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精灵阅读推荐课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3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阅读指导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亲情、友情和成长。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结合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我的妈妈是精灵》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艾米和她的精灵妈妈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艾米在妈妈的关爱和引导下,学会了独立、勇敢和关爱他人,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亲情、友情和成长。
3. 教学难点: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友情和成长。
2.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碰撞思维火花。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思辨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的妈妈是精灵》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2. 自主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友情和成长。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碰撞思维火花。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思辨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课后作业2. 拓展阅读:推荐与《我的妈妈是精灵》类似的优秀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领域。
3. 亲情作文:以“我心中的精灵”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心中的精灵形象,表达对亲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 亲情作文水平:评估学生的亲情作文,了解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表达。
五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阅读指导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2. 帮助学生理解《我的妈妈是精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妈妈是精灵》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和她的精灵妈妈之间的温馨故事,通过一系列奇幻的经历,展现了母女之间的亲情、友情和成长。
2. 人物形象分析:女孩小月、精灵妈妈、人类妈妈等。
3. 主题思想探讨:亲情、友情、成长、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思考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书、黑板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的妈妈是精灵》的作者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关注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看法。
4.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亲情、友情、成长等主题,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相关课外阅读资料。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性。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全文,完整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推荐一本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八、教学资源1. 《我的妈妈是精灵》图书或电子文本。
2. 多媒体课件:包括故事情节概述、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3. 相关课外阅读书籍推荐列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指导、讨论交流。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阅读指导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有益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我的妈妈是精灵》讲述了一个普通小女孩和她精灵妈妈的温馨故事。
妈妈虽然与众不同,但深爱着女儿,为了让女儿过上正常的生活,妈妈付出了很多。
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纯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故事中提炼有益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故事魅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分享阅读心得。
3. 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我的妈妈是精灵》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完毕。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自主阅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故事魅力。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分享阅读心得。
5. 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6. 提炼人生哲理:学生从故事中提炼有益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态度,了解其对阅读的兴趣。
2.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判断其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精灵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精灵的认识和想象,为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做铺垫。
2. 阅读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感受。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等方面的认识。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第一至第四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与妈妈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变化。
3.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关注主人公与妈妈之间的感情变化。
2. 难点:帮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我的妈妈是精灵》第一至第四章的文本,提前让学生阅读。
2. 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引导学生回顾已阅读的内容。
2. 故事情节分析: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感受,讨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指定的讨论话题进行讨论,如:“你觉得主人公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精灵?”、“主人公与妈妈之间的感情是怎样的?”等。
4. 全班交流: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看法,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6. 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第五至第八章)。
六、教学内容:1. 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第五至第八章,关注主人公与妈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心情变化和成长过程。
3.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处理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与妈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理解主人公的心情变化和成长过程。
《我的妈妈是精灵》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我的妈妈是精灵》是五年级上册语文主题丛书(5)推荐书目,丛书(5)的主题是“亲情浓浓”。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和欲望。
2.运用带着问题读、抓关键词句读的方法,围绕“精灵妈妈”展开交流。
3.品读语言,体味情感,初步感受“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
【教学重、难点】1.通过引导、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和欲望;运用带着问题读、抓关键词句读的方法,围绕“精灵妈妈”展开交流。
2.品读语言,体味情感,初步感受“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知精灵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
1.猜猜这礼盒里藏着什么?原来是一个神秘的故事!2.教师讲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女孩的家里,有一次在餐桌上,她将爸爸与妈妈的杯子搞错了,在妈妈的杯子里倒上了黄酒,妈妈喝了之后,轻轻地飘了起来,变成了一团蓝色、透明的影子。
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吗?故事就藏在这本书中,书的名字叫做《我的妈妈是精灵》。
【设计意图】为了在上课开始就拉近学生与这本书的距离,将书中第一章节“我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概括成了一个简短的故事,设置悬念。
由此,学生产生第一次阅读的欲望。
二、观察封面,识精灵。
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的封面,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是一位不说话的推销员。
1.引导学生观察封面,说一说封面上最吸引你的地方。
2.封面中除了有一些文字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更值得关注的是封面中的图画,不仅有49路公交车、教堂、大树,还会发现有三个人在天上飞。
让学生猜一猜三个人都有可能是谁,透过图画预测故事内容。
板贴:精灵妈妈、陈淼淼、爸爸3.总结:封面上的每一行文字,每一幅图画都在向我们传递信息,希望同学们阅读的时候也要用心观察书的封面。
【设计意图】观察封面,了解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并通过“识精灵”,引导学生透过封面猜测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阅读交流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1课: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第一章至第五章第2课: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第六章至第十章第3课: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第4课:讨论故事情节和角色第5课:创作自己的精灵故事三、教学步骤:1. 在每节课的开始,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例如,问学生他们认为妈妈是精灵意味着什么,他们觉得这个设定对故事有什么影响等等。
2.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中的重要段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3.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鼓励他们做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精灵故事,可以是以《我的妈妈是精灵》为灵感,也可以是完全原创的故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创作的精灵故事,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我的妈妈是精灵》书籍2. 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4.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六、教学扩展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扩展活动。
例如,可以让学生绘制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或者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故事的影评。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故事,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七、家庭作业布置:在每节课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与阅读相关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
《我的妈妈是精灵》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推进)一、指导目的:1.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潜心读文,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等方法体会“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的含义,品读精彩片段,升华情感体验,3.在品读与想象、改编结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口语表达能力,在交流中提炼写法,迁移运用。
二、指导重点:1.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内容和书本相关知识。
2.结合精彩片段,体会“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的含义。
三、课前准备:1.仔细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知识竞赛激兴趣1.高尔基先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读一本书——《我的妈妈是精灵》,哪些同学读完了?高高地举起你的手。
2.那同学们对书中内容了解多少呢,张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指名回答。
)(二)思维导图知内容1.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呢?我们先来给这本书画一画思维导图。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思维导图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我们请小组为大家展示你们组的思维导图2.指名小组上台投影展示,学生评价、补充。
3.小结:瞧,同学们,就这样画一画思维导图,这本书大致的内容就全装在我们心里了。
所以以后我们读一本书,也可以像今天这样,给它画画思维导图。
(三)精彩赏析学方法1.这是陈淼淼妈妈的心声,让我们来读一读:我就是那个渴望感情的蓝人啊,你愿意胶住我的心吗?我就是那个千辛万苦的蓝人啊,你愿意原谅我的心吗?我就是那个总要离去的蓝人啊,你愿意记得我的心吗?2.这本书里给了感情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
它说——感情是世界上最粘的胶水。
在这本书当中,这种黏黏的胶水,这份浓浓的感情就流淌在文中的字里行间,同学们,你们读到哪些文字的时候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触,心里深受感动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桌交流。
(提示:抓住情节谈感受),生汇报交流。
《我的妈妈是精灵》课外阅读指导课(读后分享)一、指导目的:1.落实读书方法,训练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
2.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写一篇读后感,交流阅读感受。
二、指导重点: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写一篇读后感,交流阅读感受。
三、课前准备:选一个自己最欣赏的片段,准备和同学交流。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利用插图,整体把握1.同学们,《我的妈妈是精灵》我们已经读了很长时间了,你总共读了多少遍?伸出手指告诉老师。
2.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吧!老师选了六张大家在课下画的插图,小组合作,完成老师的两个要求:①把六张插图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摆一摆。
②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每幅图都说了什么?3.有时书中的插图可以让我们回忆起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如果平时在看书的时候仔细观察一下书中的插图,可能会有不少的收获呢!(二)走进文本,分享时刻1.说说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最欣赏的片段,交流自己的批注。
2.同学们的每一处标注都及时记录着自己心得、感悟等,见解独到又各具风采。
希望大家把这种读书习惯坚持下去,相信你的阅读更具价值。
3.说到小女孩陈淼淼,老师这里有一小段无声电影,请大家猜猜这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1)播放无声视频(预设:《孩子的生活可真不容易》)(2)当你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3)谁愿意来演一演陈淼淼和李雨辰?还有这个故事中的爸爸、王老师等人物?同桌试着来给这段情景配音吧!(4)学得真像啊!看来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能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特点和心情,真正的走进书中,和书中的人物同欢喜,同悲伤!(三)大胆想象,改编结局1.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离开自己的妈妈的,陈淼淼也一样,请你为这个故事再设计一个情节,为陈淼淼改变这个结局吧!(指名交流)2.小结: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大概情节,但是好的故事少不了细节描写,像今天作者这样,写一写特写镜头,或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一次细腻的描写,那么你写的这个情节就会像书中作者的那样打动人心。
1、我的妈妈是精灵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学目的:为了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阅读课上开始了给学生读课外书的活动,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带着大家一起读的书毕竟是少数,所以我还要再上一些好书推荐课,以便学生自己在下面开展读书活动。
这节课就是要把《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课堂上的了解能够喜欢上这本书,并能够在课下开展对此书的阅读活动。
二、说教学重点:怎样让学生通过我的介绍喜欢上这本书。
三、说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的介绍喜欢上这本书。
四、说教学方法:以书中精彩内容为契机,吸引学生;围绕书中情节设计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介绍最近正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收获。
(这里是为了给爱读书的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使他更爱读书,也是为了让不爱读书的学生受到影响爱上读书。
)(二)、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让学生认识这位挺有成就的`作者,通过对她成就的了解让学生佩服她,进而喜欢她,喜欢她的作品。
)(三)、介绍《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1、介绍该书封底上名家对该书的介绍。
2、出示该书的目录,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章节猜猜会写些什么内容。
3、欣赏精彩片段。
内容略。
4、交流阅读感受。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以上环节会使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他们对这本书的喜爱。
)(四)、设置问题,激发阅读兴趣:1、出示问题:(1)你知道为了留住自己的妈妈作者都做了哪些努力吗?(2)你知道爸爸为什么非要和妈妈离婚吗?(3)你想知道当初妈妈和爸爸是怎么认识的吗?你想知道这些精灵平常都待在哪里吗?(4)你想知道最后妈妈离开时作者又怎样的表现吗?2、布置任务:想知道这些答案的话赶紧去看看这本书吧!(留下诸多疑问给学生,一定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去读这本书的热情。
)2、我的妈妈是精灵一等奖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