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六网络物理结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63
课程设计中物理结构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理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的定义。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物理结构的特点,如三角形、四边形、桁架等,并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结构设计中的力的作用和分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构建一个简单的物理结构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工具(如计算器、作图软件)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评估不同结构设计的性能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物理结构设计的学习,增强创新意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教师可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物理结构设计基本概念:讲解结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的定义,使学生理解物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 结构类型及特点:介绍三角形、四边形、桁架等常见结构类型,分析各自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力的作用与分布: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简单结构设计中的力的作用和分布,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 结构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构建一个简单的物理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 结构受力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分析工具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6. 结构性能评估: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评估不同结构设计的性能和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结构图网络结构图是用于表示网络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的图形化工具。
网络结构图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表示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的整体架构。
网络结构图可以分为物理层结构图和逻辑层结构图两种类型。
物理层结构图主要描述了网络中各个物理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物理层结构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部分,用于处理和存储数据。
主机可以是个人电脑、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
2. 网络设备: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这些设备用于管理网络流量、连接不同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3.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网络中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介,可以是网线、光缆或者无线电波等。
传输介质连接各个设备,使其能够相互通信。
逻辑层结构图主要描述了网络中各个逻辑实体之间的关系。
逻辑层结构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协议:协议是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和流程,使得各个设备能够相互通信。
2. 网络层:网络层是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核心部分,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网络层使用路由算法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使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
3.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中提供各种服务的最上层,如HT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
应用层负责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底层实体,并将响应返回给用户。
除了物理层和逻辑层结构图,还可以使用拓扑图来表示网络的连接方式。
拓扑图包括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等,用于描述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路径。
总之,网络结构图是用于表示网络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和连接方式的图形化工具。
通过网络结构图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的整体架构,为网络的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
第一题考点1:网络设备设备1应选用哪种网络设备?答:路由器路由器具有广域网互联、隔离广播信息和异构网互联等能力。
图中,设备1处于内部局域网核心交换机1和Internet之间,由于这些网络属于不同的逻辑网络,所以需要使用路由器进行互联。
这一题主要就是要你知道,交换机构成的内部网络和外部Internet网络之间的设备是什么,就是网关,也就是路由器,图中三层交换机再上面就是路由器了。
考点2:防火墙设置的位置若对整个网络实施保护,防火墙应加在图中位置1—位置3的哪个位置上?答:位置2防火墙应该位于边界路由器与局域网连接处,用来过滤数据,保护局域网安全。
考点3:IDS(入侵检测设备)的部署如果采用入侵检测设备对进出网络流量进行检测,并且探测器是在交换机1上通过端口镜像方式获得流量的。
下面是通过相关命令显示的镜像设置信息:请问探测器应该连接在交换机1的哪个端口上?答:Gi2/16端口端口镜像是把进出被镜像端口的数据报文完全复制一份到镜像端口,这样来进行流量检测或者故障定位。
探测器应该连接在Destination Ports,故应该连接交换机1的Gi2/16端口。
探测器主要分两类:基于网络流量的和基于主机的。
基于网络流量的探测器负责嗅探网络连接,监视例如TCP包的流量等,看看有没有被攻击的迹象;基于主机的探测器在重要的系统服务中、工作站或用户机器上运行,监视OS或系统事件级别的可疑活动。
题目又问了:除了流量镜像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来部署入侵检测探测器?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的探测器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部署在被检测的网络中。
1.流量镜像方式。
网络接口卡与交换设备的监控端口连接,通过交换设备的Span/Mirror功能将流向个端口的数据包复制一份给监控端口,探测器从监控端口获取数据包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2.新增集线器方式。
在网络中新增一台集线器改变网络拓扑结构,并通过集线器(共享式监听方式)获取数据包。
一、引言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定义,可满足2020年以后三种典型应用场景的需求,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
5G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5G网络自2019年开始全球商用。
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已建成129个5G 网络。
早期的5G网络旨在满足eMBB场景需求,如云游戏、高清视频、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
随着研究推进,URLLC能力被引入5G系统,这将助力工业互联网和企业应用的发展。
5G的商用将促进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5G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加速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推动社会走向“数字孪生和智慧泛在”。
如图1所示,在全新的“数字孪生”世界中,每个物理实体都有一个虚拟映射。
物理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与智能传递,可通过数字世界来实现。
数字世界是对物理实体的模拟和预测,能准确反映和预测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
在数字世界提前干预,可预防物理世界中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数字孪生”世界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人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效率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数创世界新,智通万物灵”的美好愿景。
图1 数字孪生世界数字孪生世界将催生更多新的移动网络应用场景,如通感互联网、全息交互、数字孪生人、智能交互、智能交通、精准医疗等。
如图2所示,这些场景需要更高的网络能力,如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更精确的定位、更确定的服务质量(QoS)等,这将推动5G移动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即第六代(6G)移动通信系统。
图2 5G关键性能指标(KPI)与6G KPI的对比网络架构是6G移动系统的基石,它为不同使能技术提供基础框架,来支撑目标服务与应用。
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6G移动通信系统的逻辑网络架构,并提出6G移动网络六大特征。
在提出网络架构之前,有必要先对网络演进的驱动力进行分析。
2022-2023年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在华为VRP平台上。
直连路由、0SPF、 RIP、静态路由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0SPF、直连路由、静态、RIPB.直连路由、静态、0SPF、RIPC.0SPF、RIP.直连路由、静态D.直连路由、0SPF、静态、RIP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2.()子系统是楼宇布线的组成部分。
A.接入B.交换C.垂直D.骨干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综合布线系统由干线(垂直)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个部分组成。
3.TCP协议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会处于不同的状态,采用()命令显示出TCP连接的状态。
下图所示的结果中显示的状态是()。
C:\Users\ThinkPad>活动连接协议本地地址外部地址状态TCP 10.170.42.75:63568 183.131.12.179:http CLOSE_WAIT问题1选项statB.ipconfigC.tracertD.show state问题2选项A.已主动发出连接建立请求B.接收到对方关闭连接请求C.等待对方的连接建立请求D.收到对方的连接建立请求正确答案:本题解析:答案:A、BNetstat命名显示本机的网络连接,其中close_wait状态表示接收到对方关闭连接请求。
4.某企业有电信和联通2条互联网接入线路,通过部署()可以实现内部用户通过电信信道访问电信目的的IP地址,通过联通信道访问联通目的的IP地址。
也可以配置基于()的策略路由,实现行政部和财务部通过电信信道访问互联网,市场部和研发部通过联通信道访问互联网。
问题1选项A.负载均衡设备B.网闸C.安全审计设备D.上网行为管理设备问题2选项A.目标地址B.源地址C.代价D.管理距离正确答案:本题解析:答案:A、B通过负责均衡设备可以做到电信联通2条互联网线路接入企业。
第六讲教案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总时间150分钟)
(图 1)层次模型
(图2)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层次结构的要点:
1)除了在物理媒体上进行的是实通信之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
2)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
3)n层的虚通信是通过n/n-1层间接口处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n-1层的通信(通常也是虚通信)来实现的。
层次结构划分的原则:
1)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
当某一层的具体实现方法更新时,只要保持上、下层的接口不变,便不会对邻居产生影响。
2)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3)层数应适中。
若层数太少,则造成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若层数太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使描述和实现各层功能变得困难。
网络的体系结构的特点是:
1)以功能作为划分层次的基础。
2)第n层的实体在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时,只能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3)第n层在向第n+1层提供的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4)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清华万博教研室主讲:孟令宏。
校园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方案一、方案概述二、结构设计1.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是指对校园网络的分层结构进行规划,常见的逻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连接校园内部各个主干网络,汇聚层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接入层连接用户终端设备。
逻辑结构设计需充分考虑网络的负载均衡、容错能力和冗余备份等要求。
2.物理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是指对布线路径和设备安装位置进行规划。
在设计布线路径时,应选择直线短、综合布线站点少、无电磁干扰的传输路径。
设备安装位置应满足设备散热和后期维护的需求。
三、布线规划布线规划是指在校园内规划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线路径。
布线规划时需充分考虑网络设备位置、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和信号退化等因素。
1.网线布线网线布线是校园网络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布线方式。
一般选用Cat5e 或Cat6标准的电缆,按照布线规程对设备进行适当的划分,如同一个宿舍楼内的设备可以通过同一条网线连接。
布线时要避免网线过长和弯曲等情况,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光纤布线对于大规模校园网络工程,可采用光纤布线。
光纤具有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满足校园网络的需求。
光纤布线需根据距离和网络速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光缆类型,如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四、材料选取材料选取是校园网络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好的材料可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1.网线材料选取校园网络中常用的网线有电缆、RJ45连接器和配线架等。
对于1000Mbps及以下的网络,可选用Cat5e或Cat6标准的网线。
对于1000Mbps以上的网络,建议使用Cat6A标准的网线。
RJ45连接器也需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以保证连接的稳定。
2.光纤材料选取光纤材料选取时需注意光缆类型、颜色、直径和韧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光缆,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光缆类型。
五、布线施工布线施工是校园网络工程的最后一环,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布线的质量和效果。
1.接头制作在布线施工前,需要对网线进行接头制作。
项目6 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因特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因特网是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覆盖范围从大学校园网、商业公司的局域网到大型的在线服务提供商,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如政务、军事、科研、文化、教育、经济、新闻、商业和娱乐等)。
人们只要用鼠标、键盘就可以从因特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可以与世界另一端的人们通信交流,甚至一起参加视频会议。
因特网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并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本项目主要介绍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应用。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基础:TCP/IP协议、C/S体系结构、IP地址和接入方式。
3.使用简单的因特网应用:浏览器(IE)的使用,信息的搜索、浏览与保存,FTP下载,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流媒体和手机电视的使用。
任务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与新课导入:复习:在项目5中,我们学习了PowerPoint 2010的使用。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办公软件的使用。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联网的目的是什么?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分类。
2.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
3.掌握网络传输介质和互联网络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技术。
难点:数据共享(设置文件夹共享、打印机共享)。
课时分配与教学方法:使用教学课件(PPT)讲授2学时。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惊人的速度和广泛的应用程度在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随着强烈的社会需求和前期通信技术的成熟而出现的。
一、网络系统构造与设计的基来源则1.1 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 LAN )依据采纳的技术、应用的范围和协议标准不一样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互换局域网1.2 局域网特色: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2.供给高数据传输速率( 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3.成本低,易于成立、保护和扩展1.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1.4 主机( host)包含用户终端设备(个人计算机、数字设备)、服务器,是资源子网的主要构成单元1.5 资源子网:构成: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面设备、各样软件资源、网络服务功能:负责全网的数据办理业务、向网络用户供给各样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1.6 通信子网:构成:通信控制办理机、通信线路、其余通信设备功能:达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办理任务1.7 通信控制办理机:在网络拓扑构造中成为网络结点1.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的连结接口,将主机和终端连入网络2.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储存转发结点,达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储存、转发等功能,实现将源主机报文正确发送到目的主机的作用1.8 通信线路:通信控制办理机与通信控制办理机、通信控制办理机与主机之间供给通信信道,计算机网路采纳多种通信线路,如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通信信道、微波与卫星通信信道等1.9 局域网与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城域网与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经过路由来实现的1.10 介入城域网方式:局域网、电话互换网( PSTN)、有线电视网( CATV )、无线城域网( WMAN )、无线局域网( WLAN )1.11 广域网的基本观点:1.广域网建设投资大、管理困难,一般由电信营运商负责组建与保护2.电信营运商供给接入广域网的服务与技术,为用户供给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所以广域网是一种公共数据网络( Public Date Network,PDN)3.用户能够在公共数据网络商开发各样网络服务系统,用户使用广域网的服务一定向广域网营运商购置服务1.12 广域网技术主要研究的是远距离、宽带、高服务质量的核心互换技术1.13 广域网发展 :1.初期 ,人们利用电话互换网 PSTN 的模拟信道 ,使用调制解调器达成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低速数据通信2.1974 年 X .25 分组互换网出现3.跟着光纤开始应用 ,一种简化的 X . 25 协议的网络:帧中继( Frame Replay,FR)网获取宽泛应用4.数字数据网 DDN 是一种鉴于点 -点连结的窄带公共数据网5.异步传输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网将语音与数据的传输放在一个网络中达成,并且覆盖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整个领域,但这条路线是不成功的6.20 世纪 80 年月,光波分复 WDM 技术在网络中使用,对于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是 IP over SONET/SDH7.将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和 10GE 的光以太网(Optical Ethernet)技术从局域网扩大到城域网和广域网1.14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1.1980 年左右,以太网( Ethernet)与令牌环( Token Ring)网络、令牌总线(Token Bus)网络三足鼎峙2.1990 年 IEEE 802.3 标准中的物理层标准10Base-T 退出,是一般双绞线能够作为 10Mbps 以太网传输介质,是以太网造价降低,性能价钱比大大提升。
项目一物联网体系架构设计练习题一、单选题1.手机钱包的概念是由(B)提出来的。
A、中国B、日本C、美国D、德国2.(D)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A、微软B、IBM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3.(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A、2000B、2008C、2009D、20104.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A、互联网B、物联网C、智慧地球D、感知中国5.智慧地球是( )提出来的。
DA、德国B、日本C、法国D、美国6.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将经历(A)。
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7.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
AA、IBMB、微软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8. 物联网体系结构划分为4层,传输层在(C)。
A、第一层B、第二层C、第三层D、第四层9.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10. 感知层在(A)。
A、第一层B、第二层C、第三层D、第四层11. 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CA、三层B、四层C、八横四纵D、五层12. 物联网的(D)是核心。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应用层1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B)。
A、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信息网络系统14.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15.RFID属于物联网的哪个层。
(A)A感知层B网络层C业务层D应用层二、判断题1.感知层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对)2.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M-M终端。
(对)3.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错)4.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2022-2023年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企业级路由器的初始配置文件通常保存在()上。
A.SDRAB.NVRAMC.PlashD.Boot ROM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非易失性存储器2.在运行OSPF的路由器中,可以使用()命令查看OSPF进程下路由计算的统计信息,使用(作答此空)命令查看OSPF邻居状态信息。
A.display?ospf?peerB.display?ip?ospf?peerC.display?ospf?neighborD.display?ip?ospf?neighbor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display?ospf?cumulative:显示OSPF的统计信息。
display?ospf?spf-statistics:查看OSPF进程下路由计算的统计信息。
display?ospf?request-queue:显示OSPF请求列表信息,有利于故障诊断。
display?ospf?peer:查看OSPF邻居状态信息。
display?ospf?routing:显示OSPF路由表的信息。
display?ospf?abr-asbr:显示OSPF的区域边界路由器和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信息。
display?ospf?interface:显示OSPF的接口信息。
3.在华为VRP平台上。
直连路由、0SPF、 RIP、静态路由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0SPF、直连路由、静态、RIPB.直连路由、静态、0SPF、RIPC.0SPF、RIP.直连路由、静态D.直连路由、0SPF、静态、RIP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4.网络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不包括()。
A.逻辑网络设计图B.IP地址方案C.具体的软硬件、广域网连接和基本服务D.用户培训计划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利用需求分析和现有网络体系分析的结果来设计逻辑网络结构,最后得到一份逻辑网络设计文档,输出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逻辑网络设计图2、IP地址方案3、安全方案4、招聘和培训网络员工的具体说明5、对软硬件、服务、员工和培训的费用初步估计物理网络设计是对逻辑网络设计的物理实现,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确定,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连接的要求。