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课程专升本考核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民法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涉及考试内容的课程名称:民法学2、使用教材:郭明瑞主编:《民法》(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第二部分:考试内容第一章民法概论1、识记:(1)民法概念(2)民法的基本原则2、理解:(1)我国民法的法源(2)民法的本质(3)民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1、识记:( 1)民事权利的概念(2)民事权利体系( 3)民事义务2、理解:(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民事权利主体——人(3)民事权利能力(4)民事行为能力(5)民事责任能力第三章民事主体1、识记:(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出生(3)死亡2、理解:(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的概念和本质( 3)合伙的成立要件第四章民事法律行为1、识记:(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2、理解:(1)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生效要件(2)意思表示1第五章:物权法原理1、识记:(1)物权法的概念(2)物权法的特征(3)物权法的趋势( 4)物权的客体2、理解:( 1)物权的种类(2)物权法定主义( 3)物权的效力( 4)物权请求权(5)不动产所有权(6)动产所有权第六章债权法导论1、识记:(1)债法的概念和特征(2)债的概念和分类(3)不当得利的概念( 4)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5)缔约上的过失2、理解:(1)合同的概念与特点(2)合同的生效(3)无因管理的概念( 4)无因管理的要件第七章人身权概述1、识记:( 1)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2)人身权的分类( 3)人格权的概念和种类2、理解:( 1)生命健康权( 2)姓名权(3)肖像权( 4)名誉权(5)身份权(6)人身权的民法保护方法第八章侵权行法为概述1、识记:(1)侵权( 2)侵权法(3)侵权的分类2、理解:( 1)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2)无过错责任的适用( 3)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三部分:考试形式及考试题型1、民法学考试总分为100 分。
《民法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民法学是全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是法学专业与知识产权专业的主干课,是针对一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
《民法学》以民法法源、民法解释、民法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探索民法体系的构成、完善和发展,对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体系、基本原理以及若干基础性制度,初步领会民法的精神,培养民法思维,学会从民法的角度、运用民法的原理与规范解决民事问题,同时为其它民法的特别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考核方法本考试大纲以民法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案例分析为基本考核要求,考核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和民法思维方法的情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运用法律思维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到实践运用的跨越,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
民法学的考试采取笔试形式。
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法条分析与论述题等,实行百分制。
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民法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民法基本理论与民法思维方法,学会用理论及方法综合分析具体的法律问题,从而达到能够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所列考试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内容”、“熟悉内容”“了解内容”三个层次。
掌握内容为重点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
熟悉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内容与大纲中未要求的内容属参考内容。
四、所用教材王利明主编:《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五、参考资料1、王利明,《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杨立新:《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要义与案例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六、考试内容第一章民法总论第一节:民法概述1.民法的调整对象(掌握)2.民法的性质(熟悉)3.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了解)4.民法的渊源(了解)5.民法的基本原则(掌握)6.民法的适用(了解)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掌握)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掌握)3.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掌握)第三节: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2.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消灭(掌握)3.民事权利的行使(熟悉)4.民事权利的救济(掌握)第四节: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1.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概述(熟悉)2.民事责任的种类(了解)3.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了解)第五节:民事主体1.自然人(掌握)2.法人(掌握)3.非法人组织(掌握)第六节:民事法律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了解)2.意思表示(掌握)3.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掌握)4.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熟悉)5.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熟悉)6.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熟悉)7.民事法律行为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熟悉)8.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熟悉)第七节:代理1.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熟悉)2.代理的种类(掌握)3.代理权的行使(掌握)4.无权代理(熟悉)5.表见代理(掌握)6.代理关系的终止(了解)第八节:时效1.时效制度概述(了解)2.诉讼时效(掌握)3.除斥期间(掌握)第二章:人格权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掌握)2.姓名权、名称权(掌握)3.名誉权(熟悉)4.隐私权(熟悉)5.肖像权(了解)6.隐私权(了解)第三章物权法第一节:物权法概述1.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掌握)2.物权的变动(掌握)3.物权公示的方法:不动产登记和动产交付(掌握)4.物权的确认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熟悉)第二节:所有权1.所有权概述(了解)2.所有权的种类(熟悉)3.所有权取得(掌握)七、试卷结构与题型(一)笔试考试1.试卷分数笔试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
专升本民法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民法基本原理、法律条文和具体应用的掌握程度。
考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条文。
2. 分析和解决民法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3. 运用民法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法律文书撰写。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1. 民法概述- 民法的概念、性质、功能和适用范围。
-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合法原则。
2. 民事主体-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法人的分类、成立、变更和终止。
- 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
3. 民事权利- 物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 债权:债权的产生、变更、转让和消灭。
-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4. 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分类: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
- 法律行为的效力: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
5. 代理- 代理的概念、种类和效力。
- 代理权的产生、行使和终止。
6. 时效与期间- 时效的概念、种类和效力。
- 期间的计算方法和法律效力。
7.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的概念、种类和承担方式。
- 侵权责任: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责任形式和免责事由。
- 违约责任:违约行为的认定、责任形式和免责条款。
8. 合同法- 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终止和解除。
- 典型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技术合同等。
9. 物权法- 物权的种类、内容和效力。
-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 物权的保护:物权请求权、物权诉讼等。
10. 家庭法- 婚姻法:婚姻的成立、效力、变更和终止。
- 继承法:继承的种类、顺序、方式和遗产的处理。
11. 侵权责任法- 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责任。
- 特殊侵权责任: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民法基本概念、原则和条文的理解。
2. 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民法知识的准确判断能力。
3. 简答题:考查考生对民法知识点的掌握和表述能力。
《民法学》考试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ivil law适用专业:法学专业专升本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中学政治一、本课程的基本目的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其目的和任务是,给学生讲授民法基本理论和具体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法律规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民法知识分析案例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法律规定,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简单民法案例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考试内容1. 民法概述(1)掌握民法的调整对象(2)熟悉民法的渊源(3)了解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4)了解民法的体系2.民法的基本原则(1)掌握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3.民事法律关系(1)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2)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3)掌握民事权利的分类4.自然人(1)掌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特征、开始、终止(2)掌握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特征、开始、终止(3)掌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划分(4)掌握监护人的设定(5)熟悉监护人的职责(6)了解自然人户籍和住所(7)掌握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及法律后果5.法人(1)掌握法人的概念及特征(2)熟悉法人的分类(3)掌握法人成立的条件(4)了解法人设立的原则(5)掌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概念及特征(6)了解法人终止的原因6.非法人组织(1)熟悉非法人组织的各种类型(2)掌握合伙中合伙人出资和合伙财产及合伙债务承担7.民事法律关系客体(1)熟悉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2)掌握物的概念和特征(3)熟悉物的分类8.民事行为(1)掌握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熟悉民事行为的分类(3)掌握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4)熟悉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行为(5)掌握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6)掌握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7)掌握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类型9.代理(1)掌握代理的概念和特征(2)熟悉代理的种类(3)了解代理权行使的要求与限制(4)熟悉无权代理的概念与类型(5)了解代理关系消灭的原因10.诉讼时效和期限(1)掌握诉讼时效的概念与种类(2)掌握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11.物权概述(1)掌握物权的概念与特征(3)熟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2.所有权(1)掌握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2)熟悉所有权的权能(3)了解所有权的取得(4)掌握善意取得的概念与要件(5)了解所有权消灭原因与法律后果(6)了解所有权的民法保护13.共有(1)掌握共有的概念和特征(2)熟悉按份共有的形式与特征(3)熟悉共同共有的形式与特征(4)熟悉共有财产分割的方式(5)了解准共有的形式与特征14、用益物权(1)掌握用益物权的概念、特征及种类(2)熟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3)熟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4)熟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5)熟悉地役权的内容15、担保物权(1)掌握担保物权的概念、特征及种类(2)掌握抵押权的概念、特征(3)掌握质权的概念、特征(4)掌握抵押权的概念、特征(5)掌握留置权的概念、特征(6)熟悉担保物权的竞合16、占有(1)掌握占有的概念与种类(2)熟悉占有的效力与保护(3)了解占有的取得与消灭17、债权总论(1)熟悉债的概念、性质与要素(3)熟悉债的类型(4)了解债的履行(5)熟悉债的保全与担保(6)熟悉债的转移与消灭18、合同(1)熟悉合同的概念与特征(2)熟悉合同的分类(3)熟悉合同的订立(4)掌握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种类与内容(5)掌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的条件、程序与法律后果(6)了解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与内容(7)掌握违约责任的概念与内容(8)熟悉有名合同的种类与内容19、无因管理(1)掌握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及内容20、不当得利(1)掌握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及内容21、继承权(1)熟悉继承权的概念与内容22、法定继承(1)掌握法定继承的概念与适用范围(2)掌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顺序23、遗嘱继承(1)熟悉遗嘱继承的概念(2)熟悉遗嘱的形式24、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1)掌握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的内容与效力25、人身权(1)熟悉人身权的概念与分类(2)熟悉人格权的种类与内容(3)熟悉身份权的种类与内容26、侵权责任(1)熟悉侵权责任的概念与特征(2)掌握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3)了解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4)掌握侵权责任的方式(5)熟悉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6)熟悉各类侵权行为的形式、内容及要件四、各章内容重点、难点本大纲所列内容对概念、理论从高到底运用“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其中,“掌握”是最高要求,包括对该知识点熟练记忆及运用,“熟悉”要求对知识点能够理解并再现。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法学】专业【民法】科目考试大纲2020-03-27 11:11一、考试内容民法知识点难易程度及所占比例知识点难易程度知识点所占比例了解部分约占10%理解部分约占15%掌握部分约占55%应用部分约占20%1.民法总则(1)掌握民法的概念及民法的基本原则。
(2)理解并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要素以及民事法律事实。
(3)掌握民事主体的概念及分类、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和住所、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4)理解法人的概念和特征、法人的分类、法人的成立及能力、法人的机关和民事责任、非法人组织。
(5)了解物的概念及分类。
(6)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7)理解并掌握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权的限制、无权代理的概念及类型、表见代理。
(8)理解并掌握民事责任的概念及类型。
(9)理解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的种类、诉讼时效的起算、诉讼时效完成的后果、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除斥期间和期限。
2.人格权(1)了解人格权的概念、人格权法律关系、人格权的权能。
(2)理解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内容和功能。
(3)理解并掌握具体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
3.物权(1)理解物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物权的分类。
(2)掌握物权的效力、物权变动以及物权的保护。
(3)理解并掌握所有权的概念、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的行使和消灭、所有权的主要形式。
(4)理解并掌握共有的概念、共有的类型、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相邻关系的概念及种类。
(5)了解用益物权的概念、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6)理解担保物权的概念及特征、担保物权的属性、担保物权的类型。
(7)掌握并应用: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抵押财产的范围、抵押权的取得、抵押权的效力、抵押权的实现。
法学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法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学生对于法与法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简单分析相关法律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参加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专升本)。
二、题型及比例考试由五个部分组成:名词解释25%、单项选择题10%、不定项选择题20%、简答题30%、和案例分析题15%。
容易题分值占30%,中度难度题占45%,较难题占25%。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本课程是由法理学与民法学一起综合为一门课程,其中法理学占30%,民法学占70%。
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四、考试大纲第一遍:法学导论:第一章法学的研究对象考核知识点:法学概念、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法学的体系与分科、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考核要求:1、识记: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的学科性质2、领会:法学的学科的划分3、应用:法学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的关系第二章法学的历史考核知识点:西方法学的历史、中国法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考核要求1、识记:法学的形成标志、法学产生在社会上的影响2、领会: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法学的形成、发展;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3、应用:中国法学的现实与未来第二编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三章法学的起源考核知识点: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控机制、法产生的基本过程考核要求1、识记:原始社会的习惯;2、领会:原始社会的调整社会的机制3、应用: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历史类型考核知识点:法的历史类型释义、古代法律制度、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当代中国法律制度考核要求1、识记: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概念;2、领会: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特征、资本主义法的特征及变化。
3、应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区别。
第五章法的发展考核知识点:法发展的一般理论、法律继承、法律移植、法律改革考核要求1、识记:法的发展、法的继承、法的移植、法的改革的概念。
阜阳师范大学2020年普通专升本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民法》科目考试大纲一、总纲安徽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是为选拔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高职高专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而组织的考试。
《民法》是阜阳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普通专升本考试专业课科目之一,本科目考试适用于报考安徽省普通专升本阜阳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的考生。
本科目的考试既是对专科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查,同时也是进入我校相应专业学习的入门考试。
本科目考试大纲是根据阜阳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的《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也是阜阳师范大学普通专升本法学专业课科目《民法》考试助学辅导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以期指导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招生升入本科高校学习。
安徽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是为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要求,贯通高职高专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衔接培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法治建设选拔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阜阳师范大学负责解释。
二、学科考查内容1.考核目标和要求本科目考核,主要测试考生该学科学业水平,即是否理解有关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掌握程度,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民法学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试范围和要求为全面考查学生对民法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同时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确定本科目考试范围和要求,具体如下:第一章民法概述1.理解民法的概念、任务、调整对象和民法的基本原则;2.正确区分民法与相邻部门法;3.掌握民法的渊源和民法的适用。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1.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及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及意义;2.掌握民事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的关系;3.能运用民事法律关系的理论分析某一社会关系是否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
第三章民事权利1.理解民事权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消灭;2.理解民事权利的行使;3.领会民事权利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对民法属于“权利法”的认知;4.认识到要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当自身权利或他人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学会寻求有效的救济方法。
《民法学》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法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马俊驹余延满的教材《民法原论》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民法概述(一)识记1、民法的概念概念;2、民法的对象;3、财产关系;4、人身关系;5、民法的性质;6、民法时间上、空间上和对人的效力。
(二)理解1、民法的历史沿革;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特点;3、民法的任务;(三)应用1、说明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2、分析说明民法的效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民法的了解。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识记1、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二)理解1、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和功能;2、民法各项基本原则的表现和理论根据。
(三)应用1、运用民法基本原则分析案例。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案例分析方法,结合课堂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民法基本原则的了解。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一)识记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4、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5、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6、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7、法律事实构成的概念;8、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9、民事权利的分类;10、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和原则;1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12、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方式。
(二)理解1、民事法律关系分类的意义;2、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3、民事法律事实的种类;4、权利滥用的构成条件;5、民事权利保护方式;6、民事责任的分类。
(三)应用1、举例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分析不同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3、用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权利分类的理论分析具体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权利。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了解。
第四章自然人(一)识记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4、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和依据;5、住所的概念;6、监护的概念和特征;7、监护的种类和职责;8、监护人的撤换的条件;9、监护的终止;10、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概念;11、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12、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13、撤消失踪宣告和死亡宣告的法律条件和后果。
**大学2020年专升本《民法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概述《民法学》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民法的位阶是仅低于宪法,它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从民法学课程体系看,其内容分为民法总论和民法分论两大部分。
民法总论包括民法概述、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和诉讼时效;民法分论包括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人身权法、婚姻家庭法法、继承法和侵权责任法。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题型比例:判断题(20分)、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40分)、案例分析题(30分)。
**大学2020年专升本《刑法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概述《刑法学》刑法课程教学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则两大部分。
其中刑法总论由刑法概说、犯罪论和刑罚论三部分构成,刑法概述是关于刑法的一般性叙述,主要是界定刑法的内涵,阐明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论主要涉及罪与非罪、犯罪形态、定罪问题,主要内容有犯罪概念、犯罪构成、正当化行为、以及犯罪形态(未完成罪、共同犯罪);刑罚论主要涉及刑罚制度和量刑制度的问题,包括刑罚体系与刑罚制度,包括刑罚权、五种主刑和四种附加刑、量刑和量刑制度、行刑、刑罚消灭等问题。
刑法分则内容主要以刑法规定的重点罪名为主,弄清各种犯罪的罪名、罪状、法定刑,以犯罪构成为线索,重点掌握各个罪名的构成特征、处罚原则、罪与非罪的界线、此罪与彼罪的区别等等,做到能够在具体案件中判断犯罪类型。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题型比例:判断题(20分)、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40分)、案例分析题(30分)。
专升本民法教程专升本民法教程一、概述•什么是专升本民法教程•学习专升本民法教程的重要性二、基础知识1.民法的定义和作用2.民法的来源和特点3.民法的分类和体系三、民事权利和义务1.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特征2.民事权利的分类和保护3.民事行为和民事义务的概念四、合同法1.合同的定义和要素2.合同的成立和效力3.合同的解释和变更4.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五、侵权责任法1.侵权责任的概念和要件2.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3.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赔偿方式六、继承法1.继承的分类和继承顺序2.继承权的取得和继承人的权利义务3.继承的终止和撤销七、法律责任1.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2.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承担方式3.法律责任的限制和免除八、实务案例分析1.民法实务案例分析的作用和意义2.典型民法案例及分析九、专升本民法考试技巧1.如何备考专升本民法考试2.针对性的复习方法和技巧3.题型分析和解答策略十、总结•学习民法的意义和价值•提示学习者的注意事项和建议以上是《专升本民法教程》的详细教程大纲,希望对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建议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十一、概述民法的定义和作用•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主要规定了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保护个人、财产和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体系。
•民法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和规定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十二、民法的来源和特点•民法的来源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合同等,涵盖了形式法和实体法。
•民法的特点包括民事关系性、平等自愿性、占有性以及追溯力等。
十三、民法的分类和体系•民法可以分为一般民法和特殊民法两大类。
–一般民法包括民事权利法、民事行为法和民事责任法等。
–特殊民法包括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合同法等。
•民法体系分为民法总则和各个分论题构成的专业法。
民法总则包括民法通则和民法特则。
十四、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个人或法人拥有的行使性的权益,具有专属性和继承性。
《民法学》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法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马俊驹余延满的教材《民法原论》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民法概述(一)识记1、民法的概念概念;2、民法的对象;3、财产关系;4、人身关系;5、民法的性质;6、民法时间上、空间上和对人的效力。
(二)理解1、民法的历史沿革;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特点;3、民法的任务; (三)应用1、说明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2、分析说明民法的效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民法的了解。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识记1、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二)理解1、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和功能;2、民法各项基本原则的表现和理论根据。
(三)应用1、运用民法基本原则分析案例。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案例分析方法,结合课堂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民法基本原则的了解。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一)识记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4、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5、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6、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7、法律事实构成的概念;8、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9、民事权利的分类;10、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和原则;1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12、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方式。
(二)理解1、民事法律关系分类的意义;2、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3、民事法律事实的种类;4、权利滥用的构成条件;5、民事权利保护方式;6、民事责任的分类。
(三)应用1、举例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分析不同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3、用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权利分类的理论分析具体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权利。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了解。
第四章自然人(一)识记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4、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和依据;5、住所的概念;6、监护的概念和特征;7、监护的种类和职责;8、监护人的撤换的条件;9、监护的终止;10、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概念;11、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12、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13、撤消失踪宣告和死亡宣告的法律条件和后果。
(二)理解1、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条件;4、住所的法律意义;5、监护的目的;6、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意义。
(三)应用1、说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2、说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状况不同的原因和后果;3、说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监护人;4、举例说明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的意义。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与案例分析方法加深学生对自然人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
第五章法人(一)识记1、法人的概念;2、法人的特征;3、法人应具备的条件;4、财团法人与社团法人;5、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6、公司法人的种类;7、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8、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9、法人民事责任能力的特点;10、法人机关的含义和种类;11、法人法人定代表人的概念;12、法人财产的特点;13、法人责任的特点;14、法人变更的概念;15、法人的合并与分立的情形;16、法人终止的概念和原因;17、法人清算的概念;18、清算组织的职责。
(二)理解1、区分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的意义;2、法人与商品经济的关系;3、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4、法人设立的条件;5、法人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和条件;6、法人合并和分立的条件及后果。
(三)应用1、分析法人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之间的关系;2、说明法人的行为和负责人越权行为的后果;3、分析说明法人的责任、法人投资人的责任、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加深学生对法人制度的了解。
第六章非法人组织(一)识记1、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2、合伙的概念和特征;3、合伙的内部关系;4、合伙与第三人的关系;5、入伙的条件;6、法人分支机构的概念和特征;7、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8、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和特征;9、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和特征。
(二)理解1、非法人组织的种类;2、合伙的分类;3、合伙人的权利义务;4、合伙人任意退伙与法定退伙的条件;5、合伙解散的原因和清算人的职责。
(三)应用1、说明非法人组织与法人的异同;2、分析说明合伙人入伙、退伙对合伙债务的责任;3、分析合伙人对合伙债务的责任;4、说明合伙企业解散后合伙人的责任;5、分析说明法人分支机构、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经营户财产责任的承担。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与案例分析方法加深学生对非法人组织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
第七章民事法律行为(一)识记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2、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3、单方法律行为与双方法律行为;4、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5、双务法律行为与单务法律行为;6、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7、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8、要因法律行为与不要因法律行为;9、生前法律行为与死后法律行为;10、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11、意思表示的概念和内容;12、意思表示的形式;13、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14、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15、对话的意思表示与非对话的意思表示;16、健全的意思表示与不健全的意思表示;16、附条件、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17、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18、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19、可撤销、可变更民事行为的概念;20、可撤销、可变更民事行为的种类;21、撤销权的概念和消灭的原因;22、民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23、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概念;24、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种类。
(二)理解1、民事法律行为各种分类的意义;2、民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要件;3、意思表示瑕疵的种类;4、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条件的特征及分类;5、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与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异同;6、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区别。
(三)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加深学生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了解。
第八章代理(一)识记1、代理的含义;2、代理关系的当事人;3、代理的具体类型;4、代理权的取得方式;5、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的要求;6、无权代理的类型及其法律后果;7、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
(二)理解1、代理与下列概念的区别:使者、法人代表、居间人、行纪人、经销商;2、代理关系中三方当事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3、授权行为的独立性、授权行为是单方行为;4、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的含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5、有权代理与无权代理的含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6、本人追认的法律意义及效力;7、恶意相对人与无权代理人的连带责任。
(三)应用1、代理制度的社会作用;2、民法上的代理与诉讼法上的代理的含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3、代理行为的范围;4、代理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与特殊成立要件;5、委托书授权不明时本人与代理承担连带责任的具体情形。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和例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代理制度的了解。
第九章诉讼时效与期限(一)识记1、时效的含义;2、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含义、二者的区别;3、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的履行;4、诉讼时效效力所及的范围;5、诉讼时效期间的类型;6、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7、诉讼时效期间中止的概念、条件、效力;8、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9、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二)理解1、时效制度的各项功能;2、两种时效制度的区别与相同点;3、诉讼时效客体;4、诉讼时效期间延长的概念、决定权的归属(三)应用1、我国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效力采取的立法态度;2、各种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案例分析与例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诉讼时效制度的了解。
五、课程考核实施要求1、考核方式本考核大纲为法学专业专升本学生所用,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2、考试命题(1)本考核大纲命题内容覆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为:识记的占25%,理解约占35%,运用约占40%。
(3)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较易占25%,中等占55%,较难占20%。
(4)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四种形式。
3、课程考核成绩评定考试卷面成绩即为本课程成绩。
六、教材和参考书1、教材马俊驹余延满. 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2、参考书目[1]柳经纬.民法总论.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2]江平.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4]王泽鉴.民法总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