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6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篇1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前代,这些成就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富强奠定了基础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数学、农学等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这三个主要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育同学的归纳总结和动手力量; 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汲取精神养分,提高自身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同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财宝,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傲慢与骄傲。
2、还应让同学明白刻苦钻研是胜利的秘诀,培育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进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富强。
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觉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2.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取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重点难点】1.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2.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复杂数字概念【自主学习】1祖冲之的生活时代是______,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经后的第___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间,此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______年。
2北朝的______写了《______》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3北魏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合作探究】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这一历史总趋势与本阶段重要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内在联系?2.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在推算圆周率方面取的什么突出成就?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3.为什么说《齐民要术》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农学著作?4.《水经注》的性质、内容及文字特色?【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本草纲木》D、《天工开物》2.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①《缀术》②《水经注》③《齐民要术》④《论衡》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下列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C、农业生产要要遵循自然规律D、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①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①5.下列关于祖冲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生在北朝时代的数学家②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③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④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八位⑤编写成《缀术》一书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6.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A.《齐民要术》B.《史记》C.《三国志》D.《水经注》7.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A.第6位 B.第7位 C.第8位 D第9位8.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九章算术》的出现C、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D、张衡制成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二列表题:。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精品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备课组长:主备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序号:
课
题
课型新授第课时
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以及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归纳其艺术特点。
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考.资.源.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艺术成果丰硕。
通过对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
内容中.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学情分析
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
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教
法学法教法采用讲述法与诱思法相结合。
学法:合作探
究讨论法
教具学具
地图册、“祖冲之和圆
周率”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材处理二次备课
1、导入:教师可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
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骄傲的事实(板书课题)。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
3.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学习,认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南北朝分裂等。
2.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文化现象:玄学、佛教、道教、文人山水画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曹操、诸葛亮、王羲之、顾恺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主要文化现象及代表性人物。
2. 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型文化案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3. 比较法:比较魏晋南北朝与之前、之后历史时期的差异,突出其承上启下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魏晋南北朝的主要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人物。
3. 分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承上启下作用。
4. 案例分析: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深入剖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魏晋南北朝文化与唐宋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其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魏晋南北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分享各自的见解。
七、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魏晋南北朝文化主题的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研究报告:评价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的深度和广度。
九、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广福中学历史教研组一、【学习目标】(一)基础知识: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地理三方面的科技成就。
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妇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来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二)能力培养: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和思想成就: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们祖先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学习难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绘画艺术。
三、【自主学习】(一)祖冲之、祖冲之的生活时代是______,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经后的第___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间,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______年。
(二)贾思勰北朝的______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三)郦道元北魏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四)、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1、书法:(1)字体的发展: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隶书转化到,草书和逐渐流行。
(2)王羲之:生活时期时期。
书法特点:、代表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尊称:2、绘画(1)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2)顾恺之:生活时代:创作人物画的特点:代表作品:《》《》(五)、佛教盛行和《神灭论》(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纷纷信仰佛教,统治者大力支持,佛教盛行。
(2)南朝思想家撰写了《神灭论》(六)、辉煌的石窟艺(1)开凿石窟的目的:(2)主要代表:(3)艺术特点:四、【合作探究】1、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2、王羲之和顾恺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你怎样看待佛教盛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影响?五、【精讲点拔】1、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23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背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认识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2.难点: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六年级上册》2.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
3.学具:笔记本、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并结合课件,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讨,回答问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2019最新人教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导学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郦道元和《水经注》。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自主预习】一、祖冲之和圆周率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
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
终于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
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课题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课型新授课总课时1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
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始终贯穿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诱思教学为主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
新意识。
教学
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
难点
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
资源
地图册、“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教师复备栏导
入定向教师可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骄傲的事实(板书课题)
引领自学
探究展示引一、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重点讲解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推算圆
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
后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结合教材,让
学生思考讨论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
材,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归纳
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
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
主要成就。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 课前预习作业1.南朝的祖冲之最突出的科学成就是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在世界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2.祖冲之的数学著作是《》。
3.北朝的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著有《》,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4.北魏的郦道元是著名的地理学家,著有《》,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5.简述《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
6.简述《水经注》的主要内容。
二. 小组活动任务1.各小组准备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小组竞赛提问。
2.小组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大的科技成果表。
人物朝代科类著作主要科技成就【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导入设计:从教材导入框内的内容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20分钟)本节课属于文化史教学内容,知识点多且都需要掌握。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相互提问竞赛,教师重点讲解的方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教师可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己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教师应重点讲解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推算圆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
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圆周率是圆周与直径的比例,对测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孜孜探求其接近数值。
中国古代的《周髀算经》说“周三径一”;西汉刘歆求得3.1547;东汉张衡求出3.16;曹魏刘徽求得3.14等。
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刘徽创造的“割圆术”,把四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做出了不起的贡献。
祖冲之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日本学者曾建议把圆周率命名为祖率,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国学者。
教师应以祖冲之的卓越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讨论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目,可先让学生回忆两件中国古代在农业、畜牧业方面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史实,说明中国自古有发达的农业。
然后教师先简介贾思勰的生平事迹,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齐民要术》的内容及评价。
教师可做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齐民要术》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农学著作?”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正文与小字进行回答。
教师可适当补充些史实,如《齐民要术》引用过一百五六十种书,有些书现已失传,幸亏《齐民要术》保留了这些书的部分内容以及《齐民要术》对后世影响等。
学生阅读“郦道元和《水经注》”一目课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水经注》的性质、内容及文字特色?”为帮助学生理解本目课文,教师在讲述时应具体说明:大约在汉魏的时候,我国出现一部以全国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水经》。
郦道元认为许多古代地理书籍的记载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详尽地把祖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情况描述下来。
于是,他选择《水经》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文学家所重视。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问,掌握基础知识即可。
课堂小结根据小组活动任务,由学生展示制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表》,由此完成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 在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之后第七位的是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2. 农学家贾思勰写的一部农书是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缀术》3. 成书于北魏时期的重要地理学专著是A.《水经》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徐霞客游记》4. 有关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冲之既是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B.祖冲之首创了“割圆术”C.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D.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一千年5.下列属于《齐民要术》主要内容的有①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②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等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6.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7. 右图人物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下列著作中由他编写的是:A.《农政全书》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8. 下列著作中,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是:A.《九章算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9. 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10. 北朝时期的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A.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 B.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C.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D.最早的兵书11. 三峡游已成为时下的一条旅游热线。
以下古代著作中,对三峡两岸景物作了生动描写的是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水经注》12. 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作者是A.贾思勰 B.顾恺之C.郦道元 D.祖冲之13.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A.近五百年 B.近七百年 C.近一千年 D.近两千年14.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A.郦道元 B.张衡 C.张仲景 D.贾思勰15.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华佗—医生 B.李冰一都江堰C.郦道元一农学家 D.小篆一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16. 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17. 生活在北朝的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是A. 王叔和B. 郦道元C. 贾思勰D. 葛洪18. 有关贾思勰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
B.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
C. 改革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D.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19. 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光等情况就要阅读A.《肘后备急方》B.《论衡》C.《三国志》D.《水经注》20. 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①《缀术》②《水经注》③《齐民要术》④《神灭论》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21.为了纪念下列哪位人物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A.郦道元 B.张仲景 C. 贾思勰D.祖冲之22.“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
早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农书是A. 《梦溪笔谈》B. 《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 《农政全书》23. 详细介绍我国境内1,000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统、历史等内容,寓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是A. 《禹贡地域图》B. 《水经注》C. 《梦溪笔谈》D. 《徐霞客游记》24. 魏晋南北朝时期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外国早近1,000年的数学家是A. 祖冲之B. 刘徽C. 张衡D. 裴秀25. 著有《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有杰出贡献的数学家是A. 刘徽B. 祖冲之C. 张衡D. 郦道元26. 《水经注》的作者是A. 裴秀B. 郦道元C. 祖冲之D. 刘徽27. 下列著作中,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的是A.《水经》B. 《水经注》C. 《禹贡地域图》D. 《山海经》28. 祖冲之在数学领域的最为突出的成就是A. 测定一年的时间B. 求得比较准确的圆周率C. 造出日行百里的“千里船”D. 造出能同时舂米和磨面的水碓磨29.假如你想了解北魏时期育种的方法和果树嫁接等生产技术,首选地书籍应该是A. 《天工开物》B. 《齐民要术》C. 《资治通鉴》D. 《农政全书》30.要了解三峡地区历史上的地质资料和地理情况,如果下列人物还健在,最好请谁当顾问A. 张衡B. 张仲景C. 郦道元D. 贾思勰31.贾思勰与下列哪组人物是同一类A. 孔子、荀子B. 张衡、华佗C. 管仲、商鞅D. 屈原、贾谊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祖冲之在数学、天文、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B.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后世影响巨大C. 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D. 上述三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33.《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
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A. 因地种植B. 适时耕作C. 注重兴修水利D. 讲究耕作方法34.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⑤科学家的不懈努力⑥黄河流域的几次统一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⑤⑥D. ③④⑤35.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还发明了“千里船”,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月球上有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位科学家是A. 刘徽B. 祖冲之C. 张衡D. 郦道元36.下面关于《齐民要术》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B.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C. 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D. 总结我国南方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37.研究我国古代水文地理情况,必须查阅的一部古代地理书市A.《水经》B. 《水经注》C. 《禹贡地域图》D. 《山海经》38.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是A. 估算B. 直接丈量C. 用算术的方法D. 割圆术39.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主要品质是①实践②吸取前人的科研成果③乐于向他人求教④持之以恒,潜心学习和研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0.祖冲之能够取得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 注重科学研究B. 出身书香门第C. 吸收前人成果D. 兴趣浓厚41.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A. 《天工开物》B. 《齐民要术》C. 《资治通鉴》D. 《农政全书》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并回答“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