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教学目的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专门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闻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会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怎么讲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咨询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要紧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讲明〕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摸索以下咨询题:〔目标1〕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爽朗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题:《猫》郑振铎总课时: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从对比阅读和细节阅读探求造成第三只猫悲剧的原因。
能力目标:探究“猫”文学形象的隐喻性及文章主题情感目标:解读和体会作者的自我剖析与忏悔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从对比阅读和细节阅读探求造成猫悲剧的原因。
探究“猫”文学形象的隐喻性及文章主题。
解读和体会作者的自我剖析与忏悔之情。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1、预习任务①搜集有关作者的信息。
②认真读全文,结合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把文中的重要字词勾画出来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2、预习作业①整体把握全文,给全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②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二)课堂学习阶段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
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预习反馈。
①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②讲解“预习作业”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交流讨论”环节(1).本文写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全文大意。
(2).本文写了三只猫,作者是怎么写的?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①文章写了几只猫?作者如何描述他们的?重点写哪只?②“我”家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把三个故事组织起来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拓展延伸”环节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怎么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三)盘点收获、当堂达标盘点收获: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你可以从写作技巧或情感收获角度来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26课《猫》教案《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鉴赏写作妙处、体会作者情思、感悟生活哲理。
情感与态度: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3、自由鉴赏,获得人生感悟。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法:对话法、情境教学法五、学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漂亮吗,可爱不?喜不喜欢吗?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啊!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郑振铎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生活,去体验一下他养猫经历的快乐与悲伤。
(二)、读课文,感文意。
1、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通读课文,看看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疑难语句圈点勾画出来。
2、群策群力,解决疑难。
生自由提问,合作交流解答。
师辅助解答,并归纳解词方法。
如没有,可提问几个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2)拆字法: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
(3)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全面侦查。
师问:在读文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别的疑问?生提出,大家一起解答。
4、整体把握。
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
文中写了几只猫?三只猫的来历和结局分别如何?(三)、读课文,品妙处。
【25分钟】1、读一读,想一想。
速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大声地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并作批注,说出喜欢的理由。
2、品一品,说一说,哪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说一说它好在哪里,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我的预设:1、描写猫的语段:例: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6、《猫》郑振铎主备人李翠平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作者家中的地位,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细节描写的方法,理解故事中包含的深刻哲理。
3.培养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抓住“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两句关键句解读课文,准确理解“我”在不同心境下产生的不同情感。
2、解读“我”在“冤猫”事件中,前后态度的层层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领悟——凡事不能凭主观臆断下结论;人应善于自我反省,平等地对待生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猫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动物。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作家郑振铎的小说《猫》,看看细微的事物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1、三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分别标出三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以及在家中的地位。
2、(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思考:这两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形之后出现的?三.深层探究(一)“我”家为何好久不养猫?1、你觉得“我”家好久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二)“我”家为何永不养猫?1、我们根据什么断定是那只猫吃了芙蓉鸟?这样认为以后“我”有怎样的举动?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②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那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③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2、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更难过?①、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②、我是强势,而它无抵抗能力。
③、无法补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
3、从“我”和第三只猫的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四、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更深层次理解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猫》教育方针1、常识与才干(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格及在家中的位置(2)在全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抒情的思想爱情。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解故事中所包容的深化道理2、进程与办法学生自主协作探求,学习针对事情观念明晰地宣布自己的见地3、情感、情绪、价值观构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育要点在全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抒情的思想爱情。
教育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解故事中所包容的深化道理。
教育办法引导、指点学法自主协作探求课时组织1课时教育进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赏识猫的图片,然后用几个词描述一下所见到的猫。
2、教师口述:猫是灵巧心爱的动物,作家郑振铎家里就从前养过三次猫,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来倾听养猫的故事。
二、查看预习1、作者简介(指学生答复)2、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纠正,最终齐读)污涩(sè)鼓动(sǒngyǒng)蜷(quán )伏惩戒(chéng)欣然(chàng)3、指学生答复“文章写了的故事。
你最喜爱哪一只猫?为什么?”三、默读斋——说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1、教师举例:“榜首只猫是咱们从近邻抱来的,它很活泼心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
但是不久,它的生命生机逐渐褪去了,咱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今后离开了咱们”。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信息,预备说话(猫的来历、猫的个性特色、猫的结局)(教师出示默读提示:每分钟至少500字;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不动翰墨不读书。
)3、指学生答复,教师总结四、朗诵园——说人(养猫之乐、失猫之痛)1、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养猫之乐的文字读一读,然后说一说养猫给“我”带来了哪些高兴?(指学生答复,教师引导、指点)2、请同学们找出表达“我”失猫之痛的句子,把它划下来,并充溢爱情地自在朗诵,然后说说你的感触。
(此处教师辅导学生朗诵,最终教师再次朗诵,学生再次领会爱情,由此引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相等对待生命)五、品读轩——说文(言语之妙、结构之巧)1、请同学们找出作者描绘三只猫的逼真之处的相关句子自在读一读并赏析。
第二十六课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 蜷(quán )伏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惩戒(chéng)怅然(chàng)红绫(l íng)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白雪球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三、研读课文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26、《猫》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
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垂怜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规定。
3、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引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板块式课堂结构,阅读活动课,既要阅读,又要说发现。
让学生反复、宽裕读文,不同角度读文,不同创意读文。
在此基础上,宽裕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职位地方。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主动读书。
3.讨论法:其实斑羚飞渡说课稿。
指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X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X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介绍。
X振铎(1898—1958),某某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三只猫的不一样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真理。
3、推测生动的细节描绘。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感情。
学习要点:认识三只猫的不一样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真理。
学习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习的一种小动物。
好多家庭由于猫引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有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意会到了一些生活的真理和做人的道理。
终究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当 (ch è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è)鼓动(sǒngyǒng)婢女( bì)蜷(quán )伏惩戒(chéng)欣然(chàng)2、朗诵课文,感知文意,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诵课文,达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近邻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全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其实不漂亮,瘦,毛被烧脱了几块,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更觉难看。
性情开朗较第一之更开朗,天生郁闷,不开朗,懒散更风趣,会捉鼠地位宠物宠物如有若无,不大喜爱结局死亡丢掉死亡三、研读课文1、文章生动的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此中,前两只猫开朗、风趣,找出有关句子作剖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嬉戏时的动向和神态。
)B“有时蝴蝶安宁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跟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乘机捕获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边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仿佛在等候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调皮、调皮让我们会意一笑!)这一组句子,从渺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开朗可爱、调皮调皮。
第26课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 (lǚ) 娱(yú)乐污涩(sè) 蜷(quán )伏
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惩戒(chéng)怅然(chàng)红绫(lí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
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
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
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
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四、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
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作业: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
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二、感悟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
“对于 ---------------------------------------,我想说:
------------------------------- 。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
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
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5、3》相关作业。
3.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