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四) 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4节免疫调节(Ⅱ)题组一细胞免疫1.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细胞数目增加[答案] B[解析]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T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胸腺先天性缺失的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T细胞减少,B细胞无明显变化,无细胞免疫功能,但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2.(2018·河南周口郸城一高高二上开学考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X物质,X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D.图中只有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答案] A[解析]A项,抗原刺激T细胞后,T细胞会加快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B项,X物质是细胞膜上的抗原决定簇,其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C项,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D 项,图中T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A.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D.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答案] D[解析]在细胞免疫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之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会使靶细胞裂解,而不会产生抗体。
4.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免疫反应。
下列有关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浆细胞B.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禽流感病毒侵染的细胞C.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D.人体可以通过T细胞产生抗体清除该病毒[答案] B[解析]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项错误;被禽流感病毒侵染的细胞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靶细胞,B项正确;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项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D项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四)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实现的B.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C.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是免疫器官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解析:选D 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溶菌酶,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2.下列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C.在免疫反应中都能产生效应淋巴细胞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解析:选D B淋巴细胞来自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而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解析:选D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参与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B.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C.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则没有D.病毒侵入机体后,只依靠体液免疫将其消灭解析:选B 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共同作用才能将其消灭。
5.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此时( )A.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B.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记忆细胞与外毒素结合D.记忆细胞激活B淋巴细胞解析:选 A 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能中和外毒素。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4节免疫调节练题研究要求:基本要求: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基础训练: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
抗体 B。
抗原 C。
淋巴因子 D。
溶菌酶2.用概念图形式表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①免疫细胞②③④⑤脾等⑥⑦抗体⑧⑨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
A。
先天具有的 B。
后天获得的 C。
针对某种抗原的 D。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
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A。
皮肤和黏膜 B。
血液和消化液 C。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D。
溶菌酶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
氨基酸和核糖体 B。
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
核苷酸和核糖体 D。
核苷酸和高尔基体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
牛痘病毒 B。
细菌 C。
癌细胞 D。
自身正常细胞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
吞噬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记忆细胞9.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
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
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10.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
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11.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4节免疫调节[对点强化]强化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D.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解析]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
[答案] B2.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B.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解析]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如癌细胞,C错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
[答案] C3.(2019·石家庄一中)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中[解析]吞噬细胞能识别所有的抗原,因此这种识别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被吞噬的细菌进入吞噬细胞后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成抗原片段,并最终运输至吞噬细胞表面,将暴露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B正确、C错误;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既存在于细胞免疫中,又存在于体液免疫中,D错误。
[答案] B强化点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4.下列不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记忆细胞D.效应T细胞[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重新暴露出抗原,该过程是细胞免疫,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5.下列有关曲线中,最有可能错误的是()[解析]体液免疫中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且产生抗体的量及速度比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产生的多、快,患病程度较轻。
必修3测试题(四)免疫调节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内,每题3分,共45分)1、(09浙江2)破伤风梭状芽范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卜-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2、(09全国理综2 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3、(09山东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口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口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止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牛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4、(09广东理科棊础5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I).免疫反应5、(重庆4)如果给人休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预防甲型H1H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解放白细胞介索6、(08四川理综・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件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7、(08天津卷理综・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吋,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白记忆细胞8、(08全国理综II・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牛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9、(08北京卷・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狐犬病发生,需要注射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达标训练目录课时达标训练(一) 生物科学和我们 (1)课时达标训练(二)内环境的稳态 (7)课时达标训练(三)体温调节 (13)课时达标训练(四)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8)课时达标训练(五)血糖调节 (23)课时达标训练(六)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0 课时达标训练(七)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36)课时达标训练(八)人体的体液调节 (42)课时达标训练(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48)课时达标训练(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特性与生理作用 (54)课时达标训练(十一)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60)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种群的特征 (67)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72)课时达标训练(十四)生物群落的构成 (78)课时达标训练(十五)生物群落的演替 (84)课时达标训练(十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90)课时达标训练(十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96)课时达标训练(十八)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03)课时达标训练(十九)人类影响环境 (109)课时达标训练(二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114)课时达标训练(一)生物科学和我们(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表显示了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2.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环境更和谐C.物种多样性增加D.遗传多样性增加3.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黑暗的地方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等5.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B.让当地人滥砍乱伐,狂捕乱猎,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D.砍掉原有林木,营造人工树林6.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第4课时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目标导读]1•阅读教材,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简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列表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结合教材图例分析,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fl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突破要區1.免疫调节免疫调节能直接消灭入侵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也能清除人体内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
人体的免疫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的。
2.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最大、骨髓、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桃体等<_________ 细胞免疫系统彳免疫细胞彳,,「细胞淋巴细胞*I. __________ 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 :抗体、淋巴因子、 ___________________ 等3.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①特点:对各种病原体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防御作用。
②组成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道防线:、及其分泌物等。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等。
(2)特异性免疫①特点: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组成:__________ 等免疫活性物质、特异性免疫细胞。
③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淋巴细胞分为_________ 和。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4节免疫调节(Ⅱ)一、选择题1.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2.下列有关人体内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在内环境中完成清除功能B.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寄生病原体,使病原体凋亡C.在HIV侵入人体的初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清除作用D.人体内通过细胞免疫可以对细胞的癌变进行监视和清除3.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浆细胞通过胞吐过程分泌抗体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4.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B.在体液免疫中可能不止一次用到吞噬细胞C.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是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抗体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因此麻风杆菌也可被抗体直接消灭5.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下列关于艾滋病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衰退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B.HIV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蛋白质外壳C.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D.HIV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B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B.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C.B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即可消灭抗原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7.下列有关人体内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C.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8.小明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体检报告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
课时跟踪检测(三)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 3.9~6.1 mmol/L。
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血糖的激素C.调节血糖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解析:选B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但是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素。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B.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主要是切断血糖的来源C.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有关D.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解析:选B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主要是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而不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3.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解析:选D 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血糖的来源。
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有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影响;而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4.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胰岛素能够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细胞甲是胰岛B细胞,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解析:选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5.“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在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 )A.胰岛B.垂体C.肾上腺D性腺解析:选C 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代谢旺盛以维持体温平衡;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的平衡,故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肾上腺。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跟踪检测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 (1)课时跟踪检测(二)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7)课时跟踪检测(三)血糖调节 (14)课时跟踪检测(四)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21)课时跟踪检测(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7)课时跟踪检测(六)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33)课时跟踪检测(七)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40)课时跟踪检测(八)人体的体液调节 (47)课时跟踪检测(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54)课时跟踪检测(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60)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生长素的特性与生理作用 (66)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7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种群的特征 (86)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92)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生物群落的构成 (99)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生物群落的演替 (106)课时跟踪检测(十七)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12)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18)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 125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类影响环境 (132)阶段质量检测(一)生物个体的稳态 (138)阶段质量检测(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145)阶段质量检测(三)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 (151)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解析:选D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课时跟踪检测(四)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实现的B.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C.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是免疫器官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解析:选D 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溶菌酶,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2.下列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C.在免疫反应中都能产生效应淋巴细胞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解析:选D B淋巴细胞来自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而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解析:选D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参与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B.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C.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则没有D.病毒侵入机体后,只依靠体液免疫将其消灭解析:选B 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共同作用才能将其消灭。
5.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此时( )A.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B.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记忆细胞与外毒素结合D.记忆细胞激活B淋巴细胞解析:选 A 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能中和外毒素。
6.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解析:选D 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接触并导致其裂解,使抗原失去藏身之地。
7.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
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解析:选C 由坐标曲线纵轴“抗体浓度”可知,同一种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比第一次更强。
二、非选择题8.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传递抗原的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淋巴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能与________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_。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______吞噬消化。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通过_______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当病毒进入细胞后,再通过________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的抗原最后被抗体消灭。
解析:(1)图中虚线箭头指的是二次免疫中,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
(2)T 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3)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并传递抗原,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5)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外分泌液中,它能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最后通过吞噬细胞把结合物吞噬掉。
(6)病毒进入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其在体内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被抗体清除。
答案:(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2)淋巴因子(3)A E BCDF (4)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5)血清(或血浆) 抗原吞噬细胞(6)体液细胞一、选择题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若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
皮肤受损后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 )A.人体缺乏营养物质B.人体内体液大量流失C.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D.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解析:选C 皮肤是构成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损伤,则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2.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一次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可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B.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C.唾液的灭菌作用属于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是指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解析:选A 机体自身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都可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清除。
唾液的灭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是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的过程。
3.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解析:选B 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
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
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选C 二次应答的特点是“迅、猛”,即比初次应答快而且抗体的产生量也多。
5.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①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B.再次受到α银环蛇毒刺激,细胞④可增殖分化为细胞⑤C.物质B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D.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②③④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细胞①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细胞④是记忆细胞,细胞⑤为浆细胞,再次受到α银环蛇毒刺激,记忆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物质B为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②T细胞、③B细胞和④记忆细胞。
二、非选择题6.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并回答:(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______免疫。
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参与Y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使________裂解。
解析:(1)图中a、b、c分别表示T淋巴细胞、血细胞和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转变成上述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的增殖、分化。
(2)③过程是在抗原的刺激和T淋巴细胞等的参与下进行的体液免疫。
(3)Y是抗体,参与其合成和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作用,病毒进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先把靶细胞裂解,然后靠体液免疫消灭病毒。
答案:(1)细胞的增殖、分化(2)体液更快、更强(3)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靶细胞(或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7.[实验探究]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中培养、增殖。
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2)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同种病毒的侵入时,会发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清除病毒。
在进行实验时,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体内不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接种病毒,此时动物可能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实验组接种疫苗,体内的B淋巴细胞受到疫苗的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在抗体的作用下病毒被杀灭,不会感染疾病。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可以验证实验动物接种疫苗后刺激机体产生了抗体。
答案:(1)活细胞抗原特性(2)①浆同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②接种病毒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③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