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60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environmental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2、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环境与健康关系基础理论(2)环境与健康关系确认性研究(3)加强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5)开拓新领域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以人类及其周围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相互作用。
4、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5、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6、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7、环境介质的特点1)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往往不完全以单一介质形式存在;2)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3)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环境污染物向远方扩散;4)环境介质还能维持自身稳定的特性。
8、环境因素(en 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运载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9、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途径:它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者间接对人体起作用,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的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包括从各种排放源排放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SO2CO2NO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污染物、硫酸四、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因素,也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五、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六、hormesis的概念: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如镉、铅、汞、二噁英等都具有相似的的生物学效应模式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环境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这三类还可以依其构成要素的属性或特征进一步分类:自然环境按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生态特征可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 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包括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如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生态服务系统: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成为生态服务系统三、生态系统健康: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活力(指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和自调节能力(自调节功能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胁迫时能维护系统正常结构结构和功能,有抵御“疾病”的能力,维持系统稳态)的生态系统四、暴露途径:暴露途径与效应产生的关系密切,通过下列方式影响有害效应的产生1、影响总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总暴露量可能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2、影响吸收率: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当吸收率高、吸收量大时,产生的效应就强、危害也大3、改变作用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五、剂量-反应关系: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变化,产生反应的数量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2、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其在机体内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加3、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类型:(1)阈值(2)有阈值(单阈值—S形或抛物线形;两个阈值—U形,主要有必需微量元素或必需营养素)六、联合作用的类型1、相加作用2、独立作用3、协同作用4、增强作用5、拮抗作用七、人群健康效应谱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分五级(1)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2)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生理代偿性(3)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准病态(亚临床状态)(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5)导致严重中毒,出现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这种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八、冰山效应: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每一种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最严重的效应是死亡,所占比例很少;而最弱的的效应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类似于金字塔,临床所见的疾患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而不是冰山之全貌,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九、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十、环境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十一、急性危害:指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环境卫生学第8版pdf引言概述: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方便学习和研究,环境卫生学的教材逐渐发展出多个版本,其中第8版是目前较为权威的版本。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环境卫生学第8版的内容。
正文内容:1. 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和范围:介绍环境卫生学的基本定义,以及其所研究的范围和涉及的领域。
1.2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原理:解释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包括环境因素对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2.1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环境卫生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调查、观察、实验等。
2.2 环境卫生学的技术手段:详细阐述环境卫生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等。
3. 环境卫生学的重要领域和应用3.1 空气污染与健康:探讨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3.2 水污染与健康:介绍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和水源保护的重要性。
3.3 食品安全与健康:强调食品安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包括食品中的常见污染物和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3.4 噪声与健康:讨论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噪声的来源、对听力和心理的影响等。
3.5 建筑环境与健康:探讨建筑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等。
4. 环境卫生学的政策与管理4.1 环境卫生政策:介绍环境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2 环境卫生管理:详细阐述环境卫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估和环境风险管理等。
5. 环境卫生学的未来发展趋势5.1 环境卫生学的前景与挑战:探讨环境卫生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新兴环境问题和技术的应用。
5.2 环境卫生学的国际合作:介绍环境卫生学在国际上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国际组织和跨国合作项目。
5.3 环境卫生学的应用领域拓展:探讨环境卫生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内分泌干扰物: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毒杀酚、五氯酚钠及某些重金属等。
3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也存在着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
6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7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8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所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9迁移: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的位移过程。
10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1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12转化:化学物(或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
13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联合作用的类型包括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
14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单选题]一次污染物是()A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其理化性状保持不变的化学性污染物B污染源入环境中,发生了物理.化学性变化的污染物C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发生了化学性变化的污染物D污染源排出,与环境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性污染物E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发生了生物学作用的化学性污染物2.[单选题]下列哪个有关二次污染物的说法是错的()A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发生物理.化学性变化后形成的B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发生生物学变化后形成的C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的D一般来说,二次污染物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大E二次污染物形成的污染称为二次污染3.[单选题]人群对环境反应形成的健康效应谱是()A少数人生理负荷增加,多数人患病和死亡B生理负荷增加和死亡均为少数,患病为多数C少数人生理负荷增加.少数人患病和死亡D多数人生理负荷增加,再是患病,少数人死亡E生理负荷增加.患病和死亡均为多数4.[单选题]根据研究估计,人类肿瘤主要由引起()A生物因素B放射因素C物理因素D遗传因素E化学因素5.[单选题]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包括()A急.慢性中毒B慢性中毒和致癌作用C急性中毒和三致作用D急.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E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作用6.[单选题]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慢性危害是由引起()A物质蓄积B功能蓄积C物质蓄积与功能蓄积D代谢物蓄积E机能蓄积与代谢物蓄积7.[单选题]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浓度()A在长暴露期后,趋于降低B在长暴露期后,趋于稳定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短,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E只要暴露频度高,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8.[单选题]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A两头大,中间小B两头小大,中间大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E都一样大9.[单选题]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E以上都是10.[单选题]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D机体的反应特性E以上全是11.[单选题]环境污染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是()A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害的逐渐积累B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高C环境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D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经口吸收E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经呼吸道吸收12.[单选题]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A儿童B妇女C老年人D高危人群E以上都是13.[单选题]生物标志物是()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14.[单选题]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A都降低B都增加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D保持不变E保持不变或降低15.[单选题]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A水B大气C土壤D植物E岩石16.[单选题]在制定化境卫生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到()的特殊性A高危人群B孕妇C老年人D婴幼儿E儿童17.[单选题]选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18.[单选题]两种有机磷农药同时进入机体,可以引起()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19.[单选题]冶炼工人同时接触铅和镉,可以引起哪种联合作用() 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20.[单选题]以下关于高危人群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时应中分考虑到这部分人群的特殊性B在相同剂量作用下,敏感人群出现某种健康损伤效应的反映明显增加C在相同剂量作用下,正常人群出现某种健康损伤效应的反映明显增加D出现相同程度健康损伤效应时,高危人群需要的剂量较低E以上均不正确21.[单选题]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表现形式以()为主A急性危害B慢性危害C遗传毒性D生殖毒性E干扰内分泌功能22.[单选题]以下关于健康效应谱叙述不正确的是()A健康效应谱呈“金字塔”形B死亡位于塔尖C环境因素异常变化超出了人类正常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导致病理性的改变D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效应是一个连续的.多阶段的过程E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健康的影响是一个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超过单个元素引起的效应之和称为多种环境因素的()作用A.单独作用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拮抗作用E.应答作用不定项选择题23.[多选题]以下属于毒物在体内蓄积量影响因素的是()A摄入量B生物半减期C作用时间D暴露时间E联合作用24.[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生物半减期越长,其危害越大B体内蓄积量达到最大蓄积量的时间,至少需要6个生物半减期C苯的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D苯的慢性中毒表现为对血液.造血系统的损害E暴露于有机磷农药人群中,胆碱酯酶活力下降的比例为剂量-效应关系25.[多选题]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包括()A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B剂量或强度C暴露时间D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E个体易感性26.[多选题]以下属于环境因素联合作用的非交互作用的是() 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27.[多选题]以下属于环境因素联合作用的交互作用的是()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28.[多选题]环境污染性疾病包括()A公害病B职业病C传染病D食源性疾病E地方病29.[多选题]生物标志物分为()A暴露生物标志物B效应生物标志物C易感性生物标志物D内剂量E生物有效剂量30.[多选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包括()A影响人群的广泛性B损害作用的多样性C多种因素作用的复杂性D低剂量作用的长期性E以急性危害最为常见。
环境卫生学第8版pdf环境卫生学第 8 版 PDF在当今社会,环境卫生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环境卫生学》作为一门研究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环境卫生学》第 8 版的 PDF 版本。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环境卫生学》这门学科如此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我们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威胁。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例如,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水污染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土壤污染则可能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环境卫生学》第 8 版的 PDF 为我们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
它涵盖了环境卫生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等。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在这一版的 PDF 中,对于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环境因素,如物理因素(如噪声、辐射)、化学因素(如农药、重金属)和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不仅如此,还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研究数据,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环境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
比如,书中提到了某些地区由于长期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导致居民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等疾病的案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环境因素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环境质量评价也是这一版 PDF 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介绍了如何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
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让我们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手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这一版的 PDF 也给出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环境污染性疾病1.[单选题]军团菌传播感染的重要载体是()A空气B水C食物D气溶胶E土壤2.[单选题]可认为有甲基汞吸收的检测结果是()A头发中总汞值超过35µg/g,其中甲基汞值超过10µg/gB头发中总汞值超过30µg/g,其中甲基汞值超过5µg/gC头发中总汞值超过20µg/g,其中甲基汞值超过15µg/gD头发中总汞值超过10µg/g,其中甲基汞值超过5µg/gE头发中总汞值超过10µg/g,其中甲基汞值超过15µg/g3.[单选题]水俣病有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A铅B汞C碘D氟E铬4.[单选题]镉中毒的首要靶器官是()A肾脏B骨C脾D睾丸5.[单选题]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B四日市哮喘病C痛痛病事件D帕博尔异氰酸甲酯事件E煤烟型烟雾事件6.[单选题]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A公害病B职业病C地方病D疫源性疾病E食源性疾病7.[单选题]以下哪种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A汞蒸气B汞离子C氯化汞D甲基汞8.[单选题]军团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暴发流行多见于()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9.[单选题]军团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是()A消化道B皮肤C血液D呼吸道10.[单选题]慢性甲基汞中毒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常是()A向心性视野缩小B运动失调C精神症状D谵妄11.[单选题]日本水俣病产生的原因是A慢性铅中毒B慢性铜中毒C慢性汞中毒D慢性甲基汞中毒E慢性四乙铅中毒12.[单选题]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伦敦烟雾事件B痛痛病事件C水俣病事件D米糠油事件13.[单选题]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A铅B镉C铬D锰E甲基汞14.[单选题]军团菌检出率最高的水环境是()A河水B溪水C空调冷却塔水D二次供水水箱E生活饮用水15.[单选题]我目前诊断慢性镉中毒的肾脏损害早期改变的主要依据是()A尿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低分子量蛋白排出增多B尿肌酐C尿中溶菌酶D尿镉含量16.[多选题]军团菌病流行形式包括()A爆发流行B医院获得性感染C社区获得性感染D旅行获得性感染17.[多选题]防止镉中毒措施正确的是()A保证人和畜禽健康,首先应控制工业镉对环境,水,空气和水体的污染,防止镉在动植物体内的蓄积阶段期进入人和份群体内的食物链B络合剂治疗时必须慎重,可从大剂量开始C加强对镉污染区居民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D对慢性镉中毒患者对症支持治疗18.[多选题]宣威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A生活习惯特殊B地产煤质量差C住宅设计不合理D缺乏锻炼19.[多选题]慢性镉中毒描述正确的是()A尿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低分子量蛋白排出增多B潜伏期10~30年,一般2~8年C患者多为20岁以上妇女人身哺乳,营养不良,更年期等是发病诱因D无明显性别差异20.[多选题]下列关于慢性镉中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患者均为多子女的妇女B妊娠、哺乳、营养不良等是发病的诱因C不同地区慢性镉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同D尿镉主要与体内镉负荷量及肾镉浓度有关21.[多选题]宣威肺癌描述错误的是()A宣威地区肺癌死亡率居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B周围地区发病较高,而中部区域发病较低C性别差异不明显,女性死亡率高,发病人群年龄提前D室内空气B(A)P浓度与人群肺癌死亡率之间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与其他恶性肿瘤之间未见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