()1( C.⎪⎩⎪⎨⎧••须一饮三百杯会有时会长风破浪)2()1( D.⎪⎩⎪⎨⎧••有吏夜捉人石壕村投暮箸不能食投停杯,)2()1( 答案:D16.对这首诗中某些句子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真切而又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离开京都长安四处漫游时的跋涉之苦,充满了对国君不重用而使自己遭受苦难的愤恨。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姜尚、伊尹两个典故,表示人生遭遇,变化莫测,想到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以信心。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上面写姜尚、伊尹的遭遇,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时,又深切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答案:B17.对这首诗的分析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功业未遂、政治上屡遭打击的郁愤之情。
B.诗的结尾处,幻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愿望。
C.该诗在表达感情上两落之后又两起,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D.诗中共引用两处典故,既丰富了诗歌内容,又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感情的激荡变化。
答案:D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8—21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8.这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案:都表达了对朋友遭贬的同情、关怀、惆怅、伤感之情。
19.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______________营造了一种___________气氛。
答案:写景悲凉伤感20.王昌龄是有名的“七绝圣手”,尤擅长写军旅边塞生活,请写出我们初中学过的其《出塞》诗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1.白居易是________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
”答案: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阅读下面唐诗,完成22—23题。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生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2.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答案:诗人借助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爱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3.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他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