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资料-第8课浏阳河_人音版-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971.13 KB
- 文档页数:8
欣赏古筝独奏《浏阳河》——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五册第八课【教学内容】古筝独奏曲《浏阳河》【教材分析】古筝乐曲《浏阳河》于70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张燕改编为筝曲,虽然对原曲调未作发展,但由于各段巧妙地运用了古筝演奏的不同技法,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乐曲具有了更强烈的感染力。
乐曲中采用变奏曲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乐段基本是以右手独奏旋律,左手运用揉、吟、滑、按的技法来表现乐曲柔美的旋律;第二乐段右手旋律进行了加花,加上了左手的和弦伴奏,双手配合快速弹奏;第三乐段是以连续的四个一组的十六分音符组成行云流水般的双手交替下行琶音旋律出现,主题旋律出现在每一组十六分音符的音头上,形成了如河水奔流般流畅的音乐效果;第四乐段是再现第一乐段的旋律。
【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三年级13班,学生正处在音乐学习兴趣浓厚的阶段且学习音乐的渠道较广。
他们在音乐知识方面有一定积累,基本能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中速度、力度、节拍、旋律的变化;在能力方面,学生基本具备C大调的识谱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自信、大胆的演唱歌曲或者进行其它综合性艺术表演,同时乐于进行小组合作。
1.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三年级学生善于倾听、思考,乐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且能和同学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本节授课班级学生普遍热爱音乐,乐于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能自信、大胆的歌唱和其他音乐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在本课音乐学习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知识经验,采用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感知、体验、表现,感知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乐曲、旋律所产生的影响。
3.知识与技能分析:三年级13班的学生中,有43%的学生学习器乐,17%的学生学习声乐,11%的学生学习舞蹈,多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较强。
其他学生岁虽然有自主学习音乐特长,但课上主动学习的意愿较强,对音乐的兴趣较浓厚,能较为准确的表现音乐。
但依然需要在老师的引导、指导下更好地感知音乐的结构和变化。
《浏阳河》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聆听古筝独奏《浏阳河》,能哼唱《浏阳河》的主题旋律,听辨出主题音乐的变化。
2.认识古筝并记住其音色特点。
3.通过参与多种音乐活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浏阳河》的主题旋律的感知。
2.认识古筝并记住其音色特点。
三、教学难点:听辨主题音乐的四次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哪些河流?(二)教学内容1.歌曲内容:《浏阳河》是一首在我国流行很广的湖南民歌,人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后来此曲被改编成同名古筝独奏曲。
2.初听古筝独奏《浏阳河》。
3.提问:(1)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古筝又叫“秦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
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构成:21跟琴弦(1.2.3.5.6)筝头筝尾筝码面板琴弦(2)古筝的音色给人什么感觉?音色清雅秀丽、优美动听4.师: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的主题旋律。
出示主题旋律的谱例,指导学生边唱边划一划旋律的进行。
提问:(1)说说主题旋律的进行有什么特点?(连贯起伏的还是大起大落的?)(2)给你怎样的感觉?(优美抒情的)(3)找一找,旋律主要有那几个音组成的?(1 2 3 5 6五个音)这就叫“五声调式”,因为五声调式起源于中华民族,所以我们也称之为“民族五声调式”。
(4)再次哼唱主题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提问:(1)《浏阳河》的主题旋律有了哪些变化?第一次:独奏第二次:加花第三次:变化节奏(琶音) 第四次:同第一次旋律进行了节奏上的变化,同时旋律进行了加花处理,使得乐曲更加欢快。
(2)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4次)(3)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6.第二次完整聆听,清楚听辨出主题音乐的四次变化。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浏阳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浏阳河》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浏阳河的美景,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明了。
歌词质朴押韵,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以及对音乐元素的探究。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村生活场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浏阳河》的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学会歌曲,并能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歌曲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我国农村生活场景的热爱和关注。
4.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情感。
3.运用音乐元素对歌曲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歌曲背景,丰富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欣赏浏阳河美景图片,感受歌曲背景。
2.学唱歌曲:先教唱旋律,再逐句教授歌词,注意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3.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元素。
4.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进行创意编排,如添加动作、打击乐伴奏等。
5.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浏阳河》、歌曲结构、旋律特点、音乐元素等,以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和文字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浏阳河》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乐曲的赏析过程中,能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对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民族音乐产生主动接触、体验、交流的意愿。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律动和伴奏等方法熟悉音乐主题,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乐器古筝及其音色,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2、用音乐表现要素理解与分析作品结构。
3、简单了解变奏的创作手法。
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辨别并描述音乐中节奏、速度、旋律的变化,从而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结构,有些学生知道古筝的外形并对古筝音色也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听辨出主题旋律在乐曲中的变化。
2、能够听辨出古筝的音色。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结构,了解变奏的创作手法,用不同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观看古筝演奏《小苹果》视频认识古筝:是古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筝的世界,去感受它的魅力。
我们先来认识古筝。
课件出示古筝图片,教师讲解古筝各部位的名称。
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感受古筝音色,总结出古筝音色、外形的特点。
谁愿意上来弹一弹?教师小结: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国琴”,也被称为“东方钢琴”。
二、初听全曲,整体感受:出示课题《浏阳河》,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古筝名曲《浏阳河》,(教师板书课题)我来完整的演奏这首乐曲,请你们跟我来一起感受,这首乐曲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你们可以根据选项来进行听辨。
教师演奏,出示课件。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从大家的掌声和表情中,老师发现你们已经被这首乐曲深深地吸引了,那谁来说说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请你来告诉我(生答)你们同意吗,你们分辨得非常准确,根据乐曲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把乐曲分为三段(教书板书)。
除了这三段以外,还有引子和尾声,它们共同组成了《浏阳河》这首完整的乐曲。
古筝曲《浏阳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古筝曲《浏阳河》与歌曲《浏阳河》进行对比,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对比法、探究合作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古筝曲《浏阳河》。
3、知识与技能:能用清脆、圆润的声音熟练的哼唱《浏阳河》的主题旋律。
认识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特点及构造。
【教学重点】1、能熟练哼唱《浏阳河》的主题旋律。
2、认识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特点及构造。
【教学难点】感受古筝曲《浏阳河》主题在歌曲旋律中作的变化【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对比法、探讨法、合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古筝、彩带【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一、堆金积玉:歌曲导入1、欣赏一段视频,你们能够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微课)2、介绍《浏阳河》这首歌曲:浏阳河是湖南省湘江下游东侧重要的支流,流经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湘潭县。
这首歌曲是湖南省最具代表的民歌之一,具有浓郁的湖南花鼓戏的韵味。
歌曲用湖南方言演唱,比如说“河”唱“huo”,路唱“lou”,“个”唱“go”等。
而且歌曲表现的形式也很有特点,是我来问你来答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
正是因为这首歌曲旋律流畅,优美动听,一津问世就广为传唱。
二、朽木生花:认识古筝1、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首歌曲旋律被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张燕改编为古筝曲《浏阳河》。
(揭题:欣赏古筝曲《浏阳河》)2、观看微课,认识古筝3、学生在平板上完成相应练习题。
三、水到渠成:学习古筝曲《浏阳河》1、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这首乐曲,体会乐曲给你什么感觉?仿佛让你联线到什么?2、老师用古筝弹奏音乐的单旋律主题,思考:旋律由哪几个音组成的?(边听边在平板上圈出来)3、请同学们跟随着老师的琴声,用“啦”模唱主题旋律。
(演唱姿势)4、强调演唱时的声音、歌唱的状态后,学生再次模唱。
小学音乐人音版_三年级上册_8丰收歌舞《聆听_浏阳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8丰收歌舞《聆听浏阳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并认识民族乐器—-古筝,明白同一首乐曲可以有不同的演奏方式,并记住古筝曲《浏阳河》的曲式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完整聆听古筝曲《浏阳河》,在整个聆听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速度,学生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的变化,体验乐曲的速度变化。
三、情态价值观:通过聆听古筝曲《浏阳河》,能哼唱《浏阳河》的主旋律,通过各乐段与河流的变化,感受主题旋律的变化,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
2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别大,由其是学唱歌曲的时候兴趣特别大,但是在欣赏音乐方面,学生的方法比较欠缺。
在这首欣赏课中,我利用传纱巾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感悟变奏曲的形式。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古筝曲《浏阳河》,能哼唱《浏阳河》的主旋律,感受主题旋律的变化,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听出乐曲的分段并可以用不同的表演方式表现出不同的乐段。
4教学过程4.1第一课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欣赏古筝曲《浏阳河》导入1.老师范唱《浏阳河》问题:歌曲里描写了哪些景象?(猜想:河流江水)我们国家拥有无以计数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比如:黄河、长江。
今天薛老师就带着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湾,碧波荡漾的河流。
浏阳河。
2.介绍浏阳河: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河,又名浏渭河,河流经过浏阳市、长沙县等共40多个乡镇。
浏阳河九道弯,景色秀丽,歌中也在唱“湾过了九道弯”。
所以说浏阳河也是一条景色宜人非常有名的一条河流。
3.介绍曲子: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我国流行很广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