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法》知识宣传
- 格式:pptx
- 大小:339.40 KB
- 文档页数:10
《采购专业知识》知识点讲解: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政府采购法》的实施,使我国政府采购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对推动政府采购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府采购法》共9章,88条。
第一章,总则共13条,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政府采购原则、政府采购工程招标投标适用的法律、政府采购组织形式、政府采购政策性规定、政府采购信息管理,以及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等;第二章,政府采购当事人共12条,规定了政府采购当事人的范围和含义、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立和要求、供应商资格条件、供应商组合联合体等;第三章,政府采购方式共7条,规定了政府采购采用的方式、适用情形和有关要求等;第四章,政府采购程序共10条,规定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五种采购方式的程序和要求、履约验收和采购文件保存等;第五章,政府采购合同共8条,规定了政府采购合同适用的法律、合同形式、合同必备条款、合同订立、合同备案、分包履行、补充合同、合同变更、合同中止或者终止等;第六章,质疑与投诉共8条,规定了供应商就有关政府采购事项进行询问、质疑、投诉的方式、途径和时限,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以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答复、处理的方式和时限,供应商申请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权利等;第七章,监督检查共12条,规定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集中采购机构及人员的要求和考核,审计、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等的监督职责等;第八章,法律责任共13条,规定了各当事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共5 条,规定了《政府采购法》的例外适用情形以及生效日期等。
《政府采购法》的立法目的立法目的是一部法律的核心,法律的各项具体规定都是围绕立法目的展开的。
通常情况下,一部法律的第一条都会开宗明义地明确立法目的。
《政府采购法》的第一条具体规定了立法目的,即“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制定本法。
政府采购法宣传实施方案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工作对于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公平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加强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和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以期达到更好地推动政府采购法的实施,保障政府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一、宣传目标。
1. 提高政府采购法的知晓率和理解度,使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更加熟悉政府采购法的内容和要求。
2. 强化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推动政府采购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3. 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法的信任度,促进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和公正公平。
二、宣传内容。
1. 宣传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包括公开、平等、竞争、诚信、高效和节约的六大原则,以及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和方式等。
2. 宣传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明确政府采购法适用的主体和范围,以及政府采购法对于政府采购活动的规范要求。
3. 宣传政府采购法的监督和责任,介绍政府采购法对于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调政府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 宣传政府采购法的新发展和变化,及时介绍政府采购法的最新发展和变化,引导各方关注政府采购法的最新动态。
三、宣传方式。
1. 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册、宣传画册、宣传海报等,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发放和展示。
2. 举办宣讲会议,邀请政府采购法专家和学者进行讲解,向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普及政府采购法的相关知识。
3. 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包括建设政府采购法宣传网站、开通政府采购法宣传微信公众号等,增加宣传的覆盖面和传播效果。
4. 加强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政府采购法的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采购法的关注度。
四、宣传效果。
1.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府采购法知晓率和遵守度,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对政府采购法的法治意识和规范意识。
2. 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采购法的了解和信任,促进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和公正公平。
3. 推动政府采购法的实施和落实,提高政府采购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
政府采购法规宣传政府采购法规知识问答一、政府采购法规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是何时通过并在什么时间正式实施?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是2002年6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答: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
3、政府采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4、《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答:根据《政府采购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政府采购适用本法。
根据《政府采购法》第85条规定,对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和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购,不适用本法。
5、什么是政府采购?答:《政府采购法》第85条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本法所称采购,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
6、什么是政府采购预算?答:是指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内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的计划,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
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7、政府采购资金包括哪些范围?答:《政府采购法》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货物、服务和工程的活动,都应当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
8、什么是政府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答:《政府采购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
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各种类型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
服务是指货物和工程之外的采购项目。
9、政府采购当事人是指哪些?答:政府采购当事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讲稿前言: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有效制度,是财政四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间,对全面提高财政依法行政水平,促进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目标的实现,以及广泛发挥政府采购制度在市场经济中政策功能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政府采购法》的基本情况根据法律属性,我国法律体系分实体法(如民法、刑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和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两大类。
《政府采购法》属于实体法,主要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事项。
1、国外政府采购立法:政府采购属于政府行为,体现了行政管理权力特性,有国家就有政府采购,但真正成为政府采购制度是来源于财政支出管理需要,诞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其主要特点是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法制规范化管理。
2、我国政府采购立法经历了四个阶段:a、探索阶段(1996—1998.7)1994年分税制,财政改革重点转移到财政支出领域b、试点初创阶段(1998.7—2000.6)1998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c、试点向全面推行转变阶段(2000.6—2002.12)2000年6月财政部国库司内专门设置了政府采购管理机构d、全面实施阶段《政府采购法》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3、立法宗旨(目的)a、规范政府采购行为;b、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c、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d、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e、促进廉政建设。
4、适用范围(1)地域:中国境内的采购活动(2)采购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3)采购资金:部分或全部财政性资金(预算内、预算外)(4)项目范围: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5)例外情况:军事采购;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进行政府采购另有规定的;因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和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购;香港、澳门特区政府采购等四种例外情况不适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