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黄丽亚教授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11
浅析蓝牙技术的基带层分组协议
黄丽亚;王敏琦
【期刊名称】《数据通信》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蓝牙技术的协议体系结构,而后说明了物理链路SCO和ACL,重点判析了其中的基带层分组协议及其承载的逻辑信道。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黄丽亚;王敏琦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04
【相关文献】
1.试分析有线数字电视光分组交换网络物理层协议配置 [J], 刘凯南
2.基于HCI协议层的蓝牙技术应用开发 [J], 马兴;梁剑;陈前斌
3.有线数字电视光分组交换网络物理层协议配置 [J], 孙友伟
4.基于HCI协议层的蓝牙技术应用开发 [J], 李曼
5.试分析有线数字电视光分组交换网络物理层协议配置 [J], 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留学生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作者:钱国明,黄丽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9期钱国明,黄丽亚(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来华留学生数量日渐增加,生源国际化也成为我国一些高校新的发展需要。
如何保证和提升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本文以独立开设留学生班级、全英文讲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对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做了一些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国际生;培养模式;电路分析;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83-02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外国国际生教育,地方高校积极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专业[1],来我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2014年共有超过3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大陆700多所高等学校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
我国高校在扩大国际生规模的同时,如何保证国际生学历教育的质量,需要制定符合国际生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和管理办法[2],以适应来自发展中国家学生的需求。
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国际生人才,有利于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3,4]。
笔者在2015年承担了南京邮电大学首届国际生电路分析课程的全英文讲授,在今年还将继续为新一届国际生讲授电路分析课程。
一、国际生的特点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2015年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国际生26人,分别来自亚洲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柬埔寨和非洲布隆迪、加纳、卢旺达、喀麦隆、安哥拉共8个国家,国际生单独编班,除开设汉语学习课程外,专业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
笔者已经讲授一个学期国际生电路分析的课程,了解到这些国际生的一些特点:一是在语言方面,尽管申请入学资格国际生要求英语达到一定水平,但有些国家是多民族国家,英语也并不是母语,所以在发音和英语的物理数学等词汇上存在不足;二是在数学方面,国际生要求完成所在国高中课程并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由于国际生来源国不同,学生的高中数学知识差异明显,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大信号输入二极管电路电流波形分析杨恒新;黄丽亚;张瑛;张业荣【摘要】实验发现,在低Q点、交流大信号输入情况下,阻容耦合二极管电路的交流电流会出现正、负半周持续时间不等的非线性失真现象.为从理论上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新的作图分析法,并基于二极管电流方程进行教学计算,同时采用Multisim 11.0软件进行仿真,结果显示二极管电流由两部分构成:静态电流和正、负半周持续时间不等的交流电流.常规作图法得出的结论“二极管电流由静态电流和正、负半用持续时间相等的交流电流构成”在此时不再成立.%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iode AC current waveform in a RC-coupling diode circuit appears nonlinear distortion with different continuance period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mi-cycle at low quiescent operation point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AC signal input. In order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a new diagram analysis method is put forward, and a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based on diode current-voltage equation is done. At the same time, the Multisim 11. 0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ircui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components in diode current: one is DC quiescent value, and the other is AC component which is a distortions! wave with different continuance period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mi-cycle. Thus a conclusion that "diode current consists of DC quiescent value and AC component which is a distortional wave with same continuance period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mi-cycle" educedfrom the conventional diagram analysis method is not tenable under the aforementioned working conditions.【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2(035)015【总页数】4页(P185-188)【关键词】二极管;大信号;静态工作点;非线性失真;Multisim仿真【作者】杨恒新;黄丽亚;张瑛;张业荣【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10.2-340 引言二极管、三极管是常见的电子元件,在低Q点、交流大信号输入情况下,阻容耦合二极管电路的交流电流波形会出现非线性失真,除了正、负半周的外形不对称外,还会发现正、负半周的持续时间也不相等。
157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10 期2018 年 10 月 10 日中图分类号:G642文章编号:1672-5913(2018)10-0157-05模拟电路课程翻转课堂的新设计与教学实践袁 丰,黄丽亚,杨恒新(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 要:通过总结翻转课堂的特点,针对该教学模式中自学环节较为薄弱、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参与度需要提高的问题,提出改进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设计适合高校教学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式学习;教学实践0 引 言翻转课堂是得益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讲授知识等传统上在课堂进行的教学活动被放到课堂外进行,而从前在课外进行的做习题、专题讨论等活动则放到课堂上进行,此即“翻转”[1-3]。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些高校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当前高校课堂的主要授课模式为传统模式:教师先完成课程规划和教学设计,而后在课堂上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JG03316JX19);南京邮电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JG03314JX01)。
第一作者简介:袁丰,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电路与系统、计算机仿真,yuanf@。
讲授知识,是教学主导者。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在课后完成作业,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课前自学,课堂时间则用于习题的练习或知识点的讨论。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参加更多的互动,并思考、探索更高阶的学习活动[4-5]。
表1为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
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认知目标中底层的“识记”和“理解”,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基础较为扎实;但也放弃了“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锻炼,见图1。
改进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博弈模型
黄丽亚;刘臣;王锁萍
【期刊名称】《通信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2
【摘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主用户的收益受到所有次用户请求带宽的影响,以及每个次用户的收益受到其他次用户请求带宽的影响;同时,与次用户竞争的主用户能够通过选择最佳带宽定价来获得最大的收益,相互竞争或合作的次用户通过从有限的频谱中改变请求频谱带宽来获得最大收益.对改进模型的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及其稳定性、帕累托最优等特性的仿真结果证明该模型适应实际情况.
【总页数】5页(P136-140)
【作者】黄丽亚;刘臣;王锁萍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协作频谱共享博弈 [J], 马良;朱琦
2.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的一种博弈论方法 [J], 周黎辉;龙华;彭艺;邵玉斌
3.认知无线电的重复博弈频谱共享算法 [J], 谢健骊;党建武
4.改进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频谱共享博弈算法 [J], 韩松;李鑫滨;马锴;刘志新
5.基于次用户检测能力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博弈 [J], 李鑫滨;韩松;刘志新;温淑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64162.2(22)申请日 2017.03.20(71)申请人 南京邮电大学地址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72)发明人 黄丽亚 蔡馥韩 徐之豪 丁王 邓梅淇 尹悦 王武渠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代理人 李湘群(51)Int.Cl.G06F 3/01(2006.01)G06N 3/08(2006.01)G06K 9/00(2006.01)A61B 5/0476(2006.01)A61B 5/1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EEG的实时人脑注意力测试和训练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EG的实时人脑注意力测试和训练系统,系统包含注意力实验、信号采集、数据分析、实时传输以及测试反馈五个部分,注意力实验部分分为系统内部和外部实验,信号采集部分利用脑电采集设备收集使用者的EEG数据;数据分析部分利用数据分析程序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去噪、滤波以及相关节律波的分析;实时传输部分将分析得到的量化数值保存以备随时提取,并通过相应的接口传输,测试反馈部分利用相应的程序读取实时传输部分的数据,通过一个可视化界面实现反馈。
本发明将脑电信号与注意力水平有效结合起来,以多样化实验的形式相呈现,提高了治疗的趣味性和治疗可持续的时间,能够有效地帮助注意力存在缺陷的人群提高注意力水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CN 107024987 A 2017.08.08C N 107024987A1.一种基于EEG的实时人脑注意力测试和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注意力实验、信号采集、数据分析、实时传输以及测试反馈五个部分,注意力实验部分分为系统内部和外部实验,信号采集部分利用脑电采集设备收集使用者的EEG数据;数据分析部分利用数据分析程序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去噪、滤波以及相关节律波的分析;实时传输部分将分析得到的量化数值保存以备随时提取,并通过相应的接口传输,测试反馈部分利用相应的程序读取实时传输部分的数据,通过一个可视化界面实现反馈。
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STITP2006 年度立项项目汇总表编号项目名称立项人姓名类别指导教师姓名参加学生姓名项目完成时间200601 我们如何寻找自己的市场-南京邮电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调查陈佳 C 刘立王佳茵杨颖一年200602 高校辅修教育的研究与思考彭俊伟C 贾丹华张建颖杨霞王鑫鑫一年200603 关于高校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及前景的研究杨凯 B 姚国章张建颖李凌捷王元捷一年200604 填报高考志愿中的博奕与最佳策略叶宇飞 C 林萍金哲俊孙悦一年200605 南邮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研究及管理对策阮宏丽C 赵波王阳春半年200606 大学生能力认知与企业对大学生能力需求的调查和思考王东岳 C 刘立颐娓周飞一年200607 河北电信绩效管理体系的实证研究汪皓璐 C 周文成肖良玉一年200608 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决定因素与消费个体心理特征的研究候晓辉 C 王立平王亚南李晓燕一年200609 汉字专业压缩算法研究及其软件实现许建明 B 林泽饶林果李思维一年200610 可控温的多功能电热毯设计孙琳 A 赵忠山徐涛半年200611 免碰撞式自动躲避障碍玩具汽车万康军 A 程景清黄丽亚孙小东孙科一年200612 数字水印算法研究吴治栋 B 赵生妹吴作栋蔡晶一年200613 VOIP语音质量的研究与改善熊福焰B 汪胡青徐敏包金磊一年200614 基于MPU的食堂供餐管理系统万祥 A 赵来定曹书生孙兴华吴涛一年200615 MP3解码器和播放器张世强 A 王奇任毅刘嘉钦一年200616 城市自来水调度系统王松A 李诚元马陈晨王宪章一年200617 蓝牙-USB适配器及耳机接口史梦松 A 林建中李东李佑强一年200618 基于手机的条形码身份验证技术张雯 B 林巧民高欢芹黄文韬粟莹一年200619 基于nRF的多节点网络的实现周俊 A 梅霆周皓仲亚萍一年200620 自习室人数统计系统梁田 A 李晓飞李日失卢杰一年200621 智能家庭系统陈利伟A 段昌荣程景清刘静罗宾一年200622 汽车电子身份证文首明 A 孙海安王伟杨维泽一年200623 公交信息查询系统方乐园 A 顾燕一年200624 汽车间的即时可控联络陈金龙 A 章朵朵陈仁杨长华陈迪半年200625 基于CORBAXM的局域消息平台佟浩 B 王诚邹志强刘婧高众一年200626 寻迹机器人系统设计李庆荣 A 唐贵进卢庆利一年200627 基于多种人工智能算法的垃圾短消息过滤模块设计李思维 A 林泽徐睿王宇轩一年200628 数学城市-移动增值业务朱晓亮 B 江畅张钧王东一年200629 企业小型无线监控装置李孟A 戴海鸿高建国宋世洵秦鹏一年200630 社团事务管理平台陈文啸B彭洋胡晓刚许培刘杰一年200631 公交车路线查询系统郑国钦 B 陈超刘尊沛一年200632 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事务管理系统周波 B 李超周双京卢增辉刘尊沛一年200633 新型公交报站器张明喆 A 倪晓军李俊一年200634无线OA系统的安全保证黄碗明 B 徐劲松吴迪丁剑冰一年200635 南京电子地图和信息检索系统许扬扬B 杨文杰史文雯宋向伟一年200636 DDOS攻击的智能识别与对抗策略刘杰 C 张伟黄烨一年200637 基于P2P的局域网即时通讯B开发李哲中 B 孙知信渠立龙陈启杰一年200638 RoboCup3D 陈玙B 张志涌罗国平孙彦一年200639 多功能智能管理系统金逸超 A 黄海平周盛杰陆健玮一年200640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线阵CCD数据采集系统戴冬梅A 张熠靳种宝汤亮一年200641 交换机外部音乐源的研制蔡锦彬 A 卢庆利吴木杨李小君一年200642 三项交流源胡光远 A 许文龙熊锦平林柱半年200643 实验台电源控制系统开发邹志强 A 杨英强王荣陈诚赵子敬一年200644 可编程光纤延迟线系统开发赵艳波 A 范红吴文婷一年200645基于单片控制机的电话智能控制系统王军涛 A 谢培中张熠王威李龙一年200646 基于USB口传输的逻辑分析仪李坤武 A 欧阳知建陈孔春一年200647 基于单片机平台的红外通信系统开发周吴军 A 朱震华李丕毅於鸣峰半年200648 老人电子伴侣际佳 A 王玉秀沈丹萍半年200649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语音报警模块开发江海腾 A 车晶徐恒焦红平半年200650基于FPGA的ARM嵌入式系统的UART控制器的实现郑鑫清A 张敏肖建卢增辉石成金一年200651 基于ARM 的远程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唐磊 A 冯晓虹尚磊郑戈源一年200652 基于ARM的误码仪设计杜辉A顾亦然李晓君王贞君半年200653 基于ARM的无线短信网关的设计李宗锴 B 王勇张磊张迪一年200654 混沌语音保密通信李福明 A 戴尔晗禹鹏张珊珊一年200655 基于OPENGL的RoboCup三维可视化研究王宏 B 杨庚周文陈更王明昌一年200656 基于J2EE和Portal技术的系统开发向桥梁 B 邹志强周双京程培华郭锐一年200657 开发嵌入式短距无线通信系统的尝试温和林 A 肖建郑谦益卢亮丁佳佳一年200658 基于WEB的交互式多媒体系统李炳良B 吴作敏钱勇李涛贤一年200659 基于AJAX的Web Office系统莫继文 B 吴维敏贾晨明李涛贤一年200660 论《等待戈多》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的艺术统一性陈涵 C 柏云彩陶琛半年200661 南京市电行业竞争状况调查及其有效竞争模式研究黄凌 C 孙孝科郭晓磊廖欺纬姚安一年200662 投影仪防盗系统高嵩 A 章朵朵朱天驰半年200663 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预警追踪系统陆霖 B 徐劲松黄碗明王元捷一年200664 基于微内核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在网络集群与多处理机环境中的性能分析黄汝成 B 徐劲松刘杰一年200665 车辆限速报警系统的研制南天 A 黄学军钟培强陈波一年200666 手机电视业务的市场调研与思考钟庄晶 C 蒋华园朱磊陈志渊一年。
第13卷第4期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3No.42011年12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 )Dec.2011《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黄莹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在《追风筝的人》的小说叙事中,作者胡塞尼运用了包括风筝、石榴树、弹弓和兔唇等多个具有文化隐喻的意象,巧妙、自然地使它们贯穿于文本始末,给小说带来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和情绪。
这些重复出现的意象前后呼应,对小说结构起到了收束的功能,加强了作品的叙事张力,丰富了作品的人性内涵和精神维度,增强了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意象;呼应;诗性;叙事张力;文化隐喻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420(2011)04-0070-05收稿日期:2011-10-10作者简介:黄莹(1965-),女,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及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00910JX33)一长久以来,有关阿富汗的新闻、图片和电视报道令人目不暇接。
2003年,旅美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首部小说《追风筝的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能“更人性更直接更细腻更诉诸感受”[1]去解读阿富汗的途径。
这是一部活生生的阿富汗人的故事,一经问世即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和评论界广泛的赞誉。
《出版商周刊》评论到:“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部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称其“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
”《爱荷华城市新闻》盛赞到:“这本书的力量来自于作者让文化在书页上栩栩如生的功力。
”[2]《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喀布尔的普什图人阿米尔与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扎拉人哈桑之间的故事,小说主人公阿米尔与哈桑自小是很好的玩伴,但他们之间横亘着等级、种族和宗教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