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优秀教案第【1】篇〗小学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并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2、进一步稳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提高计算正确率。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正确率,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要自觉进展估算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情境:1、出示小猫钓鱼图,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2条,红猫钓到了4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学生列加法算式计算:3+2+43、第二天它们又去钓鱼了,每人钓到了2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学生列式计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2×3。
说说2×3表示什么意思。
4、第三天它们又去钓鱼了,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0条,红猫钓到了4条。
问1:它们一共钓了几条?问2:蓝猫和黄猫一共钓了几条?(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0=3)问3:红猫比黄猫多钓了几条?(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0=4)5、第四天它们又去了,这一天它们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所以每人都只钓到0条鱼,谁能说说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1)一条也没有。
(2)0+0+0=0(3)你能把它变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跟同桌交流一下。
(4)0×3=0或3×0=0(5)谁能说说为什么0与3相乘会等于0?学生交流一下。
二、0与一个数相乘得0。
1、除了0与3相乘得0外,你还知道谁与谁相乘等于0吗?(1)学生交流一下,列出一些算式。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说说一些0与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算式,如0×7为什么等于0。
(3)你发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发表意见,师板书:0与一个数相乘得0。
6.5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包括一位数乘以两位数中间有0的情况,以及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间有0的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实例分析,总结计算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以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提出问题:如果乘数中间有0,该如何计算呢?2. 探究新知(1)一位数乘以两位数中间有0的情况举例:23 × 104步骤:1)将23分解为20 3,将104分解为100 4。
2)分别计算20 × 100、20 × 4、3 × 100、3 × 4。
3)将计算结果相加:2000 80 300 12 = 2392。
(2)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间有0的情况举例:35 × 206步骤:1)将35分解为30 5,将206分解为200 6。
2)分别计算30 × 200、30 × 6、5 × 200、5 × 6。
3)将计算结果相加:6000 180 1000 30 = 7210。
3. 总结计算规律(1)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可以先将因数分解,再分别计算,最后将结果相加。
(2)注意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挑选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7页例1以及第78页的练习。
主要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并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魔方,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吗?”学生回答:“6个面。
”我继续问:“如果我把这个魔方切成两半,每一半会有多少个面?”学生回答:“3个面。
”这时,我引导学生发现,把一个物体切成两半,每一半的面数是相等的。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出示例1:“206乘以3等于多少?”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因数中间有0。
”我继续问:“那么,我们该如何计算这个乘法呢?”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计算规律:先计算206乘以3的个位数,再计算206乘以3的十位数,把两个结果相加。
我给予肯定,并板书计算过程。
3. 随堂练习然后,我让学生完成练习题:302乘以4。
学生独立完成,我巡回指导,并在黑板上展示正确的解题过程。
4. 巩固练习5. 应用拓展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206 × 3 = 618先计算个位数:6 × 3 = 18再计算十位数:206 × 3 = 618相加:18 + 618 = 636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77页的练习题。
2.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还有哪些规律?下节课分享。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式,如306×5,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一个因数中间有0。
3. 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1. 老师出示几个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式,如306×5、405×7,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2. 学生回答:一个因数中间有0。
3.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算式该如何计算呢?4.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计算方法:从个位开始,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末尾有0,就在那一位上写0。
5. 老师点评并强调: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进位和补0的规则。
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式,让学生独立计算。
2.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计算心得。
四、巩固提高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
2. 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布置,以课后自主练习为主,可适当布置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使学生掌握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乘法运算中的零。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3. 小组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如102 × 3步骤一:将因数中间的零省略,转化为12 × 3步骤二:计算12 × 3 = 36步骤三:在乘积中间加上省略的零,得到最终结果 306(2)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如20 × 5步骤一:将因数末尾的零省略,转化为 2 × 5步骤二:计算 2 × 5 = 10步骤三:在乘积末尾加上省略的零,得到最终结果 1003. 活动环节:(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并总结规律。
(2)抢答游戏:教师出示题目,学生举手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2)教师批改作业,针对错误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的第7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具体的教学内容有:1. 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2.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篮子苹果,每篮子有10个苹果,一共有3个篮子,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例子,如206×3,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解释计算法则,即先忽略0,将非0数字相乘,然后在乘积的非0数字之间插入0。
4. 讲解例题:出示一些例题,如206×3和408×5,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题,如206×3,408×5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先忽略0,将非0数字相乘,然后在乘积的非0数字之间插入0。
例题:206×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第67页的15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优秀教案第【1】篇〗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通过引导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后,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上每一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就要用0来占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探究,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0加一个数还得这个的数。
【教学设想】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进行体验、交流、如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使学生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与同伴之间可以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借鉴与欣赏;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出示开放性题目上,让学生乐于探究数学奥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创设情境,引出和0有关的问题。
师:(课件出示孙悟空和蟠桃)你想到了什么故事?2.引出例题5师:糟糕一不小心把桃子摘光了,可是王母娘娘已经派七仙女来摘仙桃了,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出示课件演示例5主题图)二、探索新知。
1、关于0的乘法。
(1)列式解决师:你能用加法来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吗?生:0+0+0+0+0+0+0=0(板书例5及算式)师: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呢?生:0×7=0 7×0=0(板书)师:“0×7”表示什么?生:7个0相加是多少?是0想一想:0 ×3=() 9×0=()0×0=()(2)、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汇报师生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一、设计思想《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二、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
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
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
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
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
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
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
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
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出示例题:306×5=1530,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并提出问题:“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计算306×5,并思考:“在计算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如何处理因数中间的0?(2)如何避免漏掉0?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出以下计算方法:(1)将因数中间的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2)将因数中间的0后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3)将两个乘积相加。
3.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讨论哪种方法更简便。
4. 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明确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1)将因数中间的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2)将因数中间的0后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3)将两个乘积相加。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总结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7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属于整数乘法的一个特殊情形。
学生将学习如何处理乘法算式中因数中间出现0的情况,例如:204 × 5、307 × 2等。
课程内容将涵盖计算方法、运算规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规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严谨计算的学习态度,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因数中间0的忽略或错误处理,以及在进行乘法运算时的进位问题。
需要特别强调0在乘法中的特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因数中的0。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计算步骤。
- 练习题册或练习纸,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 计算器,用于验证学生的计算结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入乘法运算,复习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2. 新知讲解:介绍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规则,通过PPT或黑板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和步骤。
3. 实例演示:用几个典型的例子来演示如何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强调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难题和计算技巧,促进互助学习。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常见错误,并提供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清晰展示乘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特别是因数中间有0的情况。
可以采用彩色粉笔突出显示0的位置,以及进位等重要步骤。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包括基础练习和挑战练习两部分。
基础练习旨在巩固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挑战练习则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设计
初本092 ZW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83-84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能进行相应的估算,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学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以及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这为学生将来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等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展示本课的知识点。
第一方面,教材借助了《西游记》里的情境,首先呈现了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这一极富情趣的主题图,再通过几个练习引导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最后通过“做一做”的练习将0的乘法和0的加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第二方面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设计中,教材也呈现了一副有趣的主题图,通过求老寿星每天行走的路程引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式。
教材呈现了两种算法,互相对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
教材在最后的“做一做”中呈现了3道算式进行练习巩固。
学习新知之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这对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的知识具有辅助作用。
虽然三年级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有待提高,但是要概括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并不困难。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抽象能力较弱,所以在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算理上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要用数学语言准确概括出笔算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经历0和数相乘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经历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形成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问题解决:通过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式,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了解数学价值,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看大屏幕,这次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惊喜,谁愿意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处处存在数学。
二、探究新知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引导】你讲的故事很生动形象。
根据这个故事,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同学们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①图片上一共有多少人?请生列算式 1+7=8 7+1=8
②总共摘了多少桃子? 请生列算式 0+0+0+0+0+0+0=0
0×7=0 7×0=0
【追问】0×7=0 或7×0=0都表示什么?
【预设】都表示7个0相加
【引导】同学们请看黑板,老师给你们出了几道题目,请同学们把它们做在草稿本上。
0×3= 9×0= 5×0=
【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追问】谁来说说0×3为什么等于0?它表示什么?
【预设】0×3表示3个0相加,所以等于0.
【组织】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为什么9×0=0,5×0=0
【引导】观察黑板上几个有0的乘法算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反馈。
【预设】0乘任何数都等于0. 任何数乘0答案都是0. 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
师:同学们的结论都是正确的,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板书)
【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这个过程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为新课的学习酝酿良好的情绪。
借助多个有0 的乘法算式,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结
论,更有说服力,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2.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2.1 个位积满十
师:在《西游记》中还出现过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他就是老寿星。
看,他在干什么?(呈现书上的图片)运动给人带来健康,同学们正在长身体,更应该多多锻炼。
从图中老寿星的话中你又可以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
【引导】谁能列一列算式? 508×3=
(板书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估算
它大概等于多少,同学们先估一估。
【预设】学生会把508看做是500,然后进行口算得到估得答案大概是1500.
② 笔算
【追问】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算式?把你的想法记录在你的草稿本上,自己试着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巡视,全班交流反馈。
【预设】
算法一:508+508+508=1524
算法二:500×3=1500 8×3=24 1500+24=1524
算法三: 用竖式进行计算
【追问】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用3去乘多位数里每一位数位上的数,3乘8等于24,进2,0乘3等于0,0加2等于2,写在积的十位上,最后3乘5等于15,分别写在积的千位和百位上。
【追问与预设】
508
×3
15242
2.2 个位积不满十
【引导】后来老寿星换了个更清新的环境散步,那里一圈是502米,他还是坚持每天走3圈,现在他每天步行多少米?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反馈,请生板演。
【预设及反馈】
【引导】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该怎么计算?
【小结】计算因数中间0的乘法,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从个位乘起,十位上的0也要乘,个位积满十要进位相加;个位积不满十,十位上要用0占位。
(板书)
【设计意图】延续了上个内容有关西游记的情境,过渡衔接自然。
根据图中老寿星散步为情境,渗透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列出算式之后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加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题,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练习巩固
师:刚刚同学们解决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同学们都掌握了吗?听到同学们这么坚定的回答,老师真高兴。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屏幕上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
基础练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04×5 708 ×3 309 ×4
502×3 109×7 406×6
综合练
2.今年义务植树多少棵?
提高练
3.猜猜( )里是几?
47×41628 47×41828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难度由简到难,能够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强化,巩固算法。
四、课堂回眸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
【预设】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回顾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学习的思。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回顾也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的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0+0+0+0+0+0=0
0×7=0 7×0=0
0×3=0
9×0=0
5×0=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508×3=1524 508×315242 502×
3156
从个位乘起,十位的0也要乘, 个位积满十,进位相加; 个位积不满十,十位用0占位。
1500+24=1524 500×3=1500 8×3=24 ( ) ( )
502
×3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