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安全知识竞赛试多项选择题(100道)1、关于我国职业危害现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
A、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B、职业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C、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多发D、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大中企业危害重2、下列属于剧毒气体的是(ABD)。
A、氯气B、光气C、乙炔D、氰化氢3、根据《消防法》关于消防设施的定义,下列属于消防设施的是(BCD)A、消防车B、防烟排烟系统C、消火栓系统D、应急广播4、下列各项属于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的是(AB)。
A、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B、职业健康检查制度C、作业环境管理制度D、定期巡视检查制度5、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ABCD),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A、检测B、维修C、改造D、报废6、依据《劳动法》,下列情形中,不得安排女职工延长其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的有(AC)。
A、怀孕7个月以上B、孕期C、哺乳期D、怀孕5个月以上7、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下列方法中(AB)不利于缓解症状。
A、用热毛巾敷脸B、喂服冰镇碳酸饮料C、用冷毛巾敷脸D、以上都对8、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内容包括(ABD)。
A、劳动者的职业史B、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劳动者的家庭病史D、职业健康检查结果9、进入加油站加油时,不可以(ABD)。
A、站内吸烟B、站内使用手机C、站内交谈D、加油时不熄火10、在游泳时肌肉抽筋,采取自救方式错误的是(CD)。
A、头后仰B、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C、努力挣扎D、将手上举11、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有(BCD)。
A、责令学习交通法规B、警告、罚款C、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D、拘留12、大量事故统计表明,(ABD)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
A、工艺设备故障B、人的误操作C、风险防范意识差D、生产安全管理上的缺陷13、(AC)属于金属中毒A、铅中毒C、锰中毒D、砷中毒14、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BC)。
我国职业病现状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
第⼀,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泛。
从传统⼯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作涉及三⼗多个⾏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数量,都居世界⾸位。
第⼆,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最低后⼜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第三,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
尘肺病⼜以煤⼯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尘肺。
第四,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伤事故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第五,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减,社会影响⼤。
第六,对职业卫⽣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监督与技术服务⽹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员⽐例较低以及后备⼒量不⾜等问题。
第七,对我国职业卫⽣投⼊调查表明,各级政府⾃1999年起职业卫⽣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但由于基数低,⼈均职业卫⽣投⼊明显不⾜,与经济发展⽔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职业病防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同时,由于职业特性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职业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职业病不仅损害了工人的生命健康,而且也对社会经济和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防治职业病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
一、职业病的现状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病的防治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主要职业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危害甚至已经扩展到学生、白领等群体。
据统计,我国职业病的死亡率已经高于交通事故。
职业病现状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病种类的增多:职业病是指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职业病种类已经达到130种,主要包括尘肺、中毒、聋、盲、皮肤病、职业性压力等。
2.发病率的上升:工业化建设和环保标准的落后导致环境污染现状比较严重。
一些工作场所在环境和条件上存在比较大的隐患,工人暴露在有害物质当中的时间清晰,处理手段比较简单,使用防护措施不力,很容易患上职业病。
尘肺病、肺癌、聋哑、尘螨皮炎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职业病。
3.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强:职业病不仅对工人本人的健康造成影响,而且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一方面,职业病导致工人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福利费用支出。
另一方面,职业病发病率的上升,对企业经营和社会稳定带来额外的负担。
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为了预防和治疗职业病,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现在,职业病防治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法律、管理、技术、卫生等众多方面。
1.政策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职业病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重视疾病监测:通过对职业病的监测和调查,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为职业病防治和预防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摘要:职业病是指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特定工作条件,使劳动者患有的慢性病,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并且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报告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并对职业病危害的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针对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职业病危害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环境中的重要问题。
职业病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职业病危害的评价和整改,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是指劳动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条件导致的慢性病。
根据已有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职业病危害主要分为四类:尘肺病、化学中毒、物理病害和职业性传染病。
1. 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劳动者长期接触粉尘所引起的疾病,是职业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等,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化学中毒化学中毒是由于劳动者长期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中,造成体内毒素蓄积引起的疾病。
常见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农药等。
化学中毒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 物理病害物理病害是指劳动者长期暴露于高温、高压、噪音等物理环境中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物理病害包括中暑、坠落、电击等。
这些病害常常导致劳动者的伤亡事故发生。
4. 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传染病是指劳动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接触到传染源并导致感染的疾病。
随着新型传染病的出现,职业性传染病的危害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严重的职业传染病。
三、职业病危害整改情况总结和分析针对职业病危害的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
1. 加强法规建设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职业病危害的法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等,加强了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2023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并总结分析相关整改情况。
职业病危害是一个关乎劳动者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报告将从危害现状、整改措施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该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职业病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强相关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健康稳定。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现状概述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调查结果,2023年职业病危害问题仍然存在严重的形势。
劳动者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有害环境中,导致各类职业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特别是一些重工业和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化学品、毒物等危害因素,这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中,化学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由于工艺不当、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有害物质泄漏、超标排放等问题,增加了劳动者接触到有害物质的风险。
此外,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也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作用。
3.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根据对各行业的调研和分析,职业病问题在一些特定行业中仍然比较突出,如煤矿、建筑、化工等行业。
这些行业存在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长时间的露天工作和有害物质的高浓度暴露等特点,这些因素加剧了职业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第二部分:整改措施情况评价1. 政策措施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业病防控工作的力度,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了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监管。
这些政策措施是整改工作的重要基础,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 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各个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例如,加大了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测力度,加强了对有害物质的管理和控制,提升了劳动者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普及率。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现状:
1.职业病依然严重。
虽然国家加强了职业病防治工作,但由于职业病的发病周期较长,所以治理工作相对困难,许多地区的职业病患者依然日渐增多。
2.工业企业职业卫生体系建设滞后。
许多企业的职业卫生设备不完善,职业卫生门槛相对较低,难以控制职业卫生问题。
3.职业卫生人才储备不足。
我国职业卫生人才供应不足,而且很多职业卫生人士缺乏实践经验。
问题:
1.缺乏职业病监护机制。
职业病监护能力不足,对职业病患者的救助与治疗不足。
2.缺少职业卫生支持和针对性措施。
缺乏明确的职业卫生,也缺少针对性的职业卫生措施,导致职业卫生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3.职业病治理手段不足。
目前的职业病治理手段还较为简单,难以治疗复杂的职业病。
对策:
1.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理。
制定相关,改善职业健康状况,加强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提高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能力。
2.促进职业卫生设施建设。
鼓励企业加强职业卫生设施建设,提高职业卫生标准,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控。
3.加强职业卫生人才培养。
培养更多职业卫生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明确职业卫生,建立职业病预防和治理机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总之,我国职业卫生工作正处于加强和完善的阶段,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合作力量,共同解决广大职工在职业卫生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我国职业危害现状及其防治对策措施1 职业危害现状当前全国工业企业中,职业危害最严重的粉尘危害,其次是有毒物质的危害,第三是物理因素的危害。
1.1 粉尘危害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96 年底,全国累计尘肺病人为524759例,已死亡率34674 例,病死率为25.7%,尚存390085例;疑似尘肺病245845 例,占尘肺累积病例的46.8%;煤工尘肺209239 例,占39.9%,其它类型尘肺69675 例,占13.3%。
1980~1987年,尘肺新病例每年递增20000例,1987年以后,新病例增加数有所下降(据统计分析,下降原因主要是基层收集数据覆盖面不全和实际参加职业病体检人数减少),但仍以8000~9000人/ 年的速度呈恶性增长趋势。
粉尘危害在乡镇企业尤为突出。
我国现有乡镇企业2203 万家,从业人员12981 万,其中15%的工人接触粉尘作业。
目前乡镇企业虽未到达尘肺病的高发期,但粉尘危害的严重情况已经暴露。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50 年代的国有企业中曾经出现过、现在已基本控制住的某些恶性职业危害,又在乡镇企业中重现。
如小煤矿和石粉厂中发生的快速型矽肺,石棉加工业中石棉肺合并肺癌等。
据专家预测,乡镇企业的尘肺病在今后几年将会进行高发期,形势十分严峻。
1.2 毒物危害我国工业生产中觉的大宗毒物约有56 种,其中患职业病后不易治愈或易造成死亡的有15 种。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我国共检出职业中毒2370例,其中急性职业中毒854 例,占36.04%;慢性职业中毒1516 例,占63.96%;因职业中毒死亡率29 人。
造成慢性中毒的化学毒物约30 余种,其中铅及其化合物占50.7% (768例),其次苯占14.4%(218 例)和三硝基甲苯占13.3%(201 例)。
可以看出,铅和苯仍是造成慢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化学毒物。
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学物质约40 种。
死亡例数最多的病种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中毒,约占死亡例数的38.0%。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处于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接触或患其中一种病源体而导致的人体生理或生化功能异常,造成疾病的一类专职病。
职业病的危害现状十分严峻,所造成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
首先,职业病危害现状在不同行业中呈现出差异性。
在工业行业中,职业病主要表现为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和职业性损伤等。
例如,在煤炭、石油等行业,工人长期接触煤尘和石油化工产品,容易导致肺炭黑病和油渍皮肤病等疾病。
而在化工、电子等高风险行业,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会导致职业性中毒,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同时,在建筑、采矿等体力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人易受到身体伤害,如骨折、劳损等。
其次,职业病的危害现状在劳动者中普遍存在。
劳动者长期暴露于高温、高噪音、高粉尘等有害环境中,容易引发职业相关疾病。
尤其是一些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岗位,如采煤、焊接、化工等,工人长期遭受重体力、高温、高噪音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职业病发病率较高。
此外,一些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也面临着类似的危机。
由于奉行高产、多赚钱的农业和建设理念,劳动者往往会暴露在农药、重金属、噪音和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的威胁之下,容易患上职业病。
再者,职业病危害现状受到防护意识和监管力度的制约。
尽管职业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仍较为薄弱。
许多企业对于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职业病防控工作。
此外,监管力度不够强力,导致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视劳动者的健康安全。
即便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其执行力度和效果仍有待提高。
这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最后,职业病危害现状需要综合措施加以改善。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加强职业病的监测与防控。
劳动者应接受定期体检,用以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同时,企业应加强职业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024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样本安达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鉴于黑龙江美信职业卫生环境评价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针对黑龙江豪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所提出的整改建议,我单位现将整改措施报告如下:一、我单位生产车间(包括造气厂房和络合厂房)已依照国家相关排风标准,安装了机械通风装置,并实现了与安全系统的联锁控制。
事故通风设施每小时通风次数不少于规定次数,确保了空气质量。
二、车间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等关键位置均已配备了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并增设了局部照明。
照明设施的照度已达到150-200勒克斯以上,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
三、我单位为员工提供了优质的3M品牌防毒面具及全面罩式防护用品,并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更换,确保了员工的安全防护需求,符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的相关规定。
四、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用人单位职业防治指南》的要求,我单位已建立了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
我们制定了职业卫生工作方针,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制定了详细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以及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单位在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了警示标识、警示说明和公告栏,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报告日期:二〇一四年某月某日。
2024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样本(二)在____年____月,陕西安科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对我矿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细致的检测与现状评价。
本次评价工作聚焦于项目的总体布局与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及其对员工健康的影响、职业病防护及应急救援设施的有效性、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职业健康监护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等多个方面。
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目前全国有害有毒企业已超过1600万家,受到各种职业病危害的人群已超过两亿。
我国职业病危害的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
--职业病病例呈上升趋势尘肺病居八成
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共有10大类115种。
2003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例10476人,其中尘肺病约占80%,慢性中毒约占20%。
尘肺是最古老、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职业病,自新中国成立至2001年,全国累计报告的尘肺病例已达58万人,其中已病死14万人,现有患者44万人;2002年以后,全国每年新发现尘肺病人均超过一万例。
由于目前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专家估计,尘肺实际发病要比报告的例数多10倍,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例。
2000至2003年,全国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703起,中毒人数2773人,死亡452人。
其他八大类职业病病例也呈上升趋势。
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卫生防护设施差,工作场所普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崛起,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引进,各种新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将大量出现,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传统职业病危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所带来的新职业病危害又不断
出现;职业病危害不断从境外向境内、从城市向农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和扩散;农民工在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农民工队伍流动性大、难于管理、职业病发病率高,导致当前我国职业病再次进入发病高峰,如不加强预防控制,职业病事件会不断在各地暴发流行,今后势必会导致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
--职业病很难治愈易产生连锁不良影响
广西职业病研究所所长、教授葛宪民分析认为,职业病虽可预防,但很难治愈,一旦患上职业病,患者很容易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很容易致残、致死,这将严重侵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急性职业病往往以出现群死群伤为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小视。
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截至2001年,全国患尘肺病者大约有44万人,按每例每年花费4万元计算,全国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0亿元。
此外,全国每年新增的尘肺病例造成新的经济损失也在以每年6亿元的速度增长,给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一些企业由于慢性职业病人逐年不断累积,其医疗和福利费逐年增加,导致企业不堪重负,有的甚至被拖垮,结果造成绝大多数职业病患者得不到定期康复治疗,职业病患者应享受的法定权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农民工职业病患者享受法定权益更难以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较普遍,特别是那些丧失劳动能
力或病故的农民工,其家中老人和孩子无人抚养,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由于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它到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之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侵害人体的生殖系统,容易引发致畸致癌致突变,影响后代繁衍。
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环保工作一样重要,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的贸易附加条件,他们往往会以发展中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薄弱为借口,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抵制和经济制裁,使发展中国家蒙受着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我国如不重视职业病防治,不改善劳动卫生条件,产品出口就会受限制,从而减弱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
因此,职业病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并已影响到经济建设和经贸交往。
--职业病防治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之一
一个地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当地政府的监管是否到位,如果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行政不作为,那么该地区的职业病危害势必严重。
当前日趋严峻的形势表明,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可以认为职业病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人为疾病,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门没有依法做好职业病的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没有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把职业病防治工作与政府年度考核结合在一起,因而造成职业病危害日趋严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