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和南极
- 格式:ppt
- 大小:730.50 KB
- 文档页数:19
七年级地理各区域知识点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全球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有着自己特有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景观。
在七年级地理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各区域的基础知识点,为更加深入的学习地理学奠定基础。
下面我们将逐个区域进行介绍。
一、极地地区极地地区是指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区域,这里的气候寒冷、干燥,很少有人类居住。
重点介绍南极地区:1.气候: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全年气温极低,冬季最低温度可达-80度以上。
2.动植物:南极地区主要生物体是海豹、企鹅和鱼类,这里的动植物适应了极端的气候条件。
3.开发利用:南极地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人居住的地区之一,现在仅有少部分科学考察站点。
二、非洲地区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其栖息着众多种植和动物,是人类起源地之一,也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1.地理特征:非洲大陆南北长约7,500公里,东西宽度约 8,000公里。
非洲地势大部分相对平坦,但也有一些山脉和高原。
同时非洲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2.气候:由于非洲地势高低不等,气候的变化也非常明显,北部和南部地区气候较为炎热,撒哈拉沙漠和草原占据了大部分领土。
3.动植物:非洲地区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极具代表性的有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等。
三、亚洲地区亚洲是地球最大的大陆,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大陆之一。
亚洲包括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广泛,因此其地理、气候、风俗文化等方面和多样。
1.地理特征:亚洲大陆的东部和南部被海洋环绕,其北和西部则和欧洲甚至是非洲相依相邻。
2.气候:亚洲地区气候分布极为广泛,南部地区炎热多雨,北部地区则寒冷干燥。
3.动植物:亚洲地区拥有着众多珍稀的动物,如印度的孟加拉虎、中国的大熊猫等,同时亚洲文化多样,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等信仰都有自己的根基。
四、欧洲地区欧洲是一个拥有着众多古老文化的大陆,其地理条件多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1.地理特征:欧洲是世界第六大大陆,其地势较为平坦,由于海洋气候影响,气候较为温和。
七年级地理简要知识要点一1、极地地区地理位置:北极地区:北纬66.5º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北冰洋是世界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南极地区:南纬66.5º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º,是纬度最高的大洲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按顺时针方向,即由西向东南的方向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三大洲隔海相望,其中,南极大陆距南美洲最近。
2、气候:①南极地区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少;海拔高,地表被立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我国的两处科考站中山站和长城站的建站时间均为2月。
“风库”“白色沙漠”“冰雪高原”。
②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寻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比南极地区小。
③方向: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3、科学考察宝地4、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二1.世界的地形:地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主要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洋中脊、大陆坡、海沟、洋盆见课本36页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极地地区是地球最为偏远的地带之一。
这里的气候严寒,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极地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极地地区的概述极地地区是指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其中北极圈位于北半球,南极圈位于南半球。
这些地区位于地球表面的两个极端,是地球的“冰箱”。
极地地区的气候严寒,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冰冻状态。
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这里的动物和植物都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特征。
二、极地地区的气候1. 北极地区的气候北极地区的气候极为寒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冰冻状态。
在冬季,北极地区的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左右。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冬季北极地区几乎全天都是黑暗,夏季则几乎全天都是白天。
除此之外,北极地区还有频繁的极光现象,是一道惊艳的自然奇观。
2. 南极地区的气候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类似,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冰冻状态。
南极地区的气候极为严寒,冬季气温可达零下70摄氏度左右。
与北极地区相反的是,南极地区夏季几乎全天都是黑暗。
三、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1.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北极地区由覆盖冰川和海洋的广阔土地组成。
其中,北极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北极地区的陆地上,覆盖着冰川和冰原,地势平坦,没有高山。
北极地区也是北极熊和北极狐等独特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 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南极地区是一个完全被冰川和海洋覆盖的陆地,是地球上最为荒凉和寒冷的地带之一。
南极大陆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深远。
南极地区的海洋是世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四、极地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1. 北极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北极地区的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铁、镍等矿产资源。
由于北极冰川的退缩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些资源的开采面临着很大的环境风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一、极地地区概述.定义:极地地区主要包括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两大区域,这些地区以严寒的气候为主要特征。
.重要性:极地地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二、南北极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四周被南冰洋包围,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
.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主要由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组成,包括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等。
三、气候特点与成因.气候特点:极地地区气候极端寒冷,风速大,降水少且以雪为主。
.成因:由于纬度极高,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少;冰雪反射阳光,导致地表进一步降温;同时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
四、生物种类与适应性.生物种类:极地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具有独特的适应性。
如企鹅、北极熊、海豹等。
.适应性:极地生物通过特殊的生理和行为方式来适应极端寒冷的环境,如厚实的脂肪层保暖、冬眠、集群等。
五、资源分布与开发.资源分布:极地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
.资源开发:在开发极地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六、环境保护与意义.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保护极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保护极地环境有助于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福祉。
七、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极地探险:极地探险活动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人类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方式。
.科学考察:通过科学考察,人类可以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八、极地地区与人类关系.科学研究:极地地区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气候、生态、地质等领域的天然实验室。
.气候影响: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旅游资源:极地地区的独特景观和生物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旅游胜地。
总结:极地地区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来说既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又面临环境保护的挑战。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七单元第5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1. 认识北极地区出示北极地区地图,提出问题:(1)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陆,说一说北冰洋地理位置的特点。
(2)你知道北极地区的范围吗?你会描述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吗?补充提示:北极地区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补充:因纽特人身材不高,宽鼻子,黄皮肤,头发又黑又直。
世界上现有15万多因纽特人,多居住在格陵兰岛、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北部及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
传统上,因纽特人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住房低矮而厚实,有时还用冰雪构筑临时性的住房。
4. 认识南极地区出示南极地区地图,提出问题:(1)找出南极洲濒临的大洋,说一说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你知道南极地区的范围吗?你会描述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吗?(3)方法指导——如何判断南极地区的大洲和大洋方法一:根据形状判读。
首先识记南极半岛,南极半岛的西面是太平洋,东面是印度洋,南极大陆最宽的部分所对的是印度洋。
方法二:利用经线判读。
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大西洋,18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太平洋。
5.分析归纳——读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归纳南极洲的地形特征。
6.补充南极洲材料: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平方千米,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余米。
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
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7.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
现在的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8.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58-64页,冰雪世界南极洲和北冰洋的位置、X围、特点、动物等,以及因纽特人。
还介绍了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两极地区的位置、X围、气候特点等。
2.能通过分析地理景观图片和地图了解一个两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利用所学地理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问题,并能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挖掘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借助语文课本《伟大的悲剧》中南极探险内容的描述,讲述地理课本中南极洲部分知识,让学生从自然与人文两个角度去感悟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过程。
引进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来体现地理科学的价值,并促进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
将语文课本中鲜活的情感内容充实到地理教学中,以地理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语文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促进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伟大的悲剧》的感悟,培养科学精神和积极的人生观。
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及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2.引进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来体现地理科学的价值,并促进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四个方面。
难点南极洲气候严寒的原因。
教学突破1.通过学生阅读《伟大的悲剧》一文,感受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南极地区气候的变化。
2.通过利用地球仪和课件演示明确独特的地理位置。
3.通过设置企鹅母子的情景对话理解南极大陆气候的演变和大陆漂移的关系。
4.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南极气候寒冷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伟大的悲剧》一课,并提出相关阅读要求。
探求课本中所体现出来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精神。
2.设计教学软件。
学生准备预习地理课本北极和南极地区一节,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伟大的悲剧》一课,要求学生能将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点与语文课本中的相关描述相对应理解。
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汇报预习情况1.学生汇报预习情况2.位置、地形、面积授课2.根据教师提供资料和地球仪明确所学内容3.组织学生探究南极洲气候特点3.根据语文课本内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