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1.27 KB
- 文档页数:35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制:审核:日期:2016年12月目录1、总论1.1项目背景1.2评价依据1.3评价目的1.4评价范围1.5评价内容1.6评价方法2、生产运行状状2.1企业概况2.2生产工艺和原辅料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3.1现址简评3.2总体布局3.3设备布局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评价4.1职为病危害因素概述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5.1防护设施设置及运情情况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6.1防护用品配置情况6.2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6.3防护用品评判7、建筑卫生及辅助用室7.1建筑卫生7.2辅助用室8、职业健康管理及执行情况评价8.1职业健康管理8.2职业卫生管理评价9、职业安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判9.1职业安康监护9.2职业安康检查结果与分析10、结论11、建议改良12、附件工厂平面图事情场所职业病风险身分检测报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1总论1.1项目配景XXX是生产销售通信配件、电线电缆、塑胶制品、灯饰产品、五金制品和模具。
工厂为中小型企业。
始建于2001年,现厂区位于广东省东莞XX业区,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总投资为1600万元。
根据《中华群众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7月2日修订)国家安全生产XXX令第47号《事情场所职业卫生监视管理规定》等法令法规和相关标准,由企业自行对本公司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与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7月2日修订);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XXX令第47号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XXX令第49号)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XXX令第48号6)《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XXX令第49号;7)XXX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8)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风险项目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风险项目申报事情的告诉(安监XXX[2012]75号);9)《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1.2.2技术规范与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GBZ2.1-2007;3)《事情场所有害身分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物理身分》GBZ2.2-2007;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2012;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200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2004;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20031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2008;12)《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XXX AQ/T9002-2006;14)《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2008;15)《职业安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1.2.3基础资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事情场所职业病风险身分检测资料;3)职业安康监护资料;4)其他相关图纸与资料。
广州XX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GDxx-XP-2016004号广东XX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日资质证书声明广东XX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广州XX 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广州XX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
广东XX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签名):项目负责人:姓名: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签名:资质证书号:粤职评:报告编制人:姓名:技术职务:技术员签名:资质证书号:粤职评:姓名:技术职务:技术员签名:资质证书号:粤职评:姓名:技术职务:技术员签名:资质证书号:粤职评:报告审核人:姓名: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签名:资质证书号:粤职评:报告签发人:姓名:技术职务:主任技师签名:资质证书号:粤职检:目录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生产规模 (1)1.3项目地址 (1)1.4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1)1.5评价单元划分 (1)1.6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2)1.7项目运行情况 (3)2职业病危害评价 (4)2.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4)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5)2.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 (16)2.4个体防护用品评价 (19)2.5应急救援设施及措施评价 (21)2.6总体布局评价 (21)2.7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 (21)2.8建筑卫生学评价 (22)2.9辅助用室评价 (22)2.10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评价 (22)2.11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23)3评价结论 (25)3.1分项结论 (25)3.2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28)4职业病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 (29)4.1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29)4.2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 (29)4.3应急救援措施及应急演练 (29)4.4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30)4.5照明(照度) (30)附表广州XX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汇总表附件广州XX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资料性附件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广州XX鞋业有限公司。
某台资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作者:李魁中杨培记徐长顺从严目的:摸清某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
方法:对鞋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
结果:工人未佩戴防尘口罩,打粗工、打磨工接触粉尘总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工人也未佩戴防毒物的活性炭口罩、手套,各工种接触毒物(丙酮、甲苯)浓度符合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工作场所最大噪声强度98.0dB(A),最小声强72.0dB(A),平均82.2dB(A),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噪声强度不合格,合格率25.0%。
结论:某鞋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毒物和噪声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个别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卫生调查;台资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鞋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周口市某台资鞋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周口市某县台资鞋厂生产场所。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主要为皮毛)、毒物(丙酮、甲苯等)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1.3采样频次及时间:粉尘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尘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制鞋行业职业危害及控制范本制鞋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环境复杂、劳动强度大,因此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
本文将详细阐述制鞋行业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噪声危害制鞋车间内机器设备的运行产生噪声,长时间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引发聋哑、心理疾病等健康问题。
控制措施包括:1. 选用低噪声的机器设备,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在工作场所内设置隔音墙、隔音窗等隔音设施。
3. 员工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4. 轮班制度,减少员工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
二、粉尘危害制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员工长时间暴露于粉尘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等健康问题。
控制措施包括:1. 在工作场所内安装有效的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2. 使用吸尘器、集尘器等设备清理和收集粉尘。
3. 穿戴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4. 定期检查和清理空气过滤器。
三、化学物质危害制鞋过程中常使用化学物质如胶水、染料等,长时间暴露于这些有害物质中会损害员工的身体健康。
控制措施包括:1. 使用低毒、无毒的化学物品代替有害物质。
2. 使用密闭式容器储存和使用化学物质,减少挥发。
3. 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
4. 定期进行工作环境监测,确保化学物质的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四、高温危害制鞋车间内烘烤机、烘干柜等设备会产生高温,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会引发中暑、热伤害等问题。
控制措施包括:1. 提供适当的防暑降温设施,如空调、风扇等。
2. 鼓励员工适当休息和补水,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3. 员工穿着透气、吸湿性好的工作服,保持身体干爽。
五、劳动强度危害制鞋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常需长时间站立、弯腰等,容易导致骨骼肌肉疾病和劳损。
控制措施包括:1. 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和轮班制度,保证适当的休息时间。
2. 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台和工作工具,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
3. 提供职业康复训练,帮助员工学习正确的工作姿势和疲劳恢复方法。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摘要:职业病是指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特定工作条件,使劳动者患有的慢性病,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并且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报告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并对职业病危害的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针对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职业病危害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环境中的重要问题。
职业病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职业病危害的评价和整改,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是指劳动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条件导致的慢性病。
根据已有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职业病危害主要分为四类:尘肺病、化学中毒、物理病害和职业性传染病。
1. 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劳动者长期接触粉尘所引起的疾病,是职业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等,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化学中毒化学中毒是由于劳动者长期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中,造成体内毒素蓄积引起的疾病。
常见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农药等。
化学中毒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 物理病害物理病害是指劳动者长期暴露于高温、高压、噪音等物理环境中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物理病害包括中暑、坠落、电击等。
这些病害常常导致劳动者的伤亡事故发生。
4. 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传染病是指劳动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接触到传染源并导致感染的疾病。
随着新型传染病的出现,职业性传染病的危害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严重的职业传染病。
三、职业病危害整改情况总结和分析针对职业病危害的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
1. 加强法规建设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职业病危害的法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等,加强了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2023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并总结分析相关整改情况。
职业病危害是一个关乎劳动者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报告将从危害现状、整改措施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该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职业病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强相关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健康稳定。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现状概述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调查结果,2023年职业病危害问题仍然存在严重的形势。
劳动者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有害环境中,导致各类职业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特别是一些重工业和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化学品、毒物等危害因素,这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中,化学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由于工艺不当、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有害物质泄漏、超标排放等问题,增加了劳动者接触到有害物质的风险。
此外,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也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作用。
3.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根据对各行业的调研和分析,职业病问题在一些特定行业中仍然比较突出,如煤矿、建筑、化工等行业。
这些行业存在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长时间的露天工作和有害物质的高浓度暴露等特点,这些因素加剧了职业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第二部分:整改措施情况评价1. 政策措施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业病防控工作的力度,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了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监管。
这些政策措施是整改工作的重要基础,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 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各个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例如,加大了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测力度,加强了对有害物质的管理和控制,提升了劳动者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普及率。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第一篇: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概述1.1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我国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员工的健康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1.2 报告范围本报告的范围包括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员工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健康影响评估和防护措施等方面。
1.3 报告依据本报告依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等资料。
1.4 报告组成本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员工健康影响分析、防护措施、合规性评价和结论与建议。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1 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四大类。
2.2 具体危害因素列举(此处列举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2.3 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对列举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估其浓度、强度等参数是否符合我国相关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3.1 评估方法采用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和《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方法》等相关标准,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估。
3.2 评估结果(此处展示对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后的结果,包括危害程度分级、风险等级等)3.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不同危害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完善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等。
---第四篇:员工健康影响分析4.1 职业病病例分析分析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职业病病例,了解职业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4.2 员工健康检查对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评估员工健康状况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4.3 健康影响预测结合危害因素评估结果和员工健康检查情况,预测职业病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术水平不同,呈现小厂投碘量高,碘盐含碘量不稳定,大厂投碘量低,碘盐含碘量低的特点。
大的碘盐加工厂生产水平较高,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减少了投碘量,如福州碘盐加工厂的碘盐含碘量均数低于30mg/kg 。
313领导协调和经费支持不足碘盐监测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会直接影响到这项工作的持续性,少数设区市对这项工作重视和协调不力,影响了监测工作的进展。
314盐田废转难度大如漳州市的盐田废转一直进展缓慢,阻力较大,致使漳州市的碘盐合格率、食用率一直上不去,也影响了全省碘盐的质量,今年全省下半年合格碘盐食用率与上半年比较有所下降,非碘盐率有所上升。
4对策(1)碘盐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我省碘盐监测工作的重点是要认真贯彻省卫生厅下发的5福建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6(闽卫疾控[2004]52号),确保监测工作的落实,并将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地盐业部门。
(2)加强碘盐市场的管理,尤其是沿海地区应加大力度,打击非碘盐,净化碘盐市场,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碘盐质量管理,加强对加工厂碘盐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碘盐流入市场。
(3)加大对碘盐与碘缺乏病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自觉食用碘盐,保护健康意识,居民食用碘盐的主动要求是碘盐普及的前提。
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尤其是沿海地区居民对如何预防碘缺乏病还不甚了解。
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在调查监测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食用碘盐拒绝非碘盐。
收稿日期:2005-08-28;修回日期:2006-01-21第一作者简介:洪惠民(1955))男,副主任医师,从事职业卫生专业。
作者单位: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350004。
文章编号:1007-2705(2006)02-0054-02 中图分类号:R 135 文献标识码:B=卫生监督监测>某制鞋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卫生学评价洪惠民,林辉,蔡秀琴摘要:[目的]了解某制鞋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的因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不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式(1) 环境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辐射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工人健康监测:通过对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生理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方法(1) 环境暴露评价: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人暴露水平的高低。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评估工人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发病率评价: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不完整:由于监测评价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目前的监测方法多为定期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反映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三、监测评价制度的改进措施1. 数据完善措施(1) 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产性有害物质排放应符合环保部门的评价要求。
3.2总体布局和厂房建筑该项目车间独立分界,总体布局较为合理。
厂房建筑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
3.3生产工艺、设备布局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步进式烧结机和炼铁炉,整个工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电脑自动控制方式进行生产管理。
在炼铁炉、烧结机、煤气净化设施等岗位配置C0报警仪和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排毒;烧结炼铁扬尘点严格密封,并采用静电除尘器和干法布袋除尘;在锅炉排气,破碎机、风机、水泵等设备选型上尽可能采用高效低噪声生产设备,并安装消声器,设置隔音室等;在炼铁炉、烧结机、铸铁机高温岗位根据建筑、工艺、设备的特点,安装空调或轴流风机。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较为完善。
3.4卫生管理该项目根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责6等制度进行管理。
工人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领用安全帽、防高温工作服、手套和防尘口罩。
3.5卫生设施和应急救援该建设项目产生的高毒物质有:一氧化碳、铅烟,高温车间夏季工人可能发生中暑,其车间的卫生特征为2级,厂区有完善的生产卫生用室和生活用室,并有卫生院1所。
工作场所装有事故报警器、事故通风装置、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等应急救援设施和20人组成的应急救援队,配备氧气苏生器等应急救援器材。
其卫生设施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有关规定。
4评价结论411该建设项目烧结车间与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符合要求,炼铁车间与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不足。
412该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较为合理,总平面布置基本上能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厂房通风,基本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的有关规定。
413该建设项目采取的防毒、防尘、噪声控制、防暑、混合照明措施基本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等有关规定。
414该建设项目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符合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6的有关规定。
415该建设项目产生的一氧化碳、铅烟,其危害程度分级为高度危害,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XX市XXX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总论用人单位背景该用人单位以生产女鞋为主,本着“以人为本、绩效理念、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为广大群众服务。
用人单位正常运行以来,工艺、原辅材料及主要生产设备未产生改变,于2017年新购入一套抽风净化系统,主要用于车间内空气抽排与净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的规定和其他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XX市XXX鞋业有限公司于XX年X月,委托XX公司对其公司的职业危害情况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本公司接受委托后,本着真实、公正、客观的原则,承担了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评价依据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1号〔2017〕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13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第73号;(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6)《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第47号;(7)《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12〕第48号令;(8)《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12〕49号令;(9)《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12〕第50号令;(10)《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17〕第90号令;(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安监总安健〔2012〕73号;(1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1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文;(14)《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15)《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63号;(1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3〕38号;(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培训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118号;(18)《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工矿商贸企业职业卫生监管统计制度的通知》安监总统计(2014)60号;(2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2016〕;(2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卫生监管相关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函〔2014〕161号;(2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6号〔2015〕;(24)《关于规范职业卫生“三同时”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川安监〔2012〕252号;(2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93号;(26)《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1号;(27)《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8〕003号;(28)《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0-2015;;(29)《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川安监函〔2017〕14号;(3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3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相关标准、规范(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6)《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 934-2008;(7)《公共场所卫生检验第1部分:物理因素》GB/T18204.1-2013;(8)《照明测定方法》GBZ/T 5700-2008;(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1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55-2007;(1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7;(1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 T 160.63-2007;(1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 T 160.38-2007;(1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1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1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2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2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22)《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2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2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2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26)《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27)《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28)《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3;(29)《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06;(30)《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31)《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GBZ/T277-2016;(3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33)《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34)《中小制鞋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72-2016;(35)《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0-2010;(36)《制鞋企业防毒防尘技术规范》AQ T 424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