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02.96 KB
  • 文档页数:3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不可知论的哲学观点。()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质变、是飞跃。()

3.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4.质量互变规律中的“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种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5.物极必反,相反相成。这包含了矛盾的同一性思想。()

6.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经济基础。()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8.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时必须坚持重点论。()

9.“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

11.“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这句话意在说明的道理是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12.成语“金无足赤”与成语“水清无鱼”包含的哲理相同。()

13.矛盾普遍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4.“时势造英雄”,此观点属于唯物史观。()

1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16.“居安思危”体现出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7.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说明的哲理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筹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联系。()

18.一切唯物主义都是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9.一般来说,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2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单项选择题

1.“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属于()观点。

A.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主观唯心主义

2.“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缺一的

D.共性总存在于个性当中,又通过个性所体现出来

3.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国家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劳动发展史

D.思想发展史

4.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然而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使得原来区域性的传染病成为全球性灾难的风险大大提高。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区分内因与外因

C.矛盾具有对抗性,防止传染病就要遏制全球化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注意分析转化的条件

5.荀子《劝学篇》中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量变和质变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发展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6.科学家对2012年5月6日晚“超级月亮”现身于夜空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不能表明的是()。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揭示了()的哲学道理。

A.意识决定物质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具有能动性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辩证否定的是()。

A.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C.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9.生产力的性质是由劳动资料特别是()所决定的。

A.劳动者

B.劳动目的

C.劳动工具

D.劳动过程

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1.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依据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至25个。这一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D.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1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形式和状态

B.源泉和动力

C.方向和道路

D.结构和层次

13.下列典故或成语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4.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吾心即宇宙

C.人之初,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

15.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遇到过挫折,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这说明()。

A.事物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B.事物的发展是后退的

C.事物的发展是进步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7.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论

18.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这些观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A.必须注重必然性,也必须注重偶然性

B.必须注重对事物必然性的研究

C.夸大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D.抹杀偶然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